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_第1页
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_第2页
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_第3页
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_第4页
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18826摘要 I4420Abstract II3176引言 III89461科学纪录片概述 427211.1纪录片背景 4184671.2纪录片现状 437431.3叙事风格研究意义 6266462科学逻辑推理式结构探讨 759192.1科学纪录片的界定 7207732.2科学纪录片的特征 885443科学纪录片的递进式叙事结构研究 10314184科学纪录片叙事技巧研究 174464.1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 1781764.2“钩住”好奇心的悬念设置 179803结论 1916465参考文献 2015149致谢 21本科论文摘要数字影视技术,在数字科技以及影像记录手段的双重推动下,得以革新并有了重大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科学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具体化解读了其采用的叙事特征,并展开大胆的设想,剖析其未来的发展。并给予叙事的角度、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解读我国科学纪录片的特点。同时阐述在叙事策略方面,我国科学纪录片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依据存在的不足,大胆设想拟定方案,推进其未来的发展。关键词:数字影视技术;科学纪录片;叙事风格

AbstractDigitalvideotechnology,drivenbydigitaltechnologyandimagerecordingmeans,hasbeeninnovatedanddevelopedgreatly.Therefore,thenarrativeconceptofscientificdocumentarygraduallybegantobeseparatedfromthedocumentaryitself,anditsnarrativestructureandmodegraduallyshowedauniquestyle.Basedonthis,thispaperselectstheChinesesciencedocumentaryastheresearchobject,explainsthenarrativecharacteristicsadoptedbyitconcretely,andmakesboldassumptionstoanalyzeitsfuturedevelopment.Andgivethenarrativeangle,structure,languageandotheraspects,specificinterpretationofthecharacteristicsofChina'sscientificdocumentary.Atthesametime,itexpoundssomeshortcomingsinthenarrativestrategyofChina'ssciencedocumentary,andaccordingtotheexistingshortcomings,boldlyconceivestheplantopromoteitsfuturedevelopment.Keywords:Digitalfilmandtelevisiontechnology;scientificdocumentary;narrativestyle引言大众文化自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日渐繁荣,纪录片在大众文化的驱动下,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也不再是传统的教化、宣传类型的纪录片,开始兼具大众和娱乐的风格。在叙事纪录片的过程中,开始从营造悬念、情境再现等故事化的方式推进。对于纪录片而言,这种叙事风格的变化,具有更进一步了解纪录片内容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科学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录片类型,因为主题多以自然现象、科学案例以及科学知识为主,因此与其他种类的纪录片相比,要枯燥得多。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在叙事上面也没有多大的差别。基于此,科学类别的纪录片的成功制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制作科学纪录片方面,探索频道最具有优势,把原本的枯燥、无趣的科学内容,通过特定的叙事方式表现出来,不仅仅观赏性更强,而且艺术性更理想,自然也能够广为传播[4]。因此,本文以科学纪录片的叙事视角研究入手,着重展现递进式叙事方式。1科学纪录片概述1.1纪录片背景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科技探索类纪录片,它不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剧本的形式来表达主题,迎合大众的口味。科技探索类纪录片是在不断探索中完成的,[2]尤其重视递进式叙事方式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的表达风格。因此研究科技探索类纪录片递进式结构的运用,对于此类纪录片的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研究科技探索类纪录片的递进式叙事方式,便于制作者的操作,也便于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最终促进科技探索类纪录片获得更多观众喜爱。[1]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了解自然形成的奥秘、科技揭秘的脚步,而纪录片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相对其他类型的纪录片来说,科技类纪录片他的内容是以科技为主,更讲究严谨的逻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类型的纪录片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逻辑是否严密。