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题复习:汪曾祺作品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匏团长
汪曾祺
鲍团长是保卫团的团长。
保卫团是由商会出钱养着的一支小队伍。保卫什么人?保卫大商蓼和有钱有势的绅士大
户人家,防备土匪进城抢劫。
鲍团长名崇岳,上东掖县人,行伍出身。十几岁就投了张宗昌的部队。张宗昌被打垮了,
他在孙传芳的“联军”里干了几年。孙传芳下野,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这一带人称之为“党
军”,屡升为营长。
鲍崇岳怎么会到这个小县城来当一个保卫团长呢?他所在的那个团驻扎到这个县,在地
方党政绅商的接风宴会上,意外地见到小时候一同读私塾的一个老同学,在县政府当秘书,
他乡遇故,酒后畅谈。鲍崇岳表示,他对军队生活巳经厌倦,希望找个地方清清静静地住下
来,写写字。老同学说:“这好办,你来当保卫团长。''老同学找商会会长王蕴之一说,王蕴
之欣然同意,说:“薪金按团长待遇。只是对鲍营长来说,太屈尊了。”老同学说:“他这人,
我知道,无所谓。”
鲍,团长在这个县待了十多年,和县里的绅士都有人情来往,如马家、王家、杨家……每
逢这几家有喜丧寿庆,他是必到的。事前也必送一个悼子或一副对子,烽子、对联上是他自
己写的“石门铭”体的大字。一个武人,能写这样的字,使人惊奇。杨宜之说:“据我看,全
县写'石门铭’的,除了王荫之,更数你,什么时候王大太爷回来,你把你的字送给他看看。”
杨家是世家大族。杨宜之的父亲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做过两任知府。杨家所住的巷子就
叫杨家巷。杨家巷北头高,南头低,坡度很大,拉黄包本从北头来,得直冲下来。杨家北面
地势高,叫做“高台子”。由平地上高台子要过三十级石阶。高台上有一座大厅,很敞亮,是
杨宜之宴客的地方。每回宴客,杨宜之都给鲍团长送去知单①。鲍团长早早就到了。鲍团长
是杨宜之的棋友。开席前后,大厅里有两桌麻将。别人打麻将,杨宜之和鲍崇岳在大厅西边
一间小书房里下围棋。有时牌局三缺一,杨宜之只好去凑一角,鲍崇岳就一个人摆《桃花谱》,
或是翻看杨宜之所藏的碑帖。
鲍团长家住在咸宁庵。从团部到咸宁庵,杨家巷是必经之路。有时离团部早,就顺脚跨
进杨家的高门槛——杨家的门槛特别高,过去杨家有大事,就把门槛拆掉,好进轿子,找杨
宜之闲谈一会。
近三个月来,鲍崇县遇到三件不痛快的事。
葩崇岳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篦亚璜,女儿叫匏亚琮。鲍亚璜、鲍亚琮和杨宜之的女儿杨
淑媛从小同学,鲍亚璜比她们高一班。鲍亚琮常到杨淑媛家去,一同做功课,玩。杨淑媛也
常到鲍亚琮家去。她们有什么算术题不会做,就问葩亚璜。鲍亚璜考取了外地的高中,就要
离开这个县了。一天,他给杨淑媛写了一封情书。这件事鲍崇岳不知道。他到杨宜之家去,
杨宜之拿出这封信说:“写这样的,言,他们都太早了一点。”匏崇岳看了信,很生气,说:“这
小子,我回去要好好教训他一顿!''杨宜之说:“小孩子的事,不必认真。''杨宜之话说得很
含蓄,很委婉,但是鲍崇岳从杨宜之的微笑中读出了言外之意:绝家和杨家门第悬殊太大了!
