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梳理】1.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在中央和地方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②兴建两都:隋文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隋炀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东京洛阳城。③开通运河: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2.隋炀帝的暴政的表现?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4.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①生产工具:曲辕犁(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筒车(灌溉工具);②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③商业:出现国际大都市长安.5.唐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1)突厥:①东突厥:唐太宗灭东突厥,尊太宗为“天可汗”;②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回纥:唐玄宗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3)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嫁于赞普松赞干布、唐蕃会盟(唐穆宗)(4)靺鞨:唐玄宗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6.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军事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7.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②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节度使的设置,军备废弛,募兵制的实行。(2)影响: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参加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③安史之乱导致边防空虚刚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扰,边疆频频告急。④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8.藩镇割据的影响?①藩镇割据在唐朝后期延续了100多年。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9.五代十国的实质?藩镇割据的延续【巩固提升】1.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2.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 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3.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侍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4.唐太宗下令停建洛阳乾元殿,两次释放宫女,并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应有田三十亩。这表明他()A.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B.选贤任能,虚怀纳谏C.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D.政治清明,对外开放5.对于唐代时敦煌的繁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据此可知,唐代敦煌地区()A.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习俗已经完全汉化 D.经济发达闻名全国6.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7.自唐代开始,原本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茶叶开始流向北方,许多贵族、士人开始享受饮茶的乐趣,在唐诗中,频频可见关于“贡茶”“饮茶”“种茶”的描述,这些描述也被后世的史学家当作研究唐代茶史的重要史料。这说明()A.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B.豪门士族生活日益奢侈糜烂C.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 D.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于唐朝8.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唐朝都城长安失守,唐玄宗在流亡四川的途中,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这一措施的实行()A.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B.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C.使得安史叛军被迅速平定 D.造成“三冗”问题严重9.隋朝在洛阳的运河附近修建了兴洛仓、回洛仓等大型粮仓用于存储来自江南的粮秣;至唐代后期更是有“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运河漕运)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之说。由此可见()A.运河漕运是隋唐时期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 B.运河漕运的兴起,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C.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 D.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二: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1)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与题干内容“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不符,排除A项;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排除B项;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与题干内容“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隋炀帝举行的表演大会中,对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以显示国力雄厚,但是对本国内的贫困人口却视而不见。这说明隋炀帝铺张浪费,这加重了百姓负担,C项正确;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材料所列的事件并不能证明隋朝国力强盛,排除B项;隋炀帝的暴虐残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思想,题干材料“让人民静养”体现了唐太宗的“与民休息”思想,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4.答案:C解析:“停建洛阳乾元殿”是因为大修宫殿劳民伤财,“两次释放宫女,并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应有田三十亩”则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这都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休养生息,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盛世开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唐太宗选官的信息,排除B;材料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D。故选:C.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朝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可知,敦煌地处边疆地区,唐代时敦煌的街市十分繁华,其中,元宵节繁荣盛况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由此可见唐代敦煌地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唐朝的边疆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唐朝的边疆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未体现习俗完全汉化,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唐朝的边疆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未阐述经济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C解析:选择C:材料“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反映的是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业贸易,“蜀地”等反映的是唐朝境内的商业贸易,“长安城”“东西市”是都城中商业发展的体现,说明唐朝商业贸易繁荣。排除A:“抑商政策废弃”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B: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不属于对外交往范畴。排除D:边疆治理加强属于政治管理,材料未体现。快解党项、吐蕃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中原地区与其贸易不属于对外交往。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唐诗中,频频可见.….被后世的史学家当作研究唐代茶史的重要史料”体现了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A正确;“贡茶”“饮茶”“种茶”和“奢侈糜烂”无关,排除B;唐诗并不能全面反映唐朝社会风貌,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中材料“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可知这一措施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力,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此项正确;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C.通过分析题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出现“三冗”问题,排除。故选:A。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朝粮仓储存的粮食来自江南地区,唐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江南地区,说明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C项正确;A项“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错误,排除;南方的开发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排除D项。10.答案:(1)史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与吐蕃赞普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了战争。(2)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国家强盛,经济和文化繁荣;相对和平的环境;杰出政治人物的推动等。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在处理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了和亲、武力镇压、设立机构、会盟、册封等多种手段。首先,唐朝通过武力镇压突厥后,相继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理;其次,在汉藏关系上实行和亲政策,相继派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前往吐蕃和亲:然后,对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册封政策;最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汉藏关系,又进行了唐蕃会盟。第(2)问,据材料二“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