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4/3D/wKhkGWbeQ_qAC6E2AAFfjcenSfM358.jpg)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4/3D/wKhkGWbeQ_qAC6E2AAFfjcenSfM3582.jpg)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4/3D/wKhkGWbeQ_qAC6E2AAFfjcenSfM3583.jpg)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4/3D/wKhkGWbeQ_qAC6E2AAFfjcenSfM3584.jpg)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4/3D/wKhkGWbeQ_qAC6E2AAFfjcenSfM3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入门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为了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小明用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无需控制相同的变量是()
A.食物的质量 B.燃烧时间 C.水的质量 D.所处的环境2.(本题3分)(2020·浙江杭州·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C.液体加热 D.点燃酒精灯3.(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实验室内危险品的容器外都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存放酒精的容器外应张贴下列哪个警示标志()A.当心辐射 B.易爆C.易燃 D.当心腐蚀4.(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 B.取液时挤出空气C.取用固体药品 D.添加酒精5.(本题3分)(2022·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C.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有45kg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6.(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2021年12月4-5日,宁波市初三学生进行了科学实验操作模拟测试,部分实验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A.吸取液体 B.取液后倒置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7.(本题3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8.(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9.(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位同学,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10.(本题3分)(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为探究盐分高低与食物霉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两份相同的食物加入不等量的食盐,并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其霉变程度,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11.(本题3分)(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有一支玻璃管总长40厘米但没有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水银柱长度L与液体温度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关于该水银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为37℃时,L的长度为10.8厘米C.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2.5厘米D.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6厘米12.(本题3分)(2021·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分别用材料甲和材料乙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15℃时测得长度相同,在40℃时测得长度分别为L1和L2,且L1<L2。如果测量方法都正确,则从15℃到40℃,甲、乙两种材料的膨胀效果()A.甲更明显 B.乙更明显C.一样明显 D.无法确定13.(本题3分)(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可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B.图二可用来探究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图三可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图四用湿棉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14.(本题3分)(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量筒中有一定量的液体,小宁读得体积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小宁又读得体积为19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第一次仰视读数第二次俯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B.若第一次平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C.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D.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平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15.(本题3分)(2021·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A.84次/分 B.100次/分 C.70次/分 D.60次/分16.(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B.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测量时可以重复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如实记录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17.(本题3分)(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七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滨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对于装置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温度计在使用时活塞处不能漏气B.为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精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C.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度的D.若气温降低,气体收缩,液体左移18.(本题3分)(2020·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19.(本题3分)(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20.(本题3分)(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可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B.制作人血涂片——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C.观察种子中胚的结构——将胚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D.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加热时花生仁尽量贴紧试管底部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6分)21.(本题6分)(2021·浙江·杭州市开元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22.(本题6分)(2021·浙江·乐清市英华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______(选填“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______(选填“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23.(本题6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准确读取测量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在相应的位置填写测量数据。(1)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柞”,图1中“一柞”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2)图2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3)图3是小科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的情形,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24.(本题6分)(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有一支温度计,刻度线均匀但刻度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15℃,此时水银柱长为25cm。(1)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长为___________cm;(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_℃时,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实际温度。25.(本题6分)(2021·浙江·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外加“双减”政策中托管服务的落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三检”,分别是晨检、午检和晚检。(1)晨检时测得小安体温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_℃,后未甩此体温计直接依次测量小杨小秋两位同学的体温,小杨为38.6℃,小秋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杨与小秋中一定发高烧,要及时治疗的是___________。(2)送到医院后医生再次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填序号)。①建立假设②获取事实与证据③制定计划④提出问题(3)小安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他的想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体温计能准确到0.1℃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D.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26.(本题6分)(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级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评卷人得分三、探究题(共40分)27.(本题8分)(2011·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塞/g•cm-3测量值6370_________(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本题8分)(2021·浙江·杭州市开元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甲区域乙区域实验步骤第一步放20条蚯蚓放20条蚯蚓第二步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每天喷10毫升①第三步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②实验结果25条38条(1)完善实验过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___________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___________。(4)假如小明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______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29.(本题8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阶段练习)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能见到停在饭桌或其他物体上的苍蝇会不时的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还是……于是小夏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实验设计】: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___。【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___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实验评价与交流】:小平认为小夏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此缺陷会是什么?___________。30.(本题8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第二步:甲与乙再握手,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2)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3)用大拇指在培养基按过后,需要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酵母菌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A.酿酒
