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_第1页
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_第2页
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_第3页
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_第4页
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视觉表达方式 21.1美学概念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1.2光与影的意义与作用 31.3自然光的艺术造型效果 52纪录片与自然类纪录片 52.1纪录片及其特点 52.2自然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63光影在纪录片的呈现 83.1以《地球脉动》第二季为例剖析 83.1.1光作为画面的“活跃剂” 113.1.2光的“拟人化”表达 133.2以《航拍中国》第二季为例剖析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现状 144光影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未来发展影响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本科论文摘要“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中国美学“意境”的基础体现出艺术自然无为、真朴淡雅、绝弃人工的特征,而光影作为影视作品的灵魂,其造型功能是不可小觑的。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在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在保持最终效果“电影感”的同时,保持“真实性”,这不仅成为了中国自然类纪录影片难以突破的一点,也成了当代纪录片创作的难题。面对现代纪录片相继挂帅,面对变革中国如何走出自己风格的道路;面对自然类纪录片水准大幅度提升,中国能否独树一帜,再次闪耀夺目放射光芒;中国故事,国际讲述空前活跃,中国能否讲好自己的故事,促进纪录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主要以《地球脉动》第二季和《航拍中国》第二季等影视作品为例,通过中外两部纪录片分析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光影;造型效果;真实性;电影感

AbstractAsthebasisof"artisticconception"ofChineseaesthetics,itembodiesthecharacteristicsofnaturalinaction,simplicityandeleganceofart.Asthesouloffilmandtelevisionworks,lightandshadowcannotbeunderestimated.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explorehowtomaintainthe"filmsense"whilemaintainingthe"authenticity"intheprocessofcreatingnaturaldocumentary,whichnotonlybecomesadifficultpointforChinesenaturaldocumentaryfilmstobreakthrough,butalsobecomesadifficultproblemforcontemporarydocumentarycreation.Inthefaceofmoderndocumentaries,oneafteranother,facingthetransformationofChinahowtogetoutoftheirownstyleofroad;inthefaceofnaturaldocumentarystandardsgreatlyimproved,Chinacanbeunique,onceagainshiningbrilliantradiance;Chinesestories,internationalnarrationunprecedentedactive,Chinacantelltheirownstories,promotethedocumentary"communityofhumandestiny".Thispaperanalyzestheimportantroleoflightandshadowinnaturedocumentarythroughtwodocumentaryfilms,suchas"EarthPulse"and"AerialChina".Keywords:Lightandshadow,modellingeffect,authenticity,filmsense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崛起,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随着它的在全国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造成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影视作为当今的传播主流,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的进行观看,并且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二十二》等不同类型的纪录片的播出不断地被大众所接受,使得近些年来中国纪录片在整个影视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市场行情也是越来越好了。