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方案TOC\o"1-2"\h\u4759第1章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概述 3179831.1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背景 3250281.1.1自动驾驶等级划分 361241.1.2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组成 358191.2车辆安全技术的演进 3174491.2.1被动安全技术 3218271.2.2主动安全技术 4207241.2.3智能安全技术 480151.3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的关系 417574第2章智能驾驶系统架构 4259472.1系统总体设计 4192642.1.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448492.1.2系统层次结构 570242.2硬件平台 5164292.2.1感知设备 5165062.2.2处理单元 5144492.2.3控制执行器 5226952.3软件平台 6183452.3.1感知算法 650942.3.2决策与规划算法 627722.3.3控制算法 623750第3章感知技术与传感器 696453.1感知技术概述 697153.2常用传感器及其特性 737433.2.1激光雷达(LiDAR) 7268383.2.2毫米波雷达 7275053.2.3摄像头 715523.3传感器布局与数据融合 731543.3.1传感器布局 7324813.3.2数据融合 816418第4章环境感知与识别 8304004.1车辆周围环境感知 8215544.1.1概述 898984.1.2传感器技术 8252934.1.3数据融合方法 8307054.2道路识别与理解 8284914.2.1道路特征提取 8272914.2.2道路场景分类 88954.2.3道路拓扑关系建模 9193384.3目标检测与跟踪 9250144.3.1目标检测技术 984474.3.2跟踪算法 9142514.3.3目标行为预测 910307第5章决策与规划 9251125.1决策与规划技术概述 9218735.2行为决策方法 935315.3路径规划与控制 103769第6章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技术 10108596.1车辆动力学模型 10262606.2纵向控制策略 1010986.3横向控制策略 1129890第7章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11179217.1车联网技术概述 11112697.2车联网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11265307.2.1环境感知 11151017.2.2车辆控制 121977.2.3驾驶辅助 12144787.3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的融合 12234907.3.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283667.3.2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的融合 1223493第8章车辆安全技术 1332298.1主动安全技术 1352988.1.1环境感知技术 13106978.1.2预警系统 13109898.1.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13197008.1.4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136338.2被动安全技术 13110858.2.1车身结构设计 13164058.2.2安全气囊 13208978.2.3安全带 13297598.2.4车辆追尾防护 14291398.3车辆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14182398.3.1智能化 1484978.3.2网络化 14303838.3.3系统集成 14139278.3.4绿色环保 1414361第9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112979.1数据安全概述 14290879.1.1背景与重要性 14219109.1.2面临的挑战 152029.2加密与认证技术 15237019.2.1加密技术 15186759.2.2认证技术 15319449.2.3应用实例 15199469.3隐私保护策略 15200449.3.1数据分类与分级 1512149.3.2数据脱敏 15168499.3.3最小化数据收集 1650749.3.4透明度与用户授权 1617108第10章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的未来展望 161757910.1技术发展趋势 162272210.2市场前景与挑战 161563910.3政策法规与产业布局 17第1章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概述1.1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背景智能驾驶技术是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技术背景和社会需求。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交通安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我国,智能驾驶技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1.1.1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智能驾驶技术通常按照自动驾驶等级进行划分,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定义,共分为0级至5级。其中,0级代表无自动化,5级代表完全自动化。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的依赖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替代驾驶员。1.1.2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组成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核心部分。感知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决策是指对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驾驶策略;控制是指根据决策结果,对车辆的加速、转向和制动等动作进行控制。1.2车辆安全技术的演进车辆安全技术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科技的进步,车辆安全技术经历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现在的智能安全的发展过程。1.2.1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时,减轻乘客的伤害。这类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车辆的结构强度和乘客保护设施来实现。1.2.2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旨在预防的发生,主要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这类技术通过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实时监测,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警和干预,降低发生的概率。1.2.3智能安全技术智能安全技术是主动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对车辆行驶环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决策。智能安全技术包括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泊车辅助(APA)等,可以有效降低交通的发生。1.3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的关系智能驾驶技术与车辆安全紧密相连,其发展目标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的驾驶体验。智能驾驶技术通过提高车辆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功能。,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提高驾驶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发生;另,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干预,提前预警潜在危险,降低发生的概率。智能驾驶技术与车辆安全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第2章智能驾驶系统架构2.1系统总体设计智能驾驶系统架构设计旨在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系统总体设计遵循模块化、层次化和开放性原则,保证各组成部分高效协同,满足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需求。2.1.