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测考试试题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测考试试题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测考试试题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测考试试题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测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5月份预料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当★

留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如将西方文化特殊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位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觉中

华价值观特殊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位观特别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

而中华价值观特殊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丈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相

互担当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

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

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

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英不自然有其情,情意所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

弟之义恭,夫妇挚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

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到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

权利观念动身。”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殊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

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

而主见努力担当时他人的义务、及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殊表现为如何对待自

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

敬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动身别权利的观念多,从敬重对方的意思动身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供应支持。在价值

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

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看法,

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

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见过分强调保障个人

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

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自《充分相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一一从中西比较看》,《人民日报》2015年3月4日,有删改)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比较,就会发觉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

个人权利。

B.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殊强调义务感,相互担当义务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特色。

C.在作者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因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

甚多。

D.个人权利优先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弊大于利的主要缘由是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

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的区分动身,论述了这两种价值观背后的社会伦理

本质。

B.文章其次、三段大量引述梁漱溟的观点,将中华伦理价值观和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了

比较。

C.文章最终一段从现实层面具体分析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弊端,对现实社会有指导

意义。

D.本文采纳并列式结构,分别指出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意在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独特

优势。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伦理的义务感不止于对父母亲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不畏危急英勇逆

行也是中华价值观伦理义务感的体现。

B.个人权利是重要价值,它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过分强调个人

自由则很难建立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

C.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比如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生态

环境等,其根源就是个人本位价值观。

D.西方近现代价值观特别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当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

人可能会更倾向于爱护个人利益。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相识和看待中医药?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探讨所所长):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

药的参加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给我

们带来很大的自信,这表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

和突发医疗状况中优势凸显。目前,我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渐渐完善,同时,中

医药科学探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而且,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变更、疾病谱

的变更,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化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

同感不断增加,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

倡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

主持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士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

我们既要擅长从经典古籍中找寻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擅长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

实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探讨突破供

应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袤空间。而伴随全球疾

病谱变更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4年中医药

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子随”的国际领先产业

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

(摘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日报》2024年3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5.34%,较2024年提高近

两个百分点。对比2024、2024、2024三年的调查数据发觉,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

因素,与素养水平呈正相关,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各年龄组

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其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也

明显快于老年群体。总体上,城乡居民素养水平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素养水平的增长较快,

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2024

年贫困地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2024年提升59%,显著超过全国整体提升速度。

这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化推动,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贫

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实力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

调查显示,电视、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较2024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报纸和

杂志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尽管电视照旧是广袤群众获得中医药健康文化学问的第一渠道,

但手持终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阅读率的增长更为强势。这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

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带来挑战,须要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和特点,逐步将新兴媒体打造成

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学问的主渠道。

(摘自《202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2024年12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疾病谱的变更、现代医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世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非主流医学,而聚焦

有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中医药对外沟通日趋频繁。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了《国际

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其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

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接着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

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分医道和医术两个层面。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

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简单与国际接轨,简单本土化。例如针灸,简单被海外接受,

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须要完整的中医理论的传播,才能

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造福。

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让中医进入所在国家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否

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外传,

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彼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

(摘自《新中国的中医外传和海外发展》,《中医药文化》2024年第14卷第3期,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核心因素,在2024年的调查中,文化程度对接

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了。

B.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抓住他们对中医药健康

文化学问的需求能改善这一状况。

C.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化推动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

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差距,成效显著。

D.在打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学问的渠道方面,我国多管齐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阵地,

传统媒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有广袤的发展前景的一个共同缘由是民众对其认同感在不断增加。

B.老龄化现象加剧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建了发展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医药产业体系需被

提上日程。

C.中医在海外传播时,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

得自身的创新。

D.完整的中医理论能让中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中医翻译的难以本土化成为制约的因素。

6.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将来发展须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路遥

其次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静静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

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望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湖绞水的老头,便试

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牵强承认了他这

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敏捷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

端详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膊上阵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即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

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掌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

顺两口子或许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一一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好像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

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照实说。

“噢……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

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

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即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日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没关系!”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样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留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一商店的门

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橱窗里花花绿绿,五花八门。姑娘们领先脱去了冬装,.

换上艳丽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堇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一人行道上

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洁白的花朵,芳香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

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

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

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一一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犹如使

苦役的牛马一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

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

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犹如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急。这时候,

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一一那

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行企及的宏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

人在轻轻摇摆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望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我……始终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子,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教

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或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一一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

下活干呢?

