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备课方案课文备课方案

10古诗三首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编排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诗的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诗的大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诗的大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2.结构特点

《马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在“大漠”“燕山"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马儿才能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之时恣意驰骋呢?“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石灰吟》的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石灰石要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之后,又要经过烈火焚烧才能成为石灰,因此磨炼出了坚强坚韧的品格。诗的后两句,“粉身碎骨”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前三句的总结,既是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根本原因,也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

《竹石》的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首句开头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竹子意志之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第一句写了竹子的全貌,第二句则是对竹子根部的特写——扎根在岩石的裂缝之中,与第一句中的“咬定青山"相呼应,一个是整体,一个是局部,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是无法用画笔描绘出来的,却是诗人作画、作诗要表达的“神”,在诗人笔下,“磨”“击"写出加害者手段之残忍,“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但在“千磨万击”之下“还坚劲”,一个“还”字,赞美之情顿出。“任"写出了竹姿态之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3.写作特色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马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石灰吟》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竹石》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4.插图说明

文中的三幅图采用传统水墨画的方式,分别展现了三首诗的主题:如钩的弯月挂在天边,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几座错落的高山不见葱翠的树木,只有被开采的石灰石,引发观者的想象;几株清瘦挺拔的墨竹根根直立,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正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5.习题运用

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将马的轻捷矫健、石灰的清白、竹石的坚劲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以往自己所了解的人物形象、人物品质,体会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进而总结三首古诗的表达方式都是“托物言志"。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中,要引导学生注意“锤”右部4个横画的长短分布情况,并提示学生四个横之间的空隙要均匀,“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不要多写一横。

2.阅读理解

(1)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故事内容。在读通诗句、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疏通古诗的大意。对于不易理解的词句,教师可相机指导。如《马诗》中“快走踏清秋”,“走”的意思是跑,“快走"的意思是“驰骋”;“清秋"可将词语进行拆分组词,理解为“清爽的秋天”。《竹石》中的“坚劲"可以用拆分理解的方法,将“坚劲”理解为“坚强有力"。

(2)借助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志向。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结合课后第三题,通过反复朗读想象,将马的轻捷矫健、石灰的清白、竹石的坚劲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以往自己所了解的人物形象、人物品质,体会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3.积累表达

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积累。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如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象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4.类文迁移

在学习《马诗》之后,拓展阅读《马诗》(其四)。通过类比阅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初步感受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的表达方式。链接类文,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发现后两首诗相同的表达方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备教学资源

1.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二十七岁卒。他的《开愁歌》《日出行》《苦昼短》等诗抒写失意之怀,悲慨人生短促,但他毕竟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故在他的奇崛想象与诞幻古怪的诗语里也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气概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2.于谦简介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享、太监曹吉祥与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景泰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于谦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游忠肃。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3.郑燮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兴化(今属江苏)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相关典故

(1)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