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夏、商国王无谥号,其名号皆以天干命名,如夏朝的孔甲、履癸,商朝的盘庚、武丁等。西周国王谥号则变成如文王、武王等美谥,厉王、幽王等恶谥。这一变化反映(

)A.敬天保民具有历史传统 B.舆论评价影响统治行为C.统治观念出现理性趋势 D.王权出现了集中的趋势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汉朝(

)A.抑制奢靡之风 B.实施重农政策C.延续秦朝苛政 D.民众食品短缺4.《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以上材料的解读表述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B.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C.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D.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5.下图所示为辽朝的国家体制示意图。由此可知,辽朝的国家体制(

)A.促进了蕃汉一体化治理 B.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C.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D.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6.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

)A.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B.行政权一定程度上控制立法权C.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 D.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7.1943年,晋察冀边区的冬学教材有《反法西斯课本》《减租减息课本》《妇婴卫生》《怎样种庄稼》等。冬学课程的设置包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不同时期侧重点略有变化。这说明,当时晋察冀边区(

)A.极力构建红色政权政治文化 B.重视文化建设与军事并举C.有利于土地改革的全面实现 D.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8.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茶马古道示意图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9.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10.知名美国教授列文森曾以“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传统”的矛盾来描述和解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可以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维新变法托古改制思想 B.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C.太平天国绝对平均主义 D.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为代表的人进行大量的农村调查,形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等论断。这些论断(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纠正了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C.扩大了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 D.提供了土地革命政策的理论依据12.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坚信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他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并注意预后,保证病人的彻底康复,被称为“医学之父”。据此可知,他(

)A.关注自然 B.推崇理性 C.注重实验 D.强调人性13.如表为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单位:10亿美元)。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世界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195133.522.98.9196838.710.938.5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14.在欧洲,商人、银行家付款买下了古典再生所需的书稿;学者怀疑教会的教条,不再害怕地狱;大学、知识和哲学的发展带来心灵的敏锐,广泛认识世界造成心灵的开阔。上述现象所处的时代(

)A.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C.推崇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美国政府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提出: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这一规定说明,在1863年之前,美国政府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16.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 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 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17.西周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其中礼、乐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有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 B.是培养各级官吏的场所C.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过渡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18.江南民风素称柔弱,但在元明易代、明清易代,甚至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都一反人们对那里民风的成见,其英勇的姿态较之于被认为民风强悍的北方更抢眼。这反映出江南地区(

)A.商业发展激发进取精神 B.政府政策深得民众认同C.儒学伦理教化成效显著 D.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政局19.元末剧作家高明在《琵琶记》的“副末开场”中明确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宗旨。明太祖则说:“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由此可知《琵琶记》(

)A.与儒家经典内容极为相似 B.其创作旨在满足统治阶层要求C.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D.表演形式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20.明末士人朱宗元说:“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C.天朝上国观念走向崩溃 D.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21.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后,魏源提出了一个设想:清军可以从尼泊尔或取道俄国进攻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制贩鸦片的源头),与此同时,清廷可引导美、法等国与英国交恶,借以撺掇他们从海上袭击英国。这表明魏源(

)A.积极探寻救国御侮之道 B.接受部分西方先进制度C.认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未能认清帝国主义面目22.郑观应指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

)A.继承了康梁的维新思想 B.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窠臼C.维护了传统的意识形态 D.提供了反清革命的理论依据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史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关注民生,缓和阶级矛盾 B.民族革命,实现国家独立C.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联合中共,借鉴社会主义理念24.1945年,中共七大在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基础上,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投票之后,当毛泽东看到秦邦宪、王明最终选上中央委员时,显得十分高兴,他对计票员们说:“这就好了,七大真正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他意在A.建立党内民主集中制度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实现政治和思想的统一 D.对王明的左倾路线让步25.如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

)A.和平与发展的论断 B.科教兴国战略C.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26.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27.“到处都可见到这样的王公,他们把臣民当作自己的财产,而且无论是在征服还是继承方面,都拥有至高权力。到处也可见到这样的臣民,他们承认王公拥有这个权力,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正像对父母尽孝一样。”以下哪一个时代的社会符合前文的描述?(

