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别开生面地反向讲述西游世界中无名小妖的故事,用新时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带给观众惊喜。《鹅鹅鹅》改编自古典志怪小说《鹅笼书生》,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也留给观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想象空间。第三部《林林》的灵感源于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通过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等“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营造水墨意境,对CG技术运用与传统绘画审美的平衡度把握,贯穿创作始终,故事背后是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二维动画《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勾勒出中国乡土变迁图景。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展现极致中国风格,记录儿童成长故事,将传统文化的符号意象与工匠精神互为表里,从构思、美术、镜头细节,再到配乐,都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偶片定格动画《玉兔》,脱胎于古代神话故事,上演了未来世界一场月球上的绝地逃生。三渲二动画《小卖部》讲述胡同大爷因为一张神秘奖券,进入了神秘的世界,民俗文化与绮丽的异次元碰撞出赛博朋克的火花。《飞鸟与鱼》以如诗如诉的东方浪漫,探讨爱与生命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监制团队在分镜、编审、宣推等方面与制作团队紧密协作,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在宣推与排播等维度助力作品给观众更美好的呈现。《中国奇谭》无论在生命关怀还是哲学思考,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完成了对传统文化重要母题的深层解读,全面展现了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摘编自新华财经《<中国奇谭>开年热播,国创动画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二:《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一个很贴合中国式审美的故事。《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取材于《西游记》。但它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也因为它的主角根本不是有名有姓的主角。它的主角,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亦即在故事结尾,不惜豁出性命也要向唐僧师徒四人通风报信的小猪妖。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因为集团大王许诺了:“有功的小妖,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汤。”就在小猪妖努力工作,以求“喝一勺唐僧肉汤”的过程里,观众领略到当代打工人的各种心酸——社会层级越来越严苛,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领导仗着身份瞎指挥,员工提意见就会被穿小鞋;更残酷的是,小猪妖眼里威风凛凛的大王、以及集团最高机密般的陷阱,和他兢兢业业为之努力的奋斗,在孙悟空面前,原来就是弱鸡般的存在。《小妖怪的夏天》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相较而言,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但是从这个隐喻本身,到它的画风设定,更多是西方式的狼人的设定。人与狼截然对立的划分,以及人与人因为隔阂发生冲突的惨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套路里,都比较少见。不过一次争议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后边还有5个故事。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同样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摘编自后浪电影《3集飙到9.5,这部国产黑马,凭啥霸榜热搜!?》)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话语是一定观念、理论、文化等的表达,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叙事体系包含多个层面,如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叙事逻辑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精彩的叙事文本,对应着现实中的好故事;二是叙事逻辑,就是故事背后的“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要深刻阐明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道理。(摘编自人民网《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新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鹅鹅鹅》这部作品不仅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情感特征也可从中找到源头。B.《小满》以剪纸与定格动画为形式依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C.《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和《小卖部》两部作品都散发出民俗文化的气息。D.《中国奇谭》霸榜热搜的一个原因是制作团队能够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林林》的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画面营造了中国式水墨意境。B.材料二认为《林林》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到故事隐喻和主题等都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D.对《林林》的画风设定是否是“中国式”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不同判断,两者观点相反。3.下列选项,与《中国奇谭》制作团队“融通古今”创作思想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A.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和中华书法完美结合。B.《典籍里的中国》用“戏剧+影视化”的方法讲述了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故事。C.歌剧《张骞》以汉代张骞凿通西域开创丝路的传奇故事,传扬团结互信、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D.《只有爱·戏剧幻城》通过别具一格的演出形式,营造出一种“我在其中”的沉浸式观赏体验。4.