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_第1页
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_第2页
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_第3页
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_第4页
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1"\h\u28550摘要 I1841Abstract II8720引言 1TOC\o"1-2"\h\u170851纪录片概述 34951.1纪录片的分类 3204111.2人物类纪录片概述 968152人物纪录片的艺术表达手法 13229882.1讲求画面的艺术美 13180882.2把握叙事的结构美 1389862.3塑造解说词的表意美 14322852.4体现剪辑的节奏美 14237253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 929753.1人物类纪录片人文价值的表现 9253663.2人物类纪录片在电视文化中的作用 14264454人物类纪录片发展策略 1618394结论 1813222结论 2021248参考文献 217168致谢 22本科论文摘要电视文化的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将信息传播出去的方式。因此对于电视文化的审视至关重要。人物类纪录片有着自己的特性和艺术表达方式,它是区别于其他电视文化形式,比如新闻。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当下发生的事情要进行及时的报道,而人物类纪录片有的需要很长的构思环节,才能够更好的展示艺术性。同时,这两种电视文化又有着共性的特点,那就是要求真实性。人物类纪录片讲究的是对于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是不允许掺杂其他假设事件,这就直接让人物类纪录片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区别开来。纪录片的种类很多,但是人物类纪录片的文化输出是十分重要的。用拍摄手法将人物的生活纪录下来,就是人物类纪录片。人物类纪录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技术的不足,致使纪录片形式简单化,让观众看起来感觉乏味。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提升,人物类纪录片也步入了新纪元,本文将围绕着“人物类纪录片”为中心,探讨其文化价值以及社会属性。关键词:纪录片;人文价值;文化属性;文化审视

AbstractTelevisioncultureistheeasiest,mostintuitivewaytogetinformationout.Soit'sveryimportanttolookattelevisionculture.Peopledocumentaryhasitsowncharacteristicsandartisticexpression,itisdifferentfromotherformsoftelevisionculture,suchasnews.Newsisabouttimeliness,thecurrenteventstoreportinatimelymanner,andsomeofthecharactersofthedocumentaryneedaverylongperiodofthinking,inordertobetterdisplaytheartistry.Atthesametime,thetwoTVcultureshaveacommonfeature,thatis,thedemandforauthenticity.Peopledocumentaryisaboutrealpeopleforrealeventsisahighdegreeofreduction,isnotallowedtomixwithotherhypotheticalevents,whichmakespeopledocumentaryandotherartformsdirectlydifferent.Therearemanykindsofdocumentaries,buttheculturaloutputofcharacterdocumentariesisveryimportant.Theuseofshootingtechniquestorecordthelivesofthecharactersdown,isacharacterdocumentary.Beforefoundingceremony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eopledocumentariesweremadeinawaythatwassimpleandboringtowatchbecauseofalackoftechnology.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andtheimprovementofthetechnology,thedocumentaryofcharactershasenteredanewera.Thispaperwillfocusonthedocumentaryofcharacterstoexploreitsculturalvalueandsocialattributes.Keywords:Documentary;humanisticvalue;culturalattribute;CulturalSurvey引言电视文化的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将信息传播出去的方式。因此对于电视文化的审视至关重要。在我国,电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伴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人物类纪录片以其绚丽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引起人们的瞩目。本文以人物类纪录片为基础,解读其文化价值属性,以及其影响力,剖析其在纪录片领域的作用和地位。人物类纪录片有着自己的特性和艺术表达方式,它是区别于其他电视文化形式,比如新闻。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当下发生的事情要进行及时的报道,而人物类纪录片有的需要很长的构思环节,才能够更好的展示艺术性。同时,这两种电视文化又有着共性的特点,那就是要求真实性。人物类纪录片讲究的是对于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是不允许掺杂其他假设事件,这就直接让人物类纪录片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区别开来。纪录片的种类很多,但是人物类纪录片的文化输出是十分重要的。用拍摄手法将人物的生活纪录下来,就是人物类纪录片。人物类纪录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技术的不足,致使纪录片形式简单化,让观众看起来感觉乏味。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提升,人物类纪录片也步入了新纪元,而论文,就是以审视国内人物类纪录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讨论出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电视人物类纪录片。