)A.公元前六世纪希腊 B.十四世纪英国社会C.十八世纪美国社会 D.十九世纪法国社会28.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劳动者的素质”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取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表述。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教育事业(

)A.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C.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D.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29.“双百”方针强调在文艺和科学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下列说法体现了这一内涵的是(

)A.“所有外国文艺作品都可以引进”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30.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31.在某个时期,毛泽东要求全党“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32.1987年3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该讲话(

)A.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目标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表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1882年总理弗雷西讷概括了马赛曲对于第三共和国的意义:“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荣誉的象征”,在1880年至1914年的几十年间共和政府在军队和学校中教法国士兵和学生们唱马赛曲,一时间高昂、雄壮的马赛曲响彻法兰西大地。正如尤金·韦伯所说,“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摘编自顾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5年伴随电影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传唱。1938年,丰子恺写道:“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国歌、国徽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人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有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存在异议,建议歌词作修改。周恩来认为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毛泽东也表示“还是原有歌词好”。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不改歌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诞生和成为国歌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歌的认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庄重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审慎对待历史、客观评价历史是一个政党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材料一

第一部分总结了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第二部分对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历史作了简要阐述。第三、四、五部分总结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的党内出现的“左”倾、右倾错误,着重对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第六部分讲明了对待党内历史问题的科学原则和态度。第七部分对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材料二

