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31064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274331.1游戏行业现状分析 3161171.2防沉迷系统需求提出 456411.3系统目标与功能定位 428377第2章智能防沉迷系统总体设计 425472.1系统架构设计 4186752.1.1整体框架 562022.1.2层次结构 535842.1.3模块间交互关系 5103822.2技术选型与路线 5125902.2.1编程语言与框架 5273002.2.2数据库 5285962.2.3接口协议 625212.3系统模块划分 6180112.3.1用户模块 669622.3.2游戏模块 6153662.3.3防沉迷策略模块 6472.3.4数据统计模块 6291122.3.5系统管理模块 63391第3章用户身份识别与认证 6111903.1用户身份识别技术 6309423.1.1生物识别技术 6257713.1.2二维码识别技术 61683.1.3账号密码识别技术 7171453.2认证方式与流程设计 7235153.2.1认证方式 7188533.2.2认证流程设计 73877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106173.3.1数据安全 750443.3.2隐私保护 731821第4章游戏时长控制策略 850814.1游戏时长限制标准 8173104.1.1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长限制标准 8209334.1.2成年用户游戏时长限制标准 832914.2定时提醒与强制下线机制 8125834.2.1定时提醒 8289404.2.2强制下线机制 8252634.3时长控制策略优化 848014.3.1数据分析 8268244.3.2用户反馈 952294.3.3定期评估 999904.3.4用户教育 94753第5章财务风险控制 9312585.1充值消费限额策略 9185445.1.1设定个人充值限额 910985.1.2设定消费限额 9315155.1.3动态调整限额 9314195.2监测异常消费行为 9261295.2.1数据分析 9251135.2.2用户行为画像 10322135.2.3实时监控与预警 10238955.3风险预警与干预措施 10164125.3.1限制消费功能 1019545.3.2联合家长或监护人 10180495.3.3人工干预与核实 10232305.3.4完善法律法规 10143165.3.5增强用户教育 1027997第6章游戏内容分级与过滤 10220256.1游戏内容分级标准 10289866.1.1依据游戏内容的表现形式,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级: 1039616.1.2依据游戏内容的具体表现,对游戏进行分类: 11222666.2过滤不良信息与场景 1111986.2.1文字过滤:通过敏感词库、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对游戏内的文字信息进行过滤,防止出现不良词汇。 11281916.2.2图像过滤: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游戏内的图像进行过滤,排除含有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的场景。 1173146.2.3语音过滤: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游戏内的语音进行过滤,避免传播不良信息。 11188396.3家长监管功能设计 11285136.3.1家长控制账号:家长可创建、管理未成年人游戏账号,设置游戏时长、消费限额等。 11137316.3.2游戏行为监控:家长可实时查看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包括游戏时长、消费记录等,以便及时了解未成年人游戏情况。 11167426.3.3游戏内容筛选:家长可根据游戏内容分级标准,为未成年人筛选适合的游戏,限制不适宜的游戏内容。 11128536.3.4防沉迷提醒:系统将自动检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达到设定时长后,向家长发送防沉迷提醒,共同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1121617第7章用户行为分析与监测 12156007.1用户行为数据采集 12200417.1.1数据来源 12205897.1.2数据采集方法 1290637.1.3数据预处理 12272567.2行为分析模型构建 12124697.2.1特征工程 12146877.2.2模型选择 12174557.2.3模型训练与优化 12206177.3异常行为识别与预警 1250077.3.1异常行为定义 1217727.3.2识别方法 13229047.3.3预警机制 1330241第8章系统接入与兼容性设计 13216768.1系统接入方式与流程 1318298.1.1接入方式 136048.1.2接入流程 1387078.2兼容性测试与优化 14295888.2.1兼容性测试 1428.2.2兼容性优化 14243888.3跨平台解决方案 14235628.3.1跨平台框架选择 14239428.3.2跨平台解决方案实施 1423384第9章智能防沉迷系统测试与优化 15240709.1测试策略与方案 1563349.1.1测试目标 15150369.1.2测试范围 15202299.1.3测试方法 1544339.1.4测试环境 15171899.2功能测试与功能测试 1584319.2.1功能测试 15218699.2.2功能测试 1659639.3系统优化与升级 1663649.3.1系统优化 16202549.3.2系统升级 162603第10章运营与维护策略 162136810.1系统运营策略 16317310.1.1运营目标 162215610.1.2运营模式 161612810.1.3运营措施 163273410.2用户服务与支持 16864310.2.1用户服务 172176810.2.2用户支持 172382310.3系统安全与维护 172288710.3.1系统安全 173104410.3.2系统维护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游戏行业现状分析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游戏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游戏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长时间沉迷游戏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学业荒废等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游戏企业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过度游戏。在这一背景下,游戏行业急需开发一套智能防沉迷系统,以保障广大游戏用户的健康与权益。1.2防沉迷系统需求提出针对游戏行业现状,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成瘾问题,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智能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以下需求进行设计:(1)实现实名认证,保证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得到有效控制;(2)监测游戏行为,对过度游戏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3)提供个性化防沉迷方案,帮助用户合理安排游戏与生活;(4)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衔接,保证系统合规性。