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江南博哥)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青蒿素可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青蒿素难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青蒿素与纤维素一样,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正确答案:D[考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解析]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根据H2O2的性质可知A项正确;青蒿素分子中含有酯基,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B项正确;青蒿素分子中的碳氧双键在羧酸酯中,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青蒿素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______。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反应原理C.身边的化学物质D.物质构成的奥秘正确答案:B[考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
[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包括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故本题选B。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正确答案:B[考点]电化学。
[解析]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沿外电路流向正极(铜),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下面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错误的是______。A.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硫酸的性质C.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D.在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目标设计。
[解析]由于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经过化学学习后的行为、感受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的主语是学生,而不是教师。B项的主语是教师,故B项错误。
5.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______。A.符合学校教学条件B.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C.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D.符合经济社会条件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设计
[解析]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6.
已知反应,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7.
某溶液能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原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A.Na+、Mg2+、Cl-、
B.Na+、、、Cl-
C.K+、Fe2+、Cl-、
D.K+、Al3+、Cl-、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解析]某溶液能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则该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项中各离子在酸、碱性溶液中均可共存;B项中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C项中Fe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在酸、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D项中Al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故本题选A。
8.
化学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基本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符合客观规律B.符合化学学科特点C.遵守语言逻辑规律D.适应教育教学要求正确答案:A[考点]教学实施。
9.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和课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______。A.对于有条件进行课堂实际演示的实验,教师最好真实演示B.化学课堂上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可以用Flash课件演示替代C.化学中的微观知识(例如化学反应时分子的分解再结合)最好用动态课件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D.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实际操作实验,再播放课件的方法加深学生记忆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实施
10.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根据目标方程式,可知方程,即;故本题选A。
11.
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是______。
A.ΔH1=ΔH2=ΔH3=ΔH4B.ΔH1+ΔH2=ΔH3+ΔH4C.ΔH1+ΔH2+ΔH3=ΔH4D.ΔH1=ΔH2+ΔH3+ΔH4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A→B、B→C、C→D、A→D四个反应的ΔH不可能全部相同,A项错误;ΔH3+ΔH4是B→D的ΔH,用B→A→D的ΔH表示应为ΔH1-ΔH2,B项错误;从反应方向分析,ΔH4应等于ΔH1-ΔH2-ΔH3,C项错误;D项,从反应方向和盖斯定律可知A→D的ΔH就是A→B→C→D的ΔH的和,即ΔH1=ΔH2+ΔH3+ΔH4,D项正确;故本题选D。
12.
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A.
B.
C.
D.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可得出答案是D。
1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1)2H2O(l)=2H2(g)+O2(g)ΔH=+571.6kJ/mol
(2)2H2(g)+O2(g)=2H2O(g)ΔH=-483.6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有下列描述:①放出;②吸收;③ΔH=+2.44kJ;④ΔH=+4.88kJ;⑤ΔH=+88kJ。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②和⑤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当1g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收热量,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液态水变化为气体水放出的热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1)2H2O(l)=2H2(g)+O2(g)ΔH1=+571.6kJ/mol;(2)2H2(g)+O2(g)=2H2O(g)ΔH2=-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1)+(2)得到2H2O(l)=2H2O(g)ΔH3=+88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当1g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2.44kJ;所以②③正确。
14.
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系列实验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不一致的是______。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或结论①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②向0.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溶液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小心放入装有苯和水的试管中,钠块在苯与水的界面上下浮动比较钠、水和苯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④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A项,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证明存在Na+,无法证明是否存在K+,错误;B项,加热后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说明溶液碱性增强,则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正确;C项,由试管中的现象,可知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D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正确。
15.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__。A.3种B.4种C.5种D.6种正确答案:B[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由对称性分析知中1、5及2、4号碳原子上的H的化学环境相同,因此3-甲基戊烷的一氯取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只有1、2、3号碳原子和取代基(甲基)上的H被取代后所形成的4种取代产物。
16.
下图所示的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b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放电时,总反应为Li1-xMn2O4+xLi=LiMn2O4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a向b迁移正确答案:B[考点]电化学。
[解析]Li是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b是负极,a是正极,A项错误;电池放电时,Li在负极失电子生成Li+,Li1-xMn2O4在正极得电子生成LiMn2O4,所以总反应式为Li1-xMn2O4+xLi=LiMn2O4,B项正确;放电时,a极上Li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化合价不变,C项错误;a是正极、b是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D项错误。
17.
在选择化学教学媒体时,其选择依据是______。A.化学教学媒体的功能和特点B.教学内容的要求C.是否易于操作,达到最佳效果D.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教学媒体。
18.