第一部分回顾了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程。第二到第五部分对建国后的32年历史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建国后32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错误、或否认成就都是错误的。第六部分阐述了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实现的伟大转折。第八部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决议》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决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1.C〖解析〗从题干信息夏商国王以天干命名,反映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神权观念。而西周根据周王行为以德行定谥号反映的是统治观念中出现了以德治国的观念,这是一种理性的统治思维,C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既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敬天,也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保民,排除A项;从以天干对王的称号命名,到以德行对王的谥号命名与舆论评价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夏商王的称号的命名到西周谥号的命名反映不了王权的集中,排除D项。故选C项。2.D〖解析〗“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项错误。故选D项。3.B〖解析〗根据“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可得出汉代对耕牛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即无力耕种的牛可以杀,可以耕种的牛不能杀,这样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体现了汉代重农的政策,B项正确;限制屠杀耕牛并不属于抑制奢靡之风,排除A项;汉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并没有延续秦朝苛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耕牛的保护,而不是民众食品短缺,排除D项。故选B项。4.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唐代的进士中,士族子弟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主要和家庭教育环境有关,D项正确;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及标准并不一样,排除A项;科举制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5.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国家体制中部族制和郡县制等并存,这受到了境内同时存在农耕经济和牧业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影响,所以辽朝的国家体制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D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蕃汉分治,但不属于蕃汉一体化治理,排除A项;不管是部族制,还是郡县制,最终都集权于君主,排除B项;崇文抑武是北宋推行的政策,但材料是辽朝的国家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6.B〖解析〗根据“但事实上它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可得出,英国的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制约,而美国的国会是独立行使立法权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象征性作用,排除A项;首相掌握行政权,并不是掌握国家的所有大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B〖解析〗根据材料“1943年"“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课本”、“反法西斯课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边区政府重视政权建设同时也注重军事斗争,时刻把反法西斯的民族爱国教育放在首位,二者并举,B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1943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才开始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8.D〖解析〗通过茶马古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往来增多,在交往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茶马古道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没有涉及中西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9.D〖解析〗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0.A〖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特点。材料“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传统”与维新变法中借助于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一致,A项正确;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太平天国绝对平均主义与材料无关,故不选B、C项;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理性客观,D项错误。故选A项。11.D〖解析〗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员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这些论断提供了土地革命政策的理论依据,D项正确;这些调查报告是在国民大革命开始后进行的,排除A项;材料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排除B项;此时红色政权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起源。题干“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并注意预后”等可看出希波克拉底推崇理性,B项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故不选。故选B项。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随着战后日本、西欧的崛起,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导致美元贬值。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从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但是当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当时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因此是积极向国内输入黄金,不是对外输出,排除B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机制,在战后初期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双挂钩”机制导致美国的黄金持有量逐渐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14.D〖解析〗依据材料“古典再生所需的书稿”、“学者怀疑教会的教条,不再害怕地狱;大学、知识和哲学的发展带来心灵的敏锐,广泛认识世界造成心灵的开阔”可知,当时欧洲复兴古典文化,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知识,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排除A项;倡导人人生而平等是古希腊时期斯多亚学派的主张,而且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并没有推崇资本主义制度,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描绘了资本主义的蓝图,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根据材料“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在1863年之前的奴隶并没有获得自由,这违背了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也就是天赋人权,B项正确;主权在民强调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材料不体现权力来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自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平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7年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英国首相认为戴高乐反对英国的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因此材料反映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B项正确;领导人的意志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英法之间的利益分歧影响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而世界多极化趋势还表现在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时期学校教育中的核心礼乐主要学习礼仪规范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礼乐制度是维护西周等级制度的工具,体现了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没有涉及教育与选官之间的联系,且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学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8.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江南民风素称柔弱,但在元明易代、明清易代,甚至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都一反人们对那里民风的成见,其英勇的姿态较之于被认为民风强悍的北方更抢眼。”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东南是所谓的人文荟萃之区,士大夫聚集了强大的力量,到了危亡关头,号召、组织民众的往往正是士大夫,即使民间的抵抗,也会有士大夫砥柱其间,而士大夫较之民众,更有伦理实践的自觉,他们主导的抵抗,也更有可能坚韧顽强,故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更加突出,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进取精神”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深刻认同政府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C项。19.C〖解析〗依据材料中“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赏识作者对忠孝等封建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琵琶记》主要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与儒家经典内容并不相似;B选项错误,《琵琶记》的创作主旨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不是满足统治阶层的需求;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普通民众对《琵琶记》表演形式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0.A〖解析〗依据材料“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知,明末士大夫已经认识到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先进,这说明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A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天朝上国观念并没有崩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士大夫认识到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先进,但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21.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是中国19世纪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面对鸦片战争中清军战的失败,曾提出自己的设想:清军可以从尼泊尔或取道俄国进攻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制贩鸦片的源头),与此同时,清廷可引导美、法等国与英国交恶,借以撺掇他们从海上袭击英国。这种迂回作战、以夷制夷的思想,体现了魏源的积极探寻救国御侮之道,体现了开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A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开明人士也只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接受西方先进制度,排除B项;魏源是地主阶级代表,维护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不可能认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C项;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尚未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22.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郑观应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议院制度,这是对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康梁继承发展了郑观应的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非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选项错误,郑观应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未主张反清革命,不能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的贫富差距存在很大隐患,会引发社会冲突,因而他主张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级矛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革命,排除B项;孙中山主张的是平均地权,土地革命是后来的主张,排除C项;1903年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24.C〖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七大在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基础上,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真正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党的七大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了,全党实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党内民主集中制度,排除A项;材料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毛泽东对王明的左倾路线让步,排除D项。故选C项。25.D〖解析〗题干中统计数据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通过阅读统计数据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体现出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题干中的数据体现了邓小平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和平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办经济特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26.B〖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促进了材料中我国文艺繁荣的景象,故选B;百家争鸣是学术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系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分析解答。2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世纪的英国是金雀花王朝,当时英国社会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王公把臣民看作财产,臣民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故B正确;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实行民主政治,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现象,排除A;十八世纪美国已经进行独立战争,十九世纪法国已经进行过大革命,不会出现材料中现象,排除CD。28.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据题意可知,综合性较强的教育目标取代了之前过于专业性的表述,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更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B项正确;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不能体现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没有体现其适应国家建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发展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9.D〖解析〗根据所学,“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即不能对文艺工作上纲上线,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因此符合“双百”方针的内涵,D项正确;“所有外国文艺作品都可以引进”太绝对,排除A项;文艺工作方面可以争论而不是不能急论,排除B项;“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0.D〖解析〗材料中所涉及的剧目,其核心是赵国寻求魏国的帮助,这与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对中国的威胁,而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政权的背景有关,说明当时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D项正确;双百提出于1956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丰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是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31.A〖解析〗据材料“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强调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A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排除B项;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排除C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排除D项。故选A项。32.C〖解析〗根据材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自我及改革开放的认识,没有明确改革开放目标,排除A项;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B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排除D项。故选C项。33.(1)诞生背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人民反对专制王权和外来干涉的斗争。成为国歌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君主派与共和派等斗争激烈(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意义:鼓励法国民众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而战,巩固大革命成果;塑造法国民众对于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巩固共和体制。(2)代国歌原因: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体现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抗争精神;被民众广泛传唱,影响力广泛,认同度高。不必改歌词的原因:原有歌词激励民族意识情感,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有危机意识和斗争精神。(3)认识:国歌是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反映;国歌具有塑造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价值;要尊重国歌并大力弘扬国歌的精神内涵,增强国家民族认同。〖解析〗(1)诞生背景:根据材料时间以及“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可知,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人民反对专制王权和外来干涉的斗争。成为国歌背景:根据材料“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君主派与共和派等斗争激烈(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意义:根据材料“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可知,《马赛曲》鼓励法国民众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而战,巩固大革命成果;根据材料“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可知,塑造法国民众对于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巩固共和体制。(2)代国歌原因:根据材料“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可知,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体现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抗争精神;根据材料“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知,被民众广泛传唱,影响力广泛,认同度高。不必改歌词的原因:根据材料“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可知,原有歌词激励民族意识情感,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有危机意识和斗争精神。(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歌是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反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歌具有塑造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尊重国歌并大力弘扬国歌的精神内涵,增强国家民族认同。34.(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民革命,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则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一是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材料二是魏源提倡学习西方,结合”邪教毒烟受之“及所学信息分析归纳;材料三是陈独秀提倡青年关注国民革命,结合“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35.(1)共同之处:都是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制定;都是党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精神的体现;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体现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2)意义:科学的评价历史形成决议,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团结;有利于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解析〗(1)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可得出都是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制定;根据材料“第一部分总结了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第一部分回顾了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程。”可得出都是党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精神的体现;根据材料“第三、四、五部分总结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的党内出现的‘左’倾、右倾错误,着重对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第八部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可得出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材料“第七部分对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可得出都体现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2)意义:可从统一思想、改革开放和推动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科学的评价历史形成决议,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团结;有利于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夏、商国王无谥号,其名号皆以天干命名,如夏朝的孔甲、履癸,商朝的盘庚、武丁等。西周国王谥号则变成如文王、武王等美谥,厉王、幽王等恶谥。这一变化反映(

