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3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51.1课题背景 51.2课题目的 51.3课题意义 62国内外火车站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72.1国内火车站建筑发展现状 72.2国外火车站建筑的现状 72.3火车站建筑的发展趋势 73项目概况 9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 93.2火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 104总体规划 134.1场地规划 134.2交通组织 135单体设计 155.1功能设计 155.2平面布局 155.3流线设计 16结论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3摘要本次火车站设计遵循交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做到高效便捷以最简洁的流线使旅客能够到达目的地。站前广场开敞宽阔,避免了对建筑立面的破坏。总平面布局明确,由于该火车站是作为卫星城市的站点,为中型客运站的规模,所以采用了线侧式布局,高效的利用了建设用地。建筑布局方面采用了对称式布局,两侧为办公功能,中间为候车大厅。底层功能主要以办公以及设备间,二层,三层的功能以候车为主。建筑的色彩上提取了城市的历史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表现在表皮上。建筑的结构主要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表皮的玻璃幕墙为候车大厅提供了充足的采光。整体建筑的框架外包裹了一层混凝土表皮,并进行有规律的多次变化,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建筑的整体造型表达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关键词:广场;火车站;高效;便捷
AbstractThedesignoftherailwaystationfollowsthebasicprinciplesoftrafficarchitecturedesign,soastomakeitefficient,convenientandthemostconcisestreamlineisthatpassengerscanreachthedestination.Thesquareinfrontofthestationisopenandwidetoavoiddamagetothebuildingfacade.Thegenerallayoutisclear.Astherailwaystationisthestationofsatellitecity,itisthescaleofmedium-sizedpassengerstation,sothelinesidelayoutisadopted,withefficientutilizationofbuildingarea.Intermsofbuildinglayout,symmetricallayoutisadopted,withofficefunctionsonbothsidesandwaitinghallinthemiddle.Themainfunctionsofthebottomfloorareofficeandequipmentroom,thesecondandthirdfloorsarethemainwaitingfunctions.Thecolorofthebuildingextractsthehistoricalelementsofthecityandappliesthemtothesurfaceofthebuilding.Thestructureofthebuildingismainlyconcreteframestructureandtheglasscurtainwallofthemainskinprovidessufficientlightingforthewaitinghall.Theframeofthewholebuildingiswrappedwithalayerofsolidskinhichchangesregularlymanytimes,enrichingthesenseofhierarchyofthebuilding.Theoverallshapeofthebuildingexpressestheculturalandhistoricalconnotationofthecity.Keywords:square;railwaystation;highefficiency;convenience引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需求剧增。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不仅停留在居住和餐饮方面,对于出行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人性化设计为重点。过去的车站设计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对车站内部进行调整,以满足使用人群对火车站的需求。火车站作为一个对于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交通建筑,火车站设计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把公共交通放在第一位”。旅客进出站应马上就能进行换乘车,做到多种交通系统的集聚融合,如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地铁等换乘方式。确保步行路便捷安全,因而行人在走的过程中安全、方便、舒适。为了旅客的巨大需求,火车站前应有开放的广场,广场的空间既作为旅客的集散广场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节点。站前广场把火车站的形象充分展示给城市,并成为城市的象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城市主义”运动的理论应运而生,一个车站的设计不应只是满足基本的规范原则,还要承载过去面向未来,通过这些丰富的设计方法,为城市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态空间环境,要设计为城市留下丰富的记忆,火车站并没有裂了城市,反而将城市连接起来。新火车站的发展趋势:一是以乘客为导向兼设商业的综合性火车站。由于铁路和周边产业的发展,车站的本质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客运中心转变为一个商业服务的综合体。这种根本性的改变带来了空间、形态、流量等方面的变化,为车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流线简单方便,空间变化丰富多样。一个空间的功能越复杂,使用的人群种类越多,火车站设计的处理方式就应该是更加简洁。面对当代火车站复杂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简单、清晰和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进行设计。