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二战后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二战后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二战后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二战后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

目录

【思维导图】........................................................................2

【知识梳理】........................................................................2

【知识点0。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冷战与两极格局.....................................................................3

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4

3、两极格局的瓦解.....................................................................4

【知识点0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6

2、科学技术的发展.....................................................................6

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7

【知识点0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9

2、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巨变......................................................10

3、中国社会主义发展..................................................................11

【知识点04】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2

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3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4

【知识点05】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4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5

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17

【知识点06】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7

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8

3、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发展..........................................................18

【易混易错】.........................................................................19

【素养提升】...........................................................................21

【真题赏析】...........................................................................22

【核对答案】...........................................................................23

思维导图

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解体

马歇尔计划:i■:.K

•g1949年1955年1979年1991年

2U世纪1947年1953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4年60—70年代1985年1999年

印巴与治埃及余和赫鲁菲巴々阿'尔勃利日黑人民权戈尔巴巴拿马收回

国成立晓夫霍基麦及利涅夫改运动乔夫改运河区全部

改革世W国亚独革妇女运动革主权

家立经济“滞胀”

关税与北美世界“9•11”事件国际

贸易总东南亚国亚太经济自由贸易阿富汗战争金融亚洲基础

协定家联盟合作组织贸易区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危机设施投资银行

1947年1967年1989年1994年1995年2001年2008年2015年

1945年80年代1993年1999年2003年2013年

国际货币和平与发展欧洲联盟二十国集团伊拉克战争“一带一路”

基金组织成为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银行

L知识■理j

总体特征:20世纪下半叶,美苏冷战开始并终结,在相对和平环境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发展与改革,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新兴国家发展,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成整体,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峙,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在冷战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社会主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尝试改革,因始终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而失

败,引发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

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第三世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

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知识点0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难点】冷战的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含义: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

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①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

不复存在。

②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③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④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3)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

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2.两极格局的形成

(1)政治上:

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

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及战的标志。

②苏联: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

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2)经济上:

①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军事上: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壬演变”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影响: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拓展补充1: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避直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5)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利用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等。

★拓展补充2: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

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联盟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

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

①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知识点0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重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一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背景:(1)1929年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端

(2)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4)自由主义衰弱,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5)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

2.政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

(1)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

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3.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4)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4.结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

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政策: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发展出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拓展补充: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变迁

(1)重商主义(16世纪-18世纪中期)

(2)自由主义(18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4)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

3.内容:(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建立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4)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

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的新变化

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含义: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

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内容:

(3)作用:①积极:“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4)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5)调整与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

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的做法未能触动造成

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导致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2)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

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③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3)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

女权益的机构。

(4)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

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拓展补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

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

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财政政策调节。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

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知识点0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重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难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的深刻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发展

(1)成就:①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②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a.内容:①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②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对斯大林的仝

人崇拜;

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④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

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b.结果: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

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苏共二十大

①时间:1956年。

②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③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科学的分析。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③结果:改革使苏联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相匹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社会

矛盾丛生,国家也陷入困境.

(3)戈尔巴乔夫改革

A.背景:苏联社会陷入了危机边缘;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B.内容:①经济领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微。

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

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

兴起。

C.影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解体:

(1)原因:①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

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一现实原因。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一直接原因。

④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

⑤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

⑥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⑦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2)过程:①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

②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法。

③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④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拓展补充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似之处

(1)背景:改革根源在于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指导思想:都主张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只是在原有模式之内进行修补改革呈现丕彻殿匡。

(3)内容方面:①重点都曾放在经济领域。

②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公有制形式外,私人(个体)经济的存在。

(4)性质: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5)结果:都不同程度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最终均未成功。

(6)败因:改革受挫都是因苏联模式的束缚、个人专断作风,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等。

★拓展补充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启示

(1)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前提。

(2)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

(5)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建设

(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2)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

造成国民经济失调。

2.改革

(1)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国家指导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

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2)波兰: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工业、农业增产,经济迅速发展。

(3)匈牙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合作社和企业自订生产计划。

(4)民主德国: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

3.剧变

(1)背景:①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壬演变”战略的影响。

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

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2)含义:1989—1992年,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

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

变化。

(3)表现:①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

②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

③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

④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

⑤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前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政治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经济建设: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主要成就:“两弹一星

(2)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

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3.转折——H"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内容:①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体制改革:以弄崔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成就:

①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

达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外汇储备稳居世

界前列。

②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

③农业: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6579亿千克。

④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4.中共十九大召开

(1)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2)意义:①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知识点04】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重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难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背景:

(1)殖民国家实力削弱。(2)殖民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3)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推动。(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

1.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1)印巴分治:

①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

自治领。

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其他地区: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

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3)影响:

①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②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印巴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长期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2.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1)埃及独立:①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②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2)阿尔及利亚独立: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其他地区: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3.拉丁美洲

(1)古巴独立:

①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过程: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2影响:

(1)对独立国家而言,政治上赢得独立;

(2)经济上为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奠定基础;

(3)壮大第三世界力量,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4)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5)有利于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含义: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

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2.亚洲国家的发展

(1)原因: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②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成就: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3.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1)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4.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原因: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成就: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1)问题: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