图1.1纪录片《国家地理:宇宙之上》简介1.2纪录片现状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纪录片中融入了科学技术,进而衍生出科技纪录片。在科技纪录片中,主要以科技探索类为载体,进行有效的传播。国内的科技探索类媒体,在科技纪录片的推动下更具有文化品质。作为一种非常关键的纪录片类型,科技探索类纪录片,不仅仅传递了科学文化、科学知识,而且传递了科学方法和精神;而且也推动了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达到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等作用。基于此,解析中国科技探索类纪录片,结合新媒体推动其发展,不仅仅是有必要的研究,同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科技探索类业界内,正是因为这一栏《走进科学》的科技纪录片,而成为大众的关注点。《走近科学》这一栏节目,从2003年开始,纪录片的风格因为采用的悬疑和叙事的拍摄手法,而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刹那间好评如潮。之后的每一期节目中,这种递进式叙事手法成为该节目特定的风格。在这个栏目中,每一期节目的开篇都是以身边的真实故事为例子开篇,然后逐一递进,带着观众,一层层的剥开,找寻问题的答案,也因为这一有趣的方式而令其收视率持续高涨。之后,越来越多的科技探索类的纪录片,也多采用的是递进式叙事方法。比如说《发现之旅》(2001),这纪录片不仅仅特别受科技探索类观众的喜欢,而且得到纪录片业内的喜欢,其质量可圈可点。而最近央视开播的《地理中国》这一档节目,也是此类风格,不过从制作上看,国内多以人文社会类纪录片见长。图1.2纪录片《地理中国》栏目介绍国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科技纪录片首先想到的是题材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拍摄内容要对社会有重大意义,但不会更多地从观众角度考虑情节和内容。[3]1985年,央视开始推出探索频道,制造出诸多科技、历史文明、探险类别主体的纪录片,创造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而其节目在世界上的超过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的欢迎。比如说《工程大突破》、《超炫科学》、《荒野求生》等等,都是探索频道成功推出的节目作品。图1.3纪录片《走近科学》20190277来自海底的生物(下)1.3叙事风格研究意义不同的叙事风格,在纪录片创造阶段会出现不一样的风格。为了让观众更加理解复杂的科技前沿内容,提高科技探索类纪录片的艺术观感,突出纪录片的故事层次感和真实感,以递进式叙事方式,融合人民群众对事件的认知逻辑顺序,系统地对事件进行解读,能最大发挥科技探索类纪录片的“科普作用”。纪录片如果采用的递进式叙事方式的拍摄方法,可以清晰的展示出人物、故事的特征。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依据递进式的逻辑方式,可以感知到强烈的叙事逻辑,理清纪录片中的故事脉络发展。图1.4纪录片《探索·发现》禁止入内之星际飞行(一)中的星际2科学逻辑推理式结构探讨不管是一档节目形态,还是一种影片类型,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其可知,其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类型,而是在已有的一种类型的突破、创新。因此对科学纪录片进行追本溯源可知,其最早应该起源于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之前,也就是说电影拍摄的方式,是与之相关的案例。[5]随着商业电影的发展,这种影片的方式开始没落,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拍摄方法开始有所突破,并且加以融合创作,成为了科学纪录片。科学纪录片历经长久的发展,在多元化道路上而有了全新的突破性的发展。图1.5纪录片《地球的脉动》第二季简介2.1科学纪录片的界定一个国家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在培育科学文化素养中,普及和传播科学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为迎合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会自发的选择学习。而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认可并且喜欢科学纪录片,并且以此作为一种传递和普及科学的有效措施。图1.6纪录片《绝对好奇》简介在科学纪录片中,不仅仅有纪录片的内在意义,同时也融合了传播科学的要素。科学纪录片作为传递科学的方式,要求其传递内容的信息,是有关科学的,并且是真实的。从内容上看,科学纪录片包含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图1.7自然科学纪录片2.2科学纪录片的特征同大多数其他纪录片的流程一样,科学纪录片也遵循“三段论"经典叙事结构来进行分析。[10]但与他者不同的方面在于,科学纪录片具有普及先进科学知识的属性,虽然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包含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科学知识却由于其抽象性和系统性,需要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认识。所以更适用于采用这种“问题引导一分析问题一问题解决"式的叙事结构,同时也更方便于科学纪录片在此基础上进行叙事结构的创新和开发。图1.8纪录片《地理中国》栏目介绍上个世纪年代,心理学家GeorgeLowenstein不仅仅关注到这种现象,而且着手开展研究,进行了科学性的梳理和总结,并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了“信息差距理论"。[8]个体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该理论观点可知,现阶段所处的客观和情境和主观参照点,并不是个体获得知识的全部途径。