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单选题)1.“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真隶布政司。西北有丽江,自交址广源州流入。又南有镇南关,一名大南关,即界首关也”。上述内容为某史书对广西凭祥市的记载,这一史书应是(

)A.《新唐书》 B.《宋史》 C.《元史》 D.《明史》2.有学者认为,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行省改为布政使司,又设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使地方的军、政、财权集中于中书省,“中书省的职权愈重、威权愈大,和皇帝的冲突、矛盾也就日益严重、尖锐,愈益不可调和”。这可用于探究明代(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地方行政效率降低3.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政务。仁宗、代宗时,六部的尚书开始“入阁”,即执行权也归于内阁。世宗将内阁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于六部尚书之前。由此可见(

)A.内阁成为决策机构 B.内阁权力呈增长趋势C.票拟取代皇帝批红 D.内阁有效制约了皇权4.“红巾军”在元末农民起义中颇具影响。相传,红巾军均红巾裹头,打着弥勒佛(弥勒教)的旗号,宣传明王出世;起义军所绘制的神像则是摩尼和夷数(耶稣),二者都是高鼻子,黄头发的。这一情形可用于(

)A.证实基督教传入中原的时间 B.印证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C.说明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 D.解释元末农民起义的群众性5.明代秉持“外境为上,内境为下,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沿海全图大都采用“海上陆下”的绘法,自广东至辽东,海岸被绘为一字型长线。但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海下陆上”的海图,其形势则起辽左盛京,“达登莱,下迨江浙闽广”。清代海图绘制方法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朝代更替及海防形势的变化 B.西方殖民侵略开始威胁海疆安全C.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6.朱元璋在位时,除长子朱标被册立为太子外,他的二十三个儿子和一个从孙都被封为藩王,分驻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以“藩屏帝室”。这些藩王各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人。如宁王朱权,就藩喜峰口外的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俨然是一支不小的武装力量。对明代分封制合理的解释是(

)A.北方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 B.有利于巩固各地区的统治C.为统治危机出现埋下隐患 D.强化了统治者的专制统治7.明崇祯年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镶外必先安内”并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安内”策略。“四正”即山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正面战场,以围剿为主;“六隅”即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个侧面战场,以防御为主。把“四正”“六隅”加起来就是“十面张网”。促使这一策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经营方式萌芽 B.北元政权的巨大威胁C.海外殖民者的冲击 D.朝纲不举致矛盾激化8.明中期,明廷将西南地区的部分土司辖区改设州县并编设里甲,同时将原土司职衔由武职改授为文职,令其在原地继续世袭,但他们已失去了土地、人民的管辖权。时人称其为虚衔土司,以区别那些仍拥有土地、人民的土司。虚衔土司的设立(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B.有效缓解了西南地区的社会危机C.拓展了明代的政治版图 D.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9.《中国军事通史》记载,明朝郑和船队“招抚了逃亡海岛的流民,袭击了盘踞海中的寇盗,拓清了海疆,巩固和发展了沿海地区的安定,是永乐至宣德时期沿海防御体系从陆上推至海上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具有为贸易活动武装护航性质 B.反映出明代外贸面临严峻形势C.体现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促使海防思想日渐占主导地位10.明朝建立后,国内局势不定,倭寇经常登陆骚扰;明太祖于洪武四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明穆宗即位后,北部鞑靼部落持续进犯,东南沿海频发倭患。1567年,明朝政府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史称“隆庆开禁”。材料说明(

)A.明朝政府对东南沿海的治理能力下降 B.明朝政府根据统治需要调整海洋政策C.日本武士的入侵加剧了沿海倭患程度 D.海禁严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日常生活11.论及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有学者介绍说:“(其)职权是‘掌钩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凡皇帝下达的诏令,由它拟进与宣布;官员奏事的本章,由它呈进,并代拟批旨。”据此判断,该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中书门下 B.参知政事 C.内阁官员 D.军机大臣12.1936年,在云南玉溪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的《郑和家谱》记载:“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朝贡体制旨在防御列强 B.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C.统治者已具备海权意识 D.有利于形成华夏认同观13.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

)A.为“一带一路”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C.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D.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14.明英宗时期,云南鹤庆土司高伦兄弟屡逞凶恶,屠戮士庶,与母杨氏、叔叔高宣互相贼害,后来高伦兄弟伏诛,朝廷趁机在鹤庆府改设流官。这反映出当时(

