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精测试题2(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精测试题2(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精测试题2(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精测试题2(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精测试题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一一散文阅读精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娘

后窗

我从小就不知道叫妈妈,只会叫娘。我娘就是我的妈妈,这是大些时候才弄明白的事儿。

“为什么不让我们叫妈而叫娘呢?”娘的回答让我懂得了其中的缘由。

“本来你姐出生以后是管我叫妈,可是等你出生以后就不能叫了。先生说你这个孩子命

硬,克妈,必须得改口叫娘才能避免。”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在我的影响下,相继出生的

两个弟弟也都管妈妈叫娘,娘是我们姐弟四人的妈妈。

我娘是辽宁朝阳人,我爸是黑龙江朝阳人,“朝阳”是他们俩的缘分。虽有一些空间距

离,但都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父母

的基因给了我们踏实、勤劳、朴拙、粗犷的共同性格。然而,细细品来,我的身上似乎集中

了父母身上的优点,而对他们的弱点都悄无声息地规避掉了。

我娘很聪明,上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到六年级毕业正赶上了特殊时期,不能继续读书

了,只好回家劳动。娘会唱歌还会跳忠字舞。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没

钱买蜡烛,天一黑我们就躺在炕上睡觉了,睡不着,娘就教我们唱歌。我觉得娘唱得真好听,

就很认真地和她学,《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归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学的,娘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

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

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吓。除了给全家人安顿吃穿用度,

我娘还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儿。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有睡过懒觉,总是天不亮就起

床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娘的女工活儿做得很好,不仅会缝缝补补,还会绣花。我们小时候睡的枕头上,常有

我娘绣的花,有牡丹,有蔷薇,有莲花,虽然是用粗布绣成的,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前几年

回家,娘从箱子里拿出几个枕套,是她绣的十字绣,她捡了一个最好看的给了我,说我有了

新房子可以用,我看着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美丽图案,赞叹娘的心灵手巧。这两年,娘的眼睛

越来越不好,不得已停止了女工活儿。

然而,娘说什么不肯放弃她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爸和我都主张把缝纫机拿走,放在房间

里的哪个角落似乎都和整体布局不搭调。娘却不搭理我们,说缝纫机要放着,说不上什么时

候还能用上。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做个被罩,缝个围裙……过日子哪能都买新的,到

外边修补都要求人花钱。开始我不太理解,坏了就淘汰买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后来想想,哪个人没有几件旧物是割舍不掉的呢?这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中某一段时光的见证者。旧物就像树根,是不能拔掉的。一旦拔掉,生命就会失去活力。想

明白这些,我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娘,而是都听娘的,只要她觉得欢喜就好。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娘的性格,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而我娘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随遇

而安,不纠结,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我能把我娘带出来游玩,却很难说动我爸

离开家半步。我娘想得少故而快乐多,身体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纠结多,身体相对弱。从二

老身上我都能得出心态性格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结论。

从老家走出来在外生活的这十几年,与父母见面的机会极少,平均每年一次而已,每次

都格外珍惜。二老确实实现了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但我娘和我爸生活在一起,我还是时常

有些隐忧,不是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而是担心他们没有儿孙承欢膝下,仅剩没有共同语言

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我娘会不会受到爸的欺负。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为了不让我们

担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只会一个人暗自流泪。可是,流泪对她

的眼睛伤害非常大。

每次打电话,我都嘱咐我娘别和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爸计较,再嘱咐老爸和娘好好说话,

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老爸总是笑呵呵地说,你娘在家里就剩下享福了,活儿都是我

自己干的,她就是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哪里有受委屈?娘在一旁直咧嘴,说爸净捡好听的

说。

我在电话这头常常无法分辨,哪一个说的是真话,哪一个说的是假话,他们各说各的理。

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说,等你们相看两厌的时候,一个到我这里来吧,就是你们在一起的时

间太长了,没有新鲜感,不知道珍惜,分开一段时间就会想到对方的好。这时,他们就会把

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可不到你那里去,往楼上一住就像蹲了监狱一样,住不惯,哪里有我

们的平房好,自由,方便。在这件事上,他们倒是达成了共识。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作为女儿,我一定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不仅是物质上的,

而且是精神上的。

(选自《海燕》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我”叫“娘”的原因。“原来罪魁祸首就是我啊!”此话虽以俏皮的口吻

