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核人:)一、选择题1.我国远古时期留下了很多神话传闻,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传闻的历史价值理解正确的是A.基本没有历史价值可言B.远古先民生活真实写照C.对历史探讨有参考价值D.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答案】C【解析】神话是远古居民依据自己的想象对自然事物的虚构。但神话的内容决不是先民纯意识的心理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存实践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并非完全虚构。神话传闻与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肯定联系的。一方面,神话传闻经过人民耳闻口传,时间越久越简单失真。另一方面,神话传闻中有含有真实的历史,考古的成果为这些传闻的真实性供应了证据。故ABD错误,C正确。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是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时期,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从商朝起先,B正确;周朝和秦朝都晚于商朝,A和D项错误。夏朝时期尚未有成熟的文字,C错误。3.下列有关生产工具的图片,依据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1)(2)(3) B.(1)(3)(2) C.(2)(1)(3) D.(3)(2)(1)【答案】A【解析】【详解】(1)是原始社会的旧石器,(2)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磨制工具,(3)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制工具,依据时间先后依次,A正确;B、C和D项依次错误,解除。4.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状况有关,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解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驾驭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解除D。5.《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干脆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可知,周王因郑伯不朝而征伐郑国,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故B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A;嫡长子继承制指王位和财产必需由嫡长子继承,材料信息与嫡长子继承制无关,解除C;郡县制是中心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心干脆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不符合题意,解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和诸侯的义务分析解答。6.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更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 D.推动了战国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内迁的各部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中可以看出,从“蛮夷”到“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的变更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贵族政治的瓦解,故AB项解除;战国变法推动了材料中的变更,故D项解除。【点睛】“内迁的各部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是解题的关键信息。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A.《老子》B.《论语》C.《诗经》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出自《老子》,故A正确;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作品,《诗经》相传是由孔子编订的诗歌总集,《韩非子》记载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BC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或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应当参阅A.《论语》B.《庄子》C.《法经》D.《道德经》【答案】A【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学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故C正确;《庄子》是道家学派庄子的作品,《道德经》B项是道家学派老子的作品,不符合题意,解除BD;《法经》是战国时期改革家李悝制定的成文法典,不符合“儒家思想”,解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分析解答。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袤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中心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实行的措施是A.创立皇帝制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颁行“推恩令”【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中心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新皇帝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故C正确。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不是地方上实行的措施,解除AB;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藩而颁布的,但并没有废除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解除D。【点睛】本题学生简单在D项上纠结,故本题最关键的文字信息是“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这一处。10.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限制而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设立内阁D.设立六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故选B。A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解除A。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不符合题意,解除C。六部从隋唐三省六部制起先的,不符合题意,解除D。11.以下被称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抟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时期是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国版图,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国格局,奠定了中国中心集权制度基础,B正确;A、C和D不符合题意,解除。12.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汉书》【答案】A【解析】【详解】《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正确;B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错误;《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不符合题意,C错误;《汉书》只是记载汉代的历史,属于断代史,不符合题意,D错误。13.秦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其统治期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和所学学问可知,公元前2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70年左右,故A项错误;公元前2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130年到公元前101年左右,故B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70年左右,故C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1年左右,故D项正确。点睛:学习和探讨历史必需驾驭的要素有时间、空间、人物、事务、史论;把握好时间这个要素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公元的划分,以传闻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的纪年法,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14.中心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B【解析】中心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周时期是分封制度,中心集权制度尚未形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汉朝和唐朝时中心集权早已形成,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15.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思想起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选项符合题意。孔孟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A、B选项解除。朱熹与理学有关,不符合题意,D选项解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解题关键在于对新儒学的影响的精确把握。16.“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说明接受的分析方法是A.动机与后果B.目的与手段C.背景与条件D.联系与区分【答案】A【解析】“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是张骞通西域的动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是张骞通西域的后果,故A项正确;材料和目的与手段、背景与条件、联系与区分无关,故BCD错误。17.“曹魏”政权位于上下图中的哪一区域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区域是“曹魏”政权,B区域是羌族统治区域,C区域是“蜀汉”政权,D区域是“孙吴”政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颁布“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孝文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诏令应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发布的诏令,即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求臣民接受汉语,废除鲜卑语。所以与此诏令有关的皇帝应当是北魏孝文帝,与秦始皇、汉武帝和光武帝无关,故解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变更,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19.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A.春秋战国 B.五代十国 C.北朝、南朝 D.辽、夏、金、北宋、南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远在三国之前,故A项错误;五代十国是在唐代以后,故B项错误;辽、夏、金、北宋、南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故D项错误。20.