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_第1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_第2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_第3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_第4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百家争鸣【目标导学】1.阅读教材,结合史料,理解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绘制图表,梳理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评价其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史观)3.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历史解释)【知识建构】一、老子辨认右栏人物像,结合相关知识,完善其“档案表”。姓名_____年代春秋后期地位_____学派的创始人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经典主张“___”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处世上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历史解释李耳道家道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地位: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2.研读“史料实证”,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记录孔子相关言行的是哪部著作?(1)核心思想:“___”。(2)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反对苛政,提出“_________”。(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_____》一书。史料实证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儒家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论语【思维指引】《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体现:(1)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2)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3)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4)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2.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孟子主张实行“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荀子主张实行_____,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仁政礼治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墨家墨子(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选贤任能,提倡节俭等道家庄子要顺应_____和_____;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法家韩非(集大成者)强调_________,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_________专制统治兵家孙武(创始人)编成《_________》,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兼爱非攻自然民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孙子兵法3.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_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思想文化1.[跨学科·数学]数学兴趣小组和历史兴趣小组联合进行跨学科学习。数学兴趣小组绘制了如下数轴并讲解道:“0”左右两侧的数字分别是负数和正数,任何正数在数轴上都有其唯一对应的负数,并且二者在不同问题情境下可以相互转换。该数轴能体现历史学科知识中的()A.老子的辩证法 B.孔子的“仁”C.荀子的礼治

D.韩非的“法”【解析】根据题干“任何正数在数轴上都有其唯一对应的负数,并且二者在不同问题情境下可以相互转换”和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因此该数轴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A2.春秋战国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是春秋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解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3.[史料实证]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提倡“仁政” B.提倡“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B4.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因材施教

B.“为政以德”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主张。C5.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这部典籍应该是()A.《韩非子》 B.《老子》 C.《墨经》 D.《论语》【解析】根据题干“仁在其中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D6.(2023·深圳期中)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它们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发生急剧变化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C.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影响D.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7.(2023·韶关期中)老子认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孟子主张君主“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由此可知,两者都()A.认同德主刑辅 B.代表平民利益

C.具有辩证意识 D.主张顺应民意【解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意思是当人民不再惧怕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意思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两者都体现了重视民生,顺应民意。D8.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体现了庄子的什么观点?()A.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B.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C.民贵君轻

D.强调法、术、势【解析】根据材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知,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B项符合题意;A项是庄子的主张,但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韩非的主张。B9.(2023·中山期末)“对于非议父母的人,人们一定说他不孝,然而对于非议君主的人,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这就是国家混乱的原因。所以,做臣子的专心一意地侍奉君主,才是真正的忠臣。”这体现的是()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政” C.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兼爱”【解析】根据“做臣子的专心一意地侍奉君主,才是真正的忠臣”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10.[历史解释](2023·茂名期中)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根据材料“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他们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体现了不同的治国理念。可见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解决社会问题。C11.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他也主张法治;韩非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A.互相排斥 B.相互融合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解析】据题干“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他也主张法治;韩非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其思想相互融合,取长补短。B12.[历史解释]有学者认为:“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对这句话解读最合理的是()A.孔子是战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B.孔子思想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C.孔子思想是当时唯一的思想 D.孔子思想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解读最合理的是孔子思想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D13.[跨学科·语文](2023·武汉期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观点属于儒家学派的是()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⑤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解析】①、③出自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②出自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④、⑤出自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排除。B14.如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韩非各自对“义”的看法。由此可见,孟子和韩非所说的“义”是()人物看法孟子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义者,君臣上下之事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由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孟子和韩非所说的“义”维护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故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D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语•乡党》记述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马棚起火的情况下,孔子关心的是地位不高的仆人,而非马。材料二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材料三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学,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他有几句有关政治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四(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材料一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基于这种思想主张,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政治建议?(1分)答:主张:“仁”。建议:“为政以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孔子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2分)答:举措: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2分)答:“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