)A.敬天保民具有历史传统 B.舆论评价影响统治行为C.统治观念出现理性趋势 D.王权出现了集中的趋势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汉朝(

)A.抑制奢靡之风 B.实施重农政策C.延续秦朝苛政 D.民众食品短缺4.《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以上材料的解读表述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B.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C.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D.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5.下图所示为辽朝的国家体制示意图。由此可知,辽朝的国家体制(

)A.促进了蕃汉一体化治理 B.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C.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D.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6.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

)A.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B.行政权一定程度上控制立法权C.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 D.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7.1943年,晋察冀边区的冬学教材有《反法西斯课本》《减租减息课本》《妇婴卫生》《怎样种庄稼》等。冬学课程的设置包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不同时期侧重点略有变化。这说明,当时晋察冀边区(

)A.极力构建红色政权政治文化 B.重视文化建设与军事并举C.有利于土地改革的全面实现 D.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8.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茶马古道示意图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9.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10.知名美国教授列文森曾以“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传统”的矛盾来描述和解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可以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维新变法托古改制思想 B.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C.太平天国绝对平均主义 D.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为代表的人进行大量的农村调查,形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等论断。这些论断(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纠正了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C.扩大了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 D.提供了土地革命政策的理论依据12.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坚信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他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并注意预后,保证病人的彻底康复,被称为“医学之父”。据此可知,他(

)A.关注自然 B.推崇理性 C.注重实验 D.强调人性13.如表为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单位:10亿美元)。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世界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195133.522.98.9196838.710.938.5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14.在欧洲,商人、银行家付款买下了古典再生所需的书稿;学者怀疑教会的教条,不再害怕地狱;大学、知识和哲学的发展带来心灵的敏锐,广泛认识世界造成心灵的开阔。上述现象所处的时代(

)A.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C.推崇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美国政府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提出: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这一规定说明,在1863年之前,美国政府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16.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 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 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17.西周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其中礼、乐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有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 B.是培养各级官吏的场所C.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过渡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18.江南民风素称柔弱,但在元明易代、明清易代,甚至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都一反人们对那里民风的成见,其英勇的姿态较之于被认为民风强悍的北方更抢眼。这反映出江南地区(

