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素养检测(一)(第一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觉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 B.一元化C.独特性 D.多元化【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我国已发觉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以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故答案为D。A、B、C均不能全面涵盖题意,解除。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别D.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解析】选D。由“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受到冲击,“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周易》《礼记》等探讨人生,关注人,可知D正确。A“尚未形成”与“人”是“天地之心”等观念不符;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与“敬鬼神而远之”的史实不符;C“实现了分别”与中国古代史上宣扬“君权神授”史实不符。3.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 B.强调民本思想C.主见依法治国 D.批判君主专制【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朱熹的思想要求君主节俭以爱民,黄宗羲的思想要求君主重视百姓的忧乐,两者都强调了民本思想,因此B正确。A是朱熹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没有体现;C错误,两者都未涉及依法治国的思想;D错误,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朱熹反对君主奢侈,但并不反对君主专制。4.北京高校历史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心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确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心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维护小农经济的须要B.巩固贵族统治的须要C.管辖宽阔疆域的须要D.巩固统一国家的须要【解析】选B。秦朝郡县制确立后,官僚政治渐渐取代贵族政治,因此中心集权制度不是巩固贵族政治的须要,B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中国历史上的中心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这种制度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须要,对巩固国家统一、管辖宽阔疆域起到重要作用。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解除。5.古代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这些话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民以食为天”B.“和而不同”C.“无为而治”D.“崇尚礼乐教化”【解析】选B。材料中“和如羹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的大意是像羹汤一样调和多种味道,只有一种味道的羹汤难以下咽,应当有多种味道调和。说明既要和,又要有不同,即“和而不同”,故B符合题意。6.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或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相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确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涵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解析】选C。材料中“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揭示了宇宙天道阴阳五行的运行与改变,这些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意识,对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故C正确。A中“人文精神”、B中“多元包涵”虽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对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故解除;D“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庄周没有这一主见,故解除。7.中国很多高校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高校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高校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高校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化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化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化发展【解析】选A。从材料“中国很多高校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化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但B强调中国高等教化发展史;C强调传统文化复兴;D强调儒家思想影响,均与材料不符,所以B、C、D解除。8.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敬重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解析】选D。材料信息中国佛教僧人要敬重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正确,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渐渐趋同,解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佛教成为统治工具,故解除B。9.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行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学 ()A.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见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C.起先注意人的自身修养D.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解析】选A。据材料“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见,A正确;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意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说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就注意人的自身修养,如孔子的“仁”“义”“礼”等观点就是强调人的自身修养,C错误;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意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D错误。10.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学问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解析】选B。依据材料文字“明朝末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反映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并获得了发展,B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明清时期,相对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来看,中国的传统科学已经起先落后于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A错误;材料表述是立足中国明朝科技的,而不是西方科技,C错误;材料表述的是科技层面而不是学问界,D错误。11.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起先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一改变反映了当时 ()A.思想启蒙运动已失去社会价值B.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阶级共识C.思想运动的发展体现时代要求D.民主科学的理念已经深化人心【解析】选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从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到“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改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要求,故C正确;A错误,错在“已失去”;B错误,错在“各阶级共识”;D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12.英国闻名学者李约瑟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活动:“东部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和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逼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折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远航活动“不折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的根本缘由是 ()A.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关系友好,中国是东南亚贸易圈的中心B.中国是农业文化下的农业经济,不须要海外市场和原材料C.儒家学说教化中国人要以“王道”服人,不以“霸道”占据D.郑和想以张骞开拓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重振中国雄风【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为了炫耀国威而进行的航海沟通活动,而中国是农耕文明,不须要开拓殖民地来发展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材料,故B正确。A、C不是主要缘由,解除。“重振中国雄风”的说法不妥当,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8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材料一明朝后期起先,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高校》《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很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好。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纳。(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8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缘由。(10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可见欧洲的自然科学;由材料一“《高校》《论语》等典籍”,可见中国的儒家经典。其次问,由材料一“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促进了中西文化沟通。第(2)题,所谓“中国热”首先是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再者,启蒙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的某些内容表达反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神权统治的主见。第(3)题,结合17、18世纪德意志和法国的政治状况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背景解答即可。答案:(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沟通。(2)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见。(3)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许儒家大一统思想,憧憬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4年5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内部各种文明间的联系、沟通,而且表现在对外来文明的汲取、借鉴与发展上。”汲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相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高傲和偏见是文明沟通互鉴的最大障碍……在汲取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汲取。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相关学问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解析】依据材料“高傲和偏见是文明沟通互鉴的最大障碍……在汲取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汲取”可提炼出论点是各种文明之间相互沟通促进社会发展,关于论点的阐述可从佛教传入中国、古代的中外文化沟通、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器物——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思索。答案:示例:各种文明之间相互沟通促进社会发展。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演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影响人们的信仰、哲学观、习俗等,后期儒佛道三教合流,促进理学产生。唐代,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文化沟通互动频繁,促进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各国文化、物产传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 冬季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课件宣传课件
- 《医药商业分析报告》课件
- 《销售激励培训》课件
- 《统计工作流程I》课件
- 《销售心态培训》课件
- 假如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初一网课家长会课件
- 《golf基础培训》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 202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招聘考试真题
- 园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
- 小批量试产报告1
- 清理杂树杂草施工方案范本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2-配置本地帐户与活动目录域服务实训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 妇科病史及体查
- 教师评课意见和建议
- 2023年初级游泳救生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