换言之,如果相较于预期和渴望获得的参照点,个体的获取的知识点更低,个体会有极高的欲望,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信息的差距,正是在这两者的偏差距离中体现出来。图1.9纪录片《探索·发现》禁止入内之星际飞行(一)上用问题“钩”住受众:叙事结构的开篇在好莱坞经典“三段式"中,总是遵循着科学研究方法中“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一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来对信息进行有意整合。这种开篇利用问题和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手法同科学纪录片的性质和内容表达十分契合。上面已经提到,从本质上上解析科学纪录片的内容,多半是观众不是很了解的科学领域,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多半是采用揭秘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来实现,也就是说,从日常现象着手,让受众带着疑问往前走,同时忤合科学传播“深人浅出"的原则。3科学纪录片的递进式叙事结构研究3.1科学纪录片悬念叠加方式采用各种悬念的叠加方式,结合相应的逻辑,表现出不具备新奇内质,但是带有一些明显的戏剧冲突的题材。[7]在科学纪录片中,引入了“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研究方式,实现纪录片的逻辑推理式的结构。在科学发现阶段,假说演绎法是很普遍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对食物进行相应的观察和解析之后,设定问题,并通过假定的答案,进行合理的推理方式,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在推理的方式,验证假定的结果,验证判断结果的意义。也就是说,假定的结果,在预期与结果符合的情况下成立。而假定因为两者不相符合而不成立。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演绎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原子学说(道尔顿)、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等等,都有效的运用到了这个研究方法。而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本身就是传递科学信息,因此假说演绎法能发挥不错的作用。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首先是深入探索主体,解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疑问,进而假定答案,推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以假说为主导,开始着手进行观察和调查,最终进行演绎推理,验证假定的结果。在纪录片表达中,采用这样的叙事结构,不仅仅可以更加的有层次的解答问题,同时还可以清晰表达逻辑,把一些复杂的事物和概念,清晰明了的阐述清楚。比如这一部《透视黄石公园》中,画面出现的是游隼向草原响尾蛇切换并加上了相应的旁白,对于游隼而言,黄石的环境就是它的完美家园。不过对于其他生物而言,物竞生存是它们的生存法则,因为在公园内,草原响尾蛇会变成夺命毒蛇,这样的旁白,不仅仅让两个鲜明的子主题能够无缝衔接,同时也阐述出来黄石公园整体的生态系统特征[4]。图2.0纪录片《探索·发现》禁止入内之星际飞行(一)中的星际在《探索•发现》这一系列节目中,有一个《宇宙探秘:时间何时停止》的子栏目,在开头中,就是抛开问题的方式开篇,宇宙已经活了137亿年,而地球也超过45亿岁,所以相较于其他,宇宙万物活得的年限要多得多。图2.1纪录片《荒野求生秘技》介绍因此也许从整个浩瀚的长河里,每一件时间的发展只不过一分一秒的事情,这个时候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时间是否会停止呢?而接下来的影片内容,就是依据这个问题,展开相应的科学逻辑的解说方式,加以验证提出的问题。[2]但是现阶段,我们又没办法得出问题最终结果,因为这个问题解答的答案是我们很难触碰到的未来。所以在影片中我们针对这个问题,一一展示了不少学者假定的答案,也就是说时间是可能停止。并且通过层层演绎的方式,不断的验证和说明结果,最后给出观众一个权威性的推理结果,验证了时间是可能停止的可行性。比如说,在影片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通过物理实验室的方式,借助于星系的方式,推理判断宇宙末日。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银河系的命运将被改写,而地球也将被太阳而毁灭。银河系也将被步步紧逼的仙女星座逼近,而最终发生了碰撞,撞击后的最终结果就是两个星系的所有星体最终成为一体,演变成一个全新的星系。而大量的新星会在这个混沌之际出现,最终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星系,并且蓬勃发展。[6]而整个宇宙体会因为混乱的星系而变得越来越稀薄。观众在这诸多的专业又不乏繁琐的问题,在一点点的演绎中,层层剥开了解宇宙真实的内在,并且推理所得结果。换言之,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结算,宇宙会在数亿年之后,开始退化,甚至最终画上了完美的记号。图2.2纪录片《宇宙的奇迹》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吊起观众的胃口,吸引观众的兴趣点。在节目一开始中,就开始依据节目的内容,设置一些疑点、问题,这是有效的调动观众兴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科学纪录片的方式,设置一个个悬念引发故事的发展,最终达到了传递科学信息效果。英国BBC就曾推出《我喝多了吗》《我们为什么做梦》等一系列用节目名称直接引发悬念的科学纪录片,效果十分明显。图2.3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介绍3.2假说演绎法的运用每一个叙事单位,在递进式结果的推动下会出现了一些变更。也就是说在层层剥开、层层深入再深入的作用下,一点点的展开了故事的内容,组织中的每一个情节故事,在递进式的展开过程中得以发展,整个脉络,采用的是开头、发展、高潮以及结尾的整个渐进的方式展开。如果采用的一般的叙事的内容结构,各个单位的容量不大,加之过多的子单元项目,这样很难大幅度的在各个叙事单元只有切换,只能一点点循序渐进的过度。