人物类纪录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积累,是电视文化中具有“话语权”的一类表现形式。虽然它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它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有着不同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创新内容,才能更好的符合时代特征。人物类纪录片要符合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艺术表现。虽然它更多的是拍摄人物的题材,但是它同样具有文化价值属性。所以,人物类纪录片要同时兼顾文化与意识的之间的联系。二者是同时存在,而不是谁代替谁。人物类纪录片其内涵是双面性的,它是客观的叙述真实性,但也主观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所以人物类纪录片不分主客观,只是这些是由创作者来把控的。在人物类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化与意识两个重要部分,防止二者互相“吞噬”。人物类纪录片是一种高质量的文化形式,其背负的艺术价值也是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一开始的人物类纪录片只是对人物事件的一种叙事,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现出其艺术性,使得观众的审美不断提高,使观众的精神层面不断地丰富饱满起来。人物类纪录片不断从视听语言过渡到了文化符号。人物类纪录片就是拍摄人物的真实生活,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传递艺术文化价值。观众通关对人物类纪录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它也是一种电视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电视文化品位的提高,充分的将人物类纪录片的优点表现出来,即真实性与艺术性。如今纪录片的这三种电视存在方式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强大功能,产生不同的纪录片形态,而产业化运作最成熟的是纪录片的商业频道化运作。

1纪录片概述艺术是生活的升华,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来源,纪录片的选材大都数来自生活的真实故事,讲究的是真人真实,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呈上荧幕,真实是纪录片的基础,而后通关纪录片的形式变现让观众们从中有所思考,所以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真实。[1]电影最开始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的,比如《\t"/item/%E7%BA%AA%E5%BD%95%E7%89%87/_blank"工厂的大门》、《\t"/item/%E7%BA%AA%E5%BD%95%E7%89%87/_blank"火车进站》等,就是最原始的纪录片,但是它们也是电影。中国以此为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时,尝试了纪录片的制作,《定军山》就是我国第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发展至今,纪录片进入“网生”探索更大表意空间。1.1纪录片的分类 1.1.1诗意型纪录片故事般的叙事不是它的重点,也不会注重时空的表现,也没有连贯的剪辑,它将不同时间、空间的画面,剪辑在一起,更注重节奏型,“诗意”如其名,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一种情绪的抒发[2]。1.1.2阐释型纪录片此类纪录片更注重的是配音解说词的功能,更像是一种宣传,运用最简单的语言去同化观众的想法。在形式上特别像“上帝之音”。1.1.3观察型纪录片此类型出现在20世纪中期,拍摄这类型的纪录片对设备要求简单,最重要的就是方便携带。因为观察型是要进行“跟踪拍摄”。在此类纪录片里,不需要解说词,也无需演绎。此类型纪录片能够更好的表现时代性的事件,而对赋有历史性的事件难以表达。也是因为缺少了文字的辅助,纪录片显得有些无味。1.1.4参与型纪录片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讲究“参与感”,意在让主创人员参与到录制当中。其实这种方式早在20世纪中期,就被运用到了纪录片拍摄当中中国的《望长城》也运用到这种手法,也是这一时期,中国纪录片开始了新纪元。1.1.5反射型纪录片就目前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因其体制问题,中国也是很难拍摄出来的,它过于的真实反映了一个国家、一种社会的表现,过于的展示了现实的东西。导演通过艺术的手法,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后达到思想的反思,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手法来表现。1.1.6表述行为型纪录片“先锋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表现形式,而表述行为型纪录片和这种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3]。