火车站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承载体,是居住在这个城市居民记忆的纽带。如今沈阳站,它建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一开始是俄国人为建设的南满铁路沿线所建设的火车站,俄国人称其为奉天站。日俄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人控制了南满铁路,并改名称之为奉天驿,由于客流量的增加,日本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对奉天驿进行改造。交通建筑每天都有大量人流通过,人们总是是匆匆忙忙的赶着火车,或是回家,或是上学,或是工作,聚集在一起又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火车站的维度不仅是三维上的空间,更是具有时间的四维空间,火车站的匆匆忙忙和嘈杂都是这个城市的生机勃勃的体现。在这里体现着世间的百态和多种多样的情绪。处理好火车站的空间和情绪的宣泄是本次火车站设计的重点。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课题背景工业革命之后,铁路对后世产生颇深的影响。随着19世纪初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一个崭新的交通时代到来。从此以后,人们的出行范围得到了延伸,远途旅行成为一种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新的视野,重新观察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作为连接世界的工具,铁路颇具影响的是它加快了现代化进程的速度。铁路促进了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流通速度,加块了资本的流转。铁路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传播,知识分子开始对交通技术进行潜心研究。铁路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逐渐占据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中国在加入铁路时代之后又短暂离开,这恐怕是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的事[1]。虽然起步较为艰难,但是由于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积极发展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铁路经过了最近几年飞跃式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不断地革新,铁路网的建设也更加成熟,使得铁路客运的速度不断提升,铁路客运也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多元化建设,铁路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衔接就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样的情况,铁路的发展模式逐渐向交通综合体进行转变。集成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铁路运输中心。使得各式各样的交通方式能够在火车站这个交通枢纽上进行快捷的换乘。总之,火车站的本质以及其功能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设计中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出来,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语言。建筑设计的重心从形式主义不断地向功能主义进行过度,建筑不再只关注建筑的造型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在设计室内空间时,建筑师应注意室内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关注室内空间韵律和节奏的形成,为旅客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1.2课题目的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了解交通建筑的一般设计手法以及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强化对设计流程的掌握和学习,将实习技能以及经验运用到本次设计当中。交通建筑是城市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通过本次设计,掌握交通建筑的总体规划特点以及建筑布局形式。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交通中心。1.3课题意义火车站是一个多种交通方式与人流交织的地方,在所有建筑类型中,它的设计尤为注重功能的完善,建筑的规模、流线的合理组织,交通建筑的特点、区域文化的体现,全部都需要经过适宜的设计,所以它也不光是建筑,更是交通枢纽、是城市的门户[2]。无论是旅行还是归家,火车站总是记忆中的重要节点,它是城市印象的初体验,是城市迎客的首门面。因此,课题的意义在于希望通过本次设计,寻找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并且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火车站方案能在体现人性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2国内外火车站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2.1国内火车站建筑发展现状中等城市的火车站作为城市中的大型公共建筑,通常是中等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火车站的选址通常选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从城市大小、城市空间位置、城市积聚效益的空间形态等方面来说,它不仅能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体现了城市文化,还可以推动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共同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结构中心。因此,加强车站建筑特色和环境建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延续城市文脉,创造城市特色。