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
①文献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实验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正确答案:C[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1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基础知识。
[解析]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
20.
以下实验技能,不属于初中化学教学范畴的是______。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C.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D.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正确答案:C[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不属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范畴。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问题:1.
化学教学的特点有哪些?正确答案:化学教学的特点: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教学注重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化学教学注重化学用语规范。
2.
简述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正确答案:化学教学基本原则: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以环境、能源、资源为线索的化学课程或以化学为主的综合理科课程不断问世,分科课程内部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善于找到各学科知识点间的联结点,以培养发散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问题:3.
试说明设置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的综合课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正确答案:在教学中设置综合课程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各个学科相互配合、区别异同、协调发展。综合课程的设置可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增强用相关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交叉及复合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在不同学科之间自然衔接,促进知识综合,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点]化学课程理念。
4.
新课程改革下,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化学教学理念,化学课程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正确答案:新课程下,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基础化学课程来说,应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化学为主的文化科学素养和心理个性素养。化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真实情境,实施STS教育;整合课程内容,扩展认识视野;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诊断题(本大题15分)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
提出问题:专家对某所化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Zn2+、Pb2+、Fe3+、Cu2+这四种金属离子,如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防止铅污染并回收铜,请同学们设计回收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方案。
评价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选取3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方安1:
方案2:
方案3:
根据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
分别判断上述3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正确答案:方案1不可行。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锌和氢氧化铜三种难溶性碱,这三种碱加热后均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水,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氧化铜,也得不到纯净的铜。
方案2不可行。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铅的都强,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滤渣的成分除铜之外,还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铅,加热滤渣不能得到纯净的氧化铜,也得不到纯净的铜。
方案3可行。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铅的都强,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滤渣的成分有铜、多余的铁粉和铅,由于铁、铅均和浓盐酸反应,经过步骤②,滤渣只有铜了,经过洗涤就可得到纯净的单质铜。[考点]化学教学评价能力——金属活动性顺序。
2.
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正确答案:不可行方案为1和2,其可能原因如下:
方案1:不清楚能和NaOH反应的离子有哪些,错误地认为只有Cu2+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方案2:忽略了第一步所加的铁粉是过量的,没有考虑到过量的铁粉也会进入滤渣,对滤渣的成分分析不清楚。
3.
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正确答案: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和纸笔考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
(5)后续思考。
问题:1.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正确答案: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
步骤(1):教师倾听并分析学生可能会做出的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持有相同答案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同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讨论得出自己答案的依据。
步骤(2):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相互讨论(时间在3分钟左右),为自己的答案寻找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教师巡视,认真听取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各小组推选一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答案的依据。之后教师引导提问:“各组同学说的都好像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怎样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结果正确呢?教师组织各组学生用实验来探究正确的结论。”
步骤(3):学生以(2)的问题作为探究实验的基础,设计出实验装置,并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则巡视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束让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探究的结果。各小组得出相同的结论:高蜡烛先灭!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组织学生进入步骤(4)。
步骤(4):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提示说:“关键问题在于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并引导学生查阅密度表,解读表上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由此统一认识。
教师进一步解释:“通过讨论,同学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因此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常温下相比小了许多,总是浮在上部,所以高的蜡烛先灭。”
2.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设计后续的思考活动?正确答案:教师在探究情境结束时,可提示:“如果改变玻璃罩的大小或各蜡烛的高低程度,对上述答案是否有影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持续思维,辩证分析事物的多变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30分)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3水的净化
课题4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水的净化》所呈现的内容。
课题3水的净化
图1自然界的水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如图2)。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而在某些乡村,则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图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活动与探究
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2个烧杯中各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
再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3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图3过滤器的准备
如图4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图4过滤液体
取上面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
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任务:1.
试确定本节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支部工作计划怎么写
- 职业工作计划集合
- 202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例文
- 政治老师科目教学计划
- 职业学校计划范文
-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材料
- 高中学习计划模板集合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 客户工作计划集合
- 《财政支出总》课件
-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岗课赛证一体化教程)课件 项目5 旋转工作单元的安装与调试
- 2024年(医学)形态学专项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报价单清单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 2023年英语四级听力真题(第一套)题目-原文与答案
- 2023年船厂租赁合同正规范本(通用版)
- 行政人资总监绩效考核表
- 购物申请表格
- 2023-2024学年张家口市宣化县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五课 线的秘密 ︳湘美版
- 锦瑟公开课锦瑟公开课汇总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