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第一次》为例论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_第1页
以《人生第一次》为例论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_第2页
以《人生第一次》为例论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_第3页
以《人生第一次》为例论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_第4页
以《人生第一次》为例论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与故事片相对的电视节目载体,它的选题往往来自于生活现实。人文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形式之一,是更贴近老百姓,用来反映社会发展的一种纪录片形式。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强调故事化以及情节化的叙事,从挑选人物以及叙事结构上都是用来表达导演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为观众真实的展现出社会的现状。人文纪录片的题材和呈现方式上也比其他类型的纪录片更为多样化,更为丰富多彩。在新媒体的发展驱使下,更多自媒体平台选择创作人文纪录片来反应社会形态的方式,使得人文纪录片的发展逐渐走向繁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人文纪录片发展到如今为时间轴,以《人生第一次》这种人文纪录片为例,探究到底是什么影响着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改变和发展。关键词: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叙事结构AbstractAsakindofTVprogramcarrieroppositetothefeaturefilm,thetopicofdocumentaryoftencomesfromtherealityoflife.Asoneoftheformsofdocumentary,humanisticdocumentaryhasadocumentaryformwhichisclosertothecommonpeopleandisusedtoreflect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creationofhumanisticdocumentaryemphasizesthenarrativeofstoryandplot,whichisusedtoexpressthedirector'scognitionandfeelingoflifefromtheselectionofcharactersandnarrativestructure.Humanisticdocumentariesarealsomorediverseandcolorfulthanothertypesofdocumentaries.Drivenbythedevelopmentofnewmedia,moreself-mediaplatformschoosetocreatehumanisticdocumentariestoreflectthewayofsocialform,sothatthedevelopmentofhumanisticdocumentariestothetrendofprosperity.Therefore,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humandocumentarytothepresenttimeaxis,taking"thefirsttimeoflife"asanexample,toexplorewhatisaffectingtheculturaldocumentarynarrativestructurechangeanddevelopment.Keywords:Humanisticdocumentary;TheFirstTimeofLife;NarrativeStructure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21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31.1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背景 31.2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目的 31.3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 42人文纪录片综述 52.1人文纪录片的定义 52.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3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发展史 63.1初创阶段 73.2探索阶段 83.3发展阶段 83.4繁荣阶段 93.5多元阶段 104人文纪录片中叙事结构的表达方式 114.1故事化的讲述策略 114.2并列式的叙事结构 124.3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134.4独立的解说人引导故事 144.5镜头特写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15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引言电视剧和纪录片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两者都是在讲述故事,但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电视剧讲述的故事是虚拟的,而纪录片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纪录片也会涉及到叙事结构的问题,人文纪录片更是如此,所以讲故事的手法和技巧对于纪录片来说也至关重要。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将纪录片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主旨需要,然后将其组合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和有意义的序列,同时还要满足目标群体的认知习惯以及认知特点,进而激发受众观看纪录片时的情感体验,使纪录片的受众与纪录片的创作者之间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因此,对于人文纪录片来说,能否深入人心、打动观众,叙事结构具有关键作用。1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1.1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背景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节目载体,是与故事片相对的,它的选题往往来自于生活现实。人文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形式之一,是具有更贴近老百姓,用来反映社会发展的一种纪录片形式。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强调故事化以及情节化的叙事,从挑选人物以及叙事结构上都是用来表达导演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为观众真实的展现出社会发展的现状。人文纪录片的题材和呈现方式上也比其他类型的纪录片更为多样化,更为丰富多彩。在新媒体的发展驱使下,更多自媒体平台选择创作人文纪录片来反应社会形态的方式,使得人文纪录片的发展逐渐地走向繁荣。图1.1《人生第一次》视频截图1.2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该选题的研究,分析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考察了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以及国内外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差异,探讨了叙事结构对人文纪录片中人物刻画的作用以及影响。