1.3系统目标与功能定位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套具有高度智能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沉迷系统,具体功能如下:(1)实名认证:通过身份验证,保证用户年龄信息真实可靠,为后续防沉迷措施提供依据;(2)游戏时间管理:根据用户年龄和相关规定,自动控制每日游戏时间,防止过度游戏;(3)游戏行为监测:实时监测用户游戏行为,分析游戏习惯,发觉异常行为及时进行预警和干预;(4)个性化防沉迷方案:结合用户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游戏时间安排和游戏类型推荐,引导用户健康游戏;(5)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支持;(6)合规性保障: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保证系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第2章智能防沉迷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本章节主要阐述智能防沉迷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整体框架、层次结构以及各模块间的交互关系。系统架构设计遵循模块化、可扩展、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2.1.1整体框架智能防沉迷系统整体框架分为三个层次: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1)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用户数据、游戏数据、防沉迷策略等相关信息。(2)服务层:提供系统核心功能,包括用户行为分析、防沉迷策略制定与执行、数据统计等。(3)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游戏时长控制等功能。2.1.2层次结构(1)数据层: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2)服务层: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便于扩展和维护。(3)应用层: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前端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后端采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提供API接口。2.1.3模块间交互关系系统各模块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交互,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2.2技术选型与路线本章节介绍智能防沉迷系统所采用的技术选型及路线,包括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等方面。2.2.1编程语言与框架(1)后端:采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使用SpringBoot、Django等框架搭建服务。(2)前端:使用React、Vue等主流前端框架,实现用户界面。2.2.2数据库(1)关系型数据库:采用MySQL存储用户、游戏等结构化数据。(2)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MongoDB存储用户行为、防沉迷策略等半结构化数据。2.2.3接口协议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交互的接口采用RESTfulAPI设计,使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传输。2.3系统模块划分本章节对智能防沉迷系统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各模块的功能职责。2.3.1用户模块用户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2.3.2游戏模块游戏模块负责游戏信息的存储、游戏时长控制等功能。2.3.3防沉迷策略模块防沉迷策略模块负责制定、执行防沉迷策略,包括用户行为分析、游戏时长限制等。2.3.4数据统计模块数据统计模块负责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防沉迷策略优化提供依据。2.3.5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等功能。第3章用户身份识别与认证3.1用户身份识别技术用户身份识别是智能防沉迷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系统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和用户体验。本章将重点讨论身份识别技术的选择与应用。3.1.1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用户生物特征来确认用户身份的一种技术。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在游戏行业中,可以采用面部识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识别。3.1.2二维码识别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是一种便捷的身份识别方式。系统可以为每位用户独特的二维码,用户在登录游戏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易于实现。3.1.3账号密码识别技术账号密码识别技术是最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在智能防沉迷系统中,可以结合生物识别技术或二维码识别技术,提高账号密码识别的安全性和便捷性。3.2认证方式与流程设计为保证用户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章节将对认证方式与流程进行设计。3.2.1认证方式结合3.1节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技术,本系统提供以下认证方式:(1)生物识别认证:用户通过面部识别、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2)二维码认证:用户通过扫描系统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3)账号密码认证: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3.2.2认证流程设计(1)用户启动游戏,系统提示用户进行身份认证;(2)用户选择认证方式,如生物识别、二维码或账号密码;(3)用户按照所选认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4)系统接收并验证用户身份信息;(5)认证通过后,用户可正常进入游戏;若认证失败,系统提示用户重新认证。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用户身份识别与认证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本章节将阐述系统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措施。3.3.1数据安全(1)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传输和存储;(2)对用户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安全存储,防止泄露;(3)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数据安全。3.3.2隐私保护(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2)未经用户同意,不向第三方泄露用户身份信息;(3)提供隐私设置功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公开个人信息。第4章游戏时长控制策略4.1游戏时长限制标准为了有效防止用户沉迷游戏,本方案制定了合理的游戏时长限制标准。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及政策,结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将游戏时长限制标准分为以下几类:4.1.1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长限制标准对于未成年用户,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相关规定。