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分类模拟题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______。

A.INC(江南博哥)LUDEPICTURE\d":8089/YFB12/tu/2103/zhl/js/z/cz/hx3.7E15817.jpg"INET

B.

C.

D.正确答案:D[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在有机物的制备反应中,应尽量选择步骤少、产率高、副产物少的合成路线。对此题而言,选择加成反应比取代反应要好得多,而使用加成反应,必须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烃,显然D项的步骤较少,最后产率也较高。

2.

下列不属于化学史研究范畴的是______。A.化学的前奏B.合成高分子材料C.探索物质结构D.现代化学的兴起正确答案:B[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化学史研究范畴。

3.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为NH4NO3→HNO3+N2↑+H2O(未配平)。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A.5:3B.5:4C.1:1D.3:5正确答案: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在反应中,一部分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一部分氮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还有一部分氮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5-0):[0-(-3)]=5:3,故本题选A。

4.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属于卤代烃C.具有酯类化合物的性质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正确答案:B[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分子式中含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正确;除了卤原子,还存在酯基、氰基(—CN)等官能团,不是卤代烃,但有酯类化合物的性质,B项错误,C项正确;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且苯环在一定条件也可与H2加成,D项正确。故本题选B。

5.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取nmol使之充分燃烧,耗氧量为定值的是______。A.C2H4、C2H4OB.C2H4、C3H6C.C2H4、C2H6OD.C6H12O6、C2H4O2正确答案:C[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C项中的C2H6O可以看成C2H4H2O,1molC2H6O的耗氧量与1molC2H4相同,故nmolC2H4与C2H6O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耗氧量均为定值。其他选项中,混合物燃烧的耗氧量均与混合物中各物质所占的比例有关。故本题选C。

6.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①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②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③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④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A项,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被氧化成NO2;B项,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C项,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会有少量SO2生成,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7.

已知反应2H2(g)+O2(g)=2H2O(l)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已知反应2H2(g)+O2(g)=2H2O(l)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则此反应的ΔG=ΔH-TΔS<0恒成立,当ΔH<0,ΔS>0时,ΔG<0恒成立。

8.

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______。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课堂导入技能。

[解析]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故本题选A。

9.

将7.8gNa2O2和2.7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3.36L(标准状况)HCl气体,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反应过程中得到3.36L(标准状况)的气体B.反应结束得到3.9g的沉淀C.反应结束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D.反应结束得到的溶液中c(NaCl)=1.0mol·L-1正确答案:B[考点]元素化合物

[解析]0.1molNa2O:溶于水反应生成0.2molNaOH,放出0.05molO2,0.1molAl消耗0.1molNaOH,放出0.15molH2,通入0.15molHCl和NaOH反应消耗0.1molHCl,剩余的0.05molHCl和0.05molNaAlO2反应生成0.05molAl(OH)3沉淀。A项,放出气体共0.2mol,标况下为4.48L,错误;B项,0.05molAl(OH)3的质量是3.9g,正确;C项,溶液中还剩有0.05molNaAlO2,错误;D项,反应结束得到的溶液中,错误。故本题选B。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正确答案:A[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分子中,只能含有1个支链,若支链为甲基,有2种结构;若支链为乙基,有1种结构,所以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A项正确;聚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B项错误;甲苯中甲基上的3个H原子与苯环上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C项错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知,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甲烷耗氧量多,D项错误。

11.

下列教学设计程序: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媒体设计,③教学策略设计,④教学内容选择,排序正确的是______。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设计程序。

[解析]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因此,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12.

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A.钠溶解,有铁析出并有气体产生B.只有气体产生C.只有沉淀产生D.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正确答案:D[考点]元素化合物

[解析]由2Na+2H2O=2NaOH+H2↑,FeCl3+3NaOH=Fe(OH)3↓+3NaCl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13.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针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A.元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正确答案:B[考点]学习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画网络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选B。

1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解析]1mol甲醇中含有3molC—H键,A项错误;NaOH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含有的OH-的数目,B项错误;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气体摩尔体积不适用,C项错误;Na2O2与足量H2O反应时,生成0.2molO2,转移0.4mol电子,D项正确。

15.