B.制作酱油
C.制作酸奶
D.提取青霉素31.(本题8分)(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19世纪,法国学者沃泰默提出假设: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设?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论文后,提出另一种假设: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此假设,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___________和砂子一起研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4分)32.(本题6分)(2020·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在某次实验中,需要准确量取10mL,实验室有以下4种规格的量筒:A.5ml,最小刻度为0.1毫升的量筒
B.20ml,最小刻度为1毫升的量筒C.50ml,最小刻度为1毫升的量筒
D.100ml,最小刻度为2毫升的量筒(1)你选择的量筒是______(填字母)。(2)请写出准确量取10ml水,其他所需仪器______,及步骤______。33.(本题6分)(2019·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加热时,因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本题6分)(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阶段练习)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请简要叙述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35.(本题6分)(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体温测量。(1)早晨测得小科体温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_℃,后两位同学未甩此体温计直接测量,小明为38.6℃,小红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明和小红中一定发高烧,要及时治疗的是___________;(2)送到医院后医生再次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填序号)①建立假设
②获取事实与证据
③制定计划
④提出问题(3)小科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他的想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科学入门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为了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小明用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无需控制相同的变量是()
A.食物的质量 B.燃烧时间 C.水的质量 D.所处的环境【答案】B【详解】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故不符合题意;B、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需要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不需要控制,故符合题意;C、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水的质量要相等,故不符合题意;D、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所处的环境应相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本题3分)(2020·浙江杭州·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C.液体加热 D.点燃酒精灯【答案】C【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3.(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实验室内危险品的容器外都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存放酒精的容器外应张贴下列哪个警示标志()A.当心辐射 B.易爆C.易燃 D.当心腐蚀【答案】C【分析】酒精很容易燃烧,因此属于易燃物品。【详解】A、为辐射性物质图标,错误;B、为易爆物质图标,错误;C、为易燃物质图标,正确;D、为腐蚀性物质图标,错误;故选C。4.(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 B.取液时挤出空气C.取用固体药品 D.添加酒精【答案】A【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此选项正确;B.取液时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将胶头滴管的末端伸入液面以下,松开胶头,液体被吸进胶头滴管中,此选项错误;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此选项错误。故选A。5.(本题3分)(2022·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C.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有45kg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答案】A【详解】A.中学生指甲的宽度在1cm左右,在1cm=10mm左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45kg左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中雪碧的质量约350g,体积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2021年12月4-5日,宁波市初三学生进行了科学实验操作模拟测试,部分实验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A.吸取液体 B.取液后倒置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答案】D【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将胶头捏瘪再胶头滴管伸进液体中吸取液体,避免液体从试剂瓶中溢出,选项错误;B、不能将胶头滴管倒持,会导致残液倒流腐蚀胶头,选项错误;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容器口上方,不能伸进容器内,选项错误;D、滴加液体后,立即将滴管放回原滴瓶处,选项正确;故选D。7.(本题3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答案】A【详解】仰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5mL,俯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小于30mL,所以导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故选A。8.(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答案】D【详解】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不符合题意;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9.(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位同学,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答案】C【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本题3分)(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为探究盐分高低与食物霉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两份相同的食物加入不等量的食盐,并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其霉变程度,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答案】B【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但其中实验法是探究的主要方法。【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某同学将两份相同的食物加入不等量的食盐,并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其霉变程度,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本题3分)(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有一支玻璃管总长40厘米但没有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水银柱长度L与液体温度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关于该水银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为37℃时,L的长度为10.8厘米C.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2.5厘米D.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6厘米【答案】B【详解】A.设L=0时,温度为t0,当温度为t时,液柱的长度为L,温度和长度的关系为t=t0+kL由图像可知,温度为40℃,液柱的长度是12cm,则40℃=t0+k×12cm①温度为80℃,液柱的长度是28cm,则80℃=t0+k×28cm②由①和②得到t0=10℃,k=2.5℃/cm温度和长度的关系式为t=10℃+2.5(℃/cm)×L由上式可知温度计能测量出最小温度是10℃,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该温度计不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A错误;B.人体的温度是37℃,代入温度和长度的关系式37℃=10℃+2.5(℃/cm)×LL=10.8cm所以L的长度是10.8cm,故B正确;C.由k=2.5℃/cm得到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0.4厘米,故C错误;D.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代入温度和长度的关系式100℃=10℃+2.5(℃/cm)×L′L′=36cm水银液面稳定时距离水银柱顶端距离40cm-36cm=4cm故D错误。故选B。12.(本题3分)(2021·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分别用材料甲和材料乙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15℃时测得长度相同,在40℃时测得长度分别为L1和L2,且L1<L2。如果测量方法都正确,则从15℃到40℃,甲、乙两种材料的膨胀效果()A.甲更明显 B.乙更明显C.一样明显 D.无法确定【答案】A【详解】15℃时测得长度相同,在40℃时测得长度分别为L1和L2,且L1<L2。当刻度尺受热膨胀时,分度值的实际长度变长,但是示数不变,会导致测量出来的长度偏小,因为L1<L2,所以甲材料膨胀效果更明显。故选A。