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行动研究报告_第1页
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行动研究报告_第2页
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行动研究报告_第3页
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行动研究报告_第4页
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行动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作业,因为有“你”而精彩——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题的产生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作为一种“习”的方式,作业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必不可少。然而,当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在听课或沙龙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作业的设置与批改的改革则被多数老师忽视。虽然也有个别老师介绍了“制作算式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等新的作业类型以及“等级+短语+小礼物”的批改方法。但这些“新花样”的出现多数源于应付检查或心血来潮,犹如昙花一现。对“作业改革”进行探究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在课改中作业的改革被忽视?布置作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的作用有多大?如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有思考和探索的作业?怎么科学地批改作业?……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萌发对改革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进行探究的欲望。2003年开学初,我们决定以“改善作业的设置与批改”为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究。2004年4月就这一课题向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申请为“发展性教学研究”课题,同年8月获得批准。课题的实施实施步骤:调查分析现状——制定计划与实施目标——行动研究——总结阶段成果——集结课题研究成果一、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现状调查——“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作业是什么呢?他们怎样对待作业?我们利用教研时间,与本校及兄弟学校的数学老师一起交流关于“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这一话题,。一谈起学生的作业,大家满腹牢骚。老师们抱怨: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写作业不认真,马虎应付;字迹了草;粗枝大叶,写完后不检查;批改后不订正;作业不按时完成。每次检查作业,总有十来个学生没完成。即使设计了作业跟踪卡进行记录,按完成情况的优劣进行奖惩,但有效期不长。如果数学作业与语文作业同时布置,学生一般先完成语文作业,再写数学作业。要是语文作业多,数学作业就被会“忘记”。谈起“作业的设置”,老师们坦言,很少动脑筋自己设置作业,学生的作业都是从教科书、练习册中选取,或从书店买来的相应练习卷中摘抄。作业的题型基本是为考试服务的计算、填空、判断、改错、应用题等。我们利用家长进课堂的机会,与家长们聊起了学生的作业。对于“你认为作业的量多吗?”这个问题,家长说很少在家看到孩子写作业,孩子一回家就玩,说明作业量不多。在回答“你是否经常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这一问题时,家长们都说“有哇,我经常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至于“当孩子完成作业时,你帮他检查过吗?”“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给孩子布置作业吗?”、“你对你的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满意吗?”等问题,家长的回答几乎是否定的。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们感到很无奈。这些家长都来自农村。他们以务农、打工、做小本生意为生,成天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顾及学生的学习,同时也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和方法。他们对孩子的督促就是“今天的作业写了吗?”这一声不痛不痒的过问,而且是边做手上的活,边漫不经心地问。有的连这一声过问也没能做到,更谈不上检查和指导孩子的作业了。对于学生,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其中50份发放对象为实验班学生,50份为非实验班学生。回收问卷85份,有效卷85份。问卷就“作业的设置与批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对作业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设计了12个问题。从这些问卷中我看到学生的诚实,同时也感到心情沉重。作业的设置。1、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吗?A每天一次B经常C很少2、你认为作业的题目多吗?A多B一般C少3、你的作业是谁布置的?A老师B同学C自己调查结果:问题1,47%的学生选A,53%的学生选B,没人选C。问题2,94%的学生选A,5%的学生选B,只有一个学生选C。问题3,8%的学生A、B都选,11%的学生选B,81%的学生选A,没有学生选C。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老师是布置的主体,布置作业的次数多,对作业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作业的量多。看来,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作业的批改4、你的作业是谁批改的(可以多选)A老师B家长C同学D自己5、你的作业是怎样批改的(可以多选)A打分数B等级C短语6、你对老师的批改满意吗?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调查结果:问题4,26%的学生选A和B,65%的学生选A,9%的学生选C。问题5,96%的学生选B,4%的学生选B和C。问题6,9%的学生选A,45%的学生选B,46%的学生选C,。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老师是批改作业的主角,同伴互改是不起眼的“配角”。接近一半的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批改,说明老师的批改存在很大的不足,改善批改方式势在必行。完成作业情况7、你按时完成作业吗?A天天按时完成B偶尔没完成C经常没完成8、遇到作业不会做,你选择?A放弃B求助9、完成作业后,谁检查?A没有检查B家长C自己调查结果:问题7,53%的学生选A,36%的学生选B,11%的学生选C。问题8,64%的学生选A,36%的学生选B。问题9,82%的学生选A,4%的学生选B,14%的学生选C。对作业的情感态度10、你做作业时感到快乐吗?A快乐B不快乐11、你完成作业后感到快乐吗?A快乐B不快乐12、你最讨厌哪种作业?(请画O)你最喜欢哪种作业?(请画△)计算()应用题()试卷()预习记录()课外调查()数学摘抄()手抄报()数学游戏()小制作()数学日记()调查结果:问题10,只有一个学生选A。问题11,63%的学生选A。问题12,学生讨厌的作业依次为应用题、计算题、试卷、预习。