其次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一一由原

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子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

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起先慢慢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其次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

刻画出马顺夫妇的世俗嘴脸。

B.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绽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又

反映了世态人情。

C.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和地域特色。

8.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有文采,善不

节,一时名士皆与游。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探讨典坟,俱有盛名。张九

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陟于鉴裁尤长,曩者主

司取与,故事,取人以一试为高下。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

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迂更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止调相冒陟有声望遁辨无丕伏蓬

黜正数百员督综誉为公允。

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十二年,入考华清宫,右

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自衡,阴使拾遗吴笏之诬劾陟以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

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皆说曰:“遁去,

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琪亲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瑁有大臣度,

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奏曰:“杜甫所论房用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

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廖便。与高适、来琪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

斋盟质信以忠,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胜利。”乃推琪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日:

“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

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常郁郁不

得志,因逼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摘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钱综/誉为公允

B.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施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钱综誉为公允

C.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施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铃综/誉为公允

D.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施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铃综誉为公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始创于秦朝,传闻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上承楷书传统,下开魏晋、

南北朝,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界有“汉隶唐草”之称。

B.台衡,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文中“台衡”与陆机

诗中“奕世台衡,扶帝紫极”意思相同,均喻宰辅大臣。

C.肃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奉祀时所起名号,最初起号很严格,按“祖有功而宗有德”

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D.节度使,唐代起先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

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陟颇有才华,名显当世。他十岁就被授予官职,气度作风方正端庄,有文才,当时的名

士都与他交往,后被张九龄赏识。

B.韦陟不拘常法,公允选才。任职礼部,他选拔人才时重视诗文,对考生多方考核;任职吏

部,他选择官员无人不服。

C.韦陟敢于直言,忠于国事。他不顾肃宗的生气,替杜甫辩护而被疏远;永王兵变时,他前

往招抚,慷慨陈词,感动众人。

D.韦陟遭人嫉恨,仕途乖舛。他先后遭遇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或构陷,后又因天下兵乱,

自叹有志不能伸,最终抑郁成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5分)

(2)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阳关图0二首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②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①《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②

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诗起笔即以“断肠”言哀思到极点,图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但睹之亦使人感

慨万千,柔肠寸断。

B.“其二”诗首句先阐明在人事不顺当之中离情尤著,自然引出次句《阳关图》描画出了王

维诗歌之离愁别绪。

C.这两首诗均为题画诗,但第一首诗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其次首诗则重在评论离别

之意和关情之物的关系。

D.这组诗不仅吟出了王维的诗情,而且有情感、有理趣,以平易精练的语言呈现出《阳关图》

所描绘的画意。

1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与“今之众人”的“”进

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揭示了秦国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

也不过是六国君主多年从他们的百姓手中搜刮而来。

⑶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的中华美食,都是入

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

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成为传播

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载中国才智:凝合中国精神,还

在世界不同文明的沟通对话中被广为传播、广泛观赏。2024年9月,我国已有40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正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脱颖而出截至穷兵赎武B.耳熟能详崭露头角截至穷兵薮武

C.耳熟能详崭露头角截止大张旗鼓D.喜闻乐见脱颖而出截止大张旗鼓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才智、承载中国价值、凝合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沟通对

话中被广为观赏、广泛传播。

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才智、凝合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沟通

对话中被广为观赏、广泛传播。

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才智、承载中国价值、凝合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沟通

对话中被广为观赏、广泛传播。

D.“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才智、凝合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沟通对

话中被广为观赏、广泛传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沟通互鉴的重要力气

B.应当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为推动文明沟通互鉴的重要力气.

C.可以说,推动文明沟通互鉴的重要力气已经变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此说,推动文明沟通互鉴须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爱护和传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字数不超过15个字。(6分)

关于记忆和遗忘这些看似平常、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真的了解吗?从脑科学的角度

来看,学习是①,记忆则是在头脑中保存所学学问的过程;从生物适应环境的生

存角度上看,②,它们使得我们在遇到与以往相像的情景事务时可以更好、更快

速地做出反应。例如,当我们的祖先在外出狩猎时遇到了猛兽的攻击,那么从前和猛兽进行

搏斗的阅历和记忆就会使他们更快速地做好打算,③,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21.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5分)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肯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

临,移步就教。

2024年5月18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已。”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亡、一

座城市的消逝,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休戚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务不会是最终一次,各种传统平安和非传统平安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

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困难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

都不行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索?请结合以上内

容,拟写一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务”这

一主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H

I.【答案】D

【解析】A项于文无据.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卜:常

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轻视义务”没有根据。B项曲解文意.原文”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

色”说明并非“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7C项张冠李戴「在作者看来“错.这是

梁漱溟的观点。从第四段可概括出D项。

2.【答案】D

【解析】“并列式结构”错,而是按照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3.【答案】C

【解析】错在“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原文为”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

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J

答案】C

【解析】C项见材料二中“这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作的深入推进,……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

文化素养的提升。”而农村、中西部是扶贫的重要对象•促进素养的提升自然就缩小了差距;A项“核心因

素”加解文意.“明显减弱”无中生有•见材料二中“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但文化程度对接

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JB项“老年人的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各

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只是表示与中

青年群体相较而才•在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评价指标上,老年人不占优势,D项“已无优势可言”说法绝

对。由材料二中“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渠道”“逐步打造新兴媒体的普:及

中医药健康文化知火的主渠道F知,新兴媒体的优势虽已凸显但目前电视仍是传播的第一渠道.