)A.土司制度亟需变革 B.中央加强集权的策略C.民众拥护改土归流 D.云南被纳入明朝版图15.明朝统治者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所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两番以北虏之上策”。统治者的目的是(

)A.以政治手段垄断边疆茶马市场 B.通过茶马市场推动茶业的发展C.以经济手段达成政治上的目的 D.促进民族的交流与文化的认同16.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如图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C.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7.《明神宗实录》卷501:“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阁臣”指明朝内阁大臣 B.阁臣权重者权力来源非法C.“六曹”指吏户礼兵刑工 D.阁臣权重者都是罪有应得18.永宁寺碑是中国明朝的石碑,立于明朝奴儿干都司官署附近黑龙江岸的石岩上。1963年,辽宁辽阳发现了宋国忠墓志。1975年,在辽宁鞍山发掘了崔源族墓。永宁寺碑记载的“所镇抚宋卜花”,即宋国忠的高祖。《宋国忠墓志》:“高祖卜花袭爵,招谕奴儿干,征进三叉路有功,历升明威将军。”该碑还载有辽东都司指挥使崔源的名字。这说明(

)A.确证史实必须通过不同史料的互证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实物载体C.史家在细节书写中往往引入了想象 D.出土文献可以纠正传世文献的错误19.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A.完全放弃海禁政策 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 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20.“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②平定准噶尔叛乱③派遣戚继光平倭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1.1382年,朱元璋平定云南后,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都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这些做法(

)A.标志着行省制遭到完全废除 B.推进边疆政治与内地一体化进程C.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 D.推动各民族的社会风俗渐趋相同22.隆庆帝接受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奏请,“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贩卖东西二洋。于是明代在福建形成“月港体制”,广东形成“广州一澳门”为中心的二元贸易体制。材料现象(

)A.促进西学东渐向深层次扩展 B.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C.有效遏制西方对华殖民扩张 D.推动民间海外贸易快速发展23.据《明史》记载:“(郑和下两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增加中国的海外贸易 B.开拓新的贸易市场C.炫耀明朝国威 D.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24.明朝初年,“凡天下兵卫邻边闲旷之地,皆分亩为屯,倚耕以守”,“于是,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在兴屯矣”,逐步形成了“屯田遍天下,而边境最多。九边皆设屯田,而西北为最”的局面。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有效解除了北部边患C.利于抑制地主兼并土地 D.开创了边疆管理先河25.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河州卫设立后,政府即“以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朵儿只、汪家奴为佥事⋯⋯仍令何锁南普子孙世袭其职”。接着,在西宁、洮州、岷州等卫,也相继安排一批当地的土官、部落酋长任职,但掌管卫所大权的正职一律是由中央任命且可以随时撤换的流官来担任。明初的这一措施(