例如,武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浓郁的楚国文化特色,建筑与城市历史相融合,重建武昌新火车站,整个火车站的风格和“楚王宫”是一样的,就像一个巨大的编钟坐落于广场上。火车站的外墙是银色的,外面的墙壁也镶嵌着“编钟”样式的装饰。2.2国外火车站建筑的现状铁路曾经一度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工业化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担任过主导性作用。随着20世纪小汽车逐渐走进普通家庭,航空业等的发展,铁路在市民出行的作用有所减弱。尤其在美国等城市,城市的郊区化蔓延导致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落。部分火车站逐渐弃用,其周边地区活力也需要重新激活[3]。例如,墨尔本北站抓住了现代交通设计的精髓,将理想中的车站带进了现实。作为一个优质的交通枢纽,车站为旅客提供了合理的通道、更为舒适的环境和现代化的设施。项目团队充分考虑了整体布局,通过打造高大的、富有空间感的体量,将一系列不同的传统元素汇集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连贯又特点鲜明的崭新车站。车站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可以激活城市空间的形象。设计团队将车站的前庭和入口结合在一起,使得它从物理上和视觉上都直通北墨尔本区的核心位置。景观电梯的使用和直接刻绘在建筑立面的醒目图案使车站充满活力。2.3火车站建筑的发展趋势由于火车站的人流量非常大。火车站每日承载的压力也在公共建筑中属于比较大的一类,所以,火车站的工作效率和空间都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未来的火车站设计中,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方向。在以后的火车站设计中,会添加专门的客运专线服务,在此项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火车的运输速度会大幅提升,还会增加一些更加具体的设计,比如在车站增加智能检测仪、自动运输设备,使车站可以接待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车站的服务质量也会提高。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在以往的火车站设计中。站房,站场以及跨线设施等几部分分割开来,导致内部结构复杂,一旦发生危险,人员疏散较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未来的火车站设计中也应该设计新的站型结构,打破以往固有的分割方式,将火车站用整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管理,也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为人流疏散提供便利[4]。3项目概况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3.1.1项目设计条件本项选址目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胜利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处。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SEQ图\*ARABIC1基底现状图本次设计基地位置位于\t"/item/%E8%BE%BD%E9%98%B3%E7%AB%99/_blank"辽宁省\t"/item/%E8%BE%BD%E9%98%B3%E7%AB%99/_blank"辽阳市白塔区,结合场地环境和气候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保证使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优化建筑造型设计。首先,建筑要求满足火车站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各功能合理,流线分区明确。其次,能够与广场景观有良好结合。解决休闲娱乐以及交通停车问题。除了对火车站建筑进行设计外,火车站应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站前广场进行合理规划并与城市设计进行衔接。考虑周围情况,合理的规划周边附属商业带动商业发展。通过合理的的规划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合格的城市标志性建筑。3.1.2项目设计理念本次设计注重将火车站设计为整个城市的交通中心以及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辽阳作为东北地区出现最早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历史遗迹发掘出的战国时期的货币——襄平布,襄平布代表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存在着的印记。高高耸立的白塔,建于金代也是东北最高的八角砖塔。还有关外的皇家陵墓之一的东京陵等等。这座小小的城市经历的沧桑从这些历史遗留下的记忆中依稀可见。本次设计从空间上和建筑的形态上,以及建筑的表皮都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进行了表达。空间通过轴线接入城市的中心轴,与白塔广佑寺等历史建筑进行呼应,同时也对应了这个城市最好的景观轴线。建筑的表皮以及色彩提取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采用了三种色调来体现,分别是寺庙的红墙,古建筑的青瓦以及白塔的砖石灰。建筑整体被包裹在表皮当中,内部丰富的结构层次通过框架和玻璃幕墙来表现,并作为一种虚空间的表达,外部用平整的表皮包裹成具有中式古建的气息,并在空间上增加了层次感。整体效果如图3.2所示:图3.SEQ图\*ARABIC2建筑效果图3.2火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3.2.1候车空间设计候车空间是火车站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候车空间的发展方向始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一个灵活开放的室内空间布局。候车大厅要拥有高大通透的大空间和舒适的等候环境。候车空间与庭院空间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给旅客带来舒适放松的空间感受。并设置更多的绿色自然景观,让枯燥无味的等待空间焕发新的活力[5]。3.2.2商业空间设计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户,商业空间的设计,必须利用设计师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创造一个新的美学形象。否则,它不仅会失去信誉、违背职业道德,还会产生一种客户不信任感和憎恶的心理。