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E/39/wKhkGWbgcjyAJGC3AAIqNwFuP2w948.jpg)
![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E/39/wKhkGWbgcjyAJGC3AAIqNwFuP2w9482.jpg)
![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E/39/wKhkGWbgcjyAJGC3AAIqNwFuP2w9483.jpg)
![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E/39/wKhkGWbgcjyAJGC3AAIqNwFuP2w9484.jpg)
![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E/39/wKhkGWbgcjyAJGC3AAIqNwFuP2w9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之审题立意-辩证思维
一、概念了解
(一)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1)联系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
就栗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比如:原因与结果,因果互相关联;整体与部分,栗有全
局观念。
如:作文《走出自我》的主体部分有三大内容:一是“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
二是“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三是“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就是从自我与
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三方面联系生发开的。
(2)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比如:内因与外因,要考虑条件分析;量变与质变,要考虑变化发展;偶然与
必然,要考虑可能和确定;现象与本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如:有人看到“沉舟”、“病树”,可能会心生悲哀之叹,但刘禹锡却高歌“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了事物的变化。
(3)矛盾的观点。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栗注意
它的反面。比如:个性与共性,个性服从共性;主要与次要,善于抓住要害。
如:《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
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
玫瑰,美丽却有刺。
这部分文字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
“一分为二”。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
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但有
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
作为学生,你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惩守其度,戒达其效
①书案一张,戒尺一柄,曾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典型象征;“教不严,师之惰”,也是古今师
者恪守的训诫之道。然而,近日发布的教育惩戒规则意见征求稿不禁引人深思:传统深远的教
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
②作为学生,虽是教育惩戒的管控对象,我却深知适当惩戒带给我的益处。每当回想从前
的老师,他们对我的鼓励与赏识往往印象泛泛,独有的几次批评与训诫却总让我记忆犹新。或
是作业完成不当时的一声斥责,或是课堂行为不范时的一次罚站,惩戒虽小,但总让我分外羞
愧,深刻意识到了教训,并收获了心性的成长。诚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培养自信必不可少,
但教育中的惩戒对学生纠正自身错误,树立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
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
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奖惩分明,
教育才能塑人于心,立人于行。
③反观当今,教师手中“惩戒”这把尺变得有些迟疑和犹豫。受惩戒学生时常反应过激,
维权心切的家长更是举报不断,诸多反面声音造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不
想管”。“惩戒”这堵教育的约束之墙一旦拆除,免去的是一时的冲突,放纵的又何不是学生未
来迈向歧途和深渊的脚步?由此可见,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通过确立法规,让
教师有底气“管好人”,学生才能“走对路”。
④或有人言:教师惩戒赋权,易助长肆意体罚、“棍棒教育”之害。对此,必须清晰明确
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
⑤教育之“惩”,须守其度。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得超出学生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范围,
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这需栗法规制定者的周密考虑,更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特点的充分了
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更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年少时懵懂和青涩,照顾我犯错时的迷茫与不安,
对我进行适当的警示、惩罚,使我更易接受和反省。
⑥教育之“戒”,须达其效。正如鲁迅散文中,他的启蒙教师寿镜吾先生有戒尺,“但不常
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惩戒的目的从来不是处罚本身,而是养成学生的良好
行为规范。一柄戒尺不应只落于掌中,更应悬于学生心中,成为其奉行不悖的人生准则。教师
应善用惩戒,结合引导规劝,方能达到学生引以为戒之效;倘若毫无目的,滥用惩戒,则更加
剧学生逆反,得不偿失。
⑦教育惩戒权,意义固重,制定须慎。《荀子》云:“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昔者,以
师道而成一国法度,流传青史;今日,以法度而护一代师道,未尝不是一次有益开创。
【点评】
第②段运用联系的观点,联系自身经历,强调惩戒的作用:“诚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培
养自信必不可少,但教育中的惩戒对学生纠正自身错误,树立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第③段运用发展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惩戒”这堵教育的约束之墙一旦拆除,免去
的是一时的冲突,放纵的又何不是学生未来迈向歧途和深渊的脚步?”