说出,但也包含着“我”的自责和愧疚。

B.“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做这些事情的频度,她从未间

断过,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的一面。

C.“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既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

之情,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D.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某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某一段时光。作者母亲无法

割舍的她那台老式缝纫机即是如此。

2.下面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语言生动活泼,如“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

口……”句式简短整齐,富有节奏。

B.文中提到“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从中可见作者对

娘的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担忧。

C.文章以“我娘”为标题,突出了写作对象,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行文过程中以“我”的

视角叙事,便于抒情议论。

D.文章中“我”是叙述者,也是文本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可引发读者对和

母亲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思考。

3.请结合爸爸的形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分析“我娘”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梨花,雪白的梨花

姜德明

快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多年来,我每次坐火车路过天津,总要站在走道的窗

前仔细地往外望着,寻找我童年的踪迹。

忽然发现在我身后站着一个军人,正同我一起望着车窗外的一条长街。

“这条街的变化不大么。”那位军人跟我说,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们的部队在这儿

住过一阵子。我顿时同他亲热起来,告诉他当年我就住在这附近。我问他还记得部队开拔的

那一天正下雪吗?①他大声地嚷着:“好大的雪呀!”于是,在我的记忆里突然出现了一个

在风雪中伫立的身影……

②一个带着硝烟烈火的黎明,巷战中激烈的枪声渐渐地稀疏了,人民子弟兵终于把我们

从地窖里解放了出来。当我们从阴暗的地窖里爬出来的时候,迎来的是一个真正的黎明。

就在这天中午,人民子弟兵来我们院里号房子。我们高高兴兴地把一间有土炕的房子让

给了他们。从此便有一个班的战士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的那屋子总是挤满了人,人们

什么都想打听,老大娘还一个个地问人家老家有几口人,双亲可结实,甚至问人家定亲了没

有。问得战士们真不好意思。

那时我们的野战军刚刚进入大城市,战士们领来粮食要自己烧饭,他们去借院里梨花嫂

家的锅灶。就在这时,不知为什么梨花嫂又被丈夫打了。一位年龄较大的战士制止了那男人:

“老乡,有话好好说,不许打人。”同院的邻居说:“人民子弟兵来了,不兴打人,家务事

也不能打人。”梨花嫂抹了抹眼泪,默默地把刷锅的炊帚递给了那位战士。

梨花嫂十几岁就从乡下嫁到这院子里来,现在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她长得眉清目秀,每

逢过端阳节的时候,院里的人都找梨花嫂给剪窗花,她剪的那蝎子、娱蚣就像是活的。可是

这样一个好媳妇,却常常受到不务正业的丈夫的打骂。人们常常可以透过她家的破窗户纸,

听到那男人正在骂着:“我是用钱把你买来的!”

战士们有时在院子里开会,那时开会前兴拉歌子,院里的婶子、大娘们也都爱出来听歌

子。遇到这种时候,梨花嫂也总是远远地站在自己屋门口,扶着门框凝神地听着。梨花嫂就

是灵,有时她在院里烧火做饭,一个人便轻轻地哼了起来,唱的正是从战士那儿听来的。我

可从没听到过梨花嫂唱歌,也从没见过她这样高兴过。③灶里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我发现

这时候的梨花嫂最漂亮了。

慢慢地梨花嫂也敢跟战士们讲话了。有一次她抢着给战士们洗军衣;还有一次,正是那

个来借锅灶的年岁较大的战士病倒在炕上,她不声不响地做了一碗鸡蛋挂面送到战士手上。

每天晚上,在战士们的屋里都坐满了听故事的人。我现在想来还挺奇怪,他们不过是才

入伍一两年的农民,为什么讲起红军长征呀,毛泽东、朱德呀……竟那么熟悉,那么自豪。

人们都听得心里热乎乎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有一次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讲到,部队每解

放一处地方,老百姓有多大的冤屈都能伸,那一次梨花嫂也在门外听着。

战士们常常去执行紧急任务,有一天战士们都低头不语,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再也没有

回来,问起来,才知道他触雷牺牲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全院里最伤心的却是梨花嫂。她躲

在屋里哭了一场。第二天,她还按照家乡的风俗,叠了几张纸钱,在月亮升起的时候为死了

的那位大哥烧化了。⑷在她的心目中,第一次得到、也是第一次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好人,一