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不好。传统型作业没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喜欢课外调查、数学摘抄、手抄报、数学游戏、小制作、数学日记等有开放性、自主性的作业。(二)问题思考——“作业,你迷失在何方”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看出,现在的作业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机械、作业评价刻板、缺乏情感激励、学生对作业被动”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一: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以文凭为主要依据的就业机制、以上大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期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绳的评价制度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老师的教育理念。应试思想在老师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业一直被理解为是“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对于老师来说,作业是为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而布置的,是为模仿考题、提高考试成绩而布置的。这种陈旧的作业观窄化了作业的功能。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作业观,发挥作业多层次的功能。通过完成作业,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到处都是学习的场所,同学、长辈、邻居、书籍都是他们的老师,从而激发学生“处处皆学堂,人人可为师”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力性。思考二:为什么作业改革在教学研究中被忽视?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冲击下,老师们都有改革作业的冲动,有的还付诸行动。“算式卡片”、“数学手抄报”等作业的出现就是例证。然而,为什么多数老师不敢贸然进行作业改革呢?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考试质量”这一座大山仍压在老师的身上。大家担心,如果作业形式变了,书面作业就会少,训练力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降低,自己就会有被“通报”的危险,难以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其二,目前的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文化背景不深,家长对作业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认为只有“写”“读”才是作业,那些剪剪、画画,查找材料等作业是在“玩”。),一些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得不到支持,完成的有效度不高。思考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不喜欢作业?我认为不喜欢一方面来自于作业自身,另一方面来自老师对作业的评价。作业的形式单一,以书面为主;作业的内容以“考题”为参考,强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成天面对“抄考卷、做计算题、应用题、背概念”等作业,学生早已厌烦。这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主要原因。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只关注作业的结果,就是打打“√”、画画圈,写上“优(良、及格)”和时间。虽然也一些用心的老师写上“好”、“真棒”“有进步”等短语表示激励,但这样做法只局限于部分好的作业,而且没有期待性,学生看到不好在哪里。这种规格统一、没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另一个原因。如果我们能改善作业内容和形式,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实践的作业;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业态度、作业习惯等做出描述性评价,让学生能看到今后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对作业就不再那么冷漠、厌烦。思考四;传统作业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的宏观调控,无法改变由来已久的社会影响,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寻找“课改”与“质量”的链接点,突破传统作业“内容单一、评价刻板”的问题,改善作业,使它的呈现方式情境化,内容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评价人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二、制定实施的计划课题负责人:李楚香成员:李楚香、张丽玉、陈敏华。行动研究时间:从2003年9月始至2006年12月结题。教学随笔或叙事行动研究报告。组织要求:我们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要求每一位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做到每周一记录。并拟定每学期举行一次主题教研、一次话题沙龙,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提供交流的机会。专业引领:聘请朱平坤老师(县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主任)为我们做专业理论指导。: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类型多样,各类型的作业要求与指导都不尽相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如果同时对所有类型的作业进行探究,必将产生“浅”、“断”、“乱”的结果,并且,各种类型的作业在原则上和功能上极其相似,就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因此,我们决定根据所带班级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确立子课题,同时行动。具体分工如下:1、作业批改,承担人——张丽玉。针对每一次课堂作业,如何在批改中关注每一个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孩子?如何把老师的期待与鼓励融入作业的批改中?让作业批改不仅仅成为知识点的“检阅站”,而且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成为孩子精神的“加油站……”从而使作业批改达到巩固知新、增长自信、积淀勇气的“双赢”效果。2、数学日记,承担人——李楚香。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达到既培养数学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3、实践作业,承担人——陈敏华。设计一些能够引领孩子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让孩子动手操作、用心体验、深入调查、潜心记录,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作业中得到培养和积淀,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三、确立实施的目标1、树立科学的作业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引起学生多方探究的,致力于发展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活动。