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5年初三教学测试(一)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ABC的面积为12,AC=3,现将△ABC沿AB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直线AD上的C处,P为直线AD上的一点,则线段BP的长可能是()A.3 B.5 C.6 D.102.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射击10次,平均环数均为8.7环,方差分别为,,,,则四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5,13,12,则其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分别是()A.13,5 B.6.5,3 C.5,2 D.6.5,24.2019年4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35,31,34,30,32,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32,31 B.31,32 C.31,31 D.32,355.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x=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在﹣1<x<3的范围内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c的取值范围是(

)A.c=4B.﹣5<c≤4C.﹣5<c<3或c=4D.﹣5<c≤3或c=46.的值为()A. B.- C.9 D.-97.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如图所示几何体,若现在你手头还有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如果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最多可以再添加小正方体的个数为()A.2 B.3 C.4 D.58.如图,在⊙O中,弦AC∥半径OB,∠BOC=50°,则∠OAB的度数为()A.25° B.50° C.60° D.30°9.计算的结果是()A.1 B.-1 C. D.10.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CAC′为()A.30° B.35° C.40° D.50°11.如图,已知函数与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点在的图象上,且点B在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的上,则k的值为A. B. C. D.12.根据《九章算术》的记载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下列负数中最大的是()A.-1 B.-12 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C=90°,四边形ABDE是菱形且C、B、D共线,AD、BE交于点O,连接OC,若BC=3,AC=4,则tan∠OCB=_____14.计算(﹣a2b)3=__.15.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1,),△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要使△DEF的面积是△ABC面积的5倍,则点F的坐标为_____.17.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沿过点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则的周长为__________.18.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六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AB是其中一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请在大长方形中完成下列画图,要求:①仅用无刻度直尺,②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在图1中画出一个45°角,使点A或点B是这个角的顶点,且AB为这个角的一边;在图2中画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0.(6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O⊥BC,垂足为点O,⊙O与AC相切于点D,BE⊥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E,与⊙O相交于G、F两点.(1)求证:AB与⊙O相切;(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4,求线段BF的长?21.(6分)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D=BC,BD平分∠ABC,∠A=60°.求:(1)求∠CDB的度数;(2)当AD=2时,求对角线BD的长和梯形ABCD的面积.22.(8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23.(8分)如图,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点C的坐标是(4,0).正方形AOBC的边长为,点A的坐标是.将正方形AOBC绕点O顺时针旋转45°,点A,B,C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B′,C′,求点A′的坐标及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C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O出发,沿折线OBCA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它们相遇时同时停止运动,当△O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4.(10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6mx+9m2﹣9=1.(1)求证: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其中x1>x2,若x1=2x2,求m的值.25.(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满足x2-2x-2=0.26.(12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连接AC,请利用尺规作图法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E使得△ABC∽△CD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7.(12分)给定关于x的二次函数y=kx2﹣4kx+3(k≠0),当该二次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k的值;当该二次函数与x轴有2个公共点时,设这两个公共点为A、B,已知AB=2,求k的值;由于k的变化,该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也随之变化,但也有不会变化的性质,某数学学习小组在探究时得出以下结论:①与y轴的交点不变;②对称轴不变;③一定经过两个定点;请判断以上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过B作BN⊥AC于N,BM⊥AD于M,根据折叠得出∠C′AB=∠CAB,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BN=B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BN,即可得出点B到AD的最短距离是8,得出选项即可.【详解】解:如图:

过B作BN⊥AC于N,BM⊥AD于M,

∵将△ABC沿AB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直线AD上的C′处,

∴∠C′AB=∠CAB,

∴BN=BM,

∵△ABC的面积等于12,边AC=3,

∴×AC×BN=12,

∴BN=8,

∴BM=8,

即点B到AD的最短距离是8,

∴BP的长不小于8,

即只有选项D符合,

故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求出B到AD的最短距离,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D【解析】

根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可得答案.【详解】∵0.45<0.51<0.62,∴丁成绩最稳定,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关键是掌握方差越小,稳定性越大.3、D【解析】

