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1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江南博哥)制冷剂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C.小苏打能受热分解,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正确答案:B[解析]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因此,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2.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______。A.He、NO2、SO2是有害气体B.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C.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正确答案:C[解析]NO2、SO2是有害气体,He不属于有害气体;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纤维、橡胶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氯化钠、纯碱、小苏打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部属于盐;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

3.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_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氧化合物D.可吸入颗粒物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分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等。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二氧化碳。

4.

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Ti的过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D.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反应①生成的气体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TiCl4与生成的MgCl2质量之比为190:190=1:1;在反应①中,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在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是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5.

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反应物是______。A.CO和CO2B.H2和H2OC.H2和COD.CH3OH和H2正确答案:C[解析]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要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则原料中另外反应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应为1:2:1。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这个条件。

6.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大量摄入B.为保持肉色鲜美,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清可减轻毒性正确答案:D[解析]大量摄入油脂会导致肥胖;亚硝酸钠有剧毒;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鸡蛋清是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反应,生成不被吸收的物质,所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清可减轻毒性。

7.

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入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A.1:1B.2:1C.1:2D.2:3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知,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发生氧化还原生成ClO2和Na2SO4,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所以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8.

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正确答案:C[解析]X的基态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X为C元素,Y、R同主族,且两者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则Y为O元素、R为S元素,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结合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Z为Mg元素、W为A1元素。则Y、Z、R形成的离子半径的大小为r(S2-)>r(O2-)>r(Mg2+),A项错误。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MgO,W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其中MgO的熔点较高,B项错误。Z的单质Mg可以在CO2中燃烧,C项正确。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R单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酸性H2CO3<H2SO4,D项错误。

9.

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7mol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该物质含有羧基,具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A项正确。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B项正确。该有机物的水解产物含有6个酚羟基和2个羧基,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反应,C项错误。羟基、羧基、酯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所以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故本题选C。

10.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______。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将1-溴丙烷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加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元素

D.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正确答案:B[解析]若某溶液中含有或者Ag+,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溶液,A项错误。蔗糖变黑,体积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B项正确。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化钠,需酸化后,再用硝酸银检验卤元素,C项错误。有气泡产生,说明产生了BaCO3沉淀,是因为饱和的Na2CO3溶液中的浓度较大,需要较少的Ba2+就能形成BaCO3沉淀,能发生这种转化的前提是沉淀结构(AB)x型相同,Ksp相差不大,D项错误。

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包含5个一级主题和______个二级主题。A.17B.18C.19D.20正确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包含5个一级主题和19个二级主题。

12.

在一节新课开始,某教师本来准备提几个问题引入新课,但看到学生精神状态饱满,他临时改为开门见山进入主题,结果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该教师的这种调控属于______。A.教学内容调控B.教学方法调控C.课堂环境调控D.课堂时间调控正确答案:B[解析]该教师将“问题引入”改为“开门见山”,属于新课导入方法的改变,因此这种调控属于教学方法调控。

13.

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______。A.联系-预测策略B.练习反馈策略C.可视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正确答案:D[解析]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属于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多重联系策略。

14.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______。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正确答案:A[解析]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模式。

15.

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规定,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16.

在教学《化学与健康》时,王老师利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学生吸烟有害健康。该情境属于______。A.学科问题情境B.学生经验情境C.化学史实情境D.社会问题情境正确答案:D[解析]吸烟是社会问题,因此题干中的教学情境属于社会问题情境。

17.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正确答案:D[解析]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18.

目前,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融入了许多和人们日常行为有关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______。A.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B.体现“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C.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D.体现“全方位发展,突破个性化”的培养理念正确答案:C[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

19.

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三种学习目标,以下哪个目标不属于三种学习目标?______A.认知性学习目标B.技能性学习目标C.探究性学习目标D.体验性学习目标正确答案:C[解析]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20.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______。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活动表现评价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

二、简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问题:1.

请列举中学化学6种常用的学习策略。正确答案:中学化学常用的学习策略: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预测策略、知识结构化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多重练习策略、可视化策略、练习反馈策略等。(任意写出6种即可)

2.

影响这些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影响这些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①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原有的知识经验等。

②外部因素包括学习策略训练、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氛围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

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3.

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正确答案:老师1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情况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

老师2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

4.

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正确答案: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

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

三、诊断题(15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下表为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得出观点或结论A.铁和氧气燃烧后质量变大质量是守恒的B.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白糖加入水中后消失微粒是运动的D.苯和醋酸混合后体积变大微粒间是有间隔的

以上为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的观点,如果你是教师,正在讲授这节课:1.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请指出正确的结论,并且诊断错误结论的原因。正确答案:正确的结论是ABC。不同液体混合后,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各溶液体积之和,才能说明微粒间是有间隔的,学生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对相关原理理解不清楚。

2.

对本次实验进行讲评,说明思路及方法。正确答案: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铁丝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因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故正确;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苯和醋酸混合后体积变大因为苯和冰醋酸混合后,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所以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从而使总体积大于两溶液体积之和,这个实验说明的是分子之间是有作用力的,不能说明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故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20分)下图是某教师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课题2《化学肥料》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流程图。

附:展示、学生实验、课堂辩论、课后拓展内容

主题1.“介绍化肥中的核心成员”

主题2.“买哪种化肥更划算”

主题3.“化肥家族的发展”

学生实验1.探究区分氮、磷、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①看

②闻

③溶

④研磨

学生实验2.探究碳酸氢铵的有关性质

课堂辩论正方:化肥的使用是利大于弊

反方:化肥的使用是弊大于利

课后拓展:为邻近村民介绍化肥并发放碳酸氢铵使用说明书。宣传化肥的合理使用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同时向村民传达化肥不合理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就本节课设计一个合理、有趣的导入并简要介绍化学课堂导入的功能。正确答案:导入:①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却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硕,令人哭笑不得。

②化学课堂导入的功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认知冲突,产生成就动机;实行目标教学,产生任务动机;衔接新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2.

该教学流程图体现了哪种教学设计模式?正确答案:该教学流程图体现了“主体—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主体—主导”模式是由我国的何克抗教授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3.

该教学流程图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正确答案:该教学流程图使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锻炼法。

4.

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写一个简单的板书设计。正确答案:板书:

第十一单元

化学肥料

课题2化学肥料

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3.区分常见化肥:氮肥、钾肥和磷肥。

五、教学设计题(30分)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程标准为:“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材料二

下面是初中化学人教版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______。

【实验步骤】

(1)制取二氧化碳

①按照图6-23所示连接装置(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在课题2中所设计的装置,但须经教师同意),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6-23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②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小心地注入15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以及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颜色。过一会儿,检查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备用。

材料三

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已学过碳和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

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撰写教学过程设计。正确答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猜一猜: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气象专家说它能“呼风唤雨”,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