它们都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放大,更加倾向于他们的表达,与现实主义相反而行,代表作如《舌头不打结》。1.2人物类纪录片概述1.2.1人物类纪录片的定义人物类纪录片的定义非常好理解,它是最简单的主题表明,就是将人物作为纪录片的主题。在纪录片前期策划的时候,要做到真人、真事、真感受,纪录片中主人公的一切都要做到真实的叙述,包括他的情感,也要在保留真实的基础上,再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来表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比较匮乏且表现单一[4]。在早期,我国拍摄了一部人物类纪录片《贺龙元帅》,这是一部讲述贺龙元帅从军一生的纪录片。但是我们从这部纪录片中不难看出,其语言淡薄,拍摄的镜头也都是简单至极,让人有一种说教的感觉,更没有蒙太奇的运用,且长镜头这种手法也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都是当时专业的技术比较有限,且很少有专业的人员懂得这些艺术的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更多了,再加上现在的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大众对人物类纪录片的期待也是越来越高,想看到不一样的故事化表现。数年前,一部《邓小平》横空出世,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体现了故事化。因为实际情况的原因,这部纪录片使由演员来演绎邓小平同志生前的事迹,高度还原当时的真实生活,观众会觉得这种方式更加的贴近他们,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让观众感觉到新颖,更富有趣味性[5]。1.2.2特点真实性我们在上文中一直在强调真实这个词,因为它是人物纪录片最基本的特征,讲究的是一个轨迹的叙述,自然而然的镜头,且每一个都是遵循人物的发展,除了像《邓小平》这种还原式的人物类纪录片之外,是不允许作假杜撰,也不可以使用演绎的形式。真实性是一种本质特征,是人物纪录片的底线。艺术性人物类纪录片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的表达,是具有艺术的张力,且对大众具有感染力的。是由电视技术的实现配合了艺术手法的加工,二者有机结合,使纪录片富有了艺术性。思考性人物类纪录片具有艺术性,而艺术不止是供人们欣赏,更是让人们有所思考。虽然我们在一开始说某一时期的纪录片过于说教,但摄像机就是创作者的“眼睛”,我们是通过他的“眼睛”去感受与了解周围的一切,是通过他的“眼睛”去领略了他纪录的世界,靠他人的想法去升华我们的思维。2人物纪录片的艺术表达手法2.1讲求画面的艺术美画面是一种直接呈现的艺术性表达方法,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纪录片艺术与别的艺术同样可以使用独特的艺术话语表达出意识之外物体的内部思想,构造出艺术的意境形象,建立艺术的样貌,还拥有相对于别的艺术更多的表现力量与更多的艺术话语。其表达力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是可视化的,也就是画面[6]。人物类纪录片的画面是能够被看见的,并且还是活动的,是不断活动的图像,它是具有独特性的。若无持续活动的画面,那么人物类纪录片就会失去灵魂。若无内部的人物思想活动,也无非常高的审视美学的意义。一部人物类纪录片要想让观众留下印象,就要通过画面去传达艺术美。纪录片《骆驼城的守护者》中,有一组表现古城日出时的画面,是在拍摄之前找到日出的方位并采用延时摄影的方式,并在剪辑中加快播放的速度,最后看到的效果就是一轮缓缓升起的红日。如图2.1所示。图2.1《骆驼城的守护者》2.2把握叙事的结构美叙事结构首先要分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认清纪录片主题,所有的叙事都要围绕着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不偏离主体。而且,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不能前面介绍了一堆,后面又讲了另外的故事,这样使整体结构不够清晰。把叙事划分的有层次,能让纪录片看起来更加有结构性,这样一步一步的去深化纪录片的主题[7]。纪录片讲来讲去,都是围绕着它的主题,想要讲述好叙事,这是基本的前提。第二步,要做到主次明确,这样才能使人物类纪录片有一种艺术效果。分清叙事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以及每个内容在纪录片中的分量,这些都是为了能使纪录片更有艺术效果。在叙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人物的性格表现,尽可能的详细表述,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有矛盾的激发和人物个性的展示。人物类纪录片的创作,也要借鉴到其他艺术的叙事特点,把这些艺术领域的叙事手法融合进人物类纪录片,可以是其故事情节更为生动,人物的个性更加明显,巧用冲突和矛盾的制造,可以使人物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更加的得到优化[8]。2.3塑造解说词的表意美声音元素在纪录片当中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营造氛围。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现人物类纪录片的内容,解说词就成为声音元素的重中之重。很多时候,人物类纪录片拍摄会涉及到各个民族的群众,有时候我们不能理解他们说的方言,这时候解说词的运用,可以通过简短的介绍,像我们说明画面中所表现或者人物所讲的话。换句话说,解说词起到了了解释说明的作用[9]。画面通过剪辑之后会呈现出碎片化,单纯靠人生和音效是没有办法完成纪录片的叙事,画面的更深含义也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格里尔逊把解说词看作是“上帝之声”,讲的就是解说词的、画外音的作用[10]。当画面难以表达纪录片的意义,就用解说词来弥补不足。2.4体现剪辑的节奏美剪辑在人物纪录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它要做到遵从故事发展的脉络,其次它要把生活化融入其中。在剪辑人物类纪录片时,要遵从片中人物生活的轨迹,要保持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11]。