我们可以采用强调商业展览设计的真实性和表演方法的丰富性并重的原则,激发人们的感情,调动购物的欲望,运用独特丰富新颖的表现手法。空间,一个品牌需要以空间带入消费情绪,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体现,以视觉为主,结合其他四种感官,传达一种品牌文化,品牌精神,并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真正体会商业空间设计带来的“次感受”,不仅停留在第一感受上,更要在这一片艺术空间徜徉享受[6]。在空间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感受,无论是店家还是消费者,我们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周围人事物的影响,考虑到在特定空间中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我们要对运用物质满足精神需求并以此改善空间环境。布局合理,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创造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可以从色彩,尺度,材质,造型等因素多个方面表达建筑效果。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人们也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为人们营造环保,健康,安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3.2.3办公空间设计一般来说,大多数传统的办公室空间都是以相对规整的形式出现,但近些年来,现代办公室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大多数都使用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方式,通过一种更加灵活的办公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办公的效率。在更具有开放性、标志性、舒适性的环境中,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在办公区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办公室的总体尺寸设计,将通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方便同事及时沟通。照明系统也是办公室建筑较为重要的设计之一。办公室内的灯光不仅满足人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光线的需要,还能够美化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融洽的办公室氛围[7]。4总体规划4.1场地规划场地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主要为了三个区域分别为集散广场,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和落客区和公交车辆停车以及候车落客区。集散广场作为旅客最主要的集散区域,设置了大面积的场地给集散广场,并且不进行太多的构筑物装饰,留给广场更多空旷的空间,让进出站的旅客都能看到这种城市最美的一幅画面。建筑的场地整体布局清晰明了区域划分明确。项目场地规划清晰明确,场地主要由站房和站前广场组成。中间区域为人群的集散广场,东侧为出租车临时停车区,西侧为客车临时停车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了落客区并且直接连接站前广场。广场上无其他多余的构筑物,对火车站站房的整体外形不会产生影响。场地的整体结构简洁明了,分区明确让旅客能够以最简洁清晰的动线到达目的地。场地规划如图4.1所示:图4.1场地功能划分4.2交通组织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一直都是交通最为复杂的场地环境,也是最容易出现交通问题的地方。大中型城市由于建成时间较为久远,一些交通系统已经形成规模,结构较为复杂。火车站一般位于城市交通最为密集的位置,所以必须注重处理好交通组织的问题。火车站交通组织的特点为交通流量大,交通方式多样导致的交通系统复杂。并且交通状况会随火车始发或到站时间变化而变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特定时间内,会出现短时间的大量的人口转移,这种高密度的人群移动对火车站的荷载能力造成巨大的负荷[8]。目前过我站前广场都有设置停车位等公共设施,但是由于布置不合理,对本来的就复杂的交通系统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次设计对火车站流线进行梳理,根据乘车方式主要分为出租车旅客流线,社会车辆流线以及乘坐公交车流线。首先将旅客流线和办公人员流线进行区分,办公人员有火车站站房两侧进入避免了与旅客流线的交叉,办公人员多坐公交车居多,而旅客的乘车方式主要是出租车和公交车,综上所述,将出驻车与公交车的停车位进行分别独立放置。两种交通方式的落客区也独立设置,很好的分散了人流。避免了因人流的过度聚集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的状况。5单体设计5.1功能设计作为现代化的综合火车站,商业功能必不可少。一个火车站的商业功能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售卖产品的类别一定是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的特点的,商业功能围绕乘客候车空间进行设计。为旅客提供最便捷的商业服务功能,同时给单一的候车空间添加了更多的色彩。办公空间集中在首层进行布置。这样布置避免了流线的交叉,办公人员有单独的出入口,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办公人员的基本工作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具有私密性,将办公空间和候车空间进行了分离,通过旅客的服务空间进行连接,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服务空间即旅客所必需的卫生间,楼梯间的设置,这些空间尽量集中布置,设置在主功能区的周边,能够以最大效率的服务半径服务于旅客。其中小型的辅助空间也应围绕服务空间核进行布置,使功能更加简洁明了,使得流线随之变得清晰明了。5.2平面布局建筑对称式布局的形式形态上符合建筑的性质,首层为办公人员的工作区以及设备的调节空间。底层主要是维护火车站的重要运行空间。根据火车站的功能需求,将办公以及设备间设置在底层首先是方便办公人员进行火车站管理以及维护,其次是办公人员空间独立设置保证了较好的办公环境。二层中间部分为主要的核心区域即旅客的候车大厅部分,两侧为旅客的服务空间如卫生间,楼梯间等辅助空间。并设置相应的商业部分,最大的限度放大火车站商业价值。旅客在等车的同时可以进行休闲购物等活动。商业部分也是火车站的重要组成元素。三层为主要的进站区,中间部分为挑空空间,增大建筑通透感,避免压抑感的产生。