在法定节假日每日游戏时长不得超过3小时,在工作日每日游戏时长不得超过1.5小时。4.1.2成年用户游戏时长限制标准对于成年用户,我们建议每日游戏时长不超过4小时。同时为了鼓励用户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我们将提供时长累积奖励机制,允许用户在连续几天游戏时长不超过规定标准后,获得一定的时长奖励。4.2定时提醒与强制下线机制为保证用户在规定时长内游戏,我们将设计定时提醒与强制下线机制。4.2.1定时提醒系统将根据用户游戏时长实时监测,当用户游戏时长达到规定时长的75%时,系统将自动弹出提醒窗口,提醒用户注意游戏时长。提醒窗口将包含以下内容:(1)当前游戏时长;(2)剩余游戏时长;(3)鼓励用户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的话语。4.2.2强制下线机制当用户游戏时长达到规定时长时,系统将自动执行强制下线操作,禁止用户继续游戏。强制下线操作前,系统将提前5分钟弹出倒计时提醒窗口,告知用户即将被强制下线。4.3时长控制策略优化为提高时长控制策略的执行效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4.3.1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用户游戏时长数据,了解用户游戏习惯,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时长限制建议。4.3.2用户反馈设立时长控制策略反馈渠道,及时了解用户在执行时长控制策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优化时长控制策略。4.3.3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时长控制策略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时长限制标准,保证时长控制策略的有效性。4.3.4用户教育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游戏时长控制的重视程度,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通过线上活动、宣传等方式,普及游戏时长控制的重要性。第5章财务风险控制5.1充值消费限额策略为有效控制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中的财务风险,本方案制定了充值消费限额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设定个人充值限额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消费进行限制。系统将根据用户年龄、身份信息等因素,自动设置合理的充值限额,以降低未成年人过度充值的风险。5.1.2设定消费限额针对所有用户,系统将设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消费限额。当用户消费达到限额时,系统将自动禁止该用户继续消费,以避免过度消费导致的财务风险。5.1.3动态调整限额系统将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记录、信用等级等因素,动态调整充值和消费限额。对于信用良好、消费理性的用户,可适当提高限额;反之,则降低限额。5.2监测异常消费行为为预防财务风险,本方案设计了异常消费行为监测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数据分析系统将收集用户消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出异常消费行为,如短期内消费金额骤增、频繁大额充值等。5.2.2用户行为画像通过构建用户行为画像,分析用户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特征,从而发觉与用户正常行为不符的异常消费行为。5.2.3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将实时监控用户消费行为,一旦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5.3风险预警与干预措施针对监测到的异常消费行为,本方案提出以下风险预警与干预措施:5.3.1限制消费功能对于疑似异常消费行为的用户,系统将限制其消费功能,防止财务风险扩大。5.3.2联合家长或监护人针对未成年用户,系统将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共同防范未成年人过度消费。5.3.3人工干预与核实对于预警信息,工作人员将进行人工核实,保证预警的准确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联系用户、了解情况、指导消费等。5.3.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游戏行业财务风险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风险防控提供法律依据。5.3.5增强用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引导用户理性消费。第6章游戏内容分级与过滤6.1游戏内容分级标准为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内容,本方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特点,制定以下游戏内容分级标准:6.1.1依据游戏内容的表现形式,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级:a.适合全年龄段(A级):该级别游戏内容健康、积极,适合所有年龄段玩家。b.适合未成年人(B级):该级别游戏内容含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暴力、血腥等元素,但未超过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建议家长指导未成年人进行游戏。c.限制级(C级):该级别游戏内容包含过度的暴力、血腥、恐怖等元素,仅适合成年人玩家。6.1.2依据游戏内容的具体表现,对游戏进行分类:a.休闲类游戏:以娱乐、放松为目的,内容简单易懂,适合所有年龄段。b.益智类游戏:以锻炼思维、提高能力为目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适合所有年龄段。c.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扮演角色参与游戏,根据游戏内容分为不同等级。d.竞技类游戏:强调玩家间的竞争与对抗,根据游戏内容分为不同等级。6.2过滤不良信息与场景为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与场景,本方案采取以下措施:6.2.1文字过滤:通过敏感词库、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对游戏内的文字信息进行过滤,防止出现不良词汇。6.2.2图像过滤: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游戏内的图像进行过滤,排除含有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的场景。6.2.3语音过滤: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游戏内的语音进行过滤,避免传播不良信息。6.3家长监管功能设计为便于家长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监管,本方案提供以下家长监管功能:6.3.1家长控制账号:家长可创建、管理未成年人游戏账号,设置游戏时长、消费限额等。6.3.2游戏行为监控:家长可实时查看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包括游戏时长、消费记录等,以便及时了解未成年人游戏情况。6.3.3游戏内容筛选:家长可根据游戏内容分级标准,为未成年人筛选适合的游戏,限制不适宜的游戏内容。