《小妖怪的夏天》在“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上做出了哪些有益的尝试?请从“叙事主体”和“叙事文本”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有人认为《中国奇谭》是各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全龄化”动画,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咱们要着起来【注】丁玲章品站在街口上,想看看有熟人没有。忽然从后面转过一个人,用力地在他肩头一拍,笑道:“你好大的眼睛,真是到了县上工作,就不认识咱了,咱在后边跟了你半天。”这正是那黑汉子张正国。年轻的部长也给了他一拳:“你这个家伙,做啥要吓唬人呀!”有几个人从对面走过来,笑着说:“看你把裤子卷得这么高,到了县城里,还这么个土样子。”大家看了看没有外人,有一个便低低地说道:“老章!昨天咱们村打了架,今天还没解决啦,说今晚开农会解决。你看刘满可能赢?”“赢不赢就看咱大家敢不敢说话嘛!老章!咱们找裕民去。”张正国忙着往头里带路。章品向那群人说:“一个人力量小,大伙儿力量就大了;一把麦秸不顶事,一堆麦垛就顶事了。刘满打了先锋,你们跟着就上去嘛!”人越围越多了起来,远远的墙根下有个老头坐在那里晒太阳。张正国碰了一碰章品,章品认得那老头是一贯道的侯殿魁。他问:"他病好了么?”“老早好了。他成天坐在这里晒太阳,观风看色咧!今天跑到农会来问还要清算他不:说只有四五十亩地了,要是村上地不够均,他还可以献点地。谁在背后也笑他:‘你不骑烈马上西天啦?……’”张正国告诉他时,旁边有听见的人也笑了。那老头子装着没看见,像个老僧入定的那样呆坐着。章品便又问张裕民他们住在哪里。有个站在旁边的,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道:“咱知道张裕民在哪里,咱引你们去。”他们在门口把章品接住,忙忙往里拉,连连的说道:“啊!你来得真好!”章品看见张裕民和李昌之外还有两个不大认识的人,李昌便说道:“这是咱本家两个哥哥,都是老实人。”这两个本来就有些胆小的人,便显得很拘束。“还是谈你们的吧,咱先听听。”章品又把他们让到炕上面,自己也靠墙坐了。李之祥说:“早上是咱跟小昌兄弟说了,也是咱女人说不报告怕不成。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也不见得,他也只给咱讲这么多。”章品问他们道:“你们村上有几个尖?”李之祥答道:“咱也不知道有几个,人都说八大尖。”“八大尖也就是那么叫叫的,其实也只有几个是厉害的。”李昌说。“对呀!”章品更说道,“去年跑了个许有武,今年春上又斗争了侯殿魁。如今侯殿魁天天坐在戏台前晒太阳,谁也不理他。李子俊听说分地,就逃跑了。你看还是他们怕咱们,还是咱们怕他们?”“怕咱们,哈哈……他们可不怕咱们。”“当然他不会怕你们一个人,要是你们全村穷人齐了心,他不怕?人多成王,这道理明白不明白?”“明白是明白,可是老百姓就不齐心。干部还不齐心呢,不信你问张三哥,庄稼主谁都在骂治安员娶了人家闺女,吃了迷魂汤,人家不向着丈人还向着咱们?昨天不就为了这事和刘满闹架?”李之祥不觉得便都说了出来。张裕民赶忙分辩道:“那只是治安员一个人的事,咱们不是在今晚开农会解决么,你们要说他不对,咱们能说他好?咱们并没有护着他嘛!”章品又解释道:“那些坏蛋并不怕几个干部,他们只怕穷人一条心。干部是能撤换的,要是有那些软骨头,稀泥扶不上墙的角色,就别叫他当干部嘛。”两兄弟又笑了,李之祥道:“杨同志也是这么给咱们说。唉,咱们脑筋死,一下子变不过来,咱总是想:人穷了惹不起人。咱心里也明白。可就是个怕,没长肩膀,扛不起个事。”“有了带头的就好了,你说是不是?别人走在头里了,你还怕么?”“如今就是谁也不走在头里。”“只要大伙儿都上来,就谁也不怕了。”李之寿也显得活泼些了,不觉也有些眉飞色舞。“怎么没人,刘满就是一个。如今就差大伙儿赶上去。干部也不只是布置些工作,下命令,要自己也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咱们老是怕闹过了火,只肯自己几个干部考虑了又考虑,就怕不能掌握住,就怕老百姓犯错误,不敢去发动他们,这是不相信老百姓。如今老百姓已经批评咱们了。”张裕民听到批评他,立刻感觉到自己是太没有勇气了,很容易办的事却使自己那么做难。“不用怕!”章品又拍着李之祥的背,“咱们这会要着起来,把那些坏蛋都烧光,看他们还来个里应外合不啦。咱们先下手为强,人们就不会害怕了。”这两兄弟都欢喜得跳下地来,呵呵地齐声笑道:“这话太对了!咱们要不翻透身,就不翻,夹生饭没吃头。”“翻不透,就再使把劲,夹生饭就再加上把火,咱们还能不翻身,不吃饭?咱们想问题总要往长远想,咱们如今才好比一棵小树,青枝绿叶的,它还得长大,开花,结果。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你们别看他们还有人怕他,世界已经翻了个过,世界还要往好里闹啦!”章品走下地来,向张裕民道:“走,时间不多,咱们还是找工作组的同志们去,有事还是大家商量。”(选自《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四十三章,有删改)【注】作品反映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前文写的是暖水屯群众刘满和地主钱文贵的女婿打架一事引起风波,县上干部章品来到了村里。张裕民是屯里党支部书记,李昌是村干部。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精心设计章节标题,“我们要着起来”,反映了章品内心的着急和焦虑,希望能尽快开展土地改革斗争。B.小说对话描写细腻,“看了看没有外人,有一个便低低地说道”反映出村里形势错综复杂有人可能通风报信。C.小说善用比喻,“一把麦秸”和“一堆麦垛”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青枝绿叶的小树”展示了土改的美好愿景。D.小说语言通俗、淳朴,富于浓郁的乡土风味,叙述语言流畅自然,对话语言简洁明了,不乏生动形象。7.在与章品交流的过程中,李昌两个兄弟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书于1948年,是丁玲结合自己土改工作经历而创作的一部作品。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已经与当下生活关联不多,因此阅读的价值也就不大。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式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较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项》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项》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材料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O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V体W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折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2)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13.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贺新郎·送郑材卿