平面布局如5.1所示:图5.1平面功能布局交通功能是火车站设计的首要要素。火车站内部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必须将旅客的身体情况和行为模式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拥挤的空间状态给旅客在旅行中带来负面的情绪。为了避免旅客在站房内出现过度的拥挤的现象,并使旅客能够迅速的聚集和疏散。在站房内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尤其是在进站广场,出站厅和候车厅。减少物体对视线的阻碍,使旅客获得清晰的方向感。使空间区域划分明确又有很强的穿透性。使旅客在进入候车大厅后能够明确疏散方向,加快疏散速度[9]。合理利用功能色并服务于不同功能的需求。其中包括旅客引导系统以及其他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这些颜色用醒目明快的色块方便旅客识别。在室内空间色彩中也避免了过多的颜色对功能色的干扰。主是主色调采用简洁明快的颜色。5.3流线设计火车站流线主要分为进站旅客流线,出站旅客流线以及办公人员流线。首先将旅客流线和办公人员流线进行区分,办公人员有火车站站房两侧进入避免了与旅客流线的交叉,具备独立的服务设施,不与旅客人员共用服务功能。流线形式如图5.2所示:图5.2场地流线情况旅客流线由站前矿场位置形成,旅客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均在相应位置下车,由站前广场汇聚成一条主要的旅客流线,由火车站站房南面进入通过首层的扶梯到达二层平台,到达平台后旅客又分为直接进站流线、购票流线、行李托运流线,三条流线最终汇聚至检票口,进入候车大厅后可由二层候车大厅升至三层候车大厅,二层候车大厅的旅客流线根据需求可直接在二层进站口进入基础站台乘车,三层旅客的流线由和候车大厅通过天桥扶梯到达其他几座站台乘车。出站旅客流线由站台通过地下通道到达出站厅最终达到集散广场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两种交通方式离开火车站。图5.3空间流线对于流线设计应该明确每种流线的性质和方向性。火车站内部根据方向性可分为出站人员和进站人员两种流线。进站流线主要是乘车的旅客需要进行问讯—售票—行李托运—候车—检票等活动。根据这条活动路线,根据功能的顺序,对进站人员的流线进行导向设计。使得有效建筑面积内对建筑最高限度的运用。将其设置为单一的流线形式,便于流线的顺畅和管理。对于出站人员的流线,主要是由站台通道从出站大厅到达站前广场并离开。出站人员主要进行的活动有办理补票,行包提取等。出站人员可从站前广场分别乘坐自选的交通方式离开火车站。站内管理人员流线即为办公人员流线,应注意办公人员应避免与旅客流线发生交叉。并且管理人员的功能进行了集中布置,使办公区成为较为独立的部分并且与乘客的候车大厅存在一定的联系[10]。流线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区的特点。流线由使用人群的出发点,终点以及建筑布局形式确定。对于进站人员来说出发点基本均由站前广场进入候车大厅,而终点一般就是站台。所以对于旅客的流线来说,主要控制方法就是通过建筑和站前广场的合理布局使得旅客的流线更加便捷顺畅。旅客的流线经由站前广场,候车大厅,天桥至站台。这个流线通过的建筑空间应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站前广场不应有多余的构筑物对于流线造成拥堵。旅客进入候车大厅经由一层时应设置便捷的扶梯以及无障碍电梯使得旅客能够顺利的升至二层候车大厅。火车站内部的商业围绕和车大厅布置方便旅客休闲购物。火车大厅不设置不必要的隔断,保证候车大厅内部空间的通透性和可达性。最终,旅客经由天桥到达站台并完成整个流线过程。结论对于本次火车站设计学习到,车站的选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车站的总体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历史文化相适应。建筑的总平面规划要符合城市肌理。站前广场应起到聚集和疏散人流的作用。建筑的立面形式应对城市的文化符号进行呼应。建筑的平面图布局应分清主次。首先,建筑整体的总平面应与城市的肌理相适应。顺应城市肌理的发展,对城市原有的界面进行延伸。使火车站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火车站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以及城市的门面。火车站应具有独特的建筑外形。而建筑的形体并不应是一些怪诞的形状。应是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对历史文化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取。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上进行考虑,根据历史文化要素进行总结,最终概括出几种重要的要素。将这些要素通过建筑的语言进行表达。建筑的表皮以及色彩提取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采用了三种色调来体现,分别是寺庙的红墙,古建筑的瓦的青色以及白塔的砖石灰。建筑整体被包裹在表皮当中,内部丰富的结构层次通过框架和玻璃幕墙来表现,并作为一种虚空间的表达,外部用平整的表皮包裹成具有中式古建的气息,并在空间上增加了层次感。其次,场地的总体布局规划要清晰合理。站前广场不应设置其他无关的构筑物以避免对建筑的立面进行遮挡。整体建筑空间轴线与城市的中心轴线重合,与周边历史建筑进行呼应,同时也对应了这个城市最好的景观轴线。是出站的旅客能够见到这座城市最美的一张照片。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不光只是追求建筑的合理性,还要考虑人文关怀。既考虑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表达,又应满足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加强通过性。新的铁路客运站原则对站房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候车厅不在单单满足简单的候车功能,更应该在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旅客在候车厅里的行为习惯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候车厅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设计的时候,同时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满足绿色、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还配合城市发展规划布置站房相关设备,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预留换乘接口条件,使客流组织更加合理、方便、快捷。火车站设计不应停留在结构上的合理和大跨度的空间,更应符合城市历史文化特点和起到表达城市文化符号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文,付妍彤.