自然类纪录片主要是以动物和植物为主体的纪录片,国内外一直对其做了许多研究,尤其是国外一些专门以纪录片为主的机构对此的成果十分丰富,英国BBC关于光影对于艺术的影响的拍摄与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经验最为丰富且作品也都是在金字塔顶端的。其拍摄的《蓝色星球》、《荒野间谍》、《人类星球》等众多作品的质量和观众的反馈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本篇文章将以《地球脉动》第二季和《航拍中国》第二季为例,对中国自然类纪录片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就本课题而言,是通过《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这篇论文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纪录片的现状,思考自然类纪录片的多样化和未来发展,通过这四年来大量观看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甚至是建筑设计来分析光影在艺术中的造型和内容重要作用,进而分析光影在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的重要作用。

1视觉表达方式1.1美学概念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世间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就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也就是说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通过“心”去领悟,虽然他不是再说迷宫艺术的问题,但却接触到了艺术的超高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用“希”和“无”的方式树立“声”和“形”,并用“损之有损”的减法,从而以无至有,再由有返无,之后才能在想象与联想中间,有无相生、虚实结合,从而促使“希音”至“大音”的转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揭示了艺术中的“实与虚”、“无与有”的辩证法,这种“大音、大象”体现了艺术自然无为、真朴淡雅、绝弃人工的审美特征,从而构成一个虚实相生的绝妙境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因此,该理论为中国的“意境”奠定了哲学和美学的基础。在的影视作品中,所有的灯光、阴影都是在复现模仿真实世界的光,从而再现现实;而纪录片在众多影视种类中更为注重其真实性,要求人们反映真人真事,要在真实中选择所需要的创作素材,再对所选取素材进行艺术处理艺术加工,并对现实中的艺术价值及其精神意义进行提炼,提取我们作品中想要的部分,纪录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性,“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生命,显然我们在面对当今的纪录片市场时,在拍摄自己的作品中,如何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下讲清楚讲明白纪录片的故事,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类纪录片中,由于拍摄地点、拍摄条件导致其拍摄的主要光源就自然光,就能够使保持其最本源的画面质感,从而增加画面的质感和画面给人们的真实冲击,并且画面也是导演与观众沟通最为直接的方式,所以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可以从画面大部分的表达出来,而声音对于故事的叙事性没有画面的表现力度大,但其对于气氛的烘托作用却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1.2光与影的意义与作用曾有人说建筑设计就是“截取无所不在的光”,甚至在一些艺术作品中要用水来“复活光与影”,以至于将“安藤忠雄”誉为操纵光的魔术师。纪录片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将几种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自然要包括视觉艺术的特点,因此“光”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在作品影像中一定要有“光影的造型意识”,充分调动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其造型效果人们对于“光”的造型效果是十分敏感的,光的高度、亮度不同所形成的造型效果,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除了传统的三点式布光还有分裂光、环形光、显宽光等等,“光”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甚至可以细分为眼光等其他细致的光,改变光的高度和角度造成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比如在头顶打光,给人的感觉就会比较舒服,人的眼眶是黑色的、鼻底会形成阴影,这种光在圣经等基督教壁画里会经常被用到,而光从脚底打过来的光,给人的效果就会完全不同,甚至会产生恐怖的感觉,这种光常用来丑化某个人的形象,因为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光,在许多悬疑剧中会常常用到这种光。