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一定学习技能,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消除困惑、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创新知识,展示自我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2、贯彻作业设置的原则:依据省颁发的《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若干规定》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固本、积累、探究、创新的效果。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要求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作业的叙述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作业具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同一次作业的难易不同,有基础性的巩固题,综合性的能力题,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先易后难顺序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数学的发展有先有后。因此,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业要有实践性。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作业要有开放性。形式开放——让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渠道完成。要求开放——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内容开放——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作业内容。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作业的量要适中。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3、讲究作业批改的艺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可以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动力。所以,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错上,还要评价学生怎样思考,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更要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业批改的方式采用“等级+短语”或再加小礼物,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构建师生课后的对话平台,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在同伴互批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在自批自改中学会反思,养成及时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业批改的时间可以在课后,也可以随堂批改。倡导二次批改,先由学生互相批改或自己批改,教师再进行第二、三、四次批改。开辟作业评价的新渠道——作品展示(包括集体交流、上墙、上报)。四、行动研究张丽玉老师——沟通,从在这里开始我想每一位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烦恼——每一次的课堂作业,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总是稀稀拉拉的交不齐,也总有那么几个孩子的作业无比马虎潦草,都说课堂作业是检验当天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是教师调整教育策略的“晴雨表”。然而个别孩子作业的拖拉和马虎应付,让每一位有责任的老师感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如何让孩子爱上课堂作业?如何让孩子不拖拉作业呢?针对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一直为改善孩子的作业而努力着:〇评价,从红苹果开始为了让孩子们对作业有一种积极的学科情感,为了使孩子们的作业让我更满意。我和孩子们有一个约定:作业完成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个带着笑脸的红苹果,相反如果作业马虎大意、潦草应付的小朋友老师也会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一个红苹果,不过这是一个满脸愁容、带着哭脸的苹果,每获得5个带笑脸的红苹果可以向老师换1枚“红花奖券”。我想孩子毕竟年龄还小,适当的奖品刺激对他们来说还是必要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但我又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不知道带笑脸的红苹果生命力能有多久,能吸引孩子们多久。我一直在寻找着一种更能震撼孩子心灵的方法,我想只有感动孩子,才能改变孩子。〇改变,从订正开始欣钥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爱学习的好孩子,每一天的作业她总能得到老师送给她带着笑脸的红苹果。可是昨天的作业太粗心了,5道加法列竖式居然错了3道题,我毫不客气的在她心爱的作业本上狠狠的画上一个“嚎啕大哭的苹果”。今天作业本发下去时,她哭了,哭得很伤心。我感到心里有些不忍: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有不粗心的时候,该怎么安慰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呢?欣钥的哭声吸引了其他孩子,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老师,再给她一次机会吧!”“老师,如果欣钥能订正对的话就把那个哭苹果去掉吧!”“……”听了孩子们那无比真诚而又宽容的话语,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在对待孩子犯错误方面,我太缺乏耐性与包容心了,刚才孩子们的话让我深受教育。于是我走到欣钥面前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会好好订正的。只要你变得细心了,老师就把哭苹果带走,”她感激地向我点了点头。回到办公室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今天多亏了孩子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及时抚平欣钥的自尊心,否则一次作业的失败可能会让她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也可能增加她对数学的恐惧。我暗暗告诉自己:对于孩子在作业本上出现的错误,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孩子去努力订正,而不是在于让孩子体验挫败感。我决定从明天开始,让哭苹果退居二线,此时我的耳旁仿佛突然响起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的一句话:对待孩子的自尊心,要象对待玫瑰花瓣上摇摇欲坠的露珠。〇鼓励,从展示开始这几天来,孩子们的作业让我感到很满意,作业本上带着笑脸的红苹果越来越多了。每每作业本一发下去,孩子们总要拿起自己的作业本和身边的同学炫耀炫耀,孩子们的作业越来越工整了,拖拉不交作业的同学已经没有了。是啊!每次改作业时我的心情也十分愉快,因为孩子的作业给我带来了一份好心情,难怪孩子这么神气。