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无闻
刘心武
未必默默,然而无闻。
你系好领带,穿上西装外套,拎上资料包,去往那个有中外许多学者汇聚的研讨会,你
将有一个能令同行即使不是刮目相看总也会耳根一震的学术报告……
你走进地铁站台,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你;然而当列车驶来时,甫刹车,门乍开,一
个女士从当中一节车厢飘然而出,马上有人惊呼出她的名字,并且有那显然并不该在那一站
下车的小青年追了出来,又有本该上车的人忘了上车而盯住她看,乃至移步凑拢她跟前……
你及时地上了车,车开动了,你一只手握住吊环,微笑着。
是的,你感到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也越来越活泼有趣了。
刚才一些人注目追踪的女士,是一位常在电视上露面的歌星。她的名气真是如日中天,
红艳似火。
歌星红了,主要还不是借助于歌厅舞榭,而是电视。电视机里有的牌子也挺红。但电视
机的设计者呢?一部电视机的设计又包括许多的方面,有许多是只负责一个局部的设计者,
而设计者的设计依据,又有赖于许多的技术专家的研究成果,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又依赖于
理论上的研究,需要推进,需要突破,而当今世界上的科学理论也已分枝极为细密,有时候
一个人穷极一生才智一世努力,也只能在那分枝中的分枝的某一个环节上有一点贡献,那也
就很了不起了!电视机设计好了还需要工程师和技术员指导技术工人投入生产,这其中又有
管理人员的作用,管理本身又是一门学科,一门技术……而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射又牵扯到
不知多少科技人员的艰辛劳动和才智奉献……但当观众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嗑着瓜籽看到电
视屏幕上红歌星那张未必多么漂亮的脸蛋的大特写时,却只是惊呼着她的名字,而全然不知
道,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想知道与那红歌星的大特写出现在荧屏上有关的科技人员的名
字……
当然偶有例外,例如十几年前有位老作家写了一篇文笔极佳的报告文学,使得一位搞非
实用学科的纯理论的科学家名声大振,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并成了持续的新闻
人物,连他的婚事、病情、体重变化、客厅布置,都时有报道和描述。因从事科技工作而成
为社会明星,这是该人的幸运,也是整个科技界的光荣,但这确也有赖于当时的特殊社会环
境,以及某些机缘,正如峨嵋山金顶的佛光,那并非时刻都有的常态,而是偶一呈现的妙观。
并非默默,你有重要的课题,有不小的突破,你与同行间有合作也有争论,你拎着资料
包西服革履地去出席一个对于你那一行和你个人都至关重要的研讨会,你在会上将有一个一
刻钟的发言,发言用中文,而在紧接着的一刻钟答疑时间里,你将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外国同
行的提问……但将不会有电视记者去拍摄你们那个研讨会,因为那研讨的内容太专门了,犹
如对于一只猫只讨论它的触须,而且也没有相当级别的官员出席,因而你们从事的这一切都
不会在荧屏上出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将继续不知道有你和你这一行特别是你从事的这一分
枝学科,就全社会而言你是无闻的存在,你的名气不仅绝不能与那在地铁车站邂逅的红歌星
相比,甚至也比不上你那居民楼下面卖煎饼的某位个体商贩,因为你们那一片的居民都知道:
那个鼻头上长着颗大黑痣的老王头,摊出的煎饼真叫好!你们楼里跟你总在一个电梯里站着
的邻居,尽管常常对你抱以微笑,但大多数始终闹不清你姓甚名谁,整天在忙乎些什么!