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______。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性课程、隐性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正确答案:D[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定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

16.

芳香烃C8H10的一氯代物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______。A.5种B.10种C.14种D.16种正确答案:C[考点]同分异构体。

[解析]芳香烃C8H10为乙苯时,一氯代物的结构有5种;芳香烃C8H10为邻二甲苯时,一氯代物的结构有3种;芳香烃C8H10为间二甲苯时,一氯代物的结构有4种;芳香烃C8H10为对二甲苯时,一氯代物的结构有2种。则芳香烃C8H10的一氯代物共有5+3+4+2=14种,故本题选C。

17.

某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______。A.归纳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分类法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学习方法。

[解析]演绎法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

1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B.铁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2OH-+H2↑+Cl2↑

C.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D.Fe2O3溶于HI溶液中:Fe2O3+6H+=2Fe3++3H2O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解析]B项方程式为;C项方程式为;D项方程式为Fe2O3+6H++2I-=2Fe2++I2+3H2O。

19.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因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放出的热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同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物的总能量越多,故A项正确;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所以正丁烷的稳定性小于异丁烷,故B项错误;因正丁烷的能量比异丁烷的能量高,所以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项错误;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数目一样多,故D项错误。

20.

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______。

选项化学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与水生成的气体推动钠浮在水面上②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产物为红棕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③氯水呈黄绿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氯气逸出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呈白雾状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是由于钠单质的密度比水小,A项错误;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是反应生成的FeCl3为红棕色固体小颗粒,并且也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项正确;氯水呈黄绿色,是氯气溶于水中呈现黄绿色,C项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是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呈白雾状,D项错误。故本题选B。

21.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______。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正确答案:B[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22.

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时,教师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和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蛋白质的图片创设情境。该教师采用了何种创设情境方法?______A.利用实验B.设置化学问题C.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D.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正确答案:C[考点]创设化学学习情境。

[解析]该教师通过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罔片和我国化学家合成蛋白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学习情境。故本题选C。

23.

完成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______。A.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B.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C.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评价

[解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属于化学教学资源的内容。

24.

______是指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化学实验清洁化是指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25.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是有______功能。A.反馈调节功能B.展示激励功能C.记录成长功能D.以上三项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评价

[解析]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具有五项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和积极导向功能。

26.

下列属于课堂导入原则的是______。A.科学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三者都是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实施

27.

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______。A.盐酸、硫酸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氨水、硫酸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物质的鉴别一般可利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O3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SO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3、Mg(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用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本题选D。

28.

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______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设计

29.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A.氯气做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做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做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做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正确答案:B[考点]化学变化。

[解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硅胶做干燥剂的过程中只是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肥皂水显碱性,可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30.

磷酸毗醛素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由磷酸形成的酯,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能与金属钠反应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能发生银镜反应D.1mol该酯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正确答案:D[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该酯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

31.

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______。A.1:1B.1:5C.5:1D.3:2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从0价升高到+5价,失去5个电子,被氧化,做还原剂;部分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5:1。故本题选C。

32.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在300℃和500℃时,物质的量n(CH3OH)—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的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300℃时,0~t1min内CH3OH的平均生成速率为mol·L-1min-1

D.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升高到500℃,达到平衡时减小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A项,由图可知,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故A项错误;B项,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可知平衡常数减小,故B项错误;C项,300℃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1mol,,故C项正确;D项,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升高到500℃,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增大,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33.

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____。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正确答案:A[考点]教学评价

[解析]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34.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______。A.己炔B.正己烷C.正己醇D.1-氯己烷正确答案:C[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正己醇分子中含有氢键,沸点最高。

35.

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______。A.集中注意B.拓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入课题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是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明确目的、进入课题。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4个一级主题B.衡量教学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C.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D.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课程知识。

3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正确答案:C[考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01mol·L-1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此W是氢元素;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