如何保持孩子这种珍贵的学科情感?如何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欣赏孩子们那工整的作业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把孩子们的作业本全部展示出来,我在教室的墙壁上钉上了铁钉,拉上了两条铁线,买了很多夹子,然后把孩子们的作业本一本一本夹上去,场面很是壮观。并美名其曰为“你行我更行”。我发现这里成了孩子们课余聚集的好地方,他们会小心翼翼的翻开其他同学的作业本,评一评谁写得最好看,评一评谁的作业又变漂亮了……我想这个展示台的设立,不仅仅让每一个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孩子拥有自信、拥有积极的学科情感,而且让孩子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向他人学习,我想这比什么都珍贵。〇启发,从那天开始今天上课时,鑫磊小朋友突然感到肚子很疼,但是他表现得非常勇敢——强忍着痛坚持上课,课堂上我表扬了他。可能是受到表扬的原因,在今天的课堂作业中,鑫磊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字迹非常工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感到非常激动,便随机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这样的一句话:孩子,今天你非常勇敢,肚子痛得那么厉害还坚持上课,你让老师很感动。作业发下去时,鑫磊看到了我给他留下的话甭提有多高兴了,其他孩子羡慕得不得了,纷纷要求我也给他们写上一句话。看着孩子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深深的掂量得出老师的一句鼓励性评语在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中有着多么神圣的力量,我仿佛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得到某种启发。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作业认真完成、字迹工整而且准时上交的小朋友,老师都会奖励他一句话。”我相信有了等待那一句话的渴望,明天的作业一定会更精彩。〇沟通,从每一个孩子做起昨天向孩子们承诺要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奖给他们一句话,今天我可得真的落实在行动上了,如何让这句话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句简短的话中得到信心和力量?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从这句话中真切的体会到老师对他无比真诚的鼓励和期待?如何充分发挥这句话的功能对孩子当天的表现作出评价?在今天的作业批改中,我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对于一直表现非常好的孩子,我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孩子,你是认真好学、聪明懂事的好孩子,课堂上你那专注的眼神让老师很感动。”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孩子,我在他们的作业本留下:“孩子,课堂上你的发言可精彩了,老师很喜欢。”对于书写特别工整的孩子,我在他们的作业本留下:“孩子,你的作业太漂亮了,它给老师带来一份好心情。”对于近阶段课堂表现有所进步的孩子,我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孩子,这几天来你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对于一直以来十分乐于助人的孩子,我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孩子,你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灵,老师和小朋友都十分喜欢你……”作业本发下去时,我发现教室里出奇是安静,孩子们在仔细品味我给他们留下的话,而后他们又兴冲冲的和身边的小伙伴炫耀老师给他留下的那句话。伟娜问我:“张老师,是不是写得最好的小朋友老师给她留下的话越长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下次的作业一定要写得更好。”透过她那纯真的话语,我知道孩子们爱上了我留给他们的一句话,我体会到那简短的一句话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刹那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好近好近。〇期待,从每一句话开始几天下来在我那一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鞭策下,孩子们越来越爱做数学作业了,从孩子们做作业时那自信而专注的脸上,我知道孩子们把做作业看成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上数学课了,也许他们已经懂得只有在课堂上更专注、更积极思考、更踊跃发言,才能让他们把作业做得更好,这让我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今天改作业时,我把自己写给孩子们的话都浏览了一遍,觉得所有的语言都是通过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励的。我在思考着如果让孩子们每天都处于一种被“夸奖”的满足中,久而久之会不会让他们变得容易满足了?久而久之会不会使这种评价方式“褪色”?如果我把对孩子的真诚期待和温馨提醒也带进作业本,也许这样对孩子们而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和老师对他的关注和期待,这样对孩子们而言意义是不是更大呢?于是在今天的作业批改中,我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句句充满期待的话语。对于表现优秀但不爱发言的孩子我写上:“孩子,你很聪明,但如果课堂上能踊跃发言,那该多好啊!”对于思维敏锐但粗心大意的孩子我写上:“孩子,细心一些会让聪明的你更优秀.”对于字迹不够工整的孩子我写上:“孩子,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得更好看,你说对吗?”对于思维发展缓慢、缺乏自信的孩子写上:“孩子,别灰心,老师一直在为你加油呢……”我相信明天当孩子们看到作业本上我给他们的留言时一定懂得如何去做,我也相信只要我每天给他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因为我始终相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〇回应,从这里开始今天当我在改孩子们的作业时,意外的发现孩子们也给我留言了。张欢在作业本写上:“老师,我以后不粗心了”。坤文在作业本写上:“老师,我以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思维发展非常缓慢的晓春在作业本歪歪扭扭的写着:“老师,我要认真一点,让老师开心……”孩子们这些稚嫩而又无比真诚的话语让我深受鼓励,我总算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喜欢我给他们留下的那一句话,因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那是一种对孩子心灵全心全意的关注和竭尽全力的保护。今天孩子的留言给了我很多力量,我想在今后的作业批改中,我要写的话还有好多好多——除了表扬孩子的、提醒孩子的,更多应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健康,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聆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今天我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不仅仅要为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而努力,还应该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知心大姐姐而努力!