个真正的亲人。

快要过旧历年了,院里的人们也都盘算着如何同战士们一起过个“解放年”。可是,有

一天夜里,当我正在浓睡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到战士们低声唤着:“大伯、大娘,借您的

面盆放在门口了,草席卷好放在炕上了,柴火钱放在窗台上了……”远处传来了车马声,响

起了军号声……当我清醒过来,立即披衣而起的时候,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已经找不见战

士的踪影了。满天雪花弥漫,今年的第一场大雪降临了。

我的心里好像突然失去了什么,不知如何是好。我知道部队为了怕打扰老百姓而星夜出

发了。

我急忙跑出了胡同,大街上到处是军马和炮车,还有列队而行的长长的队伍,我跟随着

队伍朝前奔跑着。雪越下越大了,就在长街尽头的铁路桥下,在那斜坡上站立着一个身影,

啊,那穿着褪了色的蓝花棉袄的女人不正是梨花嫂吗?她满身落满了雪花,呆呆地望着远去

的队伍……不知怎的,我不忍心去惊动她。队伍正在迎着风雪向南挺进着,向南,向南。谁

又知道梨花嫂究竟在风雪中站立了多久呢……

不久,我就离开了家乡投奔了革命学校,在外边我很快就听到梨花嫂失踪的消息。

夜深了,火车早已过了天津,正奔驰在辽阔的大平原上。我望着对面正平静地发出鼾声

的那位军官,我想明天一早一定要问问他,当年他们在风雪中离开这座城市时,可曾看到一

个在风雪中追赶他们的年轻媳妇。

列车轰隆隆地朝南行进着……我紧闭了双眼,好像在列车的后面正有一个年轻的媳妇在

追赶着列车。她在奔跑着,向南,向南,一直向南……当我困惑地真想睡去的时候,眼前又

飘起漫天风雪。那纷纷扬扬的雪片,忽而又变成一瓣瓣美丽的梨花。我只感到脸上有点轻柔

的湿润,还闻到一种淡雅的香味,啊,那雪花一样洁白的梨花呀!

1980年6月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每次”“总要”“仔细地”突出我对天津不同寻常的情愫,巧设悬念,自

然引出下文三十年前的天津往事。

B.从“默默地”递炊帚、“远远地”听歌子,到“敢”讲话、“抢”洗军衣,梨花嫂对人民

子弟兵战士的情感态度逐渐产生变化。

C.百姓挤满战士住的屋子,“什么都想打听",老大娘甚至问起战士们的家庭婚姻状况,主

要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到来感到很新奇。

D.作者选取借锅灶、拉歌子、讲故事、还东西等寻常琐事,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既有严明的纪

律,又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良好风貌。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军人“大声地嚷着”这一细节,传达出他回忆起天津往事时的激动心情;而“雪”

巧妙勾连起现实与回忆,自然引出下文。

B.句子②中“硝烟烈火”“激烈的枪声”透露出胜利来之不易,“阴暗的地窖”“真正的黎

明”富有象征意味,言简义丰,耐人咀嚼。

C.句子③中“最漂亮”意蕴丰富,既指梨花嫂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越发美丽;也指她被战士

们的热情感染,开始对生活抱有新的希望。

D.句子④中反复强调“第一次”“真正的”,是因为那位年龄较大的战士曾挺身制止了男人

打梨花嫂,给了她悲苦人生仅有的温暖。

7.重要物象常能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请分析作品最后一段中“梨花”的作用。

8.作品反映了在时代变革与社会转折时期,人们向往美好、追求进步的精神,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江州寻陶潜

