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1页
六下《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2页
六下《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3页
六下《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4页
六下《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创设“‘励志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主题情境,展开“了解生平”“赏读作品”“感悟志向”三个递进式的任务,理解诗句大意,感受石灰形象,感悟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2.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受到情感教育,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教学流程】驱动:创设情境,体验代入学校推出的“励志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近期上榜人物点击率飙升的有三位,今天我们就走近人气最高的一位,一起探秘他上榜的原因。【设计意图:创设“‘励志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情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既拉近师生距离,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鲜活可感的真实情境中开启新课。】任务一:了解生平,初识人物(一)识人先认名位居“励志人物榜”榜首的人叫于谦,谁对他有了解?(二)资料介绍1.出示资料:于谦,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们爱戴。1457年,英宗复位后,于谦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于谦的经典之作为《石灰吟》。2.引发思考:读完后,你有什么收获?为什么一位如此优秀的人物,最终却以叛逆罪被杀害?【设计意图:从“识人名”到“知人事”,使学生对于谦这个人有了初步认识。引入资料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人物,更在于引发学生对人物生平的思考。】任务二:赏读作品,走近人物(一)读诗文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旁,看到师傅们正在煅烧石灰,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石灰吟》。1.读准读通。(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至少读三遍。(2)指名读:强调“粉骨碎身”不要读成“粉身碎骨”。2.读出节奏。(1)划分节奏,学生试读。(2)师生合作读:师读一、三句,生读二、四句。(3)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为主线,设定阅读目标:读准读通、读出节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试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形式分层呈现,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二)懂诗意学诗不但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这首古诗。1.理解难词。(1)出示学习活动一,学生自学。(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若等闲”“千锤万凿”。①若等闲:结合《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②千锤万凿: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用的方式,叫互文。不能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理解,而应将词义叠加理解为:千万次的锤打、开凿。2.疏通诗意。(1)出示学习活动二,学生自学。(2)全班交流。总结提示:借助关键词语就可以把握古诗的大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从“理解词”到“理解句”,由浅入深地过渡,让学生独立完成理解古诗的任务。】(三)悟诗情1.品析关键词,深悟经历。(1)回顾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2)细品这三个词,你读出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千锤万凿——“千”“万”虚指,石灰石需要经过无数次锤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烈火焚烧——四个字都与“火”有关,焚烧石灰石需在900~1100度高温中长时间煅烧。粉骨碎身——粉碎的不止血肉,连同骨头。烈火焚烧后雪白的石灰块还要被敲成粉末。作者用字好有心啊!品着品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石灰开采、煅烧、粉碎的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3)对比体会,发掘“若等闲”“浑不怕”的内涵。①石灰的一生充满艰辛和磨炼,它怕吗?从诗中找出关键词。(若等闲、浑不怕)②用一个词语概括石灰的品质:这是_________的石灰。2.变身石灰石,创意表达。(1)出示学习活动三,小组进行表达练习。(2)选派代表,全班展示。3.回扣诗题,体会赞美之意。作者对石灰的夸赞可谓是润物无声、不留痕迹,需要我们细品。(1)“吟”字含义:①表示古代一种文体;②赞美、吟诵。(2)诗题用意:作者以“石灰吟”为题,一个“吟”字,饱含着作者对石灰“清白”特点的高度赞颂。4.诵读全诗,读出赞美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学生更深入理解了石灰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不怕磨难、坚守清白的品质。“石灰的自述”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在体验石灰角色的过程中,感悟石灰的特点。】任务三:感悟志向,读懂人物(一)清白志向的由来1.出示于谦的图片,猜一猜:于谦写这首诗时可能多少岁?(12岁)2.体会于谦对文天祥的崇拜。于谦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的熏陶让他自懂事起就极度崇拜文天祥,把文天祥作为自己的偶像,把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对比读于谦和文天祥的诗句。两句诗有没有相似之处?(二)清白之志的坚守一个12岁的孩子能够从小立下“清白”之志,为了守住这份“清白”,他又是怎么做的?1.出示于谦“清白”的资料:(1)他做人非常清正,从不和势利小人来往。(2)他先后惩治贪官几百人,有“于青天”的清誉。(3)他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品给高官。有人劝他带点当地土产,他笑着举起衣袖说:“带有清风!”(4)他十分清廉。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皇上赏赐他一只玉猫金座钟,被于谦拒之门外。(5)他一生安于清贫,临死前,家里除了皇帝赐予的宝剑等物品外,别无余物。2.于谦60年的人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清正、清誉、清风、清廉、清贫……)3.将对于谦的认识融入诗中,感情朗读。4.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1)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三个词,你看到的还只是石灰吗?(2)引出写法: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这种把人物情感融于事物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3)回顾学过的托物言志的诗句。(4)《石灰吟》中于谦借石灰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志向,石灰的经历正是于谦人生的写照!【设计意图:古诗文教学的语用实践,是在适度理解和感悟内容、情感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转化的表达。这里通过资料的引入,对比于谦和文天祥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以诗明志”的表达手法。】(三)清白之志的思辨1.出示学习活动四,思辨交流:于谦坚守“清白”却被诬陷致死,他的坚守值得吗?2.学生结合课前预学单,表达自己的观点。3.教师补充资料:于谦对待死的态度。(出示视频)明确:于谦对“清白”坚守的精神永驻人间。他用一生诠释一首诗,用一生活成了一首诗。【设计意图:以“思辨交流”为任务驱动,对“于谦的坚守值得吗”话题展开辨析,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传承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悟做人的真谛,充分落实2022年版课标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总体目标任务。】拓展:对标主题,激趣延学(一)回归单元,建立主题与内容的联系1.出示单元导语页,明确单元主题“理想与信念”。2.人物举例:周恩来、张海迪等都是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思考:正值年少的你们,从今天的学习中悟出了什么?以后该怎么做?(二)任务驱动,建构单元延学支架本单元其他篇目的主人公,也在学校“励志人物榜”的榜单中。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深入感悟他们的人生理想,了解他们的励志故事,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本环节回扣单元主题“理想与信念”,通过联系身边人、联系自己,让学生悟到:“学诗,更在于学做人。”将《石灰吟》的学习进行再升华,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