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和孩子们共同走过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孩子们拖拉作业、做作业马虎应付已成为历史。他们都在为实现老师提出的期待而努力,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孩子们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了。我给孩子一句话,孩子给我一句话已成为我们之间一个非常温暖的秘密。作业本成为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在这里我聆听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聆听孩子成长的烦恼、聆听孩子失去母亲的无助、聆听孩子幼小心灵中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们一起走过这么一段长长的路,我蓦然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细致、更加富有耐心。每每改一次作业,我总要用上大半天的时间,但是我变得不急躁了,因为这是一次心灵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灵魂洗涤的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候我总能刻骨铭心的感受到:我和孩子们的心灵相互敞开着、相互感动着……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我才能真正的触摸到生命里那个最真诚的我和最善良的我,我也常常被自己感动。我想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把生命中那些最真诚的鼓励和最用心的期待带到哪里。因为我始终相信:一个老师的真诚+用心+耐心+爱心+恒心一定能打动所有的孩子,一定能感动所有的孩子!李楚香老师——“日记”,与孩子的生活同步“数学日记”是课程改革衍生的一种新型的作业。什么是数学日记?我理解为:数学日记是指以日记的文体格式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以及数学学习中的感悟、疑问和应用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我从一年级开始,便指导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至今已有三年。在与数学日记同行的日子里,真正品尝到“梅花香自苦寒来”。图文日记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平时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即便发现了问题,想把问题用普通话表达出来相当不容易。所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确实为难他们。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开始指导写数学日记的时,我想到了“模仿”。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用直观的图案表示数学信息,表达数与数的关系,学生非常喜爱。受教材的启示,我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练习题,用图画表示数字,并写出算式,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5+3=8如:5+3=8这种“图+算式”的作业实际上算不得是日记,但它直观地表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能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类似的方式表现出来,说明他们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这还是比较靠近“数学日记”的目标要求的,算得上是数学日记的雏形,也是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的起步。随着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数字在逐渐增大,学生的识字量也在一天天地增多,这种纯粹地用图案表示数学信息的方式已不能符合学生自己表情达意。但是如果要求学生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数学问题,还是困难重重。很多孩子的日记错字连篇,要不就直译本地话,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我再次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在图的旁边配上数字或词、一句话),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例题写数学日记。红花20朵黄花25朵如:红花20朵黄花25朵一共有几朵花?这种“数学日记”实际上是图文应用题,它比上一种“图+算式”的表达更为抽象。学生会用这种模式编数学问题后,我再次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类似的问题,然后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这样能体现出日记内容的真实性,显出一些日记的味道。例如柯日明的日记:一楼7个二楼5个一楼7个二楼5个我家一共有几个(扇)门?问题型日记。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后阶段,大部分孩子都有相当的识字量了,基本上能完整地有次序表达几个连续的句子,即使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字,也可用拼音代替。再说,生活中有些事物也不可能用笔简单地画出来,如果用语言文字倒是比较容易表达。如:明琴的日记“我今年9岁,弟弟5岁,我比弟弟多几岁?”有些孩子表达能力较好,课外阅读比较多,所写的数学日记有个性化的语言,有的孩子把数学问题产生的过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例如朱敏的《买包子》“今天放学回家,妈妈问我:‘朱敏,要不要吃包子?’我说包子不好吃,我不吃。我又问妈妈包子一个多少钱?妈妈说一元三个。我又问妈妈:‘您买几元?’妈妈说买三元。我知道,妈妈买了9个了。3+3+3=9。”。这种问题型的数学日记实际上是简单的应用题,学生基本能写出条件和问题,并解答。从整体上说,语句完整、条理清楚、逻辑性较强。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1、相当部分的孩子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到无事可写。于是就瞎编,编的数据不符合实际,令人啼笑皆非。如“一斤猪肉2元”、“一个2元”等。2、发现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根本与数学不粘边。3、形式单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呢?首先需要耐心的指导。我把学生写的日记进行分类。一类内容丰富、语言精彩,作为范文。二类内容简单,但叙述完整,条理清楚,引导他们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如:培源的数学日记:“一斤白菜6角,一斤猪肉6元,买2斤白菜和1斤猪肉需要7元2角。6元+2X6角=7元2角。”这篇日记只是把问题简单、完整写下来,数量关系很清楚,但没有“日记味”。我引导他思考:这些东西谁买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价钱的?计算时怎么想的?还有什么感受?如果能把这个过程都写下来,日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了。第三类是“没发现的”。这些孩子不知怎么观察周围的事,不知怎么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更不知如何写出来。陈敬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孩子语言表达不错,数学日记却写得一团糟。