钱红莉

我心里只有陶潜。

别人在陶潜的田园诗里读出了闲适恬淡,我读出的唯有困苦忧惧一一年岁愈长,愈甚。

终于来到柴桑,是陶渊明纪念馆。解说大姐一身紫丝绒,脸盘丰盈,正大仙容的气质。

她大约不知眼前这班人皆操持文学这一行当,且大方自信地引领我们进进出出。

我像个游魂漠漠然四处晃荡。院中翠竹修篁,洒下浓荫一地。荷池干涸,莲蓬枯如青铜。

秋风羽羽,阴影处颇有寒意。最后一月小屋内,玻璃长柜里陈列一帧陶潜山居图卷,大姐热

情招呼众人来看。她指这里,复指那里,仿佛我们手持《辆川集》去终南山寻访王维遗踪那

么珍重。末了,进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抑扬顿挫,有音韵

之美,令独自面墙而立审视陶潜一生行旅图的我忽然哽咽,泪水大颗大颗往下滚……慌忙摸

出墨镜,狼狈而窘迫,仿佛听闻别人的讥讽:这人莫非有病,室内戴墨镜?此时此刻,我似

与他心意相通,体恤着他精神上的困苦、愤激。这首词赋,也是他的精神自况,千年之后的

我们来读它,也是温习着他清洁的人格。故欧阳修才要说,《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唯一文章。

诗赋文章向来是一个人的灵魂自传,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

一直觉得,陶潜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识分子的个体尊严一一岂止不折

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怡然自若,你看《归去来兮辞》小序写得何等坦诚: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如此磊落坦荡,却无寒酸相,彻底超脱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贯擅长半遮半掩,

早早丢失掉安身立命的“趋真”精神。现实里,我给予一个人最坏的评价,无非是一一文假,

人更假。

时间之河顺流而下,一路至晋、隋、唐,到宋,有了一个苏轼,一贬再贬,何等困苦受

辱,怎么就不曾崩溃过?他谪居黄州时,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潜啊。苏轼生命中的这一

段,虽说早前于史料中厘清过脉络,但直至真正伫立江畔眺望对岸黄冈,我方才恍然有悟:

黄州、江州两地何等之近!黄州当地政府也曾辟了一片东坡荒地给苏轼,让他自耕自食。东

游西逛排遣苦闷的苏轼,日日饮酒迟归,时不时乘扁舟一叶,过江到访庐山东林寺、西林寺,

而此地正是陶潜故乡,苏轼一下抓住了灵魂知音。

日后,为了向这位东晋第一人致敬,他自黄州、惠州、僧州,一路书写“和陶诗”不辍。

或许,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正是为陶潜精神所滋养着的。《赤壁赋》中“寄

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

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

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向内求索。

一个文人岂能种好地?难免窘迫,内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园诗中丝毫不见怨尤,孜孜白

描天地自然之美。偶尔的一次低落情绪,见《乞食》诗。长期营养不良的他,大约罹患低血

糖症吧。一日饿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门。人一看是大诗人,欣然开门纳客,恭敬招待。

末了,他又添愧疚,怅惘一声,我不能像韩信那样报答一饭之恩了。

何等自责啊。

世间官场,只要肯弯腰,周旋之,钻营之,何愁不可腾达飞黄?岂止报答不了陌生人一

饭之恩,甚或妻儿,也不会跟着受苦。你说一个人为了不违逆自己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窘

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瘾,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

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

高蹈出尘之余,该有多少困顿挣扎?一个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疮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

失败,正是他的勋章。

中国的诗歌史,三篇辞赋不能绕过去。屈原的《楚辞》,愤慨激烈。陶潜的《归去来兮

辞》,转为冲淡平和。苏轼的《赤壁赋》,彻底明心通透。这三人的诗文内核中,有一种共

通的东西,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近年,我读鲁迅古体诗,也

读出了屈陶苏的影子。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陶渊明纪念馆“四处晃荡”时,作者探寻遗迹,渴望走近陶潜,院中景物的凉意与其内

心的“漠漠然”相契合。

B.解说大姐的着装、气质与陶潜纪念馆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

让我激动得泪流满面。

C.精神的困苦愤激和人格的清洁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以体现,作者借欧阳修的评价来表

达对陶潜的钦佩之情。

D.《江州寻陶潜》从陶渊明纪念馆“寻”起,又“寻”及陶潜的文学作品、仕宦遭际、生活

处境和他内在的精神思想。

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我的心里只有陶潜”,简约之中表达出的作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正是文章的情

感主线。

B.文中两处画线句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现讲解大姐的热情投入,后句表达作者对陶潜的高

度赞美。

C.作者在文中将陶潜和大多数文人对比,也与鲁迅类比,都是为了深入透彻地探究陶潜的精

神世界。

D.本文综合采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历史与文学、理性与感性巧妙地

结合。

11.作者在陶潜的作品里读出了哪些“困苦忧惧”?请结合文本分析。

12.本文着重写作者在江州寻访陶潜,却为何用大量篇幅写苏轼?请结合文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打我身边路过的世界