根据边长确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即为外切圆直径,内切圆半径为,【详解】解:如下图,∵△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5,13,12,且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外切圆直径,∴外切圆半径==6.5,内切圆半径==2,故选D.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外切圆的半径,属于简单题,熟悉概念是解题关键.4、C【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30、1、1、1、32、34、35,数据1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1处在第4位为中位数.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众数是1.故选C.5、D【解析】解:由对称轴x=2可知:b=﹣4,∴抛物线y=x2﹣4x+c,令x=﹣1时,y=c+5,x=3时,y=c﹣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在﹣1<x<3的范围有实数根,当△=0时,即c=4,此时x=2,满足题意.当△>0时,(c+5)(c﹣3)≤0,∴﹣5≤c≤3,当c=﹣5时,此时方程为:﹣x2+4x+5=0,解得:x=﹣1或x=5不满足题意,当c=3时,此时方程为:﹣x2+4x﹣3=0,解得:x=1或x=3此时满足题意,故﹣5<c≤3或c=4,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表示的是的绝对值,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即的绝对值是,所以的值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若要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可以往第2排右侧正方体上添加1个,往第3排中间正方体上添加2个、右侧两个正方体上再添加1个,即一共添加4个小正方体,故选C.8、A【解析】如图,∵∠BOC=50°,∴∠BAC=25°,∵AC∥OB,∴∠OBA=∠BAC=25°,∵OA=OB,∴∠OAB=∠OBA=25°.故选A.9、C【解析】

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故选:C.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0、A【解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C,∠BAC=∠BA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CC=∠CAB,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AC,再求出∠BAB=∠CAC,从而得解【详解】∵CC′∥AB,∠CAB=75°,∴∠C′CA=∠CAB=75°,又∵C、C′为对应点,点A为旋转中心,∴AC=AC′,即△ACC′为等腰三角形,∴∠CAC′=180°﹣2∠C′CA=30°.故选A.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好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1、A【解析】

由题意,因为与反比例函数都是关于直线对称,推出A与B关于直线对称,推出,可得,求出m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函数与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点与反比例函数都是关于直线对称,与B关于直线对称,,,点故选:A.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圆的对称性及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题的突破点是发现A,B关于直线对称.12、B【解析】

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详解】解:∵−12>−1>−2∴负数中最大的是−12故选:B.本题考查了实数大小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解析】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证明OC=OA=OD,推出∠OCB=∠ODC,可得tan∠OCB=tan∠ODC=,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在Rt△ABC中,∵AC=4,BC=3,∠ACB=90°,∴AB==5,∵四边形ABDE是菱形,∴AB=BD=5,OA=OD,∴OC=OA=OD,∴∠OCB=∠ODC,∴tan∠OCB=tan∠ODC==,故答案为.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a6b3【解析】

根据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详解】原式=(﹣a2b)3=−a6b3,故答案为−a6b3.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关键是掌握运算法则.15、【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图象和数据可知,当y>0即图象在x轴的上方,x>1.

故答案为x>1.16、(,)【解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相似比,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要使△DEF的面积是△ABC面积的5倍,则△DEF的边长是△ABC边长的倍,∴点F的坐标为(1×,×),即(,),故答案为:(,).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17、【解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BC,DE=DC,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沿过点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BE=BC,DE=DC,∴的周长=AD+DE+AE=AD+DC+AE=AC+AE=AB+BC+AC-BC-BE=8+6+5-6-6=7cm,故答案是: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定义,进行等量代换是解题的关键.18、(2,)【解析】过C作CH于H,由题意得2AO=AD’,所以∠D’AO=60°,AO=1,AD’=2,勾股定理知OD’=,BH=AO所以C’(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ABC=45°.(AB、AC是小长方形的对角线).(2)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图所示,点M是长方形AFBE是对角线交点,点N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0、(2)证明见试题解析;(2).【解析】