如果单用从身后打来的逆光,给人的效果也是很不同的,这种光被称为“最伟大光”或者“艺术之光”,因为这种光不太容易控制,但只要这种光被很好但掌握,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并且这种光常用来强化轮廓。是在一般布光中常会用到的光之一,这些光还可以进行组合,在组合之后其效果又会有所不同。“影”是现在拍摄中常被忽略的,但“影”的造型效果却是不言而喻的,“影”的主要作用是丰富硬式构图,阴影本指事物在光的照射下的另一面,在影视中往往指某个事情或者事物的阴暗面,通过亮度的增强或降低,从而造成反差,以达到增强轮廓的效果,由于结构主义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兴起,“影”在后现代开始受到重视,用阴影打破之前的平面化构局,使画面分割成多个不同程度的亮区和暗区,从而打造立体效果,使轮廓更有层次,增加其立体性、质感和美感,并且棚内摄影和室外摄影是完全不同的,棚内摄影更容易控制灯光的布置,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光与影的比例和层次,而室外摄影对于光的使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它用到的光大多是太阳光,但是这样的光源对于画面的真实性、灵活性、灵动性是十分优秀的,通过阴影的羽化程度就能识别出其光源是硬光还是软光,并且通过阴影的形状就能分辨出其原始形状,甚至是具体物件,甚至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质感,因此影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阴影对画面起到一定的冲击和暗示作用,随着光源的强弱远近,构成的阴影大小也是不同的,画面层次也是完全不同的。阴影越大留给人的恐惧感越强,尤其是当阴影范围逐渐增大,暗度逐渐增强使,难免会让人感觉到某个巨大的不明物体在靠近,使人们感觉到莫名的恐惧。有光才有影,光与影是并存的,光是影的基础,影是光的结果,“光和影”可以共同为诗意的画面空间做烘托与渲染,也共同影响且体现着人与空间和环境的认识与交融,对于人与空间和环境交融在一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光影,最终达到照明的最终效果并且还要具有审美价值的光影艺术,已成为视觉传播中不可小觑的问题。1.3自然光的艺术造型效果自然光又叫“天然光”作为上天的眷顾,在拍摄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其包括了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式的所有散射方向和振动方向,因此不显示偏振性,所以肉眼从任何方向观察,光的振幅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人眼看到的亮度、方向等效果都是完全相同的。由于一天之内太阳的高度,地球自转与太阳的夹角是不同的,因此其照射出来的造型效果是不同的,比如早晚的太阳光,太阳与地球的夹角是低于15度的,此时光与被摄体会形成细长的剪影,并且此时的雾气比较大,所漫反射的光就比较柔和,拍摄人物就会更显柔美,但此时拍摄的时间会不算充裕,并且要注意曝光因此对摄影师的要求就更高。中午拍摄时,所形成的光又叫“顶光”,太阳光与地球的夹角近乎90度,此时是一天中影子最为短的时候,而且曝光最强,因此我们在现实拍摄中会尽量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拍摄,这时更适合拍摄性格粗犷的阳光男孩。并且一般在2点左右的光线是最强的。在上午和下午拍摄时太阳光与地球的夹角大约为15度-60度,是一天拍摄中效果最好的时候,一般会在上午时间的8点到11点和下午时间2点到5点,那时的阳光最为稳定且拍摄的效果最为立体,整体的画面质感也是最为完美的,此时因为光是不垂直打向地面的,会产生大量的反射光,其光影比例也最为完美,画面明暗反差表现也会极好.2纪录片与自然类纪录片2.1纪录片及其特点“真”就是纪录片最大的特点,他是以真人为拍摄对象,真事为拍摄事件之后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真实”来引发人们对生活等事件的思考。“纪录片”最早是由约翰·格里尔逊所提出的,但他并没有对这一类的影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此其定义是十分模糊的,并且对于纪录片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大体可以分为:诗意型、阐述型、自然类、观察型等等,纪录片是电影的最开始的阶段,那时候有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等实践型影片。在苏联十月革命后,其主要作用是政府宣传和新闻传播,之后“电影眼睛派”学者的理念是“把相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会拍摄一些片段式影片,并且拍摄时不被甚至不会被当事人允许,也不会要求被拍摄者做某些特定动作,他们主要是隐秘的随机拍摄,就好像我们现在的Vlog短视频,再将混乱的视频进行剪辑,使其变得条理清楚。20世纪20-30年代好莱坞进入鼎盛时期,在棚里录制的并且脱离现实的影片成为了主流,为了抵制这种现象,纪录电影运动开始风靡,他们极力摆脱电影的商业影响,强调其社会意义,对社会的矛盾不做任何的掩饰。90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开始往大众化转变,这种“消费心理”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游戏和快乐”成为节目的主流“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也是纪录片的一大主题,并且还出现了许多像《阮奶奶征婚》这种类主题很分明的偏娱乐类的纪录片。