13.(本题3分)(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可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B.图二可用来探究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图三可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图四用湿棉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答案】C【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A.②和①对照,变量是水;②和③对照,变量是空气。故可用该装置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A正确。B.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后,远离叶柄的一端(A区域)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叶的A区域和B区域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步骤后,实验的结果是:A区域不变蓝,B区域变蓝。从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C.向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该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C错误。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正确。故选C。14.(本题3分)(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量筒中有一定量的液体,小宁读得体积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小宁又读得体积为19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第一次仰视读数第二次俯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B.若第一次平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C.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D.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平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答案】A【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详解】A.若第一次仰视读数为25mL,则量筒中实际液体大于25mL;若第二次俯视读数为19mL,则量筒中剩余液体小于1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故A正确。B.若第一次平视读数为25mL,则量筒中实际液体等于25mL;若第二次仰视读数为19mL,则量筒中剩余液体大于1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mL,故B错误。C.若第一次俯视读数为25mL,则量筒中实际液体小于25mL;若第二次仰视读数为19mL,则量筒中剩余液体大于1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mL,故C错误。D.若第一次俯视读数为25mL,则量筒中实际液体小于25mL;若第二次平视读数为19mL,则量筒中剩余液体等于1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mL,故D错误。故选A。15.(本题3分)(2021·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A.84次/分 B.100次/分 C.70次/分 D.60次/分【答案】A【分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人的心率。【详解】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4.5×0.5=2.25cmV=3cm/s则心动周期人的心率故选A。16.(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B.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测量时可以重复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如实记录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详解】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A正确。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要如实记录,获得准确的信息,为科学探究打下基础,C正确。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进行观察,D错误。故选D。17.(本题3分)(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七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滨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对于装置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温度计在使用时活塞处不能漏气B.为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精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C.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度的D.若气温降低,气体收缩,液体左移【答案】D【详解】A.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所以此温度计在使用时活塞处不能漏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为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精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液柱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移动的距离更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度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气温降低,气体收缩,液体应该右移,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8.(本题3分)(2020·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答案】B【详解】A.玻璃棒在物理实验中一般起搅拌作用,借助玻璃棒可以进行定性观察,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玻璃棒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温度计可以对物体温度进行准确测量,能够得到具体的数据,可以进行定量观察。故B符合题意;CD.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以便于观察,但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放大镜和显微镜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C、D不符合题意。19.(本题3分)(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答案】D【分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详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故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蚯蚓存活时间最长。故选D。【点睛】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是解题的关键。20.(本题3分)(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可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B.制作人血涂片——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C.观察种子中胚的结构——将胚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D.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加热时花生仁尽量贴紧试管底部【答案】B【分析】此题可从各种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详解】A.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时,不可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错误。B.制作人血涂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正确。C.观察种子中胚的结构时应用放大镜观察,错误。D.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时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花生仁开始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6分)21.(本题6分)(2021·浙江·杭州市开元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答案】
锥形瓶
试管夹
胶头滴管
酒精灯【详解】根据图片可知,A为锥形瓶,B为试管夹,C为胶头滴管,D为酒精灯。22.(本题6分)(2021·浙江·乐清市英华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______(选填“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______(选填“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答案】
定性观察
直接观察【详解】[1]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仅仅涉及到性质;定量观察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性观察;[2]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23.(本题6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准确读取测量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在相应的位置填写测量数据。(1)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柞”,图1中“一柞”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2)图2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3)图3是小科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的情形,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答案】
18.0
-6
20【详解】(1)[1]根据图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一柞”的长度为18.0cm。(2)[2]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际温度在0℃以下,则示数为-6℃;(3)[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甲的示数为110mL,乙的示数为130mL,纳米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130mL-110mL=20mL=20cm324.(本题6分)(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有一支温度计,刻度线均匀但刻度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15℃,此时水银柱长为25cm。(1)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长为___________cm;(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_℃时,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实际温度。【答案】
15