他总是说自己没发现数学问题。一天放学,我把他留下来重新写数学日记,过了半个小时他还没写出几个字。当时,有的孩子在扫地,有的在写板报,有的在搬椅子。于是,我让他观察教室,说说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他看一会儿说:“教室里放在桌上的椅子有8张,第三组4张,第二组1张,第一组3张,每张椅子可以坐两个人,这些椅子一共可以坐几个人。”我激动地说“你的眼睛真亮!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数学日记。”当他把写好的日记拿给我的时候说:“原来写数学日记这么容易。”这就样,我先引导学生先观察,说一说,再写下来,然后不断地给予修改、补充。经过一阶段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数学日记越来越像模像样,基本都能用文字表达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其次,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我把精彩的数学日记读给大家听,写在教室的黑板报上,有的还编辑成小报,展示在教室的优秀作业栏中。通过同伴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由模仿向创新过渡,发展学生的能力。再次,实行二次批改。第一次批改在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改组员的日记,组员共同改小组长的日记。第二次批改由我完成。学生的批改很细心,能找出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等,从中还能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多彩的日记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他们所写的日记大部分是问题型的日记,自问自答。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窄,主要是家中成员的年龄关系,吃东西,购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老是写相同的内容,学生对日记的兴趣日渐低下。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写什么。如何让数学日记丰富起来?如何提高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呢?此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包含很多方面,他们积累的字词句也很多,有一定的读写技巧了。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展,布置形式多样的数学日记,让数学日记更加有模有样。美丽的童话故事学完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后,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食品包装、物品排列等,发现与例题相似的数学问题,把它写成数学日记。正如我期待的那样,这一次,孩子们所写的数学日记,涉及面广,形式多样,语言表达也丰富了,他们不再觉得没东西可写了。爸爸开食杂店的鑫辉写道:“一条石狮香烟有10包,我今天早上卖给一位叔叔两条,卖给另一个叔叔两包,我今天卖了几包呢?10X2+2=22”。细心的明琴这样写:“我跟着妈妈去拜神,发现了一个秘密,妈妈把三碗水果放成一排,把三碗干果放成一排,还有猪肉、鱼、菜也放成一排,后面放着饭和汤。合起来一共11碗。3X3+2=11。”连续写条件式的问题型数学日记,令那些优秀的孩子感到厌烦,聪明的他们就从表达方式上出奇制胜。例如晓瑶同学的日记。她把数学问题编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词语丰富,语句优美。买水果买水果森林里新开了一间水果店,老板是兔子。这一天,森林里的动物都来观临水果店。水果的品种很多,也有很多人来买水果,小兔忙得很。过了一会儿,一只小猴来买水果,小兔有礼貌地对小猴说:“你好!”小猴说“我要买苹果。”小兔说:“一斤苹果有9个。你买多少?”小猴说:“我要买3斤加6个。”

小猴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呢?6+3X9=6+27=33(个)答:一共有33个。这篇数学童话可以说是数学日记的另类。当我把它在班上读给大家听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喜欢。布置下一次数学日记时,我要求他们可以写生活中的真事,也可以编数学童话,把条件和问题藏在故事中。于是便有了生动有趣的《榴莲的故事》、《老鼠卖裤子》、《胆小先生》、《巴豆的一天》等数学童话故事。我还把它们展示在全校的特色作业公开栏。2、丰富的知识摘抄。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时,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大数,把它们抄下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有的学生数课文的字数,有的查看课外书的页数,有的学着估计生活中的事物,虽然不太准确,但也体现孩子们已初步具有较为准确的数感。如小莉的日记:“我估计我们学生有500多人,一棵树有1千片叶子,人的头发有1亿根。”还有的从课外书中摘录了大数的数据。如智琦的日记:““今天,我和哥哥说老师让我们找找生活中的大数。哥哥拿了他的数学书给我看。我看了一下,我国1997年后,有文化馆2901个,公共图书馆2601个,广播电台1363个,电视台923个。我国1988年的文化馆有2901个。公共图书馆有2731个,广播电台有298个,电视台347个。我国1999年的文化馆有2905个,公共图书馆有2767个,广播电台有296个,电视台有357个。这是我国四项文化事的统计。”3、真切的学习体会。学习《一千米有多长》这一课,为了增强学生的数感,我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亲身体验10米、100米、1000米到底有多长。那天刚好阳光强烈,好多孩子边走边脱衣服,感慨很多。回到教室后,我请一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可是下课铃响了。我灵机一动,要求他们把在操场上“走的过程,走后的感受”写成数学日记。由于孩子有了亲身的体验,都感觉有话可说,写得非常生动。如泽铎的日记:““今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我们去走10m、100m、1000m有多长。走10m我只用了20秒,不会累;走100m我只累一点。走1000m的时候,要绕操场走五圈半,我走得特别累,满身大汗。一千米比我想的还远。我估计大约用了9分钟。但老师说我用了大约10分钟。”受到这节课的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常常让孩子们写学后感。一方面促使他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弥补了“丢失课堂小结”的不足,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疏理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例如李嘉峰的日记:“今天上了数学课。我知道了:百和百相加,千和千相加。我还知道如果‘300+40’不能用‘3+4’,而是‘300+40=340’,这能说明什么呢?要把十位上的数放在十位上,个位上的数放在个位上”。4、深刻的数学实践。数学实践活动在新教材中所占份量相当大,如何反馈实践作业?这一直是个困扰我的问题。在教学《一分米有多长》时,有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量量家里的物体的长(宽、高、厚)。我尝试着让孩子把量的结果记下来,写成数学日记。这样既能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完成得如何?又能把操作与记录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后来“找角、找图形”的活动中,我同样要求学生把实践活动的结果写成数学日记,并取了个拟人化的题目“我和XX交朋友”,效果非常好。