第④段运用矛盾的观点,”或有人言:教师惩戒赋权,易助长肆意体罚、“棍棒教育”之害。
对此,必须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
文章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说理深刻,有理有据。
(二)对立统一
辩证思维既要看到问题的异中之同,也要认识到同中之异,使对立的两方达成统一。
【示例】1——《坚持与改变》
世人提及“坚持”,总习惯于将之理解为有恒心与毅力,十年如一日之“不变”;提及“改
变”,则习惯于理解为推翻与变革。其实这样表面的理解导致人们把“坚持”与“改变”当成
两个对立的概念去理解,但细究世间成功之人事,皆是坚持中有改变,变与不变之间,本就圆
融一■体。
为什么坚持与改变本为一体呢?因为二者对象不同,所以并不矛盾。改变的,是方式,是
外在表现;坚持的,是目的,是内在核心。改变,是灵活与变通,而坚持则为操守与坚守。
这里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使看似对立的“坚持”与“改变”统一起来,沿着这个思路,
我们就打开了立意的空间:坚持本心,改变方法;坚持原则,改变态度;坚持理想,改变路径;
坚持底线,改变社会。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5•浙江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
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
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
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给出了两个观点:①”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②“作品的格
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如果单独选一个角度,显得不全面;如果把两个观点分
别在一篇作文里阐述,又显得分离。所以,如果能找到一个角度,把两者达成统一,就会让观
点明确,易于他人接受,如“且以作品论英雄”。
【示例】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
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
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
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
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包含了“强”与“弱”的对立,行文中就要把握二者的关系,让二者统一起来。
二、关系了解
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从宏观来讲,我们要运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
题;从微观来说,要把握以下思辨原理。
1、整体与部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示例】1
有一群鸟雀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待着,结果网到了不少鸟雀。有一个人
在旁边仔细观看,发现每一只被网的鸟的头只钻进一个网眼。他心里想,捕鸟何必那么麻烦地
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于是那个人便制做了一些单个网眼挂在各个树枝上,结果一只鸟也没
有捕到。
一个一个的网眼,只有组合起来,形成“网”,才能发挥网眼的个体作用。网眼一旦离开
了组合的网,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与意义。正如一滴水若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便很快会蒸发消
失,若与无数的水滴汇聚起来,才能奔腾咆哮,汇入大海,便会掀起狂澜巨涛。
国家与个人、时代与个人又何尝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每个人前进的脚步,叠加成国家
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汇聚为复兴的力量。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要走的更快,请独行;栗想走的更远,请结伴而行。——非洲古谚
这句非洲古谚语,寓意深刻,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
议论文。
【分析】
“独行”与“结伴而行”本来是对立的两方,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用辩证的眼光,
找到两方的相同点一一到达远方,便将对立的两方统一起来。
2、量变与质变: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
【例】伏尔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因为每片雪花都觉得自己很轻很
轻,但它们忽略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一片雪花很轻,但可能成为引发雪崩的最后一片雪花;
一个稻草很轻,但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内因与外因:
哲学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主观与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
【例】有人说《近墨者黑》,也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黑》强调了客观外因对主观内因变化的重大条件作用,《近墨者未必黑》强调了
主观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
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
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
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出身寒门”是外因,“善于做题”是内因,'‘考入名校”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4、现象与本质:
哲学认为,看问题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更要透过这些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分
析,要从表面现象入手,深入细致地分析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例】子贡赎人: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端
木赐)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
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受牛: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
之以细,观化远也。一一《吕氏春秋》
【分析】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一次,子贡重金赎回鲁国人质却拒绝赏赐,孔子批
评了他,子路救了落水儿童并接受了对方的一头牛,孔子反而表扬了他。众人不解,孔子解释
说,子贡富有,不在乎这些钱,可这却让那些也想赎人却又不富裕的人左右为难;子贡接受了
牛,会使更多的人因此行善。孔子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他那智慧的双眼穿透了心灵的迷雾,
才能到达圣人之境界。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全国新高考I卷)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
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
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
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
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
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外在现象,但距离的原因是
人与人之间的爱,“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联系”是本质。
5、偶然与必然:
必然与偶然是统一的,在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而必然性又
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和实现,二者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
【例】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
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铮然的好听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
原来是一块乌龟壳,壳内的空气受到激烈振动而共鸣,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莫可里拿着乌龟
壳兴冲冲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考,根据乌龟壳的启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
提琴。
[分析]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的诞生,似乎是偶然的;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院音效系统对观众体验的提升研究
- 骑自行车申请书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协议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体验的改进与创新
- 停车场外立面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工资及社保缴纳合同
- 服装企业办公区装修合同
- 2025年度汽车以租代购保险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图书印刷质量保证合同范本十
- 结肠造瘘还纳手术配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安防监控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闽教版)六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河砂、碎石生产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0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过关练习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红楼梦服饰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