1.3人文类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人文纪录片的基本形式就是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结构可以保证叙述故事的趣味性和完整性,探究叙事结构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能够探究人文纪录片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不同的创作主体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但不同的叙事结构则会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创新效果。随着时代媒体的发展,各种纪录片层出不穷,传统的人文纪录片结构已经基本全部转化为新型的“直接电影”式叙事结构。论文通过传统人文纪录片发展到如今为时间轴,探究到底是什么影响着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改变和发展,以《人生第一次》这种人文纪录片为例,它正是以一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选题来叙述人生中的十二种第一次,不避烟火,不调虚情。它选用含蓄的手法,将时代背景融入到个体故事,叙事结构拿捏得恰到好处。此次论文我会用多部人文纪录片进行对比参考,探究出叙事结构的创新方法以及对于人文纪录片的作用和影响。图1.2《人生第一次》视频截图2人文类纪录片综述2.1人文纪录片的定义人文纪录片是纪录片中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感的纪录片[1]。刘红梅学者在《什么样的人文关怀》一文中强调,人文纪录片与人文情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她认为人文纪录片更应该强调对人的关注,对人文情感的关怀。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表示:“人文纪录片是文化味道相对较高的节目形式,可以用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传播者解读历史后,通过电视要素来表现的影像作品[2]。”人民日报记者李舫对人文纪录片评价说:“在传统和现代的对峙中维护传统,在物与人的关系中强调人的要素,在历史中突出民间生活,在交流方面尊重个人的主观选择[3]。”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人文纪录片最本质的内涵是以人为本,通过记录人来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文情怀,以小见大,让观众在小事中感悟现实、体会人生百态。图2.1《美丽中国》2.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人文纪录片更多的向叙事结构多样化,政治化以及“互联网+”化发展,相对于纪录片第三次转型时期,人文纪录片为了遵循电视纪录片的思考与发展,将人文纪录片结构过于个人化,导致当时的人文纪录片处于一种停滞阶段。现如今的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的选题,跟随社会的发展情况有了灵活的变动。例如人文纪录片《中国医生》,它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多线性渐进状态,将叙事选题进行单元化的处理,分为九个小的主题来进行叙事,各个人物故事叙事也是以板块的形式来构成全片,通过对于医护人员的访谈相互穿插,从叙事结构的细致化来渲染人文纪录片的丰富性。国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受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审美差异的影响国外的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很大差异,海外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特殊的。电影的构成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线索,空间的逻辑是整部影片的骨架。国外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就BBC在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基本属于单向渐进故事叙述,更多地讲究真实,欧美国家的人文纪录片在前期投资方面往往数额偏大,往往在叙事结构上更多地用画面与声音共同去营造氛围,欧美的纪录片频道偏多,也就呈现了多种类型的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方式。3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发展史纪录片这一概念最开始是由英国的JohnGlearson在1926年评论弗拉哈迪拍摄的一部纪录片《Moana》时首先提出的,他指出纪实性是纪录片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能够艺术性地处理实际存在的素材[4]。而人文纪录片的发展是在最近几十年,虽然发展时期较晚,但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近几年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等,都是人文纪录片的典型代表,因为这些纪录片深入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从人文纪录片的发展过程来看,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图3.1《舌尖上的中国》图3.2《丝绸之路》图3.3《美丽中国》3.1初创阶段从1958年到1967年是人文纪录片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对于人文纪录片还处于摸索阶段,形式上大多借鉴了苏联的“形象化政论”,内容上也多是对社会主义进行歌颂,带有明显的教化民众的意味,风格上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纯粹是摄像机拍出什么观众看到的就是什么的这种形式,叙事结构也是以拍摄出来的片子为主,没有过多地导演思维掺杂进去,《大海航行靠舵手》是这一时期的人文纪录片。图3.4《大海航行靠舵手》3.2探索阶段从1968年到1977年是人文纪录片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而此时的纪录片受其影响,大多变成了宣传政论的工具,教化民众,因此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仍然复杂单一,甚至带有虚假的色彩,但也有不少人文纪录片的创作者坚持以真实、客观的视角记录当时的社会生活,留下了很多令人传颂的作品。3.3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7年,正是人文主义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发展阶段,由于当时的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始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人们的思想也由此开始受到启迪,不像之前那样僵化。反映到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上就是人文纪录片的题材不像之前一样单调,创作内容开始多元化,并且开始摒弃之前的程式化和形式化,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内容更有深度,拍摄的题材对象也开始慢慢转向社会中的普通人物甚至是边缘人。《话说长江》是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纪录片。图3.5《话说长江》3.4繁荣阶段从1988年到1999年是人文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繁荣阶段,人文纪录片的文化功能开始在这一时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注重再现原生态的社会生活,不事雕琢。