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过关练

考点01物质的变化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CO2气体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答案】B

【解析】

A、干冰变成CO2气体升华现象,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A错误;

B、从含SiCh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SiC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Si,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B

正确;

C、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水分,将盐和海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C错误;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D错误。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B.木柴燃烧

C.工业炼铁D.有机肥腐熟

【答案】A

【解析】

A、浓盐酸挥发只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工业炼铁的过程中氧化铁变成了单质铁,单质碳变成了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

不符合题意;

D、有机肥腐熟,在堆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一“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解析】

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物质的燃烧,所以是化学变化,A不符题意;

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题意;

C、“丹砂(HgS)烧之成

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此过程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是化学变化,C不符题意;

D、“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此过程是由于水分蒸发,形成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

化,D正确。

4.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体温计测量体温B.用黄豆酿造酱油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D.用食醋去除水垢

【答案】A

【解析】

A、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黄豆酿造酱油,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食醋去除水垢,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考点02物质的性质

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答案】C

【解析】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原理,属于化学性质,A不符

题意;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和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化学性质,B不符题意;

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

烧的性质,所以化学性质,D不符题意。

6.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

质的是()

A.银白色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答案】D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

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

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

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房间中的异味,利用碳的物理性质;煤、石油、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可以用作燃料,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干冰升华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可以用于冷藏食品,利用干冰

的物理性质;铜或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线,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故选B。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消毒,属于化学性质;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利用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o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性质用途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B鸨的导电性好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CO2水溶液显酸性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D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

A、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继续,

A正确;

B、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是因为鸨的熔点高,B错误;

C、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

D、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而不是氢氧化钠,D错误。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氯化钠④聚乙烯

⑤维生素⑥氢氧化铝。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制糖工业用于脱色的是;

(2)蔬菜、水果富含;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

(4)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5)工业上可制氯气的原料是;

(6)可用作塑料大棚的是。

【答案】(1)②(2)⑤(3)@(4)①(5)③(6)④

【解析】由于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制糖工业用于脱色;蔬菜、水果富含是⑤维生素;由于⑥氢氧化

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由于①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中毒,所以属于有毒气体的是一氧化碳;电解食盐水可得到氢氧化钠,氯气,氢气等物质,所以工业

上可制氯气的原料③氯化钠;可用作塑料大棚的是④聚乙烯。

考点03化学反应类型

H.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某汽车安

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而6Na+Fe2O3=2Fe+3Na2O,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占燃

A.2H2+O2=2H2OB.Zn+H2sO4=ZnSCU+H2T

MnO,

C.2KC1O3=2KC1+3O2?D.KOH+HC1=KC1+H2O

【答案】c

【解析】

占燃

A、2H2+02=2H2O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题意;

B、Zn+H2sO4=ZnSC)4+H2T属于置换反应,B不符题意;

C、2KC1O3等2KC1+3O2T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KOH+HC1=KC1+H2。属于复分解反应,D不符题意。

1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B.Ba(OH)2+H2SO4=BaSO4;+2H2O

C.4Fe(OH)2+O2+2H2O=4Fe(OH)3D.2HgO=2Hg+O2T

【答案】A

【解析】

A、Zn+H2so4=ZnSO4+H2T属于中和反应,A符合题意,正确;

B、Ba(OH)2+H2sO4=BaSCUj+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B不符题意;

C、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C不符题意;

D、2%0金=2Hg+02T属于分解反应,D不符题意。

14.(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26HCl=2FeCb+3H2T

占燃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在高温下CaCO3分解CaCO3=CaO+CO2t

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3HC1+A1(OH)3=AICI3+3H2O

【答案】D

【解析】

A.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t,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C>2叁2Mg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高温下CaCCh分解CaCCh壁CaO+CChf,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3HC1+A1(OH)3=A1C13+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3•江苏苏州)下列HC1参与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NH3+HC1=NH4C1B.Mg+2HCl=MgCL+H2T

电解

C.2HC1=H2T+C12TD.HCI+KOH=KCI+H2O

【答案】A

【解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

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真题实战练

1.(2023•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

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堂金作马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D.日照香炉生紫烟

【答案】C

【解析】A、“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光的作用,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云南省中考)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密度略小于空气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

质。

故选C。

5.(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答案】D

【解析】A、银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电线,与有金属光泽无关,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与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关,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与能导电无关,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正确。