对于创作者而言,在创作科学纪录片的时候,在客观真实的素材基础上,融入了一些主观的意识,不应该生硬的插入一些套路,推动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而是遵循真实记录事件的发展趋势,不应该想当然,否则很容易误导观众。图2.4纪录片《宇宙探秘》一个作品,如果没有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也没有足够强的内在驱动力,就很难有合理的、较强的逻辑思维,推动故事的情节的发展,故事的感染力也很不理想。[9]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也引入“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措施。图2.5纪录片《科技的力量》首先,在剖析和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不能够假定问题的结果,同时推理和想象的方式,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在科学界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这种科学演绎法被普遍的运用到。而在科学纪录片中,借助于“假说—演绎法”的方式,在开篇的地方抛出了问题,然后借助于实验或者监测调查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得出相应的结果。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方法,完成科学纪录片的拍摄,一层层的剥开,一点点的接近问题的答案,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星际飞行》这一部科学纪录片中,在结构和情节的逻辑上,采用的是三个问题的方式,递进式的展开,推进纪录片的问题的发展,首先是UFO与飞碟是什么关系?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明明飞碟的设计,在飞行速度上不占优势,为何偏偏受到外星人的喜欢?,最后的问题是,面对静谧的悬浮力,和地球引力,飞碟是如何做到摆脱的呢?是三个问题看起来是三个不一样的主题,但是其实是层层递进的模式。比如说,带着第一个问题,去采访了物理学家,而物理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外天空和地球的大气环境决然不同,所以在空气动力学上,碟型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而在地球中,之所以要翅膀的设计,是为了克服阻力提升飞行器的上胜利,所以说碟形的问题,在外太空的分心不受任何影响。而且在影片中还播放了一些目击者看到的外形飞船,而这些飞船其实没有任何机翼的,而且在物理学家看来,虽然说面对厚厚的大气层,雪茄型的UFO更具有优势,不过在大众飞行中,反而是三角形的UFO更具有优势。在导演组解读的问题之后,影片开始不断的发展。因为面对大气层,外星人丝毫没有在意,这也就进一步解读了第二个问题。同时还通过现实的案例解说,这个碟形的飞行器的结构中,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很大的风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起飞,而且还可以飞行很长一段距离。因为风机向下喷气,会产生一个升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飞碟的原理与直升机相关,不过就等级上看,其与升力装置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对于外形飞行器而言,虽然说人类的科学家也希望借助于目击者的一些说法进行仿照,但是结果是并不理想。图2.6纪录片《工程大突破》介绍针对UFO的造型问题,科学家认为是因为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导演组的答案这是,之所以会设计成飞碟形状,是因为这样的外形可能更适合外星人认可的审美观点。在影片最后的绝大部分内容中,都是在探索最后一个问题。对于这些不明飞行物而言,可能正是因为地球的惯性原因,所以它的飞行速度可快,可慢,甚至可以直角转弯,或者突然停止。为了克服地球的惯性,甚至通过进行离心机测试的方式,测试人类飞行员。在极度超重的情况下,航天员只要承受力低于10个G的情况下,大脑中就不会有血液流入。为此,斯戴普博士也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进入到火箭的滑车中,在发射出自己的时候,他突然急速的在2秒内快速的停止,但是这一举措,最终导致他的失明。在实验中,斯戴普博士也不知道什么飞船可以几乎是在一瞬间的时候,完成状态从静止到加速中的转换。那么是不是说外星人面对这种惯性,有自己的消除方法呢?不过科学家并不认可这一观点,显然是与牛顿的力学原理相悖。以为这种东西是没办法消退,并且是没办法人为的创造出来。而影片也在这个时候画上了记号。毕竟未知的外星领域,人类还是没办法解释,面对自己的问题,疑问,还是需要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去论证,去找寻问题的答案。图2.7纪录片《星际飞行》所以说科学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就是通过一个个实验展开后得出的结论,在纪录片的每个阶段,会通过旁白对某个现象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不断的对各种情况的排除之后,得出最正确的结论。让观众有一种揭开层层迷雾豁然开朗的感觉。4科学纪录片叙事技巧研究4.1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叙事的速度,促使叙事自带节奏感。运动是表现节奏的有效的方式。万物的本源是运动,节奏是自带规律的一种运动形式。在创作电影过程中,就是一种艺术呈现方式。节奏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舒缓的,也可以是时快时慢的,总之节奏的变化,会带动受众的情绪的变化。叙事从轻重缓急的节奏,而推动影片内容的发展。并在这过程中,传递出人物的情感,解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联。影片的整体的结构与规律的变化的直接关系,并且使用节奏的方式统一规划,划分出段落布局。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与节奏有直接的关系。