刘学箕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一襟凄咽。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莫向愁人说”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愁”的基调。“愁人”主要指词人自身,也兼指友人。B.“客里何堪送客”是说客居之人又要送客离去,愁上加愁让人难以承受。两个“客”字运用巧妙。C.“别后”与“转眼”两句是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D.用“一襟”状“凄咽”,用“萦结”写“闲愁”,将无形的情绪化为了可感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15.上阕“岸柳凋零秋容澹”与下阕“杏花丽日梅花雪”都是写景之笔,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意象叠加,写早年快意征战的生活,勾勒出气壮山河的战争图景。(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人不知珍惜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3)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文言知识(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吃上一片薯片,①。这是为什么?要调动我们的食欲,大多数的食物主要靠色香味,也就是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而酥脆食物则主要通过触觉和听觉。所有的感官系统都有一个共性——习惯化,当感觉神经元持续地接受某种刺激一段时间后,②。比如,衣服刚刚穿上我们身体时,我们会深深感觉到衣服与皮肤接触,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随着我们习惯这种感官刺激而被忽略。人脑要通过众多感官刺激来感知周围环境,因此习惯化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感官刺激越强烈、越丰富,习惯化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当我们吃酥脆食物时,食物被咬碎而发出的咔嚓声和牙齿咀嚼产生的振动会传达到耳朵,不间断的听觉刺激混合视觉、味觉和嗅觉的多重刺激,会给人带来比非酥脆食物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因此,我们会觉得酥脆食物越吃越香。根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丧失听觉时吃酥脆食物,感受到的满足感比听觉正常的受试者低。另有研究发现,③,人们就会觉得薯片越脆、越美味。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中国百姓来说,除夕的团圆饭堪称一年中最豪华的一顿饭,也是母亲一年中最为辛苦的一顿饭。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随着旧历新年的脚步愈来愈近,母亲就如同一个“临战”的士兵。腌制鸡鸭鱼肉、制作蒸炊年糕,等这些比较复杂的菜品做完,年关也近了。团圆饭的丰俭随家境而定,但一般总是力求丰盛以图个好兆头。除夕宴是、喜乐的:各家各户华灯红烛,香烟缭绕,觥筹交错,达于夜阑。守岁算是余兴,鞭炮声,花灯影影绰绰,孩子们四处游荡。新正的午宴是开春第一宴,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宴。不同的是,除夕是大鱼大肉的盛宴,而这一顿饭却是全素的、的。食材品种繁多,蔬菜、豆制品、干货,这些原料经过母亲的构思和巧手,幻化成一盘盘搭配和谐、极富美感的菜肴,如木耳茭白、胡萝卜面筋、胶东白菜粉丝,或煎,或炒,或烩,。饮食之道,也是讲究张弛的,人们的肠胃被连续的酒肉大宴弄得疲惫不堪,一旦面对这桌全素席,当然是惊喜的——这是来自春天田野的味道,夹杂着炊烟和露珠的气息。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郑重此起彼落清丽五彩缤纷B.肃穆错落有致清丽琳琅满目C.郑重此起彼落清雅五彩缤纷D.肃穆错落有致清雅琳琅满目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这种夹杂着炊烟和露珠气息的味道来自春天的田野”,二者语义相近,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因。(4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放下包袱”最为重要,这样可以解除我们精神上的负担;也有人说,“开动机器”最为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我们的思想器官。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1.B2.D3.D①叙事主体:不再是传统的大英雄、大人物,而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②叙事文本:表面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实际上对应了当代打工人的境况。①内容题材丰富: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技术手段多样: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适应各类观众的需求;③审美空间广阔: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既有中国水墨韵味作品,也有赛博朋克的展现,适应不同审美需求的群体;④主题解读多元:不同的观众,能够从故事中解读出不同的主题和内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B.“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都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没有体现“在未来世界的衍生”。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第三部《林林》的灵感源于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是来源于三维动画,不是来源于原始森林。B.“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到故事隐喻和主题等都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错误,原文是“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不等同于“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C.“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是“故事背后是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材料二是“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因此不是“都”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故选D。3.本体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滑道、冰雪运动形态和中华书法完美结合”是“融通古今”。B.“戏剧+影视化”是今,“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故事”是古,符合“融通古今”。C.“汉代张骞凿通西域开创丝路的传奇故事”是古,“歌剧”是真,符合“融通古今”。D.“《只有爱·戏剧幻城》通过别具一格的演出形式”是今,没有古。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叙事主体:由“《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别开生面地反向讲述西游世界中无名小妖的故事”“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也因为它的主角根本不是有名有姓的主角。它的主角,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可知,《小妖怪的夏天》选择了一个无名的小妖怪,不再是大人物。