你在地铁车厢里默默地微笑,你岂止是心平气和,你实在是心旷神怡。
(选自《大家随笔》1995年版)
文本二:
我们知道,散文是用文字来表达或书写自己思想感情的最自由最方便的一种工具,在感
情涌溢之时,文随心而生。无论是议论、叙事、抒情,都是最单纯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
是一朵从清水中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对于刘心武这样一个勤于思考,时刻关注
社会人生的作家来说,散文随笔是最适合的载体,承载着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探寻,以及对
人的灵魂深入细致的开掘。
刘心武曾经说过,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逼视人的灵魂、解析人生的奥秘,用的是一张‘'三
齿耙”。第一个“齿尖”对着自己,挖掘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探究那些最本原的生命冲
动;第二个“齿尖”对着他人,窥见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生死歌哭,悲欢离合,以及隐蔽
于深处的人性的涌动激荡;第三个“齿尖”对着变幻莫测的社会风云,探究看似紊乱无序的
冲撞中所包含的深刻而本质的规律。
节选自张敬《我写故我在》
1.文本二提到刘心武用“三齿耙”创作散文,请具体谈谈这一创作主张在文本一中的
体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氏月洲村
南帆
父亲为我取名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张帆”遭遇如此之多的重名。多年前,正是因为
某天突然发现另一些“张帆”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立即决定赐予自己一个笔名。干脆把
“张”字拿掉,取名“南帆”。本名也罢,笔名也罢,无非称呼个人的符号,不必大惊小怪,
我似乎从未真正将名字视为家族的徽号。那个时候,“家族”这个概念没有在心里留下印记。
背起一副行囊,独自浪迹江湖,大漠风沙,长河落日,我意识不到身后存在一个张姓的家族
——直到月洲村的出现。
月洲村之行是一次例行的公务拜访,它位于福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永泰县。汽车沿着盘
旋的山路驶向月洲村时,我丝毫未曾意识到与这个村庄的血缘关系。下车之后,周围有人告
诉我,这是张姓聚居的村庄,而福州的张姓多半是从这儿出来的。我正忙着看河滩上摇曳的
芦苇和路边李树上密密麻麻的粉白花朵,对这句话充耳不闻。一伙人说说笑笑地走到了张氏
宗祠门口,一阵鞭炮突然炸响。僻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村长郑重地送给我一部沉甸甸的张氏
族谱。这本精装书籍握在手中的重量,突然让我意识到,周围这些面孔黝黑的农民都是我的
宗亲,我们的身躯之中流淌着相同的血脉。
一种异样的感觉掠过内心。
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月洲村之名来自桃花溪。一条清澈的溪流进入村庄后绕了个弯,仿
佛在地面写了一个“月”字,溪流两旁绿树杂沓,竹林婆娑,树荫之中小鸟喟啾;离开村子
的时候,溪流又在村子边缘从容地围出一片沙洲:一脚踩下去,沙子柔软而温润。只有张姓
的人才能发现如此清幽的地方,月洲村之称始于唐末,当然是我们老张家祖先取的名。
我曾经见过一张月洲村芦川桥的相片。夕阳之中,一座三孔桥倒映在水面上,如同一张
油画。那一天驾车进月洲村的时候曾经从桥上经过,桥面似乎显得狭窄。车子从公路拐进来,
驶到它跟前时,还得稍稍倒车一下,否则角度太小,无法通行。我迟迟没有意识到,芦川桥
的“芦川”与张元韩的《芦川词》《芦川归来集》之中的“芦川”是同一个词。而作为宋词
大师,这个张元韩,就是月洲村人。许多人津津乐道,宋、明、清三个朝代,月洲村出了一
个状元、两个尚书、近五十个进士;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韩,
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
张元韩的词风激昂豪迈。许多人觉得,苏轼与辛弃疾之间就醒目地站着一个张元韩。他
的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和“曳杖危楼去”不仅名垂词史,而且张贴在月洲村的墙
上。站在村委会门口默诵张元韩的句子“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怅望关河
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量鼓”,内心忽然涌过一阵热浪。以前读过几首张元韩的词,从未
想到他或许是一个亲戚。当然,如同苏轼一般,这个亲戚也会有卿卿我我的缱绻,也写得出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种缠绵。
“百忍堂”是张姓祖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大约是河南濮阳的一户张家九代同堂,九百多
口人和睦相处,穿统一制作的服装,共享相同的餐饮。开饭的时刻击鼓号令,男女分席,长
幼有序。治家犹如治国,唐高宗李治慕名到张家视察,向家长张公艺询问治家方略。张公艺
写了一百个“忍”字:一切纠纷,忍让为重,这即是“百忍堂”的来历。温良恭俭让是张家
性格的组成部分。唐高宗想考一考张公艺,御赐张家两个梨子,看看九百人如何公平分享。
张公艺命家人将梨子放在石舂中捣烂,而后置于水缸之内,注满一缸的清水,鸣鼓召集全家,
每人舀一小匙。不患寡而患不均,张公艺家长清楚世事人心的症结所在。儿时曾经听父亲说
过这个典故,不怎么喜欢。如果张姓的人只能如此隐忍地生活,唯唯诺诺,那么,又有什么
必要兢兢业业地维持那个“九世同堂”的躯壳?