6.3.4防沉迷提醒:系统将自动检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达到设定时长后,向家长发送防沉迷提醒,共同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第7章用户行为分析与监测7.1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为了实现对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的有效监测,首先需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采集。本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7.1.1数据来源用户行为数据主要来源于游戏客户端、服务器及第三方数据平台。具体包括用户注册信息、游戏登录日志、游戏内操作行为、消费行为等。7.1.2数据采集方法采用日志收集、接口调用、SDK集成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实时收集、传输和存储。7.1.3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清洗、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保证数据质量,为后续行为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7.2行为分析模型构建基于预处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本节构建行为分析模型,旨在实现对用户行为的智能识别和预测。7.2.1特征工程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包括用户基础属性、游戏行为特征、消费行为特征等。通过特征工程,降低数据维度,提高模型训练效率。7.2.2模型选择结合防沉迷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构建用户行为分析模型。7.2.3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功能。针对模型存在的问题,调整参数和算法,优化模型效果。7.3异常行为识别与预警基于构建的行为分析模型,本节对用户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和预警。7.3.1异常行为定义根据防沉迷政策要求和行业规范,定义异常行为,如过度游戏、消费异常等。7.3.2识别方法利用行为分析模型,对用户实时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7.3.3预警机制当识别出异常行为时,系统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预警方式包括短信、邮件、系统消息等。通过本章用户行为分析与监测,可实现对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的有效监管,保障用户健康游戏,促进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第8章系统接入与兼容性设计8.1系统接入方式与流程本节主要介绍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的接入方式及流程,保证系统可以高效、稳定地融入现有的游戏平台。8.1.1接入方式(1)API接入:通过提供标准化API接口,实现与游戏客户端、服务器及其他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交互。(2)SDK接入:针对不同平台(如Android、iOS等),提供相应的SDK集成包,简化游戏开发者的接入流程。(3)服务器接入:在游戏服务器端集成防沉迷系统,实现对游戏玩家实时监控及管理。8.1.2接入流程(1)申请接入:游戏开发商向防沉迷系统提供商提交接入申请,提供相关信息及资质材料。(2)集成开发:根据防沉迷系统提供的接入文档,进行API或SDK的集成开发。(3)调试与测试:完成集成开发后,进行功能调试与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上线运营:通过测试后,将防沉迷系统正式接入游戏,并进行上线运营。(5)持续优化: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对防沉迷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8.2兼容性测试与优化为保证游戏行业智能防沉迷系统能够在不同设备、操作系统和游戏平台中稳定运行,本节将对兼容性测试与优化进行详细阐述。8.2.1兼容性测试(1)设备兼容性测试:针对主流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测试,保证系统在各种设备上的稳定运行。(2)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对主流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Windows等)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在各个平台上的兼容性。(3)游戏平台兼容性测试:针对不同游戏平台(如Steam、腾讯WeGame等),进行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与平台之间的良好配合。8.2.2兼容性优化(1)代码优化:针对不同平台和设备,优化系统代码,提高执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2)UI适配:根据不同设备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优化用户界面,提升用户体验。(3)异常处理:针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兼容性问题,制定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保证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稳定运行。8.3跨平台解决方案为满足游戏行业多平台运营的需求,本节提出跨平台解决方案,实现防沉迷系统在各个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8.3.1跨平台框架选择(1)采用ReactNative、Flutter等跨平台开发框架,实现一套代码在不同平台(如Android、iOS)的兼容。(2)使用Unity、UnrealEngine等游戏引擎,支持跨平台游戏开发,简化防沉迷系统的集成过程。8.3.2跨平台解决方案实施(1)统一接口规范:定义统一的API接口规范,实现不同平台间的数据交互。(2)平台差异化处理: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差异化处理,保证系统在各平台上的稳定运行。(3)持续迭代与优化:针对各个平台,持续跟进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兼容性问题,优化用户体验。第9章智能防沉迷系统测试与优化9.1测试策略与方案本节将详细阐述智能防沉迷系统的测试策略与方案,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9.1.1测试目标保证智能防沉迷系统在功能、功能、安全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9.1.2测试范围测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功能、功能、兼容性、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9.1.3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自动化测试与人工测试,全面评估系统功能。9.1.4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操作系统等。9.2功能测试与功能测试本节将从功能测试和功能测试两个方面对智能防沉迷系统进行详细分析。9.2.1功能测试(1)登录与认证功能测试:保证用户身份认证准确无误,防止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账号登录。(2)时间限制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对未成年用户在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