汤世杰

在峡谷里行走,满目都是新鲜,世界犹如初降,仿佛一切都刚刚诞生,巨大的、既柔和

又飙烈的娴静与安详,你很想去揣摩、体验她在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岩石与岩石间相对移动时送出的串串火星,隆起或沉落的巨大山体,从地底深处涌出的、通

红的,四处奔行的熔岩,和像刀剑副蹭玻璃天空一样刺耳的吓人音响……

那是一座大峡谷亿万年亲历过的景象,只是从那以后,已很少有人再次想起。我也只是

突然想了起来,想起了那些壮丽的原初。

当然,走,一直走,也总会有走累了走渴了、什么事都不想做的时候。那时不妨找个地

方站一会儿,或索性坐下来,歇歇腿脚,喘口气儿。其实人在西陵峡峡谷里,也难得真能歇

着一一腿脚停了,步子停了,眼睛却总也停不下来,心更是停不下来。

那天歇息的地方,是峡谷半山上,路在那里向江流中间鼓凸出去,绕出来一个小小的回

头弯,就像一个天然的观景台,近乎天造地设一般。那些亿万年前在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山崖,

都裸露着它们凭肉眼就能看出、清晰度十分容易辨识、有着巨大倾斜度的石纹肌理,一座座

都狠狠地直插江底,显得既生猛成式,又生气勃勃,绝无呆滞衰朽之象。①有时猛然看去,

那些山崖似乎都还在继续奔行着,步子既大且急,树木草叶看上去跟不上它的步伐,都斜斜

地落在了身后。在一条大江上修建了一道又一道大坝后,峡谷里的江水,早就失去了建坝前

那样的汹涌湍急,但即便在阳光下,一江流水的潺潺而行,仍然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②

世界一一是的,整个世界一一仿佛都正在从我面前路过,打马而去。

时光汹涌。而每一天,都短得只在一瞬之间,让你也让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匆匆逝

去,生命的错过总如大江东流,又无反顾。

世界在走过,从我面前走过。

走过就是路过。

意识到这一点我多少有点惊奇,有点兴奋一一从来,不都是我作为一个人,在世界上走

嘛,我们以为大地是不动的。原来,只要换一个方向,世界也可以看作是从我面前走过的啊。

突然想起,天地山川与人类的顾盼相望,古己有之。从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都是阅透千古的扼腕之叹。世界在他们面前是灵

动汹涌、生生不息的。

曹孟德顾盼自雄,用那种由从他面前路过的世界所领悟的盛大与宏阔,为自己的理想霸

业做了有力的心理暗示。陈子昂则顾盼自孤,这个怀有大抱负的诗人,却在面对那个从他面

前路过的世界时,念及大千世界的博大与悠长,而感到一己之力的微小与单薄。③当下,还

有几人会回味人与世界的那种互相路过的关系?

我那样的惊喜就感性且寻常多了,并不能证明什么,比如人的了不起什么的。人生逆旅,

就非过客。人一直不过是世界这个庞然大物的过客。只是在那一刻,在某个转瞬即逝的时段,

世界也是一个打个体生命面前路过的过客。于是我尽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只想好好看看、好