故选D。

6.(2023•陕西省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

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

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

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

故选:Ao

8.(202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

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肉块B.将肉切片

C.用铁签串成肉串D.点燃木炭烧烤

【答案】D

【解析】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9.(2023•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

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o

10.(2023•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锅用于炒菜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

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

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用于炒菜是由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

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

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

故选:Ao

12.(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常温下呈固态C.难溶于水D.熔点高

【答案】A

【解析】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o

13.(2023•山东潍坊)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说法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

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墨烯导电性强,可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D、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4.(2023•安徽省中考)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租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物质性质用途

A石墨可以燃烧作石墨电极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自热盒饭

C活性炭吸附性强消除异味

D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织成布料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石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常作自热盒饭的发热包,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

D、合成纤维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具有强度高、弹性好等特点,常作衣服布料,故D正确。

故选Ao

15.(2023•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徐溪初级中学金钥匙科技竞赛)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

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氨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③⑤D.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①氢气用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⑥氨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氨气化学性质稳定;

故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②④⑥,B选项符合题意

16.(2023•湖南郴州中考)郴州有丰富的溶洞资源。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高温

Ca(HCO3)=CaCO3;+H2O+CO2T,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该反应不属

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

应,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

合题意;

故选B。

17.(2023•湖北潜江等中考)现有02、Fe、CO,稀硫酸、KOH溶液、CaCCh、MgCb溶液七种物质,请

选择适当的物质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⑴化合反应:O

(2)分解反应:o

(3)置换反应:o

(4)复分解反应:o

【答案】

占燃占燃

(1)2CO+O2=^=2CO2或3Fe+2O2=^Fe3O4

(2)CaCO3=CaO+CO2T

(3)Fe+H2so4=FeSCU+H2T

(4)H2so4+2KOH=K2so4+2H2O(合理即可)

【解析】(1)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而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

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三丝2cCh;且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属于化合

卢燃

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aCO3=CaO+CO2to

(3)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铁和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f。

(4)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

化镁沉淀和硫酸钾,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KOH=K2so4+2H2O;或碳酸钙和硫酸

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均属于复分解反

应。

18.(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KPa、一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_____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现象是0

(3)温润有致: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

G.硝酸镂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清浊与共: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5)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字母序号)。

【答案】

(1)黑

(2)产生大量气泡

(3)降低

(4)CO2+Ca(OH)2=CaCO3;+H2O

(5)ABDG

【解析】

(1)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碳,所以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故填:黑;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故填:产生大量

气泡;

(3)硝酸镂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镂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会降低,故填:

降低;

(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ChJ+HzO;

(5)这些选项中:

A.101KPa、一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是氧气的气态变成液态,A物理变化;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B物理变化;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黑色物质,是石蜡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C是化学变化;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是物理变化;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E是化学变化;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F是化

学变化;

G.硝酸锈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硝酸俊溶

解于水时的吸热现象,G是物理变化;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H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是ABDG。

重难创新练

1.(2022年江西赣州市会昌县研学监测)定义:分子或原子团的原子总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总数也相同,

这样的微粒互称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非常相似,如N2和CO是等电子体,如下表所示:

分子中原子最外

微粒沸点水溶性密度

层电子数总和

N25x2=10-195.8℃难溶于水1.25g/L(标准状况)

CO4+6=10-191.5℃难溶于水1.25g/L(标准状况)

下列哪组物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相差甚远”

A.。3和SO2B.CO2和N2OC.NH3和BF3D.CO;和NO!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等电子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非常相似。

A、03和SO2的原子总数相同,均是3,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均是18,是等电子体,性质相似,故选项

错误;

B、CCh和N2O的原子总数相同,均是3,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均是16,是等电子体,性质相似,故B

选项错误;

C、NH3和BF3的原子总数相同,均是4,最外层电子总数不相同,NH3最外层电子总数是8,BF3最外层电

子总数是24,不是等电子体,性质相差很大,故选项正确;

D、CO:和NO;的原子总数相同,均是4,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均是24,是等电子体,性质相似,故选项

错误。

故选:Co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0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

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

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A

7OO'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4+4Na;C+4NaCl,由止匕可知B、C、D项正确;金刚石

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项不正确。

3.某工厂生产高锯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MnO:KOHNa等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写元素符号)。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取47.4g高镒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1)物理变化

(2)Mn、H

(3)KOH

(4)2MnO2+4KOH+O2=2K2MnO4+2H2O

(5)36.2%

【解析】(1)由图可知二氧化锦和氢氧化钾通过混合加热室后变成了二者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反应后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