)A.商业发展激发进取精神 B.政府政策深得民众认同C.儒学伦理教化成效显著 D.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政局19.元末剧作家高明在《琵琶记》的“副末开场”中明确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宗旨。明太祖则说:“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由此可知《琵琶记》(

)A.与儒家经典内容极为相似 B.其创作旨在满足统治阶层要求C.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D.表演形式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20.明末士人朱宗元说:“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C.天朝上国观念走向崩溃 D.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21.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后,魏源提出了一个设想:清军可以从尼泊尔或取道俄国进攻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制贩鸦片的源头),与此同时,清廷可引导美、法等国与英国交恶,借以撺掇他们从海上袭击英国。这表明魏源(

)A.积极探寻救国御侮之道 B.接受部分西方先进制度C.认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未能认清帝国主义面目22.郑观应指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

)A.继承了康梁的维新思想 B.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窠臼C.维护了传统的意识形态 D.提供了反清革命的理论依据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史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关注民生,缓和阶级矛盾 B.民族革命,实现国家独立C.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联合中共,借鉴社会主义理念24.1945年,中共七大在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基础上,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投票之后,当毛泽东看到秦邦宪、王明最终选上中央委员时,显得十分高兴,他对计票员们说:“这就好了,七大真正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他意在A.建立党内民主集中制度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实现政治和思想的统一 D.对王明的左倾路线让步25.如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

)A.和平与发展的论断 B.科教兴国战略C.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26.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27.“到处都可见到这样的王公,他们把臣民当作自己的财产,而且无论是在征服还是继承方面,都拥有至高权力。到处也可见到这样的臣民,他们承认王公拥有这个权力,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正像对父母尽孝一样。”以下哪一个时代的社会符合前文的描述?(

)A.公元前六世纪希腊 B.十四世纪英国社会C.十八世纪美国社会 D.十九世纪法国社会28.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劳动者的素质”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取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表述。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教育事业(

)A.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C.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D.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29.“双百”方针强调在文艺和科学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下列说法体现了这一内涵的是(

)A.“所有外国文艺作品都可以引进”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30.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31.在某个时期,毛泽东要求全党“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32.1987年3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该讲话(

)A.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目标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表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1882年总理弗雷西讷概括了马赛曲对于第三共和国的意义:“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荣誉的象征”,在1880年至1914年的几十年间共和政府在军队和学校中教法国士兵和学生们唱马赛曲,一时间高昂、雄壮的马赛曲响彻法兰西大地。正如尤金·韦伯所说,“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摘编自顾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5年伴随电影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传唱。1938年,丰子恺写道:“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国歌、国徽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人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有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存在异议,建议歌词作修改。周恩来认为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毛泽东也表示“还是原有歌词好”。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不改歌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诞生和成为国歌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歌的认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庄重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审慎对待历史、客观评价历史是一个政党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材料一

第一部分总结了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第二部分对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历史作了简要阐述。第三、四、五部分总结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的党内出现的“左”倾、右倾错误,着重对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第六部分讲明了对待党内历史问题的科学原则和态度。第七部分对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材料二