在剪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逻辑性,不能混淆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存在关系。其次,要考虑到人物内心世界的逻辑表现。人物纪录片的主题是人,那么在剪辑的过程中要把其心理活动的刻画表现出来。同时,也要考虑到观众内心的感受,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缕清楚人物类纪录片的剪辑思路和顺序。节奏的不同能够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它是一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和叙事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纪录片节奏,表达了不同纪录片创造者表达的思想和他个人风格。纪录片拍摄的过程是碎片化的,只有通过剪辑,才能把一个个镜头组接成成品,才能有艺术效果。不同的剪辑有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这些剪辑节奏能表现出纪录片的悬念、叙事的冲突,充分的表达纪录片的意境美。3人物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属性3.1人物类纪录片人文价值的表现3.1.1人文价值是时代的特征人物类纪录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积累,是电视文化中具有“话语权”的一类表现形式。虽然它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它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有着不同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创新内容,才能更好的符合时代特征[12]。人物类纪录片要符合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艺术表现。虽然它更多的是拍摄人物的题材,但是它同样具有文化价值属性。所以,人物类纪录片要同时兼顾文化与意识的之间的联系。二者是同时存在,而不是谁代替谁[13]。人物类纪录片其内涵是双面性的,它是客观的叙述真实性,但也主观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所以人物类纪录片不分主客观,只是这些是由创作者来把控的。《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把被拍摄的人物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画面的组接上,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图。如图3.1、3.2所示。图3.1《北方的纳努克》1图3.2《北方的纳努克》23.1.2人文价值是思想的融合在人物类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化与意识两个重要部分,防止二者互相“吞噬”。人物类纪录片是一种高质量的文化形式,其背负的艺术价值也是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一开始的人物类纪录片只是对人物事件的一种叙事,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现出其艺术性,使得观众的审美不断提高,使观众的精神层面不断地丰富饱满起来。人物类纪录片不断从视听语言过渡到了文化符号。人物类纪录片就是拍摄人物的真实生活,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传递艺术文化价值[14]。观众通关对人物类纪录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它也是一种电视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电视文化品位的提高,充分的将人物类纪录片的优点表现出来,即真实性与艺术性。人物类记录片《舟舟的世界》就是讲我们的思想和舟舟融入到一起,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和谁不同,大家都是生而为人,就应该被珍爱,创作者基于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才能向我们展现出这一部令人深刻的,充满人文色彩的人物类纪录片。如图3.3、3.4所示。图3.3《舟舟的世界》1图3.4《舟舟的世界》23.1.3人文价值是正确的引导在进行人物类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把其经济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更多的投入人文价值才是一个好的人物类纪录片应该做的。如果说人物类纪录片成为了商业化的产物,那么它将失去了它的意义。人物类纪录片是应该持有人文关怀的,其对大众的人文价值观念是具有导向作用的。人物类纪录片的选题创作源自于生活,这个事件可能成为过去式,这个事件也可能是正在进行,也有可能在未来。所以,人物类纪录片床桌的过程,要把握好这些时间点的寓意,让人们对未来有所期待和憧憬,我们要用镜头将人文的故事记录下来,表现出我们对生活的尊重,这样才能带动大众对于人文的关怀[15]。比如纪录片《平衡》,这是一部将人性光辉放大的人物类纪录片,讲述的是藏羚羊守护者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产生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对守护者的敬畏,从而对观众有积极的价值观导向。如图3.5、3.6所示。图3.5《平衡》1图3.6《平衡》23.1.4人文价值是活力的表现人物类纪录片讲究的是“真”,运用的是纪实性手法,拍摄的是人物,讨论的是一种观念。这个观念,也就是人物类纪录片的落脚点,也是创作者把自己的思维融入进去的一种表现。而人文价值则是人物类纪录片的核心所在,创作者应该基于这点去进行人物类纪录片的创作,这样才能体现纪录片的生命和价值[16]。比如在《最后的山神》里,除了刻画描写老夫妇的生活之外,也表现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那种萨满文化对于天地山神之间的敬畏。这部人物类纪录片文化寓意深刻,将一种传统文化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出来,使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充满了活力与深层文化。