体系的监管。

2.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2)应对: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3.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应对: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4.其他共同问题

(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4)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知识点05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重点】多极化与全球化表现

【难点】多极化与全球化实质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

时期国际格局

1815年后维也纳体系

一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

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基础发展战略

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洲联盟(欧盟)于1993年在欧洲

(1)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是一支不可轻

(2)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

视的力量

(3)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

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

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

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

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仍然举足轻重。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

日本世界经济大国

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1)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

(2)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中国济体,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

任大国的作用

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

发展中国家

化的重要力量新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推动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

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2.发展历程:

时期推动力和条件主要表现

工场手工业时代(1)新航路的开辟(1)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15世纪末一18世(2)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纪后期)(3)早期殖民扩张(3)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1)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革命时代(2)欧美等国的对外扩张政策与

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18世纪后期一20殖民侵略

迅速发展

世纪初)(3)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

(4)垄断组织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加强了在金融、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

税与贸易总协定调,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1)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

技术的发展的推动

(1)世界的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

(2)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使各国的

进入90年代提高到新的水平

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2)区域经济集团化得到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合推动

(4)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的建立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

3.快速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

(2)原因: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

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③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

强劲的时代潮流。

(3)问题: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4)对策: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

(5)影响:

a.积极:①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②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力。

③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④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极: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②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③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

4.区域经济集团化

(1)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区域性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1)含义: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

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

历史进程。

(2)影响:

①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②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的多样性

(1)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应对策略:

①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②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

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拓展补充1:社会信息化的利与弊

(1)利: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

(2)弊:①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

领导人的信息;

②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

③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

的工具;

④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知识点06】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重点】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难点】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和平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

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

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

(5)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

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

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

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

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2.新的治理机制

(1)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

面发挥积极作用。

(2)地区层面:

①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②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

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得益的平台。

(3)中国的贡献

①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③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④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主要行动: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易混易错

易错点

1、为何冷战结束了,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不断扩充。

【阐释】首先北约在冷战时期的存在确实是为了实现西欧和北美共同防御而建立的一个军事组织,

也是西方各国最重要的一个军事力量。建立初期确实为了与苏联对抗,但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

斯的崛起,北约的存在就成为了对抗俄罗斯。俄罗斯独立之处,美国通过主导北约东扩不断挤压

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正如如今的乌克兰局势,就是北约东扩的结果。

易错点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阐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金本位制度虽然解体,但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的领导者,以美

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得以延续。而与黄金脱钩的美元成为了现代信用货币的代表,其主导的

国际金融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而美元之所以拥有当前的世界地位与当初布雷顿

森林体系确定的美元核心是因果关系。

易错点03

3、两极格局的存在客观上使世界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误以为只带来了紧张和动荡。

【阐释】1945-1991年间,两极格局存在了长达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苏两强的对峙、对抗和争霸,

确实是世界局势紧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但在这半个世纪中,美苏两强势均力敌、综合国力形成了均

势,在剑拔弩张、相互敌视的紧张对峙中,使全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内没有发生全面战争,保持了世界局势

的总体稳定。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了和平与稳定,但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反而比冷战状

态下更多,这多少也说明了两极格局的存在,反倒有利于世界局势的总体稳定。

易错点04

4、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形成多极化格局。

【阐释】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

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

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

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

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

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

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易错点

5、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误以为只有推动作用。

【阐释】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随着第三

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以发达的区域经济大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也日益呈现出

区域集团化态势。而在区域集团化的经济格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滥用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定,

或者利用技术优势,对区域外国家、特别是区域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表明贸易保

护主义的逆流在一些地区有回潮甚至泛滥的趋势。显而易见,这些对经济全球化又有阻碍作用。

易错点06

5、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误以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知识经济。

【阐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观念,是由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

恶化而首先提出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将它确定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一

种发展战略。而知识经济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兴起,它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

产和使用(即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二者显

然并不是一回事。知识经济的出现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约十年后,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数年之后。

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战略催生了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兴起也使可持续发展有了强

大的动力和实现的可能,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素输升

【学科素养】

用学科素养分析“柏林墙”现象。

*哥拉趣续

【时空观念】

1、出现时间: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

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

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出现地点:东柏林和西柏林分界线。

【唯物史观】冷战发展的必然结果。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

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结合二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及发展分析。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德

国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

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为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而修筑。

【历史解释】结合二战后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解释,还原历史真实。

【家国情怀】100多公里的钢筋水泥墙阻断不了两边人民的民族情感。毕竟是一个民族,割不断的亲情,最

终两边人民民通过努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就像台湾海峡割不断两岸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台湾最终会回到

祖国怀抱。

【史料实证】柏林墙残留。可以去参观。还可看史书记载。

真题赏析

1.(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

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

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2.(2023北京卷)I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

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A.托管制度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3.(2023新课标五省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

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

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4.(2023山东卷)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

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

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5.(2023海南卷)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尼赫鲁认为:“我们正在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一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正统实践

之间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②丘吉尔表示,他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③二战时期,在英国驱使下,坦喝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导致该地区中部土壤退化。

④在夕阳残照下,最后.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长达74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区。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6.(2023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

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

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核对答案】

题号123456

答案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