鲍团长觉得受了侮辱。从此,杨次媛不再到鲍家来。鲍崇岳也很少到杨家去了。杨家有事,
不得已,去应酬一下,不坐席。
本县湖西有一个纨给浮浪子弟,乘抗日军兴之机,拉起一支队伍,和顾祝同、冷欣拉上
关系,号称独立混成旅,在里下河一带活动。他的队伍开到县境,祸害本土,鱼肉乡民,敲
诈勒索,无所不为。他行八,本地人都称之为“八男太爷本地把蛮不讲理的人叫做菖太爷。
商会会长王蕴之把鲍团长请去,希望他利用军伍前辈的身份,找八舅太爷规劝规劝。葩团长
这天特意穿了军装,到八舅太爷的旅部求见。门岗接了鲍团长的名片,说“请稍候”。不大一
会,门岗把原片拿出来,说:“旅长说不见!‘‘鲍崇岳一辈子没有碰过这样一鼻子灰,气得他
一天没有吃饭。他这个老资格现在吃不开了。这么一点事都办不了,要他这个保卫团长干什
么,他觉得愧对乡亲父老。
本县有个大书法家王荫之,是商会会长王蕴之的长兄,合县人称之为大太爷。他写汉碑,
专攻《石门铭》,他把《石门铭》和草书化在一起,创出一种“王荫之体”,书名满江南江北。
鲍崇岳见过不少他的字,既遒劲,也妩媚,潇洒流畅,顾吩生姿,很佩服。他和无锡荣家是
世交,常年住在无锡,荣家供养着他,梅园的不少联匾石刻都是他的手笔。他每年难得回本
乡住一两个月。上个月,回乡来了,匏崇岳拿了自己写的一卷字,托王蕴之转给大太爷看看,
请大太爷指点指点。如果有缘识荆,亲聆教诲,尤为平生幸事。过了一个月,王荫之回无锡
去了,把鲍崇岳的一卷字留给了王蕴之,鲍崇岳拆开一看,并无一字题识。鲍崇岳心里明白:
王荫之看不起他的字。
葩崇岳绕室徘徊,忽然意决,提笔给王蕴之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保卫团长。信送出后,
他叫老伴摊几张煎饼,卷了大葱面酱,就着一碟酱狗肉,一包炒花生,喝了一斤高粱。既醉
既饱,铺开一张六尺宣纸,写了一个大横幅,溶“石门铭'’入行草,一笔到底,不少痴阙,书
体略似王荫之:
田彼南山
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
落而为箕
人生行乐耳
须富贵何时
写罢掷笔,用按钉按在壁上,反复看了几遍,很得意。
注:知单:是旧时一种宴客或集会的通知单。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交待保卫团的职责、鲍团长的从军经历等内容,可以窥见小说独特的时代背景。
B.”他这人,我知道,无所谓”,从侧面突出了鲍团长心胸开阔、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
C.自然的陈述、口语的融入、文言的夹杂,使小说语言独具一格,呈现流动变化之美。
D.叙述鲍团长遇到的三件不痛快的事,是文章相关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情节的自然发展。
2.文中关于鲍崇岳被八舅太爷拒绝见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舅太爷本是纨绮浮浪子弟,国难之时拉起队伍横行乡里,百姓深受其害。
B.商会会长想请鲸团长以军武前辈的身份,前去劝阻八舅太爷不要祸害百姓。
C.鲍团长没能劝阻作乱的八舅太爷,既感挫败屈辱,心生不快,又愧对乡亲父老。
D.鲍团长特意穿上军装去规劝投靠军阀的八舅太爷,意在表明自己的军人身份。
3.作者为何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描述杨家巷及杨家宴客的情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晚年作品带有一种传统文人的,•大子气”,请结合文中鲍崇岳这一形象
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1:
桃花源记
汪曾祺
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
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
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其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
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A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漉记》,
然后有桃花源。不过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这个桃花源在
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而且这里有一条小溪,直通沅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
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
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加盐,放在一个擂
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
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
酸辣篦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荔
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荔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
桃源葭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
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
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
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
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
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若子之堂”。两侧各有
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
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
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楹联颇多,
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
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
流至山下。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
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
一个播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比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
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
番,这才满意。
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
顶,无梁柱,云是明代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
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
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棱。
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方竹不同
——那是真正“的角四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金”中都被红卫兵榷碎
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趴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
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
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
看。桃源石很破,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
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①之民的风度。
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现,请求写几个字,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
写给了他们:
红桃曾照秦时月,
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
与君安坐吃擂茶。
作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看。
(有删改)
【注】①尤怀氏:一作“亡怀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相传那里的人民安居
乐业,鸣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文本二: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
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
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
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
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摘编自张延国《古今〈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之比较——兼汪曾祺散文的意义和限度》)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同题散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幻的,而木文所写的桃花源则是现实中直
实存在的。
B.文中写到桃花观里的牌匾和方竹亭前的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丰富了文章的
内涵。
C.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桃花为线索,但行文又不受这一线索的束缚,而是挥
洒自如,纵横驰骋。
D.作者时而着眼生活的实景,时而倾吐内心的感受,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表达灵活
多变,内容紧凑自然。
6.文本一为什么用了较多笔墨写吃擂茶?请简要分析。
7.结合文本二,从选材和叙述两个角度对文本一进行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北京的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转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
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
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
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
眉、白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乔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
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
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
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一单要耳朵也成,都
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
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
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
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
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其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
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
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
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
——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
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
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
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
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搀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
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
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
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擦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
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转头,到了永春,一转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
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
叙述了全过程。
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椅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薛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
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泗”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
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
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
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
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
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
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
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
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
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
一边吃喝起来。安乐居喝酒的老酒座都映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
都聆的是北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
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的安乐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
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B.小说中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
说明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C.小说以刻画中心人物为务,酒客们喝酒都各有一个度法,特点鲜明。小说通过对这
些中心人物的刻画,来展示平凡人的生活。
D.小说仿佛只是闲叙老酒客们的日常,但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市
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EI1记和人情味儿。