叙事文本:由“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观众领略到当代打工人的各种心酸——社会层级越来越严苛,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可知,《小妖怪的夏天》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中国的传统故事,但是实际上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反映了当代打工人的境况。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分析“《中国奇谭》是各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全龄化’动画”的理由,可以从内容、技术、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内容题材丰富:由“《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可知,《中国奇谭》内容丰富,有古有今,有未来,有人性等,内容极为丰富,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技术手段多样:由“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可知,《中国奇谭》综合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的技术,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要求。审美空间广阔:“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带给观众惊喜”“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也留给观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想象空间”“通过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等‘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营造水墨意境”“民俗文化与绮丽的异次元碰撞出赛博朋克的火花”可知,《中国奇谭》有不同的画风,有传统文化的水墨意境,也有现代文化的赛博朋克审美,适应不同审美需求的群体。主题解读多元:由“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无论在生命关怀还是哲学思考,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完成了对传统文化重要母题的深层解读”等可知,《中国奇谭》主旨多元,观众可以多维度解读。比如《林林》既有“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答案】6.A7.①先是非常拘束,因为胆小,在章品要求下才肯留下来;②然后活泼起来,在章品的引导下,打开话匣子说明冲突的情况;③最后非常激动,由于章品的激励,消除了顾虑,团结起来求翻身。8.不认同。这部作品对当下仍有积极意义:①解放区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件大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进而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生活;②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鲜活的生活语言和浓郁的乡村气息,当下仍然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③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仍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章品内心的着急和焦虑”错,着,是“燃烧”的意思,主人公不是着急,正在进行深入调查。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这两个本来就有些胆小的人,便显得很拘束”先是非常拘束,因为胆小,在章品要求下才肯留下来;“两兄弟又笑了”“李之寿也显得活泼些了,不觉也有些眉飞色舞”然后活泼起来,在章品的引导下,打开话匣子说明冲突的情况;“这两兄弟都欢喜得跳下地来,呵呵地齐声笑道:‘这话太对了!咱们要不翻透身,就不翻,夹生饭没吃头。’”最后非常激动,由于章品的激励,消除了顾虑,团结起来求翻身。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回答“不认同”,再结合作品分析对当下仍有积极意义。结合注释“作品反映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件大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进而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从艺术上看,小说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全书58节,每节都描写一个中心情节或中心人物,作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等长处,又与自己擅长的心理分析、环境描写相结合,使得全书波澜起伏,舒徐有致。作品中丰富的人物形象、鲜活的生活语言和浓郁的乡村气息,当下仍然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从主题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仍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章品是一个从县上来到村里,处理村里打架风波的干部,他希望能尽快开展土地改革斗争,处理打架风波时,进行深入调查,对李昌两个兄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抛开顾虑,说明情况,并鼓励他们团结起来求翻身,在他身上体现了身为党的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分时代,对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仍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答案】9.GLP10.D11.B12.(1)书道(或“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是应该辨明字体并要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2)可见,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用来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13.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既而学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既而于友人学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友人”后断开,选G;“受宫声数引”是指学习内容,“久而乐之”是学琴时间长了内心的感受,这是两个内容,所以两句中间应该断开,选L;而“不知其疾之在体也”是说明学琴使自己忘了疾病,同时照应前一句“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应该与前句断开,选P。