第一部分回顾了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程。第二到第五部分对建国后的32年历史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建国后32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错误、或否认成就都是错误的。第六部分阐述了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实现的伟大转折。第八部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决议》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决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1.C〖解析〗从题干信息夏商国王以天干命名,反映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神权观念。而西周根据周王行为以德行定谥号反映的是统治观念中出现了以德治国的观念,这是一种理性的统治思维,C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既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敬天,也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保民,排除A项;从以天干对王的称号命名,到以德行对王的谥号命名与舆论评价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夏商王的称号的命名到西周谥号的命名反映不了王权的集中,排除D项。故选C项。2.D〖解析〗“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项错误。故选D项。3.B〖解析〗根据“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可得出汉代对耕牛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即无力耕种的牛可以杀,可以耕种的牛不能杀,这样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体现了汉代重农的政策,B项正确;限制屠杀耕牛并不属于抑制奢靡之风,排除A项;汉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并没有延续秦朝苛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耕牛的保护,而不是民众食品短缺,排除D项。故选B项。4.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唐代的进士中,士族子弟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主要和家庭教育环境有关,D项正确;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及标准并不一样,排除A项;科举制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5.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国家体制中部族制和郡县制等并存,这受到了境内同时存在农耕经济和牧业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影响,所以辽朝的国家体制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D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蕃汉分治,但不属于蕃汉一体化治理,排除A项;不管是部族制,还是郡县制,最终都集权于君主,排除B项;崇文抑武是北宋推行的政策,但材料是辽朝的国家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6.B〖解析〗根据“但事实上它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可得出,英国的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制约,而美国的国会是独立行使立法权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象征性作用,排除A项;首相掌握行政权,并不是掌握国家的所有大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B〖解析〗根据材料“1943年"“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课本”、“反法西斯课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边区政府重视政权建设同时也注重军事斗争,时刻把反法西斯的民族爱国教育放在首位,二者并举,B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1943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才开始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8.D〖解析〗通过茶马古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往来增多,在交往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茶马古道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没有涉及中西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9.D〖解析〗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0.A〖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特点。材料“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传统”与维新变法中借助于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一致,A项正确;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太平天国绝对平均主义与材料无关,故不选B、C项;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理性客观,D项错误。故选A项。11.D〖解析〗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员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这些论断提供了土地革命政策的理论依据,D项正确;这些调查报告是在国民大革命开始后进行的,排除A项;材料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排除B项;此时红色政权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起源。题干“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并注意预后”等可看出希波克拉底推崇理性,B项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故不选。故选B项。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随着战后日本、西欧的崛起,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导致美元贬值。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从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但是当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当时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因此是积极向国内输入黄金,不是对外输出,排除B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机制,在战后初期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双挂钩”机制导致美国的黄金持有量逐渐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14.D〖解析〗依据材料“古典再生所需的书稿”、“学者怀疑教会的教条,不再害怕地狱;大学、知识和哲学的发展带来心灵的敏锐,广泛认识世界造成心灵的开阔”可知,当时欧洲复兴古典文化,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知识,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排除A项;倡导人人生而平等是古希腊时期斯多亚学派的主张,而且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并没有推崇资本主义制度,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描绘了资本主义的蓝图,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根据材料“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在1863年之前的奴隶并没有获得自由,这违背了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也就是天赋人权,B项正确;主权在民强调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材料不体现权力来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自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平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7年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英国首相认为戴高乐反对英国的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因此材料反映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B项正确;领导人的意志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英法之间的利益分歧影响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而世界多极化趋势还表现在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时期学校教育中的核心礼乐主要学习礼仪规范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礼乐制度是维护西周等级制度的工具,体现了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没有涉及教育与选官之间的联系,且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学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8.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江南民风素称柔弱,但在元明易代、明清易代,甚至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都一反人们对那里民风的成见,其英勇的姿态较之于被认为民风强悍的北方更抢眼。”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东南是所谓的人文荟萃之区,士大夫聚集了强大的力量,到了危亡关头,号召、组织民众的往往正是士大夫,即使民间的抵抗,也会有士大夫砥柱其间,而士大夫较之民众,更有伦理实践的自觉,他们主导的抵抗,也更有可能坚韧顽强,故在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表现更加突出,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进取精神”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深刻认同政府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C项。19.C〖解析〗依据材料中“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赏识作者对忠孝等封建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琵琶记》主要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与儒家经典内容并不相似;B选项错误,《琵琶记》的创作主旨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不是满足统治阶层的需求;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普通民众对《琵琶记》表演形式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0.A〖解析〗依据材料“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知,明末士大夫已经认识到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先进,这说明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A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天朝上国观念并没有崩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士大夫认识到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先进,但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21.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是中国19世纪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面对鸦片战争中清军战的失败,曾提出自己的设想:清军可以从尼泊尔或取道俄国进攻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制贩鸦片的源头),与此同时,清廷可引导美、法等国与英国交恶,借以撺掇他们从海上袭击英国。这种迂回作战、以夷制夷的思想,体现了魏源的积极探寻救国御侮之道,体现了开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A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开明人士也只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接受西方先进制度,排除B项;魏源是地主阶级代表,维护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不可能认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C项;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尚未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22.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郑观应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议院制度,这是对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康梁继承发展了郑观应的思想;C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