2.2自然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自然类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可能在我们印象中第一个会出现的就是《动物世界》,但其实当我们深挖其内部的意义时就会发现其内涵,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喘息,大自然的规律,生命的灵动,一切就好像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律,追逐大自然的真实情感,记录旷野天际的真实情感,揭示自然与人类的亲密联系。比如在《地球脉动》第二季中,海鬣蜥作为地球上最后的“龙”虽然长相魁梧却是素食主义者,由于岸上没有吃食,他们每天都得下海游20到30米,就好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大佬”他们虽然纹身长相可怕,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看到老鼠都会尖叫在这拍摄时的光不难判断是中午的光,整个画面除了它的下巴其他完全没有阴影,整个镜头在拍摄时也是从下到上缓缓摇突出其“大佬”的样子。另外“红石蟹”会定时为“大佬”去角质,他们以海鬣蜥背上的死皮为食,二者其实相依相存。几厘米的红石蟹在二三米的海鬣蜥背上他们的合照也是十分的诙谐。图2.2海鬣蜥的仰拍再比如在讲“雄性信天翁等待雌性信天翁”时,雄性信天翁总是望向森林外,如果雌性信天翁还不回来,他们将会错过顺利繁衍的最佳机会,而这时海鸥的回归代表一天的结束,这就是大自然的时间钟。3光影在纪录片的呈现3.1以《地球脉动》第二季为例剖析图3.1开场有质感的画面在自然类纪录片中“用光用得好,不如说是时机挑的巧”,太阳光作为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自然类纪录片的主要光源,其作用是无可匹敌的,并且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不论我们在棚内怎样搭灯,其本质都是在模仿现实光。图3.1等待的白头翁图3.1来参观的企鹅图3.1四面八方的围蛇图3.1无助的海鬣蜥光影可以帮助故事的叙述游蛇围猎海鬣蜥作为《地球脉动》第二季最为传奇的镜头,在本季第一集26分时,阳光直接打向大地,整个画面没有任何阴影,海鬣蜥的幼崽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而等待他的游蛇却从画面的四面八方奔向这只刚出生的海鬣蜥,从而向我们说明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犹豫小海鬣蜥刚出生就是要面对这种赤裸裸的追杀。而在讲述斯岛黄眉企鹅是整个画面的色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林中,用来自太阳的强光打到树叶上从而形成的光影来介绍斯岛黄眉企鹅的生长环境,从影调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与之前生存环境的不同,从而告知读者这是讲的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了“当短暂的夏日来临”,直接讲明季节也不同,色调也从沙漠的“土黄色”变为森林的“碧绿色”,相比之下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故事也从之前紧张的追捕转变为“游客式”生活,并且阳光在树叶的遮挡下弱化了攻击性,成为柔光。但是“凡说安逸,必有凶险”其最为震撼的不外乎南极洲附近遍布企鹅的小岛,在这悬崖峭壁的小岛,危险却是潜滋暗长从坡顶鸟瞰,整个世界变成黑白色的,乍一看是美好的,阳光,深林,鲜有天敌,但这在企鹅天堂的背后的艰辛,却是在这美景之外的。图3.1另一个世界的企鹅3.1.1光作为画面的“活跃剂”光影可以烘托气氛在讲述“腺果藤种子的阴谋”、人们称腺果藤树为“捕鸟树”的原因时,整体色调也从之前的“翠绿色”变为“墨绿色”。主要讲的是:伴随着雏鸟慢慢长大,腺果藤树长出了带有倒钩的粘粘的种子,而种子会搭上果燕鸥这个顺风车前往其他岛屿,但有的时候腺果藤树的策略过于成功,如果在幼鸟学习飞行时不慎跌入地面,其身上的种子会由于粘液的粘连越来越重,如果他摆脱不了就会被饿死,这样腺果藤种子也就无法传播了,但种子扎根很快就会吧雏鸟的尸体当做良好的肥料了。图3.1.1《风声》李宁玉在刑房被逼问图3.1.1《山楂树之恋》静秋在树下颜色在影视作品中不仅能参与叙事还能渲染情绪气氛;比如在《风声》中就将“黑”与“绿”相搭配融合形成墨绿色调,通过改变明度和绿色与黑色的搭配比例的方式从而渲染不同的情绪气氛,比如说在以邢房为场景在整个影片中出现了2次。第一次吴天长为了证明李宁玉身份对他用刑,从头顶的灯光和手术台以及被强光照地面和墙面光的明度极高几乎要曝光的程度,这使得其与灯光照不到的明度极低的暗处,就形成了低长调明度的对比,这种低调画面的强对比效果渲染了一种压抑苦闷的气氛。再比如说在《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听说老三在城里其实已经有女朋友了,临走时,她在山楂树下驻足仰望,山楂树笼罩着阴郁的雾气,只能看到树的轮廓却丝毫观察不到具体的细节,在画面中白色为主色调从而降低了绿色的纯度,这使其整体的明度有所降低,最终降低成了冷色调,传达出了消极的情绪,并且观众很容易就会接收到这一点;“山楂树”的绿,原本是象征着二人的爱情正处于萌芽阶段,青涩而不成熟,而此处,通过色彩表达了他们的爱情空洞且浮躁、一切无实质流言的考验都是经不起的。