因此,张元韩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
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据说张元韩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但是,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张元韩投身于李纲一一一个闽籍宰相一一的麾下,竭力主张
抗金御敌;李纲遭受宋高宗的罢免,张元斡怒不可遏,赋词《石州慢•已酉秋吴兴舟中作》。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是倾出一腔壮志的长啸。宋高宗退避临安之后,秦桧当政,张
元乾愤而辞官返回闽地。绍兴八年,秦桧再度筹划向金国议和纳贡,李纲上疏反对,张元韩
的“曳杖危楼去”一词即是对李纲的声援。几年之后,另一个秦桧的政敌胡锋被贬途经福州,
张元韩再度出面饯行,并作“梦绕神州路”一词,直陈抑塞磊落之气。这些举动彻底得罪了
秦桧,张元韩被捕入狱,除名削籍。多年之后出狱,张元韩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
没有再回月洲村,而是在江浙一带漫游,不知所终。张元韩的词赢得了诸多志士仁人的激赏,
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想说的是,月洲村的张氏拥有另一份额外的庆幸:他遗传给我们一
份大丈夫的血脉。
(有删改)
2.作者主张散文要有“自由随意的气息”。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创作主张的?请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红的小辣椒
吴泰昌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江西回到故乡安徽当涂,开始上小学。两年后,母亲到县东北角
一个偏僻的镇上教书,我也随着去,那年我十岁。记得是一个冬日的清晨,我们吃完早饭就
动身。过了北门石拱桥,尽是山路。从小在江西逃难,白天黑夜翻山越岭,我走惯了山道,
稚嫩的小脚过早地生起了一块块硬茧。可那山,是真正的山,绿荫覆盖的山,一片葱茏,逗
人乐趣。春天,挖竹笋,采野果。秋天,满山的毛栗子,个头虽小,味道香甜。起初我不会
采摘,小手被刺得鲜血直滴,后来学会了先用鞋底拍打。我爱山,爱山中的树,山中的溪涧,
至今我还怀念那绵亘百里的深山。眼下,我跟着母亲走过的这一个又一个濯濯童山,丝毫没
有那美妙的一切,稀疏的小树,黄土一片,几只山羊在觅食,枯草在风中抖……三十里地,
越走越长,冬天日短,太阳早落山了。在夕阳微光的拂照下,远处,黑憧憧的一片泛起灰白
色,这就是我要去的霍里镇。母亲催我快走,我拔了拔不合脚的球鞋,加快了步伐。
小学校在镇边,门前有一个大塘,水位一年到头低落,淘米、洗衣要蹲在石头上深深弯
腰。校舍是一座祠堂改建的,空旷、寥落。冬天冷得很,手冻得像胡萝卜,红肿着。晚上进
被窝,腿蜷缩着,一夜也难舒展开。
我的一位好同学,家在与学校贴邻的一个山坡上,孤零零的一座茅草屋。我下午课后常
去找他玩。为了挡风,他家的门常关闭着。他的父亲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严父。下午他放
学回来,必须背会几个英文单词,才能被准许外出玩耍。我每次去,常常在门外等着,脸贴
着大门,眯着眼向缝隙里张望。山头上的风越来越大,吹个不停。我踩在积雪堆上,雪花飘
洒满身,我也快成了雪人。当屋内“Abook”的诵读声止息,大门启开,他便会敏捷地窜了
出来。他获得了自由。我们紧紧抱着,在雪地里打滚,在山岗上漫跑。夏日天黑得晚,我们
喜欢去小街转转。店铺陆续上门板了,张家布摊子父子装好担子,正踏着暮色回家。卖吃食
的小摊这时则活跃起来。
这座小镇产山羊和湖鸭。羊糕是这里冬天的一道名菜,当年吃羊糕时那种鲜美的味道,
今天已经回想不起来了。盐水鸭四时皆有,这条几十米长的小街有三四个摊子卖盐水鸭,长
桌上放着几个大盘,盘子里整齐地码着七八只鸭子,无一例外;每只鸭尾部都插一个红红的
小辣椒,尖头朝上。从上午卖到晚上,常常还有剩货,绝少有人买得起一只整鸭。如果哪天
有人真买了整只的鸭,肯定会引起沿街百姓的注目。通常,一只鸭总是被几人或十几人零打
碎敲地肢解掉,尾部那红红的小辣椒也无一例外地被主人留下,用来插在另一只鸭子上,好
似要使这狭窄灰暗的街面上保留一点红色。那时候,我常爱在鸭摊前看看,慢慢地,那红红
的小辣椒像是插到了我的心田里。这座小镇,黑瓦灰墙,早晚炊烟浓厚,渐渐扩散开来,将
方圆几里的天空染成灰色一团。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熟谙风土习俗知识,不知在留下我童