在纪录片中,创作者通过叙事节奏的方式,阐述意图,同时传递出影片的主题。图2.8纪录片《星际飞行》4.2“钩住”好奇心的悬念设置都说,对于好奇心而言,具有“巨物恐惧症”。也就是说,对于宇宙空间,个体因为对空间和世界的位置,会产生一种因为未知时间而带来的恐惧感,这种心态并不少见。而对于好奇心而言,其实其也归属于恐惧感的一部分。因为好奇,所以滋生出恐惧感。而因为好奇的推动下,又想要知道结局。也就是说,在未知的领域中,人类自然而然产生的那种恐惧感,本身就是好奇心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大多是观看科学纪录片的群体,多半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生活的金字塔的顶层,并且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而他们之所以观看电视,不仅仅是因为娱乐需求,同时是满足心理的需求。基于此,科学纪录片需要做的是,激发每一个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图2.9纪录片《星际飞行》采访结论需要一个漫长的旅程才能推进科学发展,而对于中国科学纪录片而言,正是在我们揭开一个个奥妙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科学纪录片存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不过从现阶段来看,一部优秀的科学纪录片,不仅仅要受到观众的欢迎,同时其商业性也是考虑的范畴。在科学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解说好故事,同时还要使得其具趣味性,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娱乐特征,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从叙事的角度、结构、技巧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中国科学纪录片。参考文献[1]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04:52-66[2]高鑫.科技探索类艺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9:108-109[3]谭天.纪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08:23-25[4]徐涛.探索频道科学纪录片叙事要素特征分析[J].新闻传播,2013,(29):55-19[5]宋杰.纪录片:观念与语言[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04:204-205[6]聂欣如.纪录片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5:66-67[7]陈国钦.纪录片解析(当代广播电视系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09:35-36[8]林琳.探析科技探索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知识文库》,2015,(03):43-47:67-69[7]吕新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19):88-90[8]谭天编著.纪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07:55-57[9]黄昌林.科技探索类叙事学[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09:88-90[10]聂欣如.纪录片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9:109-113致谢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高中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普通工人,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专业的学习。沈阳城市学院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知识,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一无所知,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从本文的选题,到论文思路的引导、文字的组织、结构的安排、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再到论文的修改他治学严谨,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得以是我顺利地完成本文的写作。在此我由衷地感谢老师在我学业、生活和工作的上的指导和关怀。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论述的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毕业之际,我真诚地感谢给我无私帮助的广播电视编导系的全体老师,他们的教诲为本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创造了许多必要条件与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教诲。还有朝夕相处的班的同学们,与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在此我也一-并深深的感谢你们!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没有人比你们更爱我,你们对我的关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你们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永恒动力。最后,由衷的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老师。由于本人的学识和写作的水平有限,在本文的写作中难免有僻陋,恳请老师和同学指教。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