3.1.2光的“拟人化”表达在自然类纪录片中通过“光”也可以将镜头拟人化在《地球脉动》第二季中一只求偶的雄性信天翁在“等待”迟迟归来的那个“她”看着其他鸟都是成双成对的时候,影调突然变暗,太阳光越来越弱,他从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仿佛也体现了他的内心,光也变成了冷光,整个色调成为蓝色的阴冷色调,而其他成双成对的信天翁,则在树林间的暖光下享受着专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从而形成落差,在下一个镜头中的全景用的是在夕阳西下的弱光洒向大地,也表明其所处的时间,在这样的光源下,有一只白色的鸟从画面的左面滑向右面,这时的导演也并没有可以的改变光的强弱,以便让观众看得更明显,而只是平淡的记录了这件事,就像是人类下班后迟来的背影,“会是她吗”雄性信天翁这时也从阴影中慢慢探出头来,一点点余光射到他的头上就好像心中突然出现了一点希望,“一开始雄性信天翁还有些害羞”再这样的光影效果下就好像人类男女之间的约会,之后“光”的面积慢慢多了起来,而“影”慢慢褪下,一切和睦了起来。图1.10信天翁走出阴影图3.1.2信天翁等待另一半3.2以《航拍中国》第二季为例剖析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现状《航拍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以航拍的方式俯瞰祖国的各个角落,趣味性立体化的向观众展现了我国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历史景观和人文社科。《航拍中国》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东西南北中”的地理布局,本季总共分为7集分别讲述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和江苏7个地方7种风光7种地貌。并且本片还得到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系列纪录片的提名。图3.2《航拍中国》开场“你见过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级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让我们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向云霄,结果超乎一定你的想象,去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去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去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作为《航拍中国》第二季的开场词,在这段开场词中不仅能看到这7个地方不同的地貌,还能看到不同地方所特有的特产,比如四川的大熊猫、北方特有的四合院、广州的小蛮腰等等,这些标志性的建筑物就能让我们明白导演拍摄作品的中心,拍摄作品的用意,并且用“航拍”的方式将观众放在“上帝视角”将摄像机垂直于拍摄主体,垂直于地球,360度无死角的介绍祖国的风情地貌,可以给人一种总览人物和环境全局的效果。图3.2.2上帝视角图3.2.2上帝视角第三大国,横跨了整整5个时区,几乎所有气候都能在中国找到,其自然地貌也是十分不同,比如说在第7集讲到江苏的时候,其周围散布着26个小岛时开场就用了“航拍”的方式收了一整个大全景,在讲到“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红色与绿色交织,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是跟我们肉眼观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仅能让人们大饱眼福,而且会让人们为这种奇观发出赞叹,之后在离江苏765公里的海岸线的盐城湿地出现的了蓝色与绿色相交织的景观,并且能从中看出其拍摄时间应该是上下午,而之前红色与绿色交织的地点是上午,在拍摄候鸟迁徙时用光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光是比较微弱的不难猜出其时间是下午,光线角度较低光感比较柔和,适合用剪影表达情感,而且之前讲过拍摄的最稳定时间就是上午下午,此时的光的造型性强、立体感强,并且此时的光在云层的漫反射下光线不算硬,对于细节的塑造能力更好。图3.2.2盐城湿地4光影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未来发展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画面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影视行业都会向“电影感”看齐,比如说电视剧《延禧攻略》的莫兰迪配色,全程的色调就是饱和度较低,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乔治莫兰迪本人的真实写真一样给人以高级感,《延禧攻略》作为电视剧电影感的先驱,开启了各类影视剧向“电影感”的新时代。制造电影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2.35的幕幅,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画质”的改变,画质的改变不只是整体色调,更是整个造型感的改变,而光影对于造型感的塑造时最为重要的,绘画作为造型艺术中最简单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点光”是十分重要的就好像我们中国最为传统的一个成语“画龙点睛”,在我们艺术生看来小时候画龙点睛并不是什么神话传说,其实际讲的就是通过“点睛”增加造型性,进而增加质感的故事,而这些都是所谓的“外在电影感”。那么“内在电影感”是什么?如何打造呢?