年足迹的这个地方,何年何月始,做鸭子的师傅天才地创造出这富有诗意情趣的一招,至少
给予我生活在这阴冷灰暗日子里的幼小心灵留下了一点暖色。
记得有一次,远房的一位亲戚特意从外地来这小镇看妈妈,妈妈叫我跑上街去买点熟菜。
我将一只蓝花大瓷碗放在王家鸭摊上。王老头是镇上祖传的做盐水鸭名手,他望望我这小不
点个儿,又再次翻了翻从我手中接过来的钱,然后斩了大半只鸭子,替我在碗里排得整整齐
齐的,上面一层全是好肉,浇了三匙卤汁。我眼巴巴地盯着剩余半只尾上插着的那个红红的
小辣椒不肯走。他笑着说:“好,给你这个。”他将辣椒拔出来,插在我的碗里。我高兴得
用双手捧着大碗,慢慢地走,一步一步地走,下坡上坡,怕将这竖立着的红红的小辣椒碰倒。
舅舅见我端碗的那副认真劲儿,看看碗里一点红的鸭子,也新奇得笑了。
我至今想不通,在那个小镇里,这么点鲜活的红色怎么会使我长久留下记忆。
1983年11月于北京(有删改)
3.有人说,“散文是推崇自然朴实地表达人们心头积存的情愫的”,本文是如何体现
这种创作主张的?请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不如归去”谈①卞之琳
槐花满地,时节又近初夏了。刚才读芦焚先生的《里门拾记》,见有一条注,解释文中
的“光棍抗锄”:文人们叫做“不如归去”的那种鸟。虽只是鸟的叫声,一种人听了奋起耕
作,一种人听了伤春思乡,连耳朵也竟有这样大的差异。
我党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锄”当然就是“割麦插禾”。书本里说布谷与杜鹃②有别,
不过也说很相似,《辞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麦插禾””“不如归去”两种鸟相混了,即使
有考据癖的文人骤然间也不会分得清楚吧。记得我曾经想写一篇历史小说,其中的核心,一
个场面,是如此: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我想写这篇小说是在去年此时,读了李广田先生的《桃园杂记》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
谷说在他的家乡以为是叫的“光光多锄”,令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人仿佛说是“花好稻好”。
花,读ho.大约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无问题,即水稻,江乡自然有水田。这两
种说法,与芦焚先生的“光棍抗锄”俱未见于典籍。典籍中有的,除“布谷”“割麦插禾”
以外,还有“麦饭熟”“脱却布裤”“郭公”等。而在我们的活书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
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观!不过千差万别,都由于耳朵不同吗?其实,
芦焚先生之意,在于环境,在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吧。
农人在田间,旅人在道旁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这里有两个人,虽然在一处,毕竟环境不同。但在我看来,即便“割麦插禾”与“不如
归去”是两种观念,也未尝不可以联在一起:
春去也。见麦浪滚滚,旅人想起了多风波的江湖。你看,那边一个农人在檐前看镰刀哪。
数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乡收麦早,或许庄称人已经赤脚下水田了。唉唉,天
南地北,干什么来着?叶落归根,不如归去吧。
“不如归去”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即使
是雅士说的我也有话可说:
当此时也,道上的过客或许是一个坐在轿子里的官老爷,不禁想,人生一梦耳,四处奔
波所为何来?为五斗米折腰实在犯不着,即使位居一品,在京华尘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
君不见那个庄稼汉倒快乐自在,坐在茅屋的门槛上,捧一碗黄粱。你闻闻看,多春!真不如
回去
种田好,“守拙归园田”。然而,“割麦插禾”多少带点振作的情调,而“不如归去”
却不免消极呢。不错,这还是环境差异,不过哀乐是相依为命的。我曾经说过,这可以作为
补充,而“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要知道:
谁说杜宇归去乐,
归来处处无城廓。
更鸣啼。说这个,就连你“郭公",哪怕你“郭公”:
郭公,郭公!