各种题材的人文纪录片如人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列式叙事结构也开始发展,在创作内容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人文纪录片《望长城》,内容上不夸大,真实地反映了长城两边人民群众的文化风情和生活习俗,用画面来引导观众,能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图3.6《望长城》3.5多元阶段从2000年开始,人文纪录片进入了创作的多元阶段,人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的人文纪录片不仅发展迅速,内容上比较有深度,在形式制作上也大都向高质量、大投入以及大制作看齐,在多元化的阶段往往在人文纪录片中过多地增加了编导思维,这是叙事结构的创新的利端也是弊端,有些纪录片往往过多地加入了编导思维从而缺失了人文纪录片的真实性,但是大体上的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很多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叙事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目前国内的纪录片叙事结构也有很多借鉴学习了国外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比如埋下伏笔给观众一种神秘感,最后才一语点破的这种形式,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喜爱,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文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人生第一次》等。图3.7《人生第一次》图3.8《舌尖上的中国》4人文纪录片中叙事结构的分类以及表达方式4.1故事化的讲述策略故事化的讲述策略原本是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策略,后来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以及纪录片中,《人生第一次》也运用了该种叙事策略[5]。然而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与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化叙事策略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稍加修饰,要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不能虚构,而是需要找那些有故事潜质的人物和事件,加以润色。在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这种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运用得比较多,比如第一集《出生》,就讲述了一位27岁的怀了一对双胞胎的孕妇向爽,但是与其他孕妇不同的是,向爽还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因此她必须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否则将会面临生命危险,然而此时的她已经怀孕27周了,如果选择在此时做手术,那么腹中的双胞胎将面临高达30%的死亡风险。向爽的爱人忍痛在手术风险告知书上签了字。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一个多月后,向爽又被推上了熟悉的手术台,而这次是她的双胞胎孩子要出来迎接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见面了。“至若春和景明”,向爽给她的双胞胎儿子取名为“春和”、“景明”,语出《岳阳楼记》。“人生初见,春和景明”,而这才是人生的刚刚开始。纪录片通过这种旁白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能切身体会到故事中的新晋爸妈初为人母的喜悦。图4.1《出生》图4.2《人生第一次》视频截图图4.3《人生第一次》视频截图4.2并列式的叙事结构并列式的叙事结构,通过技术性地处理同一时间存在的人物,事件,场面等,使之在纪录片中对照出现,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6]。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就运用了很多并列式的叙事结构,如第二集《上学》中,导演通过拍摄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与家长分别时的场景,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家长与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仅很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家长也是悄悄抹眼泪,这些场景让人心疼不已,但是只有经历了这些以后,家长们才能体会到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放手”,该怎样让孩子学会长大。导演还分别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专访,问他们长大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觉得什么是童年,第一天上幼儿园有没有哭,觉得幼儿园的老师们怎么样等问题,孩子们的童言童趣让观众看了以后忍俊不禁;除了拍摄幼儿园们的小朋友以外,导演还拍摄了从幼儿园离开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们,通过展示双胞胎儿子左左和右右以及郭雨晴的上学和放学后的日常,展示了孩子们开始慢慢告别童年,慢慢长大的过程。纪录片中大量运用这种并列式的叙事结构,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图4.4《上学》4.3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所谓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是指制作者以一种平坦的视点进行记录,这是与观众进行深入交流的方法,也能够体现出纪录片的创作者尊重观众,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7]。在《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中,平民化的叙事视角贯穿始终,虽然每一集的导演都不同,但是他们都坚持用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来记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感染观众。如第四集《当兵》中,导演拍摄了离开家乡踏入军营的七尺男儿们,他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空降兵,通过拍摄他们艰苦的日常训练,将军营的神秘面纱缓缓向观众解开。但是创作者并没有用语言或文字来强调军人是多么地神圣多么地伟大,只是通过一件件的小事来展现出来,让观众自己慢慢品味,慢慢体悟,没有夸张的语言,也没有干巴巴的说教,但是却让观众在真实、温暖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军人的铮铮铁骨与侠骨柔情。图4.5《当兵》图4.6《当兵》4.4独立的解说人引导故事解说词在纪录片中是必不可少的,解说词在某种程度上有对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的作用,是视觉感受的补充,能够帮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加深感受,使观众能够达到情感上的强烈共鸣[8]。但是,其他纪录片的解说人一般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人,而《人生第一次》的解说人每一集都是不一样的,每一集请到的解说人都是与本集所要讲述的故事相关的,基本上都是经历过该集所讲述的内容,因此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情绪也会非常饱满,这样也会更容易打动观众。比如第一集《出生》的故事讲述人是涂松岩,而他也是刚做爸爸不久,因此在看到产房的孕妇遭受到的生产痛苦以及产房外的丈夫及家人的焦灼时感触颇深,以至于在回忆起妻子生产的经历时忍不住落泪。笔者认为,纪录片中适当的解说词比没有解说词的效果要更好,解说词可以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导演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故事讲述人饱满的情绪更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切身地感受纪录片中主人公的情感。图4.7《人生第一次》视频截图4.5镜头特写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美国的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是最早开始使用特写镜头的,它的出现对于电影艺术发展史来说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9]。