好体味一下,这世界到底是怎么打马而去,从我身边路过的。

峡谷里的世界看似狭窄,实际上那是一种巨无霸的狭窄。峡谷两边的山并不狭窄,夹在

两山之间的峡谷其实也不狭窄。狭窄是一种错觉,因江的绵长而产生。这世上,有许多事,

都不可想,不可语。你一想就会陷入巨大的不可知,陷入这个星球时光的浩渺无际与你人生

的短暂无常的巨大悖论之中,远古造山运动的余波还在继续。峡谷两边看不见的山崖深处,

岩石还在解体、崩裂、坍塌,某些地段的泥土还在流失,地下水继续在暗中改变着一切。而

在峡谷的上方,头顶,日日夜夜,都有仅凭眼睛未必能够看见的,缓缓移动着的灿烂星云。

想一想,平时我能注目的,大约也就只是些表皮的日常物象,一片阳光、一丝云、一场雨以

及一年到头时新时续刮着的一阵阵风,注目它们当然是应该的。它们关系着我的日常。它们

当然也在打我面前路过,按照它们自己的节律。万物都在默默赶路,不知来自哪里,也不知

去向何方。

峡谷里,人不少不多。仔细些看,会看到那些农舍内外、橘子树下、橙子林里,都有人

在做活路。只是因为离得太远,看不大真切一一山太高、水太长、峡谷太深,人因而显得微

不足道。

我看见对岸的山脚有个村子,村子里有人,我喊了几声,他们没有听见。我知道峡谷的

江上有条船,船上面有人,我打一声呼哨。他们也没听见。

峡谷并不空,至少有一道山岩听见了我的问候,它悠缓地应答我的那声嘿一一一直在峡

谷里飘浮回荡,不肯坠落。

不远处的一个人,就在这时进入了我的视线。他随那个路过我的世界一起走了过来。他

像是在林子里干了一阵什么活后,刚刚走出来的,汗水涔涔的额头,在他钻出林子时,像玻

璃那样有过一道闪光,转瞬即逝。就凭这,他依然是那个路过我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多希望他也看见了我啊!可惜他没往我这边瞥上一眼。哦,如此,即便我愿意,我也

没法让我成为路过他那个世界的人了……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想象大峡谷创始之初的盛景开头,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景观,给人一种厚重感,

为后文作者的感悟埋下伏笔。

B.“潺潺而行的江水”和“直插江底”的一座座山崖,以动带静,给作者一种“山崖”在流

动的错觉,从而领悟到“世界在走过,从我面前走过”。

C.一般人以自己为主体,世界为客体,主观认为人从世界路过。而作者转换视角,给予世界

主体,自己为客体,发现世界在路过,颇有哲思。

D.作者行走在峡谷中,对世界产生新的思考,陷入这个星球时光的浩渺无际与人生的短暂的

巨大悖论之中而无法自拔。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以动写静,赋予“山崖”旺盛的生命力。

B.句子②中,两个“一一”中间的内容,突出了“世界”的主体性,强调“世界打我身边路

过”这一惊奇的发现。

C.句子③作者运用反问句,意思是说在已经没多少人回味人与世界的互相路过,反衬出自己

的与众不同。

D.句子④是希望他人看到自己,渴望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产生关联,使“我”成为他人

世界的一部分。

15.当意识到“世界也是一个打个体生命面前路过的过客”后,作者沉下心来,好好体味了一

番,那么作者产生了哪些人生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6.学校多媒体小组想围绕此文拍摄一期短视频。经过讨论,第一组展现的主题为“观察•遐

思•愿望”,第二组展现的主题为“路过”。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根据主题,从构图方面

写出你的短视频拍摄构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错误,文中并未谈无法归乡,也未谈苦闷之情。

故选:Co

2.答案:A

解析:A.“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分析不当,本文多用散句和短句,如“衣服

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做个被罩,缝个围裙……”“不惯,哪里有我们的平房好,自由,方

便”等,偶有整句和长句,如“我娘想得少故而快乐多,身体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纠结多,

身体相对弱”。故选:Ao

3.答案:①爸爸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他脾气暴躁,为人固执严肃,有大男子主义。②他

的形象更加反衬出母亲懂得忍让、乐观豁达、不纠结、不苛刻的一面。

解析:首先,分析“爸爸”这一人物形象。根据文中说“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

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

受……”可知:爸爸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根据“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很难说动我爸离

开家半步”可知:爸爸为人固执严肃。根据“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我娘会不

会受到爸的欺负”“我都嘱咐我娘别和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爸计较,再嘱咐老爸和娘好好说话,

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可知:爸爸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有大男子主义。其次,分

析“爸爸”这一人物的作用。根据文中“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

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

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

吓”“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而我娘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纠结,不苛刻。遇

到什么事都能想得开”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更加反衬出母亲懂得忍让、乐观豁达、不纠结、

不苛刻的一面。

4.答案:①娘教孩子们唱歌,丰富夜晚的生活,娘成为“我”音乐的启蒙老师。②娘为了不

让孩子受到惊吓,不想挑起家庭战争,极力忍受爸爸的责骂。③娘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吃