天雨蒙蒙,
促农耕陇。
城南战骨多
野田变作丘与垄
郭公,郭公!
何地播种?
弄到这个地步,哪怕你“郭公”就连你“郭公”也无可奈何吧?“感时花溅泪”,即使不
“恨别”鸟亦“惊心”。这又归于一,同归于悲了。
不过,时至今日,啼血的子规到底是绝种了也说不定,因为“不如归去”现在仿佛只活
在书本里,而“割麦插禾”的子孙戚族还活在各地农人的口头。各地农人的口头开出了一朵
朵各式名样的小花。哪一天把它们搜集起来当标本,作一个系统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这一
朵朵单纯的小花将是一个个小窗子开向各种境地:水田,桃园一一我想从你的里门望望看,
芦焚先生,你的门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经拟过一篇社会论文的题目:布谷声里听出的各地社
会背景。
可是为什么不能从旁的鸟声里听出来呢?为什么从旁的鸟声我们听不出这许多花样?这
种鸟声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应乃小异大同了。人总是人。
想起人,我真想起个别的人来了。芦焚先生与我有过好几面之缘,此刻想必在河南乡下吧?
李广田先生,齐人也,是我的熟人,现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乡饭,住在东邻,和我天天
见面。过几天可以听到布谷声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芦焚先生在这里,我们三人同行,忽
听得一声“布谷”
“光棍抗锄”,芦焚先生想。
“光光多锄”,李广田先生想。
“花好稻好”,我想。
唉,江里的鱼汛该过了好几种了;竹笋该已经老了,高过人头了:青蚕豆该已经上市了吧?
这里倒已经上市了。我不喜欢北方这种讲究办法,把青蚕豆去皮,疏疏几瓣的炒肉片,就不
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菜,细葱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来一碗吗?也许毕竟是文人吧,我
又想起了“不如归去”。
(有删改)
文本二:
“真”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的文字,文章毫无生机,是呆滞的。那么怎样到达散
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语言本身,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场”。“在
场”既指身体在场,也指心灵敞开,与现实同在。
(节选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场与见证》)
[注]①作者1936年写于济南。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日
夜鸣啼。
4.文本二主张散文创作要“在场”,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篙师[注]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其二
山思水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注]篙师,撑船的熟手。
5..这两首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松元稹
张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饭店业主权转让协议
- 2024年重庆股权转让协议精简
- 2024年冬季道路扫雪服务承包协议
- 2024届安徽池州市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数学试题试卷
- 化服务交易结算协议模板2024
- 2024年度装修项目协议样本
- 2024虾池养殖权承包协议示例
- 2024挂靠项目管理协议样本集萃
- 2024年天然气服务协议范例
- 行洛坑钨矿智慧矿山综合楼招标文件
- 第十三讲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SYB创业培训课件-10步全
- 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
-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动态之美(一)-课件
- 偏瘫病人的体位转移
-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 光伏储能式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2024年全国卷英语双向细目表
- 国际油轮与油码头安全指南 第5版 中文版-ISGOTT
- 动画概论教程课件 第4章 动画的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