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智能驾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感知模块:负责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包括道路、车辆、行人、障碍物等。(2)决策模块:根据感知模块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规划,制定相应的驾驶策略。(3)控制模块:根据决策模块的指令,对车辆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自动驾驶功能。(4)通信模块:负责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等的信息交互。(5)人机交互模块:为驾驶员提供信息展示和操作界面,实现人与车的交互。2.1.2系统层次结构智能驾驶系统采用层次化设计,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感知算法,实现环境感知功能。(2)决策层:包括决策规划和控制策略,实现智能驾驶决策功能。(3)执行层:包括车辆控制系统和执行器,实现车辆控制功能。2.2硬件平台2.2.1感知设备感知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全面感知。(1)摄像头:用于获取道路场景、车辆、行人等视觉信息。(2)激光雷达: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环境感知信息,用于障碍物检测和地形重建。(3)毫米波雷达:实现对远距离、小尺寸目标的检测,提高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感知能力。(4)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低速移动物体,如行人、自行车等。2.2.2处理单元处理单元(CPU)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感知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决策规划和控制策略的计算。选用高功能、低功耗的CPU,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2.3控制执行器控制执行器包括转向、制动、加速等模块,根据决策模块的指令,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2.3软件平台2.3.1感知算法感知算法主要包括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场景重建等,用于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1)目标检测: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车辆、行人、障碍物等目标的检测。(2)语义分割:对道路场景进行像素级分类,获取道路、车道线等信息。(3)场景重建:利用激光雷达等设备,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精确重建。2.3.2决策与规划算法决策与规划算法主要包括路径规划、速度规划、避障策略等,用于制定相应的驾驶策略。(1)路径规划:根据道路场景和目标位置,规划出最优行驶路径。(2)速度规划:根据前方交通状况和路径要求,制定合理的速度策略。(3)避障策略:针对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避障策略,保证行驶安全。2.3.3控制算法控制算法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用于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1)PID控制:实现对转向、制动、加速等模块的稳定控制。(2)模糊控制: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的控制问题,提高控制效果。(3)自适应控制:根据车辆状态和外部环境,调整控制参数,实现自适应控制。第3章感知技术与传感器3.1感知技术概述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方案的实现,感知技术起到了的作用。感知技术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感知、理解和解析的技术。它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对道路、车辆、行人等元素的实时、精确的信息输入。在本章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智能驾驶系统中常用的感知技术及其传感器。3.2常用传感器及其特性智能驾驶系统中所采用的传感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3.2.1激光雷达(LiDAR)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测量反射回来的光信号,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其具有以下特性:测量精度高,可达厘米级;探测范围广,最远探测距离可达数百米;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小,全天候工作能力较强;成本相对较高,但目前正逐渐降低。3.2.2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利用电磁波在毫米波段(30GHz~300GHz)的传播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探测。其主要特性如下:受天气和光照条件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全天候工作能力;探测距离相对较远,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大规模应用;对小型障碍物的探测能力相对较弱。3.2.3摄像头摄像头是智能驾驶系统中最常见的传感器之一,其通过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主要特性如下:视野范围广,可获取丰富的场景信息;成本较低,易于集成和布置;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大,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功能下降;需要与算法结合,实现目标识别、跟踪等复杂功能。3.3传感器布局与数据融合为了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功能,通常需要采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并通过合理布局和协同工作,实现数据融合。3.3.1传感器布局传感器布局应根据车辆的实际需求和场景特点进行设计,考虑以下因素:覆盖范围:保证传感器能够覆盖车辆周边的盲区,提高安全性;传感器间距离:合理设置传感器间距,减少相互干扰,提高探测精度;集成度: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尽可能多的传感器,提高系统功能。3.3.2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提高系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主要方法包括:数据层融合:将原始数据直接进行融合处理,提高数据利用率;特征层融合:将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降低算法复杂度;决策层融合:将各传感器的决策结果进行融合,提高系统决策的准确性。通过传感器布局与数据融合技术,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更准确、更可靠的环境感知,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环境感知与识别4.1车辆周围环境感知4.1.1概述车辆周围环境感知是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对车辆周边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与分析,为后续的道路识别与目标检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4.1.2传感器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用于车辆周围环境感知的传感器技术,包括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并对各类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4.1.3数据融合方法针对多传感器数据的特点,本节讨论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多源数据的时间同步、空间配准、特征提取与融合,以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4.2道路识别与理解4.2.1道路特征提取本节介绍道路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道路边缘、车道线、道路标记等特征的检测与识别,为车辆提供准确的行驶路径信息。4.2.2道路场景分类本节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道路场景分类方法,以实现对不同道路场景(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等)的识别与理解。4.2.3道路拓扑关系建模本节介绍道路拓扑关系建模方法,包括道路连接关系、交叉口、匝道等结构的识别,以支持智能驾驶系统进行高效路径规划。