孩子们不仅能在生活找到学过的图形,还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和关系,说出活动以后的感想,语言活泼,充满童趣。如黄思婷的日记:我跟角交朋友我跟角交朋友角是在我们生活中捉迷藏,它总爱躲在黑板、书本、扇子……里面,只要我们认真找角,就能知道它躲在哪儿,也可以知道它的秘密。比如说:“直角是在三角形里面的,锐角是看你拉得宽还是窄,拉宽是钝角,拉窄是锐角。今天告诉大家这个小知识有很大的用处。如果在考试中遇到过什么是直角、钝角、锐角,可以用我的方法,一定会让你和角交上朋友的,而且还可以跟角捉迷藏。四、情境图的妙用。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后,全县出现应用题得分率最低的现象,我班也不例外,36个学生,全部没有得分的有好几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经过一番的质量分析,我认为问题在于应用题的表现形式。在这之前的试卷中出现的应用题都是图文结合的应用,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而这张试卷的应用题全部都是文字叙述,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的增多,应用题以纯文字出现势在必行。怎么实现这一过渡呢?我又想到“数学日记”。我尝试着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目的在于学习语文科的看图作文,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再一味地依赖直观画面。这是数学第六册练习中的一幅情境图,图文结合,不仅标明了条件和问题,而且其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有了图,学生不再搜肠刮肚地凭空找问题。但是看图编故事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首先得读图,从图上收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条件多的还得理清次序,解决中间问题。如这幅图中“3瓶15元。”这一条件就隐藏着中间问题,学生在编写的过程就把它提出来。如艺东的数学日记:今天小明和同学去玩,天气很热,他们都渴了。他们来到一位阿姨店里买饮料。阿姨说:“3瓶15元。”同学们知道一瓶多少元吗?他们一共来了35人,同学们算一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有的学生对图中的条件加以拓展和创新。如鸿真的日记: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小明约了34个同学去看电影。他们说每人要买一瓶饮料。店里的阿姨说:“3瓶15元”小明需要付多少钱?他把图中“35人”改成了“小明约了34个同学”,提高了问题的难度。同样的一幅情境图,相同的条件和问题也能展示学生差异的个性思维。这是看图编故事给我带来的又一收获。数学日记这一颗作业“新星”,从“不像”到“像”再到“不像”,经历了从“图”到“文”,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从“单调”到“丰富”,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过程。在教材的示范、同伴的互助、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练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数学日记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生活的丰富而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精彩。那一摞数学日记小报,从第一期到第三十二期,每一篇都是学生前进的足迹,是他们成长的见证。陈敏华老师——快乐,在实践中生成肖川博士说:“家庭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一个礼物……”如何让“礼物”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于是我引进实践数学作业。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课外作业形式。而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能使低年级学生学得更好。为此,我专门采用“数学乐园”记录本,让学生记录自己多彩的个性和多样的思维方式。下面谈谈我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科书引领下,一年来开展此行动研究的做法及反思。一、实践性数学作业的形式。1、美丽的数学画。爱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同时,新教材丰富的情境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呈现方式的一种范例。实践证明画数学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数学作业,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用这种形式来完成它。认识完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七巧板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画一画生活中的情境图。瞧,有的画一间房子,上面有小鸟,下面有小朋友在玩;有的画机器人;有的画小狗;有的画小树;有的画脸谱;有的画万花筒……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还在旁边注明所画图案是由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几个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组成的,有的在旁边提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最让我感动的是,有的家长和孩子花费一两个钟头完成一幅如风车、万花筒、青蛙等较复杂的数学图案(它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40页的内容),意志力是何等的坚强!在学完“认识钟表”后,布置学生画出8时、10时半、6时刚过、快4时了、等时刻的精美钟面,学生们都画出自己心目中喜欢、颇有个性的钟面,添上色彩,给人感觉如在画中游。瞧:有苹果钟面、小熊猫钟面、手提包钟面、花朵钟面、皮卡丘钟面、房子钟面、椭圆形钟面、机器人钟面……学习完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或自画图形,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制作统计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认识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后,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摆放的物体的形状,并试着把它画下来,到校与同学交流。瞧,有画冰箱的、画电脑的、画风扇的、画电视机……。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天真烂漫,喜欢遐想,画数学刚好迎合了他们这种心理特点,也从中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数学思想。孩子们在画数学的活动中品味着数学的魅力,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着做数学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活动中觉醒,创新意识在活动中萌发。2、精美的数学卡片。操作实践作业能为学生提供活动、思考、探索的环境。将它作为作业的形式之一,可以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学完“0—10”各数后,让学生自制一些数字卡片,贴在自己的“数学乐园”本子里,通过设计制作,加深对各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美感。