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淌性的增加”“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据此推断,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科举制以考试成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加了社会阶层流淌性,促进民间重学风气的形成,故D正确;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亲疏为选官依据,与材料不符,解除A;察举制为汉代选官制度,注意官员的品德与才能,不会出现读书风气盛行的状况,与材料不符,解除B;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最初注意德行与才能,后主要依据家势门第,与材料不符,解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阶层流淌性的增加”“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养的提高”,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1.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这一思想的是A.虚心纳谏B.擅长用人C.唐蕃联姻D.完善科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同等对待各民族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与吐蕃的联姻,故选C项;虚心纳谏、擅长用人和完善科举没有体现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故解除A、B、D项。22.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顾恺之——画圣 B.毕昇——雕版印刷C.祖冲之——《九章算术》 D.郭守敬——《授时历》【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历法,D搭配正确,故选D;画圣是吴道子,A搭配错误,解除;毕昇独创活字印刷术,B搭配错误,解除;祖冲之著《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九章算术》是东汉的数学著作,C搭配错误,解除。23.《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更说明白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更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明秦朝征收重赋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而非生产力破坏,故A项错误;汉景帝的做法体现汉朝初年黄老治国思想,不能表明取代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汉赋税与百姓生活状况,未提及经济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同理汉初轻徭薄赋、百姓生活富足,反映了赋税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汉代经济政策•赋税政策24.“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加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的职责是唐朝门下省的职责即:审议和封驳,故在门下省便利决策提升效率,故正确;B选项,是中书省的职责,不符合门下职责故错误;C选项,是皇帝的职责而非门下省的职责,故错误;D选项是尚书省的职责,而非门下省职责,故错误。25.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派文臣任知州”“设置通判”等措施,加强了中心集权。这个王朝是A汉朝B.明朝C.唐朝D.北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实行“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设置通判”的朝代是北宋,故D项正确;汉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项解除;明朝不符合“设置通判”,故B项解除;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故C项解除。26.“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材料中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中书省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故D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解除A;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解除B;中书省制度早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不属于蒙古族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解除C。27.空间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实力素养。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从历史空间上来看,这里的“内”是指A.大都四周的河北.山西.山东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答案】A【解析】元朝时期设立行省管理地方,中书省负责“腹里”管辖,主要包括的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大都旁边,故A项正确;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主要是岭北行省管辖,故B项错误;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主要是辽阳行省管辖,故C项错误;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主要是江浙行省管辖,故D项错误。点睛:君主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演化趋势和特征(1)趋势:中心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减弱。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分散或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心对地方特殊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2)特点:①随着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日益严密;中心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②经验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28.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A.春秋 B.秦朝 C.魏晋 D.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即“交子”出现在宋朝,故D选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宋朝,而不是春秋、秦朝、魏晋,故A、B、C选项错误。29.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建立理学体系。其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D【解析】【详解】AB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时间不符,解除;C是汉代时期的思想家,时间不符,解除C;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故选D。30.下列概念中命名方式不同的是A.西周、东周 B.北宋、南宋 C.前汉、后汉 D.西晋、东晋【答案】C【解析】【详解】东西、南北之分是以国都而论的,比如西汉都于长安,东汉都于洛阳。两个国都一东一西。两汉也叫前汉和后汉。王莽的新朝将汉分开。刘秀是汉宗室出身,他建立的王朝被视为刘邦汉朝的持续,故为后汉。命名方式明显不同,C正确。31.北宋时期,随着北方民族兴盛,形成多政权并立局面。其中,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辽B.西夏C.金D.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北方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金是女真人建立的;元是蒙古人建立的,故答案为A项。BCD项,综上分析可知,西夏、金、元都不符合题意,解除。3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白A.东南沿海地区农夫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合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详解】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推断东南地区的农夫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夫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合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33.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门阀制度的消亡B.社会阶层流淌加快C.重文轻武的影响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唐宋宰相之女的择婿标准变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变更,即科举制发展导致社会阶层流淌加快,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肯定,解除;重文轻武政策实行于北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唐宋之际宰相之女择婿标准变更,因为唐代王室并不都是武将出身,选项C解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解除。34.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继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中兴局面的是A.秦始皇B.汉宣帝C.光武帝D.明太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光武帝凭借宗室身份,招揽地方豪强,重建汉政权,史称“光武中兴”,故C正确;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创者,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汉宣帝是汉武帝曾孙,并未开中兴局面,故B错误;明太祖是明朝开创者,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35.下图是山东滕州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集体耕种 D.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反映是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东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已经运用,故选D;ABC项不能从图示中得出,解除。二.综合题36.从“时空”透视古代中国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个重要要素。从历史地图呈现的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1)视察上面反映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四幅示意图。推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推断依据。(2)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疆域发展的趋势。【答案】(1)图一:唐朝,理由:都城在长安,设安西都护府,有吐蕃。图二:元朝,理由:都城在大都,地方设行省,周边有各汗国,疆域空前宽阔。图三:战国,理由:都城在洛阳,应是东周,又有赵魏韩楚燕齐七国。图四: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阳,北部有匈奴,有长城。(2)疆域面积不断扩大,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心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依据图一中安西都护府可以推断出是唐朝,因为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依据图二中的大都和行省可知是元朝,因为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