4.3目标检测与跟踪4.3.1目标检测技术本节详细阐述目标检测技术,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RCNN、YOLO等),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4.3.2跟踪算法本节介绍目标跟踪算法,包括基于滤波器的跟踪方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跟踪方法(如Siamese网络等)。4.3.3目标行为预测本节讨论目标行为预测方法,如基于历史轨迹分析、意图识别等手段,预测周边目标(如其他车辆、行人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为,为智能驾驶决策提供依据。第5章决策与规划5.1决策与规划技术概述智能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决策与规划技术起着的作用。该技术主要包括行为决策、路径规划与控制等方面。本章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探讨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方案中的决策与规划技术。5.2行为决策方法行为决策是智能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选择合适的行为策略。常见的行为决策方法有以下几种:(1)基于规则的方法:通过预定义的规则来指导车辆的行为决策,如交通规则、跟车策略等。(2)基于模型预测的方法:建立车辆与周围环境的动态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车辆的行为,并选择最优策略。(3)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行为决策,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4)多目标优化方法:在行为决策中考虑多个目标,如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等,通过优化算法寻找最佳平衡点。5.3路径规划与控制路径规划与控制是智能驾驶车辆在决策与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出一条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可行路径,并实现精确控制。(1)路径规划方法:基于图搜索的方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适用于已知环境的路径规划。基于采样算法:如RRT(快速随机树)算法、PRM(概率路线图)算法等,适用于复杂或未知环境。基于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适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2)控制策略:模糊控制:适用于处理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系统,实现车辆的稳定控制。PID控制: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对车辆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的优点。滑模控制: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时,保证车辆控制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自适应控制:根据车辆状态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车辆的高功能控制。通过以上决策与规划技术的应用,智能驾驶车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实现安全、高效、舒适的行驶。第6章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技术6.1车辆动力学模型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精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本章首先介绍一种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车辆的质量、转动惯量、轮胎力学特性等因素,能够全面反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行为。通过对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深入研究,为后续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6.2纵向控制策略纵向控制主要关注车辆速度和加速度的调节,以保证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节针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纵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纵向控制策略:通过模拟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在纵向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控制。(2)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利用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前方车辆的运动状态,实现对前方车辆的自动跟随和距离保持。(3)紧急制动系统(AEB):当检测到前方有碰撞风险时,自动触发紧急制动,降低碰撞概率。6.3横向控制策略横向控制主要关注车辆的转向控制,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稳定、准确地沿预定轨迹行驶。本节针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预瞄模型的横向控制策略:通过预瞄机制,提前获取前方道路信息,实现车辆在弯道行驶过程中的自动转向。(2)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利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车道线,当车辆偏离车道时,自动进行转向干预,保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3)自适应转向系统:根据车辆速度、转向角等参数,自动调整转向助力,提高驾驶舒适性。通过以上纵向和横向控制策略的研究,为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行驶提供了技术支持。第7章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7.1车联网技术概述车联网,即车载移动互联网,是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将车辆与网络相连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为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车联网技术的核心包括车载终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等。7.2车联网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7.2.1环境感知车联网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周边环境信息,如道路状况、交通流量、障碍物等,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车联网还可以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7.2.2车辆控制车联网技术可以将实时采集的道路信息传输至车载终端,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处理,实现对车辆的智能控制。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车联网可以自动启动刹车系统,避免或减轻碰撞。7.2.3驾驶辅助车联网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各种辅助功能,如导航、实时交通信息、驾驶建议等。这些功能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行车安全。7.3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的融合7.3.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监控、交通控制、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7.3.2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的融合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共享: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智能驾驶提供丰富的交通数据,提高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2)交通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调整信号灯、发布交通管制信息等手段,优化道路通行条件,为智能驾驶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3)驾驶辅助:智能交通系统为智能驾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导航等服务,帮助驾驶员避开拥堵路段,提高行车效率。