9.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
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10.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油烙饼(有删改)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玛在很远的外地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
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
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
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茶,熬小兔。奶奶把饭做好了,就在门口嚷:
“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可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
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硅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箫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
得不杳。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箫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呼喽
呼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在呼喽呼喽。他想,奶奶可能呼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起来了,
呼喽呼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
黄油是牛奶炼的,很有“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
贵重的东西!”爸爸还是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
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浮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
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儿子回来。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
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
胜第一次经脸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猫在枕头上,
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锅碗瓢盒都装在一个大
网篮里。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
蓝里。锁”1,就带着萧胜上路J,。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
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篮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
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
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
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晡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萧胜的爸爸是学农业的,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
看书。妈妈是学画画的,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
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始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
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博
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
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
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会。会开了三天,参加会议的人
在食堂的包间里吃了三天大餐。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包间里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
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的奇妙香味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菜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
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高粱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
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面饼。烙熟了的黄油烙饼
发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样。妈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大哭起来,边哭边高叫了一声:“奶奶!”他的
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萧胜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情形,“玉米面饼子”等细节凸显奶奶对萧胜的
关爱。
B.小说两次写到的“歪脖柳树”,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成为贯穿故事情节的线
索。
C.小说叙事合情合理,前文写奶奶只吃半块饼子,其余都归萧胜的情节,为后文埋下
伏笔。
D.小说表现了在特定年代里人们的思想情感,情节简单而贴近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
12.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匠心,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色。
13.小说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李旬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
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
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李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李四太爷即季旬民。他的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
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
于是就都依了他。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李旬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我,他给李旬民送果子
是为了爱他的画。
李旬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
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李甸民送去。
他给季卸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向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
匐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
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李彻氏
的得意之笔。李国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
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
也不是谀媚。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李匐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匐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李匐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李旬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李的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
日子送给季旬民看看,李国民觉仔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季旬民送
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扶水,起名润生。季旬民给他起了个
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径题“画与叶三”。季旬民还
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
有时李旬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李旬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李旬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李旬民坟上供
一供。
李内氏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西。大家知道叶三手里为很多季岗
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it”,叫
“it听涛”。一问,是日本人。之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甸民的画的。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it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
杳,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赘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it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让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旬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
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
文、废名。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道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归有光自称他的文章
出于欧阳修。读《龙冈阡表》,可以知道《先妣事略》这样的文章的渊源。但是归有光比欧
阳修写得更平易,更自然。他真是做到“无意为文”,写得像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随意
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
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话没有说完,
就写到这里。想来归有光的夫人还要向小妹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不写了。写出了,有何
意味?写了半句,而闺阁姊妹之间闲话神情遂如画出。这种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是很值得
我们今天写小说时参考的。我觉得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同,最有现代味儿的中国
古代作家。
(节选自汪曾祺《论风格》)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交代叶三“卖果子的”身份,为他能与季匐民相交作铺垫,也通过果子反
映他对季匐民的崇敬。
B.寿材在文本一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象,每次出现都能从正面或侧面反映出叶三对
季匐民画作的珍视。
C.文本一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季匐民画画的习惯、为紫藤画题词、给叶三起的字,
都很具有古风意味。
D.在作者看来,欧阳修、归有光和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的创作风格虽有不同,总
体上却是一脉相承的。
15.叶三是卖果子的,作品中为何称其为“鉴赏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6.根据文本二内容,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汪曾祺作品的“风格”受归有光的影响体现在哪些
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车匠,无可考。想来这是很久远的事
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车匠店离草巷口不
远,坐南朝北。左邻是侯家很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
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
就好像在台上演戏)。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
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后面,是住家;前
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的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
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
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
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泗,所有的头都还是牢牢实实
的,没有一点活动。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
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敝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
经吃j早饭,选好f材料,着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j。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
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
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
匠,大概没有,——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一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
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
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
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
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一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
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