特写镜头一般是导演将整个画面都充满想要拍摄的对象,这种拍摄手法比近景更加地贴近观众,背景是次要的,甚至没有,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被拍摄对象的身上。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可以通过镜头特写很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而将拍摄对象的内心活动通过细小的动作或表情向观众传递,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传情达意。因为特写镜头能够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所以不宜用得太多,要用得少而精,用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出乎意外的效果,如果用得太多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观众觉得厌烦,从而将特写镜头的作用削弱。特写镜头能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身上,可以表现人物微妙的面部表情,使主体的内心活动通过表情或动作传递给观众,特写镜头刚开始是在电影领域出现的,后来在纪录片中开始出现。比尔尼·科尔斯——一位美国的纪录片专家,他曾经说过,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可以向观众提供他们想要追求的场景、历史或对前景的展望[10]。纪录片本身不和其他影片形式一样,追求唯美的表现形式,纪录片所要表现的是对真实场景和真实情感的表达,用最直观的镜头将拍摄对象传达给观众,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我们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来大概得知导演的叙事表现和叙事思想。被特写的场面,由于表现了一个事物的细微部分,将全景立体画和周围的环境分割开来,被特写的场面的空间感很弱,因此,如果我们以特写镜头作为场景的过渡,就不会让观众感受到明显的跳跃性。纪录片在特写镜头中的表现力和展示场景的冲击在其他场景中是看不到的,而在特写镜头中,可以刻画和传达出其他场景无法刻画出来的情感思想。图4.8《当兵》图4.9《当兵》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就有很多关于拍摄对象的特写镜头,如在第三集《长大》中,当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篝火旁,引导他们写诗的时候,镜头多次对其中的几个孩子以及老师的表情进行了特写,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诗歌对于这群孩子们的启蒙,“心中有诗的人,都浪漫”,孩子们在写诗的时候专注的表情被导演特写,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诗歌的向往,能够更好地传达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在第四集《当兵》中,也有很多对张书豪的特写镜头,导演通过对张书豪当兵前与当兵训练后的眼神特写,表现出经过部队艰苦的训练之后,眼神中慢慢有了军人的那种坚毅与果敢。图4.10《上学》中孩子们写的诗图4.11《上学》中孩子们写的诗结论人文纪录片贴近人们的普通生活,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传播大众文化,由与其大众的紧密关联性,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纪录片类型。但是人文纪录片从初创到现在,叙事一直作为人文纪录片的必备元素。目前,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人文思想的广泛转播越来越重视,纪录片能够记录当代社会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的重视以及关注。纪录片的创作者们需要在为观众呈现现实的情况下,讲述身边人的案例和故事,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纪录片的纪实魅力。事实上,纪录片也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人文纪录片在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上,适当的运用了一些叙事手段,能够使人文纪录片更加具有艺术审美性,讲故事的话必须要有冲突和矛盾,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吸引观众。随着人文纪录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借鉴国内外纪录片的创新形式,运用丰富的视同语言,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可视性,观赏性和知识性,让大众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体会创作者的意图,引起大家的共鸣。只有不断地创新与追求才能让观众看到更多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纪录片。参考文献[1]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02[2]赵玉明.电视辞典[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3]聂欣如.纪录片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宋家玲.影视叙述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5](美)希拉·柯伦·伯纳德.孙红云译.纪录片也要有故事(第二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03[6]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6.1[7]李霞.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与叙事艺术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8]朱学兵.浅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广电视角-新闻研究导刊2015.[9]廖宣军,王莺.浅析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J].试听天地-新闻知识2010.10[10]朱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初探[J].SpecialTopic专题致谢论文的完成代表着我的大学已经快要接近尾声,回想刚刚刚刚得知自己被录取时的心情放佛还历历在目,而今却马上要毕业了,我的心情并没有因为论文的完成而轻松,而是因为自己大学生涯时代的结束变得复杂起来。十几年的学生时代即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也慢慢在脑海中回放,无论是快乐、收获还是悲伤、挫败,现在看来都显得那样弥足珍贵。四年的大学生涯,要感谢学院对我们的栽培,不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导员,都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等给予了无限的关怀,谆谆教导、淳淳善诱。尤其是我的导师——李龙跃老师,给了我宝贵的向他学习的机会,他宽阔的研究视野、敏锐的研究思路,对我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如果不是我的导师,那我的论文不会完成得这么顺利。还要感谢我亲爱的同室友们,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经历了找工作的困扰、写论文的困顿,我们在一起互相加油打气,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我会永远记得你们。最后,再次由衷地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永远铭记在心。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企业管理中时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比如企业信用结果的得出,就是采用定量分析法,以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