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6,(13):208-209[2]倪城峰,戚欣.中东铁路宽城子车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J].居业,2019,(2):20-21[3]戚祥玉.资源枯竭型城市火车站区域旧工业区更新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1-112[4]向金鑫.交通枢纽容器的多元功能化——以武汉火车站综合体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1):42-44[5]刘雨鸥.小城镇火车站片区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初探[J].大众文艺,2019,(6):69-70[6]王一杰.火车站广场智能建筑信息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7,(79)[7]肖华英.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实验研究--以新干火车站为例[J].设计,2019,(1):156-157[8]从千慧,马建梅.试论城市工业遗址的保护性景观改造设计--以南京浦口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改造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7,(12):41-42[9]郝路琛.基于系统整合的交通精细化规划与设计实践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8)[10]雷森,牟江.地域印象在铁道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鄱阳县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10):182-186[11]霍文蕊.火车站枢纽区域视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山东省泰山站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1-79[12]齐伟民,赵昕宇.城市商业广场游憩空间设计探究[J].设计,2016,(4):132-133[13]栾名歌.以济南火车站为例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7,43(1):20-21[14]王兆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的要点综述[J].建筑与装饰,2020,(2):26[15]Arkhipov,D.I.|Lazarev,A.A.MinimizingtheMaximalWeightedLatenessofDeliveringOrdersbetweentwoRailroadStations[J].AutomationandRemoteControl,2016,77(12):2091-2109[16]RobertMehl.RailwayStationatMons/Belgium-ANaveOvertheRails[J].Metallbau,2017,(11):12[17]DonovanStephenK.UsingUrbanGeology:AFieldGuidetoMorpethRailwayStation,NorthernEngland[J].GeologyToday,2018,34(3):97-99致谢随着这篇论文的写作完成,大学五年生涯也进入了尾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留在心里的只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在这里我要向五年来在我的学习生活成长道路中帮助过我,扶持过我,教导过我的人致以我最真挚的感谢!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罗奕和高薇,她们循循善诱的指导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与启发,在我对设计论文内容迷茫时,为我理清思绪,指引我在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上前行。然后还要感谢所有在大学期间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每一位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都给予了我大学生涯的最大肯定,也让我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再次对老师们表示感谢,师恩伟大,无以为报。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同学们思路的启迪。然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默默付出和支持鼓励,成为我身后最坚实的后盾。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校沈阳城市学院,感谢学校和学院对我的栽培。我想对所有支持我的人说一声感谢,谢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也将带着他们的厚望毫无畏惧地前行。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革护理行业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考核试卷
- 羽绒被舒适度提升策略考核试卷
- 硬件性能瓶颈分析与优化考核试卷
- 2025贷款银行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关于电子产品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搬运合同书范本
- 2025简易员工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婚礼策划服务合同模板
- 2025石油供销合同样本
- 隧道施工知识要点总结上册
- 社保系统保密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规划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瑞幸咖啡认证考试题库(值班主管)
- 工厂自动化规划报告
- 2023年LNG设备操作维护手册培训资料
-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 【MOOC】倾听-音乐的形式与审美-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力资源调配应急演练
- 护士入职心得体会课件
- 艺术涂料施工协议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