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儿子沅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们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娜,家家如此。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娜做弓把,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昧健着眼晴看着他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蝌,把螺娜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
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他该不会是想: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
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了。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
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货,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文本叙事,相较于第一人称,其充分调动了叙事语气的功能,
采用有限叙述视角,有着更为便捷的观察和访问的机会。
B.叙述者的写作线索是童年的回忆。文本的叙述时间十分模糊,主要描写的是戴车匠
的生活,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
C.开篇提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与结尾形成了呼应,点明了传统手工艺之没落,
不只是戴家车店,因为“俟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D.作者将回忆中的人事、回忆中的生活作为小说结构的一极,将现实生活浓缩成一两
句的感慨作为结构的另一极,一显一隐,在两极共构中抒发一种淡淡的忧思。
18.小说中的戴车匠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9.汪曾祺曾说:“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这样的小说
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小说《戴车匠》是怎样体现出汪曾祺的创作观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李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
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
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熬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
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
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
的像玛瑙。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
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作“黄金坠
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
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
卖佛手、香株。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李四太爷一个
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李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李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净找,他给李陶民送果
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李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李陶民母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氏
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
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李陶民的得
意之笔。李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
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慢,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李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
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李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多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李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除悄无人,风拂紫藤乱。
李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
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耦。'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
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李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李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李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
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
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李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
到李陶民坟上供一供。
李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李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
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瑾。”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
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
停地赞叹:“喔!喔!真好!其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删改)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
子而去当一个画家,可能也会很出色。
B.“紫藤里有风”“花是乱的”两句,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特点,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
赏家的形象精准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
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
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21.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笥要概括。
22.小说结尾写儿子遵照叶三遗嘱,将画装进棺材,有人认为叶三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
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鸡鸭名家(节选)
汪曾祺
“三爷,叫都去r!二
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
“怎么都丢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汉,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
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
钱,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
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手,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
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
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麻,鸭在水,一路迤迤邈道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
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臊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
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
“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
出来。
小船浮在岸边,竹篙横在船上。傥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
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
在,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
里袋老祸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
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其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
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庾,他有法子。”
“哎,除非陆长庚。”
“只有老陆,陆鸭。”
陆长庚在哪里?
“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为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必设的。区里、县里来
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香烛纸码、鸡蛋糕、芝麻饼、
七座散、紫金锭、菜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
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
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吆喝六,呐喊助威。
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
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
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浑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
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再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
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噎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
么,林!——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
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岸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
都是鸭子。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放开喉咙大叫,“呱呱呱呱呱……”不停
地把头没进水里,爪子伸出水面乱划,翻来翻去,像一个一个小疯子。岸上人看到这情形都
忍不住大笑起来。倪二也抹着鼻涕笑了。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
子马上又安好了,文文稚稚,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他唱的不知是什么,
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一共多少只?”
“三百多。”
“三百多少?”
“三百四十二。”
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
“你数数。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
“没有,都是当年的。”
“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
倪二分辩。但也没用。他一伸手捞住了。
“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
小箱道,老鸭子就长老你看看!爰/人家的老鸭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
倪二只好笑。
“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
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子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
“多重?”
他问人。
“你说多重?”
人问他。
“六斤四,——这一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顶肥的两只。”
“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
“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
到茶馆里借了杼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
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哪只肥,
哪只瘦。晚上喝酒了,茶馆里会。不让你费事,鸭杀好。”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
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
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
鸭子摇头,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
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
To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倪老二,你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
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广东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恶意代码调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手机多媒体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硝酸及液体硝酸铵生产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 导游实务课件
- 投标报价得分计算表
- 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
- 马场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