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精练(统编版)_第1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精练(统编版)_第2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精练(统编版)_第3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精练(统编版)_第4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精练(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4课《诗词三首》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苏东坡-真正有趣的灵魂——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京城杭州惠州儋州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生性放达,为人率真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学习目标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壹品味字词,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贰在想象和拓展中,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叁知识积累——写作背景

哥,我看到月亮了,最近工作忙,哥也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不要闯祸。弟弟呀,我们已经七年没有见了,不知道你最近怎么样了,中秋的月亮真圆啊,你看到了吗?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熙宁九年中秋,词人与胞弟苏辙已七年未得团聚。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壹苏轼--《水调歌头》朗读、品析全文朗读过关壹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课文朗读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ǐngchénquèqióngqǐchán翻译过关壹课文朗读结合上下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思考作者写词前小序的意义和作用。疏通文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到天亮同时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翻译过关壹课文朗读结合上下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翻译本句,体会本句的意境。疏通文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端起酒杯。把,执、持。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译文翻译过关壹课文朗读结合上下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翻译本句,体会本句的意境。疏通文意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驾着风,凭借风力回到天上去美玉砌成的楼宇经不住,承受不了。我想乘清风回到天上,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译文翻译过关壹课文朗读结合上下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翻译本句,体会本句的意境。疏通文意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玩弄,欣赏何如,哪里比得上。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译文翻译过关壹课文朗读结合上下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翻译本句,体会本句的意境。疏通文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朱红的华丽楼阁雕饰华丽的门窗的人月亮对人为什么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译文结合上下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翻译本句,体会本句的意境。疏通文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一起欣赏。指月亮。译文:只愿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壹课文朗读(1)再次朗读全文,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内容过关整体感知上阕下阕望月,写景诗人想要超脱现实又眷念人间的矛盾心情。怀人,抒情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乐观旷达的胸襟。由景到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壹课文朗读(2)通过阅读全文,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试着推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内容过关整体感知乐观旷达

通过“把酒问天”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豪迈、潇洒的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于他的作品中。热爱生活

对生活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间情感的深刻体验上。积极向上

人世间避免不了悲欢离合,只希望天下所有人的亲人能健康平安,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皎洁美好的月色。贰苏轼--《水调歌头》课文内容重点探究贰课文朗读

(1)作者在第一句的时候“把酒问青天”,作者问了“青天”什么问题?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贰课文朗读

(2)作者用“我欲乘风归去”来表达对天上的向往,为什么又说“恐”,一个“恐”字说明了什么?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贰课文朗读

(2)作者用“我欲乘风归去”来表达对天上的向往,为什么又说“恐”,一个“恐”字说明了什么?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贰课文朗读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刻画天上时,经历了哪些心里历程?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作者不愿离开人间的根本原因。“我欲”“又恐”“何似”情感的波澜起伏

作者从从幻想上天写起,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幻觉回到现实。贰课文朗读

(4)下阙开始的描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和“无眠”分别指的是什么?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贰课文朗读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问月?这里实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恨”在古语中是遗憾的意思,此句就是不应该遗憾,但是为什么月亮总在分别时刻才圆呢?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与苦闷。贰课文朗读(6)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结构和在文中的作用。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贰课文朗读

(7)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本文的背景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是自然界的规律。这种哲学思想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即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贰课文朗读

(8)怎么理解全文结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说你的理解。精细研读重点内容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情感得以升华,体现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他推己及人,希望全天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离别之人都能够平安健康,共赏明月,从中可以读出苏轼普世的胸怀。叁课文朗读总结归纳内容总结水调歌头上阕下阙把酒问天欲归又恐起舞弄影由月感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月照无眠不应有恨千里婵娟感月怅别议论升华富有哲理乐观旷达叁课文朗读巩固练习课堂练习1.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感情波澜中,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的是佳节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之情。C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叁课文朗读巩固练习课堂练习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3.(1)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2)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片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叁课文朗读巩固练习课堂练习2.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