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平衡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_第1页
2.4 生态平衡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_第2页
2.4 生态平衡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_第3页
2.4 生态平衡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_第4页
2.4 生态平衡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4生态平衡⁠1.

地球生物圈是经过漫长的

演化⁠过程而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改变了

环境⁠,

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和控制生物

进化⁠。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是

蓝菌⁠。

2.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

种类⁠的组成,生物

数量⁠比例,以及

物质⁠循环、

⁠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自然界成熟的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彼此协调而又稳定。

3.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

演化环境环境进化蓝菌种类数量物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自然人为⁠1.

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首要条件的是(

B

)A.

土壤B.

原始生命C.

大气层D.

原始海洋B2.

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主要目的是(

D

)A.

发展畜牧业B.

发展旅游业C.

发展林业经济D.

改善生态环境D3.

(2021·黔东南)黏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造成该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D

)A.

大量捕杀黄鼬B.

大量捕杀田鼠C.

大量清除杂草D.

大量捕捉青蛙D4.

“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C.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D.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5.

如图所示为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B.

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C.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D.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D6.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随着两岸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江入海,使姚江的水质一度恶化,鱼类品种由50多种减少到10多种。通过“五水共治”,原来几乎消失的鱼种又开始出现,尤其是投放量较大的鲢鱼和鳙鱼,它们是水体的“净化器”,每生长1千克,能吃掉30~40千克蓝藻等浮游生物。(1)

姚江中的鲢鱼、鳙鱼和蓝藻等所有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群落⁠。

(2)

姚江水质曾一度恶化,许多经济鱼类濒临绝迹,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群落自动调节能力⁠7.

(2021·宁波鄞州期末)修建青藏铁路时,设计了一些可让动物穿过的“通道”,如图是其中的一个,这样做(

D

)①

能减少铁路的建设投资②

能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自由迁徙和繁衍③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④

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D8.

(2022·江西)如图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C.

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那么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D.

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9.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B.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

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D.

“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B10.

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C.

大气中的臭氧层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D.

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11.

微藻是一群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所示为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型。请回答:(1)

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是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2)

该模型中共有

6

⁠条食物链。

(3)

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增加⁠。

(4)

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6

增加分解者⁠12.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危害。(1)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

有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损失,其好处是

生物治虫,有利于环保⁠。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

(3)

草地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