(4)安全保障: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驾驶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自动刹车、车辆失控预警等功能,有效降低交通的发生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作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将更加紧密地融合,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的驾驶体验。第8章车辆安全技术8.1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以预防的发生。本节主要介绍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背景下所采用的主动安全技术。8.1.1环境感知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驾驶车辆安全性的基础,主要包括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车辆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8.1.2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可根据环境感知技术获取的信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如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8.1.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前方障碍物,当检测到可能发生碰撞时,系统自动实施紧急制动,降低或避免碰撞的发生。8.1.4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当车辆偏离车道时,系统自动对方向盘进行纠偏,保证车辆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8.2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发生时,通过车辆的结构、材料及辅助设备,减轻对乘员的伤害。本节主要介绍汽车行业在被动安全技术方面的应用。8.2.1车身结构设计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可在碰撞中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舱变形程度,保护乘员安全。8.2.2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在碰撞发生时迅速充气,为乘员提供保护,降低受伤风险。8.2.3安全带安全带是车辆最基本的被动安全设备,通过对乘员的约束,减轻碰撞中的伤害。8.2.4车辆追尾防护车辆追尾防护技术主要通过加强车辆后部结构,提高车辆在追尾中的抗冲击能力。8.3车辆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车辆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下是车辆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的简要概述:8.3.1智能化智能化是车辆安全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高级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车辆安全控制。8.3.2网络化网络化技术使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道路安全性。8.3.3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将各种主动、被动安全技术进行整合,实现车辆安全功能的全面提升。8.3.4绿色环保绿色环保是未来车辆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降低车辆能耗、减少发生,实现环境友好型交通。第9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9.1数据安全概述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大量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分析。这些数据不仅包括车辆本身的状态信息,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及行车环境数据。因此,保证数据安全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议题。本节将从数据安全的背景、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9.1.1背景与重要性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车辆传感器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导航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用户隐私以及企业利益。因此,数据安全在汽车行业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9.1.2面临的挑战(1)数据量庞大:智能驾驶与车辆安全技术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对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数据多样性: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图像数据等,增加了数据安全的复杂性。(3)黑客攻击: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手段日益翻新,对数据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隐私泄露:车辆数据中包含大量用户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9.2加密与认证技术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加密与认证技术成为关键手段。本节将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9.2.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将数据转换为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在汽车行业中,常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等。9.2.2认证技术认证技术用于验证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汽车行业中,常用的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等。9.2.3应用实例某汽车企业采用了基于数字签名的认证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盾构施工方案
- 肛管狭窄病因介绍
- 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范(修改版)
- 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1734420516
- 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及应用 教案 4-1 工业机器人产线集成概述
- 热伤风病因介绍
- 《无创机械通气使用》课件
- 开题报告:指向工程思维的高中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研究
- 开题报告:职业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福建卷) 含解析
- 医学免疫学(本)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亚马逊卖家状况报告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 202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生物7年级上册课件 第3章 微生物 2.3.1 微生物的分布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二级机构负责人招聘真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6.1 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统编版必修4
- 2024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计算机操作员高级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管理三方协议(参考文本)
- 2024年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四篇)
- 《基本不等式-第二课时》名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