(2)过点O作OM⊥AB于M,证明OM=圆的半径OD即可;(2)过点O作ON⊥BE,垂足是N,连接OF,得到四边形OMBN是矩形,在直角△OBM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OM和BM的长,进而求得BN和ON的长,在直角△ON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NF,则BF即可求解.【详解】解:(2)过点O作OM⊥AB,垂足是M.∵⊙O与AC相切于点D,∴OD⊥AC,∴∠ADO=∠AMO=90°.∵△ABC是等边三角形,∴∠DAO=∠MAO,∴OM=OD,∴AB与⊙O相切;(2)过点O作ON⊥BE,垂足是N,连接OF.∵O是BC的中点,∴OB=2.在直角△OBM中,∠MBO=60°,∴∠MOB=30°,BM=OB=2,OM=BM=,∵BE⊥AB,∴四边形OMBN是矩形,∴ON=BM=2,BN=OM=.∵OF=OM=,由勾股定理得NF=.∴BF=BN+NF=.考点: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2.勾股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4.综合题.21、:(1)30º;(2).【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易得∠ABC=∠A=60°,结合BD平分∠ABC和CD∥AB即可求得∠CDB=30°;(2)过点D作DH⊥AB于点H,则∠AHD=30°,由(1)可知∠BDA=∠DBC=30°,结合∠A=60°可得∠ADB=90°,∠ADH=30°,DC=BC=AD=2,由此可得AB=2AD=4,AH=,这样即可由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的面积了.详解:(1)∵在梯形ABCD中,DC∥AB,AD=BC,∠A=60°,∴∠CBA=∠A=60º,∵BD平分∠ABC,∴∠CDB=∠ABD=∠CBA=30º,(2)在△ACD中,∵∠ADB=180º–∠A–∠ABD=90º.∴BD=ADA=2tan60º=2.过点D作DH⊥AB,垂足为H,∴AH=ADA=2sin60º=.∵∠CDB=∠CBD=∠CBD=30º,∴DC=BC=AD=2∵AB=2AD=4∴.点睛:本题是一道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求解的题,熟悉等腰梯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

(1)从所给的条件可知,DE是△ABC中位线,所以DE∥BC且2DE=BC,所以BC和EF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BE=FE,所以四边形BCFE是菱形.(2)因为∠BCF=120°,所以∠EBC=60°,所以菱形的边长也为4,求出菱形的高面积就可.【详解】解:(1)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且2DE=BC.又∵BE=2DE,EF=BE,∴EF=BC,EF∥BC.∴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BE=FE,∴四边形BCFE是菱形.(2)∵∠BCF=120°,∴∠EBC=60°.∴△EBC是等边三角形.∴菱形的边长为4,高为.∴菱形的面积为4×=.23、(1)4,;(2)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解析】

(1)连接AB,根据△OCA为等腰三角形可得AD=OD的长,从而得出点A的坐标,则得出正方形AOBC的面积;

(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OA′的长,从而得出A′C,A′E,再求出面积即可;

(3)根据P、Q点在不同的线段上运动情况,可分为三种列式①当点P、Q分别在OA、OB时,②当点P在OA上,点Q在BC上时,③当点P、Q在AC上时,可方程得出t.【详解】解:(1)连接AB,与OC交于点D,四边形是正方形,

∴△OCA为等腰Rt△,∴AD=OD=OC=2,

∴点A的坐标为.4,.(2)如图∵四边形是正方形,∴,.∵将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点落在轴上.∴.∴点的坐标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设t秒后两点相遇,3t=16,∴t=①当点P、Q分别在OA、OB时,∵,OP=t,OQ=2t∴不能为等腰三角形②当点P在OA上,点Q在BC上时如图2,当OQ=QP,QM为OP的垂直平分线,

OP=2OM=2BQ,OP=t,BQ=2t-4,

t=2(2t-4),

解得:t=.③当点P、Q在AC上时,不能为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时是等腰三角形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旋转的性质,是中考压轴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24、(1)见解析;(2)m=2【解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用“因式分解法”解原方程,求得其两根,再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在方程x2﹣6mx+9m2﹣9=1中,△=(﹣6m)2﹣4(9m2﹣9)=26m2﹣26m2+26=26>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关于x的方程:x2﹣6mx+9m2﹣9=1可化为:[x﹣(2m+2)][x﹣(2m﹣2)]=1,解得:x=2m+2和x=2m-2,∵2m+2>2m﹣2,x1>x2,∴x1=2m+2,x2=2m﹣2,又∵x1=2x2,∴2m+2=2(2m﹣2)解得:m=2.(1)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