学生用精美的卡纸制作“火车数字卡片”“水果卡片”“卡通型卡片”“动物型卡片”等。有的把它们张贴在班级的“数学乐园”栏上,较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后续学习。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布置学生调查“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是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是结伴走,还是单独走?”并制成统计表。学生在练习时,必须动口问、动脑想、动手制作,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发展了能力。学生统计方法之多真让我赞叹不已!你看:(打√的)、(画?号的)、(画的)、(画的)、(画的)、(标!号的)……,颜色搭配合理,再加上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天真烂漫,富有童趣。学完加减法计算后,让学生制作算式卡片,有10以内的,2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孩子们的卡片真是多,样式也不一,体现不同的审美观及不同的风格。让我赞叹不已!平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算式卡片互考,口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操作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他们进一步的思索提供了直观材料,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小小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记录及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感受数学的广泛性。学完“操场上”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后,布置学生:“调查我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认真、有序地清点着自己的“演员”,并做好记录,俨然像个小导演。观察是思维的窗户,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学完“分类”后,布置学生回家看看衣柜里的衣服是怎样分类存放的;去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去超市看一看物品是怎么摆放的;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把它记下来,与同伴说一说。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记录,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善观察、乐动脑的好习惯。当他们在应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后,不断进取的火花即被点燃。在应用中,数学的价值得到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自然更明确了。4、生动的数学游戏。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知识点后,针对这一知识点设计数学游戏,拟定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并通用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可谓一举两得。学习完20以内的加减法,玩“找朋友”游戏,就是我说得数“9”,学生说等于“9”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学完退位减后,玩“变魔术”游戏,就是学生想一个两位数如36,我写出这样的几个算式63-36=27,72-27=45,54-45=9。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特点后,在小组内玩一玩。这种练习的方式一改教师出题学生练的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为是在玩中练,学生很感兴趣。二、对实践作业的思考1、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实践作业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了条件。通过实践作业,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就随之提高。2、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实践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调查、实践、思考……。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得以锻炼,……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通过实践作业有效的统一起来。3、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实践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的内容。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4、如何批改实践作业在实践作业的批改中如何充分体现其学习主人本色?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即如何让自评、他评、家长评、老师评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待于我进一步摸索、实践。翻阅着“数学乐园”记录本,我们仿佛看到,一对对灵巧的小手,一双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个伶俐的小嘴,一个个聪慧的头脑,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小脸蛋在这里欢笑。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知,去解读自己心目中的数学王国,体验学习的快乐。行动感想在行动研究的路上,我们经历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苦闷,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温暖的话语架设了情感沟通的桥梁。课堂作业要求在课内完成,除“对口令”、“数学游戏”等口头作业外,一般为书面作业,而且是天天跟学生“见面”。张丽玉老师独辟蹊径,以评价为突破口,不仅关注作业的对与错,还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更重视学生情感的沟通。她从红苹果的“诱惑”开始,用一句真诚的话,打开学生的心扉,一步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学生因为爱老师而爱作业,因为爱作业而爱数学。张老师已调离原工作岗位,她的学生至今还不断地问我“张老师去哪里?”“张老师为什么不要我们了?”。多彩的日记构建了展示个性的平台。数学日记确实是一扇特殊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知道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欣赏到他们独特的个性思维。学生把学习的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丽的数学故事留在日记里,有的叙述简单但逻辑性强,有的语句优美,有的相象丰富,有的幽默风趣……这一篇篇的数学日记仿佛就是他们性格的写真集。如:永发同学表达能力较差,总是写买东西的数学问题;炜华同学爱动脑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