一部好的人物类纪录片是要能够融会贯通各种人文文化,从俄日才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如图3.7、3.8所示。图3.7《最后的山神》1图3.8《最后的山神》23.2人物类纪录片在电视文化中的作用3.2.1提供信息服务观众通过人物类纪录片认识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了解了外界其他事物,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17]。人物类纪录片是真人真事改变,具有真实性,它区别于其他的影视作品是因为这些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而人物类纪录片是真实的变现当下社会,这种途径是人们获取信息最简单的方法,对我国政治民主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2.2舆论导向意识人物类纪录片通过把真实故事重新加工,再运用一定的传播手段,把人物类纪录片推广出去,这就是它的导向意识。把人物类纪录片的积极内容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引导人们从正确的方向思考社会现状和政治格局,发挥人物类纪录片的导向作用。人物类纪录片具有了这一特性,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以致国家建设中都有积极的作用。3.3.3传播知识文化人物类纪录片的本质是对人物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描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物类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侧重其价值属性。为了能表现出对社会的刻画,人物类纪录片纪要注意到人文关怀这一重点。人物类纪录片在发挥其艺术属性的同时,也要发挥其文化价值属性,能否把人文文化和人性价值挖掘出来,是审视人物类纪录片的的标准[18]。人物类纪录片包含着许多的人文文化,它更像是一个载体,将文化输出出去。人物类纪录片涵盖的范围很广,对于各国各界的人物都是可以进行纪录,这样就是本国了解到外国的途径,更是对自己国家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观众通过人物类纪录片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从而提升观众的艺术审美,是观众的认知更为广阔。4人物类纪录片发展策略(1)人物类纪录片可以选择拍摄的故事有很多,时代不断的发展,主流观念慢慢的成熟,群众在三观的正确指导下对于人性的尊重这一观念越来越关注起来,这给人物类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更大的范围,以及更高的提升空间。人物类纪录片不应该仅仅是歌颂英雄和领袖,从群众中来,拍摄最为普通的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样观众更为感同身受,以群众的眼光去观看群众的生活,是十分具有趣味性。人物类纪录片《搭车去柏林》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播出方式都是一个创新。它增添了人物类纪录片的趣味性,同时又以一种近似于连续剧与节目的形式进行播出,题材大胆新颖,是国内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纪录片。如图4.1所示。图4.1《搭车去柏林》(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人物类纪录片的审美也不断提高,观众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呆板式说教,也不会只想看乏味的表现,观众更喜欢的是真人、真事的真实故事,这个过程要一直秉承着一种愉快的氛围,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才能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其次,人物类纪录片也要不断的去“接地气”,不要是站在高角度去“拔高”观众的审视,强行的给观众输出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只有保持人物类纪录片的愉快节奏,才能拉近人物类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让人物类纪录片一直保持在观众审美的节奏点[19]。(3)人物类纪录片要保持声音的重要性。在人物类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要以画面去为观众叙事,然后借以解说词来进行辅助,这样人物类纪录片才会让观众感受到耐人寻味。不仅是解说词,包括画面里的同期声,还有人物类纪录片中的背景乐,这些都属于人物类纪录片的声音部分,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后期制作环节也是人物类纪录片重要的部分。就像诗意型纪录片,就是靠碎片化的画面去讲述故事,这些都是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示,所以要通过重新的编辑与剪辑才能更好的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这也是变现了人物类纪录片的结构美。(5)观众在观看人物类纪录片的时候,都希望是能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也包括审美价值上的一种提升。所以人物类纪录片的意境表达,是满足观众这些情感的重要因素[20]。通过对人物类纪录片里面的故事,去反映到群众真实的生活,观众才能从中得到思想的提升,从而起到审视本我的境界。由此可见,人物纪录片用视听语言来表现纪实美学,用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典型人物,将那些质朴的情感传递给了我们,这就是人物类纪录片最大的人文价值,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纪录片的美是艺术美,比起其他的表现形式,人物类纪录片的美更加的自然与纯真,其包含更多关于人的情感,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亦或者是纪录片中的人物。