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说法正确。“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拄着。句意: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B.说法正确。C.说法正确。“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比喻时间短暂。句意: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D.两个“度”都是指“标准、限度”。句意: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以此为限度。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错误,原文为“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燕处”指“闲居”时。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书”,书道,书术;“肆笔”,纵笔,随意放笔写字;“体”,体式;“意”,意蕴。(2)“去邪”,除去邪气;“所以”,用来……的。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比较信息的能力。第一则材料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音乐的作用,根据“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可知,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第二则材料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得出音乐的作用,根据“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可知,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唉!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暴烈,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难道是不真实的吗?材料二: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答案】14.C15.同: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异:①前者实写眼前杨柳凋零、秋色惨淡的悲景,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②后者虚写回忆中日照杏花、雪映梅花的美景,用往日的相聚之乐反面衬托现在的离别之苦。【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错误。这两句是说分别在即,转眼天各一方,希望友人不要过分悲伤和牵挂。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同:“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杏花丽日梅花雪”写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异:“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直而能行,密处转疏,在萧瑟凄清的景物中贯注着伤时别友的悲凉之气。柳永《雨霖铃》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句展示的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不过柳词显豁,此句含蓄,异曲同工,可谓各擅胜场。“黯销凝,怎忍轻攀折”,又写到自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双方的系念。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过片“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健笔宕开,转写昔日欢会,语调又有所舒缓。“楚云湘月”,说明两人曾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携手楚、湘,相濡以沫,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几句,切不可仅当作忆旧之语轻易放过。词人的目的,是有意以昔日美景、良辰、赏心、乐事之“四美”与今日之凄凉感伤作一强烈对比。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面对今日,更觉往日之相聚弥足珍贵。既写出两人情谊的真挚与深厚,亦反衬出握手惜别之时的哀婉与悲凉,一笔两到,相反相成,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16【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洲、渡、鼎、铛、砾、昆、芙蓉泣、沧、蓝、辨材、待。17.【答案】示例:①就想吃完整袋

②就会产生习惯化的反应

③咀嚼薯片产生的噪声越大18.修改示例: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丧失听觉的受试者在吃酥脆食物时,获得的满足感比听觉正常的受试者低。【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薯片属于酥脆食品,结合后文“当我们吃酥脆食物时……会给人带来比非酥脆食物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可知,此处应是说,一吃薯片就会停不下来的意思,可填“就想吃完整袋”。

②此处上承感官系统的“习惯化”,阐释其产生的过程及结果,可填“就会产生习惯化的反应”。

③此处上承听力对食物满足感的影响,“觉得薯片越脆、越美味”是因为听到咀嚼薯片的声音越大,可填“咀嚼薯片产生的噪声越大”。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根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或“表明”;二是“受试者丧失听觉时吃酥脆食物”语序不当,由后一分句“听觉正常的受试者”可知,应把“受试者丧失听觉时吃酥脆食物”改为“丧失听觉的受试者在吃酥脆食物时”;三是成分赘余,“感受到的满足感”可改为“获得的满足感”。【答案】19.C20.B21.①原文用判断句,强调“田野的味道”,改句用陈述句,意在强调味道的来源;②原文“夹杂着炊烟和露珠的气息”单独成句,更突出了这桌全素席清雅的特点,是更符合语境的表达。【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郑重”指庄重。“肃穆”指“严肃而安静”,语境是说“除夕宴”的氛围,应选“郑重”。“此起彼落”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错落有致”强调交错纷杂而有条理,根据语境可知这里强调鞭炮声连续不断。应选“此起彼落”。“清丽”指清秀美丽。“清雅”指清新高雅。语境是说新正的午宴的特点,以全素为主比较雅致,应选“清雅”。“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根据前文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好的菜品很多而不是颜色。应选“琳琅满目”。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士兵”。A.“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绿”代替叶,以“红”代替花。B.运用了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