苦耐劳,起早贪黑地劳作;娘做了十字绣,她把最好看的送给“我”,希望用在“我”的新

房子里;④娘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告诉孩子们,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解析:①由“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生活……,娘就教我们唱歌。我觉得娘唱

得真好听,就很认真地和她学,《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归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学的,娘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分析概括出:娘教

孩子们唱歌,丰富夜晚的生活,娘成为“我”音乐的启蒙老师。②由“我爸就急了,娘就会

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

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吓”分析概括出:娘为了不让孩子

受到惊吓,不想挑起家庭战争,极力忍受爸爸的责骂。③由“除了给全家人安顿吃穿用度,

我娘还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儿。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有睡过懒觉,总是天不亮就起

床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分析概括出:娘为了家庭,为了孩

子,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地劳作;由“娘从箱子里拿出几个枕套,是她绣的十字绣,她捡了

一个最好看的给了我,说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分析概括出:娘做了十字绣,她把最好看的

送给“我”,希望用在“我”的新房子里。④由“仅剩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

我娘会不会受到爸的欺负。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她即使受了委屈,

也不会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只会一个人暗自流泪”分析概括出:娘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即

使受了委屈也不告诉孩子们,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5.答案:C

解析:百姓关心战士,询问家庭婚姻,更多出于对战士的敬佩、关心、喜爱,是军民鱼水情

的体现。

6.答案:D

解析:同院的邻居也帮助梨花嫂,并非仅有的温暖。之所以视为“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

正的亲人”,不仅因为战士们护佑了她,更是告诉她另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勇敢解放自

己,摆脱旧生活。

7.答案:①洁白、轻柔、淡雅、美丽的梨花,象征着温婉美丽、淳朴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

梨花嫂,让人物塑造更加形象;

②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鱼水情”,让主旨表达更加隽永;

③梨花即雪花,既点题,又前后照应,自然交织现实与回忆,让文章结构更加谨严;

④梨花与雪花、梨花嫂和谐交融,让作品意境更加富有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晰“梨花”在作品中的意蕴,然后从人

物形象、情感主旨、情节结构、文章意境等方面分析作用。

8.答案:①人民子弟兵战士原本是农民,在加入革命队伍后迅速成长进步,对于革命深入理

解,倍感自豪;

②在战士关爱百姓、平等相待的真挚言行和不畏牺牲、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影响下,梨花嫂

思想进步,离家出走,勇敢追求新生活;

③在战士的影响下,“我”追求进步,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主旨及人物形象的能力。作品主要反映解放战争时期,而写作

时间指向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再围绕“向往美好、追求进步”从人民子弟兵战士、梨花嫂、

“我”等方面逐一分析即可。

9.答案:B

解析:让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主要是陶潜作品内容和陶潜的思想精神。

10.答案:B

解析:第一处画线句不是比喻,是类比。

11.答案:①经济生活的窘迫艰难。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在

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而有的窘迫交困。

②内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俗

“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

解析:解答本题,结合题干关键信息“陶潜的作品里”困苦忧惧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经济生

活的窘迫艰难。"《归去来兮辞》小序写得何等坦诚: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

无以养家;”一个文人岂能种好地?难免窘迫,内外交困”《乞食》诗。“长期营养不良的

他,大约罹患低血糖症吧。一日饿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门。人一看是大诗人,欣然开

门纳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在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而有的窘迫交困。内

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一个人为了不违逆自己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

孤勇?他的嗜酒成瘾,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

有的”“高蹈出尘之余,该有多少困顿挣扎?一个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疮百孔的人。主流俗

世的失败,正是他的勋章”,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

俗“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

12.答案:①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

②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

③借苏轼的《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

解析:寻访陶潜,而写苏轼,则二人必有相关相似相承之处,且其作用应主要是要表达对陶

潜的认识与思考,从而升华主题。找到答题区间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文中有“苏轼不折不曲

随遇而安的性格,正是为陶潜精神所滋养着的“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转为冲淡平和”,

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文中有“二人性情迥异,

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

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

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向内求索”屈原的《楚辞》,愤慨激烈。陶

潜的《归去来兮辞》,转为冲淡平和。苏轼的《赤壁赋》,彻底明心通透。这三人的诗文内

核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借苏轼的

《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

13.答案:D

解析:“陷入这个星球时光的浩渺无际与人生的短暂的巨大悖论之中而无法自拔”错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