25【详解】(1)[1]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1℃水银柱的长度为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上升50×0.2cm=10cm水银柱长为5cm+10cm=15cm(2)[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时,对应的温度为t,由题意知t=25℃25.(本题6分)(2021·浙江·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外加“双减”政策中托管服务的落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三检”,分别是晨检、午检和晚检。(1)晨检时测得小安体温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_℃,后未甩此体温计直接依次测量小杨小秋两位同学的体温,小杨为38.6℃,小秋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杨与小秋中一定发高烧,要及时治疗的是___________。(2)送到医院后医生再次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填序号)。①建立假设②获取事实与证据③制定计划④提出问题(3)小安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他的想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体温计能准确到0.1℃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D.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答案】
37.1
小杨
②
AC【详解】(1)[1][2]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7.1℃。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温度计示数上升,则示数准确,小杨的体温在原来示数上有上升,所以示数准确,所以小杨高烧。(2)[3]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3)[4]体温计能准确到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是方便读数,故AC正确。26.(本题6分)(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级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答案】
5.20cm
【详解】(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0cm-2.00cm=5.20cm(2)[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评卷人得分三、探究题(共40分)27.(本题8分)(2011·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塞/g•cm-3测量值6370_________(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2)400
16
0.15(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分析】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秤量”;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面相平,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质量之和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由题意可知,软木塞吸水的质量,求出吸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软木塞的密度;当物质吸水时,可以在测量体积前使其吸足水分,据此解答【详解】(1)用天平时,潮湿的物品和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盘上放同样的白纸或同样的烧杯;(2)①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00mL=400cm3;②天平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所测吸水后软木塞的质量m2=10g+5g+1g=16g;③软木塞吸水的质量-m1=16g-6g=10g,被吸的水的体积=10cm3,吸水前软木塞体积=400cm3-370cm3+10cm3=40cm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0.15g/cm3;(3)软木塞放入水中后,因其具有吸水性,导致液面下降,所测体积偏小,为避免这一影响,测体积前应让软木塞吸足水。28.(本题8分)(2021·浙江·杭州市开元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甲区域乙区域实验步骤第一步放20条蚯蚓放20条蚯蚓第二步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每天喷10毫升①第三步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②实验结果25条38条(1)完善实验过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___________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___________。(4)假如小明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______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答案】
清水
数量
1%洗手液溶液
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
平均值【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洗手液溶液中有水和洗手液,要使变量控制更好,应在①步骤中加等量清水,可排除水的多少不同对实验产生的影响,②步骤控制蚯蚓的数量。(2)本实验的变量是某品牌洗手液,所以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1%洗手液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3)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应该尽量多一些。(4)如果得到多组数据,应该取平均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29.(本题8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阶段练习)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能见到停在饭桌或其他物体上的苍蝇会不时的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还是……于是小夏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实验设计】: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___。【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___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实验评价与交流】:小平认为小夏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此缺陷会是什么?___________。【答案】
苍蝇搓“脚”的次数
A瓶中苍蝇不搓“脚”或搓“脚”次数明显少于B瓶
放入瓶中的苍蝇数量过少【分析】本题以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的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遵循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的实验原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详解】实验设计:②根据实验目的,可知需要记录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②若A瓶中苍蝇不搓“脚”或搓“脚”次数明显少于B瓶,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实验评价与交流:放入瓶中的苍蝇数量过少,实验具有偶然性。30.(本题8分)(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第二步:甲与乙再握手,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2)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3)用大拇指在培养基按过后,需要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酵母菌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A.酿酒
B.制作酱油
C.制作酸奶
D.提取青霉素【答案】
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
2
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
A【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详解】(1)根据“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作出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我们要探究的是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只有洗手前接种还是洗手后接种这一条件为变量的,其他条件都一样,可以作为一组对照试验。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2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3)为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用大拇指在培养基按过后,需要立即盖上盖子。(4)在制馒头、做面包和酿酒中都要用到酵母菌。做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时酵母菌的作用是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31.(本题8分)(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19世纪,法国学者沃泰默提出假设: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设?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论文后,提出另一种假设: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此假设,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___________和砂子一起研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答案】
否
若假设成立,则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后,不会出现分泌胰液的现象
稀盐酸##稀HCl
是否有胰液分泌【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详解】(1)法国学者沃泰默针对“胃酸与胰腺分泌胰液”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假设是: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中: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胃酸(稀盐酸)有关系。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血液循环不能将“信息”传递给胰腺。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信息”不是由神经传导的;因为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都切断了,但是胰腺仍然有胰液分泌。因此,沃泰默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超低频传感器标定系统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5-图形的全等》教案-162
- 2025年代理合同解除协议常用版(2篇)
- 2025年代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五年级作文工作总结范例(二篇)
- 2025年五星级酒店保洁劳务合同协议(2篇)
- 2025年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模版(四篇)
- 热点1-1 集合与复数(8题型+满分技巧+限时检测)(解析版)
- 2025年产品买卖协议灯具(2篇)
- 学校物业服务合同范本专业版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
- 2024年02月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2024年公开招考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肺栓塞的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
- 露天采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苏教版一年级上、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