那就是要根其内在了,电影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属性就是‘媒介属性’这一点只有电影能做到而其他的艺术方式做不到的才能叫真正的“电影感”,这种“电影感”可以表现在叙事上、可以是在抒情上,这种方式的电影感不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彩色还是黑白都可以体现出来的,才是我们真正要讨论的。那么这个观点是不是过于超前了呢?其实并没有在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片《轮回》、《天地玄黄》就得到了应验。那么这样的“电影感”都需要导演做到什么呢?那就当然是导演的艺术修养了,就是要求导演要具有“电影思维”,巧用“电影形式”才能创造出所谓的具有“电影感”的片子。结论“光影在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作为本文的主题,在这个时间被讨论时十分的合适的,在这个娱乐大众的快餐时代,仔细讨论影片的艺术性是十分必要的,毕竟艺术性才是我们热爱影视、专业学习影视人的毕生追求,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大众的方向做到既要注重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也要注重他的商业价值,二者互相统一才能算是优秀的纪录片。在塑造其艺术价值时就不能不提到“光影”对纪录片的造型塑造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了,通过分析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的灵感,进而分别分析“光”和“影”对于影视造型塑造效果,从而分析出“光影”对于艺术的视觉效果,并且分析了“自然光”与人工棚光的区别,最后分析出光影对纪录片的艺术呈现,和对自然类纪录片的艺术呈现。通过以上分析,不难总结出光影对于自然纪录片的造型塑造的效果,并且“自然光”在自然类纪录片是必要且唯一的。并且可以通过光影的塑造增加影片的质感、推动情节的变化、顺利确定导演风格和能清楚到思想的传达。参考文献[1]费德里科·费里尼.拍电影[M].广东:南海出版公司,2017.1:20-40[2]是枝裕和、中村航.奇迹[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5:6-27[3]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02-134[4]常震波.什么是纪录片[M].重庆:西南出版社,2014[5]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2-57[6]冷冶夫.中国纪录片发展创作启示录[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8.3[7]friez.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J]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9:256-263[8]周玲.艺术广角[J].辽宁: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4,2(7):43-47[9]高士杰.光线和色彩反映以影像为本的美学思想,科技创新资讯[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10]陈丽.于文华.照明与影视基调.华北科技学院院报[J].河北:华北科技学院出版社,2001.2[11]比尔尼克尔斯.纪录片导论[M].北京:电影出版社,2007.2:132-136[12]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46-50[13]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72-73[14]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M].苏州大学,2013.[15]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2:2-4[1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36.[17]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M].陕西科技大学,2012.3:34[18]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北京,2014,1:86-90.[19]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北京,2013(2):100-102.[20]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北京,2003(1):70-78,90.

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不仅凝结了自己4年的潜心学习和研究学习,更包含了很多人的心血。因此,我在这里,要感谢所有帮助我完成论文的人,尤其是我的老师和同学。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导师对我论文的指导,他们打开了我对于纪录片知识的大门,教会我如何用新角度分析纪录片,并且告诉我如何将视听语言与纪录片结合、自然类纪录片的独特之处、纪录片在中国的市场等等。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师哥师姐向我讲述对于纪录片的细节方向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相信一定没有今天的成果。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