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人物类纪录片是电视纪录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拍摄与制作,再到传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一个用心制作的人物类专题片要充分表达出它的内涵以及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播出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增长,对于精神层面也再不断的追求。电视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组成元素,它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感。现在是娱乐类的综艺节目是电视上的主导,正能量的文化输出就显得十分重要。人物类纪录片的出现,正是缓解了这一现象。人物类纪录片要不断的学习其他电视文化的精华,来改进自己,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为时代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1]魏江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2]常震波.什么是纪录片[M].西南出版社,2014[3]冷冶夫.中国纪录片发展创作启示录[M].海南出版社,2018(3)[4]蔡敏.当前中国电视文化审视[M].中海出版社,2017.02:06-08[5]曹华强.电视专题片创作[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6]周双.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中国电视发展[M].西华出版社,2012.21:20-22[7]赵公文.电视专题片的情绪节奏[J].党员电教与远程育,2018.02:30-33[8]邱静.怎样实现电视专题片“电视化”[J].

新闻爱好者,2012.16:14-15[9]石瑜.电视专题片的导向意识[J].青年记者,2014.04:21[10]李鹏.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艺术性[J].新闻世界,2012.06:34[11]李显杰.人文精神与中国当代电视文化[J].华中师范学报,2016:58[12]吕新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J].电视研究,2018.07:14-16[13]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244[14]余灵灵.关于“人文精神”的辨析[J].求是学刊,2016.05:8-10[15]汤健萍.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建构[J].电视研究,2017.07:22-26[16]孔祥新.浅谈历史文献纪录片故事化表达[J].视听,2017.03:31-32[17]何苏六.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新图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3:27-29[18]谢忠波.透过人文情怀传递心灵感动--农村题材纪录片人文内涵探析[J].中国电视,2017.03:76-79[19]王怀春.从生态审美迷津到生态美育--新疆纪录片审美空间的遮蔽与重构[J].四川戏剧,2017.01:93-97[20]公绪峰.追踪“纪录片”的深意[J].戏剧之家,2017.03:158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的指导教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刚开始确定选题的时候,指导教师就给了我很大的建议。原来研究的题目是关于纪录片制作的浅析,但是指导教师为了让我的课题能够上升到一定高度,能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这次毕业设计中,指导我改了现在这个课题。指导教师的这个决定让我也意识到研究目标的重要性,也使我在撰写论文期间能够搜集大量的文献参考,饱满自己的论文内容,也能够使我真正的了解到自己研究课题的实质内容。指导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极为考究的建议,都为我这次论文的撰写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后期的修改过程中,指导教师也是为我的论文付出很多,让我的论文内容不断的丰富起来,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论文上给予我的关怀。大学四年,感谢我的班主任和我的科任老师们在这四年里对我们的付出,让我们有所收获。很开心四年前的自己选择这里,在绿岛的很多很多回忆都是美好的,从十条新闻片到现场报道、深度报道、团队宣传片、默片、MV到纪录片工作室的《辽河人物》,一个个科任老师带我们走过大学的每一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很感谢我的每一任科任老师们,在这四年中的一路付出和陪伴。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朱莉GO的伙伴,四年中共同努力完成的每一个作品,见证了彼此的一点点成长和进步,希望未来的我们还能一起回首那些快乐的日子。感谢父母的培养以及带给我的美好事物,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够创造更美好的事物给你们。希望我的老师们工作顺利,也希望我们带梦前行。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有时候我感叹它很慢,有时候也感叹它很快。现在,真真实实的就结束了。今年毕业的我们,虽有遗憾但也弥足珍贵。我们才刚刚踏上征程,以后的路还很长,是时候把学到的知识全部运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不可否认的是,大学四年,学校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知识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有为人处世。希望自己以后到工作岗位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牢记校训:我行我能。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