)A.凸显出民族政策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B.说明北部边防压力远超南方C.有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D.体现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增强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明代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与题干中“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相符,D项正确;《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题干中“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不符,排除A项;《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述宋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题干中“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不符,排除B项;《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元朝的经济和元朝对外关系的发展,与题干中“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的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之后,导致“中书省的职权愈重、威权愈大,和皇帝的冲突、矛盾也就日益严重”,这进一步激化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致使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A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材料“中书省的职权愈重、威权愈大,和皇帝的冲突、矛盾也就日益严重”强调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并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涉及中央官制调整,不涉及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成祖时内阁的议事权开始增加,仁宗、代宗时执行权也归于内阁,世宗将内阁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于六部尚书之前。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呈增长趋势,B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不参与决策,排除A项;票拟后,仍需要皇帝决断,无法取代皇帝批红,排除C项;内阁制约皇权与史实不符,明朝的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权力来自君主所授,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末明初。根据材料“红巾军均红巾裹头,打着弥勒佛(弥勒教)的旗号,宣传明王出世;起义军所绘制的神像则是摩尼和夷数(耶稣),二者都是高鼻子,黄头发的”可知,元未农民起义军打着弥勒佛(弥勒教)的旗号,宣传明王出世,起义军所绘制的神像则是摩尼和夷数(耶稣),这说明元末农民起义的群众性,D项正确;基督教传入中国时间是唐朝,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排除B项;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明清时期中国。明代沿海全图大都采用“海上陆下”的绘法,体现了明人的“内夏外夷”的观念,自广东至辽东,海岸被绘为一字型长线,重视东南海疆主要缘于倭患及海外贸易影响;而明清易代后,清政府将“夷夏之防”转变为“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民族观,同时由于东南海疆平定、强化清朝发祥地盛京在文化礼仪方面的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清代海图绘制方法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西方殖民侵略开始威胁海疆安全是在明朝,排除B项;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一说与清代史实不符,排除C项;欧洲测绘技术普及一说程度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宁王朱权,就藩喜峰口外的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俨然是一支不小的武装力量”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强,易出现割据势力,为统治危机出现埋下隐患,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北方边防问题,A项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代分封制军事方面的问题,未涉及政治统治方面,排除B项;分封制无疑与朱元璋力图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不利于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后金(清)政权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濒临绝境,起义此起彼伏,同时明朝也面临着后金(清)政权、荷兰殖民者进攻的威胁,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并且提出了以内地为主的“安内”举措,D项正确;明中后期在丝织、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即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了,但这与农民战争大规模爆发无关,排除A项;杨嗣昌这一策略的重点是“安内”,先稳定内部统治,而后再应对后金(清)政权等对边疆地区的进攻,排除B项;材料主旨侧重“安内”而非“攘外”,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本题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虚衔土司有世袭的官职,但没有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这体现中原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贯彻了因俗而治的理念,A项正确;该政策并不会直接缓解社会危机,而是强化了中原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排除B项;西南地区原先已属于明代政治版图,排除C项;虚衔土司反映了明代在边疆治理上采用了与内地地区不同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招抚了逃亡海岛的流民……从陆上推至海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可知,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郑和船队招抚流民,袭击海盗,体现了一定的武装性质,并且将防御体系推到海上,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具有为贸易活动武装护航性质,A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政府并不鼓励海外贸易发展,“明代外贸面临严峻形势”无从得出,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等方面,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交往,两者关系不大,排除C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海防思想日渐占主导地位”在明朝并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初年,为防范倭寇与东南沿海反明势力勾结,朱元璋下诏实行海禁,明朝中后期,面对鞑靼部落进犯和倭患双重打击,为增加财政收入,明穆宗放宽对沿海民间贸易的限制,反映出明朝政府根据实际统治需要调整海洋政策,B项正确;明政府对东南沿海控制力减弱与“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等不符,排除A项;日本武士入侵加剧了倭患程度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排除C项;海禁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并非明朝政府调整海洋政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官员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也即材料所述“呈进官员奏事的本章”“代拟批旨”,C项正确;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同时保留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并非所有奏章和诏令都由军机处处理,与材料所述“凡皇帝下达的诏令,由它拟进与宣布”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可知,明朝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对周边国家宣扬国威,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朝这一时期没有列强入侵,朝贡贸易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而不是“拓展海洋”,并且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多缺乏“海权意识”,排除C项;明清时期世界的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据所学可知,华夏认同在春秋时期已有,而朝贡体制是针对外国,不能形成华夏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为“一带一路”奠定基础,排除A项;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C项;展示中国实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央政府以土司犯罪为理由,趁机推行改土归流,这反映出当时中央加强集权的策略,B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云南鹤庆改土归流的情况,无法看出土司制度是否亟需变革,也无法看出民众的态度,排除AC项;云南早已被纳入明朝版图,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所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可知,明朝通过控制与西北游牧民族的经济贸易、使其形成经济依赖的方式来达到政治上管控的目的,C项正确;垄断边疆茶马市场属于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项;明朝将茶叶作为牵制少数民族的经济武器,而非仅仅为推动茶业的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叛”“制两番以北虏”可知明朝统治者的目的是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政治目的是首要的,文化交流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B项正确;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是郑和,排除A项;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C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康熙时期,与戚继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阁臣权重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阁臣都是罪有应得,说法过于片面,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依据材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并结合所学可知,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不掌握实权,证明阁臣是内阁大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依据材料“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并结合所学可知,阁臣的权利来自于皇权的赋予,不是来自于正式的行政机构赋予的,排除B项;六曹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从材料看,实物资料永宁寺碑,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宋国忠墓志、崔源族墓形成互证,有助于了解明朝对东北管辖的历史,这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实物载体,B项正确;“必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史家在细节书写中往往引入了想象”的说法过于武断,书写历史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作者立场和观点,但“往往引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实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不涉及纠错,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前期,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后戚继光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加之财政紧张,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体现了明朝政府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C项正确;根据材料“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可知,放松而已不是完全放弃,排除A项;由材料“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可知,调整政策是因为“国家财政紧张”,不是随意的,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重视沿海地区稳定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面对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在北方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①正确,在东南沿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是清朝时期,②不符合题意;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1.B【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