5.【答案】C

【解析】('项"医术因Jtn[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这句没有借.但后一句移花接木.材料三中说“例

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K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并不代表所有的医术都有此情况。

6.【答案】①创新挑战:将学习古籍和借助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合作•强化创新,要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如

青蒿素的研发。②产业化挑战:要充分利用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全球领先的中

医药产业链③认同挑战:要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强化认同感加强医道研究,注重翻译,使中医文化在

国外能实现本土化传播④国际化挑战:要利用一带一路等条件,扩大中医药影响力,加大国际化力度•让

中医药走向世界。(任答1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7.【答案】C

【解析】没有运用拟人的手法。

8.【答案】①粕明勤快(能察言观色,知人情世故),如少平看到马顺夫妇的冷眼.意识到他们的嫌弃与不满.

马上去为他们挑水,以获得他们的好感。②坚强忍耐(吃苦耐劳)。在工地上,他干的是最重的活•身体上

备受折磨并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他咬牙坚持了卜来。③诚实质朴。在找「作的过程中.如

实说门上什么都不会。(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t答案11表现城市生活的美好及自大的勃勃上机。②烘托「孙少平找到I:作后轻松、喜悦的心情以及孙

少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③舒缓情节•增加诗情画意。④暗示冬天12经过去•春天来临•美好的未来

正在到来,(任答1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答案】【)

【解析】依据文意: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名声和威望.挑

选官员无人不服.罢免修正官员几百名.他选拔官员被人赞誉为公正合理,

11.【答案】A

t解析】应该是上承篆书传统,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12.【答案】B

【解析『选拔人才时重视诗文.对考生多方考核”打误,原文是说I泄让举人们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诗和文

先考核一口•知道了考生的长处.然后再依照常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芍4.的优点就一点都没有遗漏。

13.1答案*1)(韦陟)爱好结交后辈•喜欢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鉴•后辈中德彳i才艺出众的人•他没有不熟悉的。

(得分点:喜鉴于文.介词结构后置: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谙练.熟悉。每点1分.句意2分.共5分)

(2)等到中原兵戈四起.天下战货频繁.书陟经常自认为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却遭到后辈肆意诽谤.被科书

怀疑。(得分点:殷,繁,多;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见,被。每点1分.句意2分,共5分)

译文:

韦涉.字殷卿,京兆万年县人。韦陟刚满十岁.就被授予温王府东阁祭酒之职。韦陟气度作风方正端庄.

有文才.擅长隶书.那时有名气的文人雅士都和他交往。开元初年.父亲去世•韦陟闭门不出八年,和弟弟韦

求一起探究研讨古典文箱.都有盛大的名声。张九龄是当时的文坛宗主.担任中书令.引荐韦涉做中书舍人.

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后来韦陟担任礼部侍郎.爱好结交后辈,喜欢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鉴.后辈中德行才艺出众的人.他没有

不熟悉的..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才•先前礼部主管部门选拔人才.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

劣।韦陟让考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诗和文先考核一日•知道了考生的长处.然后再依照常规形式进行考核.

(这样)考生的优点就一点都没有遗漏.赞美韦陟的声音不绝于耳。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

式调任的冒名顶替.韦陟有名声和威望.挑选官员无人不服.罢免修正官员几百名,他选拔官员被人赞誉为公

正合理。

李林甫妒忌他.让他出任襄阳太守.不久转任河东太守.充任河东道采访使。开元十二年•入朝考核到华

清宫任职.右相杨国忠忌恨他的才华名望,担心他进入台阁任职.暗地里指使拾遗,吴务之捏造韦陟赠送礼物

的事来弹劾他.韦陟被贬为桂岭尉.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陷入敌寇手中.杨国忠想要构陷

韦陟与敌贼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令守吏威胁韦陟.欲使他被迫自杀。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逃走吧.等

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

坚决地居住在家里不出逃.

唐肃宗在灵武登•位称帝•下诏让韦陟前去行宫•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杜甫上奏表说房常有

大臣的气度.言辞内容迂腐荒诞.肃宗十分生气.让韦陟审问杜甫,韦茜上奏说:“杜甫上表议论房瑁的事情.

并未失去谏臣的本分J皇上因此疏远了韦陟正遇永王兵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就授任韦陟为江东节度

使.韦陟与高适、来琪在安州会合•韦陵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斋戒结盟立信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

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J便推举来琪为当地主事.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

言J辞意慷慨.众人都感动地流下眼泪:

韦涉早年就有跻身台阁的声望.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排挤,等到中原兵戈西起.天下战事频繁.韦陟经

常自认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遭到后辈肆意诽谤.被君主怀疑。于是感叹说「我的道路困厄到这个地步

吗?有志向却不能施展.难道不是天命吗?”常常郁郁不得志.由此而生病.死于虢州.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

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14.1答案】(、

【解析】应该是第•首诗重在抒发离别之悲.真切动人.第二首诗则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

13.【答案】去现手法上:第♦首途的一:、四句运用虚写(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由㈣图想象行者出阳关

西去蛮荒之地.以此友达离别的悲伤之情,拓展了王维诗歌的意蕴和意境J3分)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

用设问,指;II离别感伤是离人的情意,而■柳色无关,在反弹琵琶中见III新意和理趣。(3分)(其他合理

答案酌情给分)

16.【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答案】B

【解析】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

诵.此处使用对象不当: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疑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

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合语境。"截至''意为,•鼓止

到(某个时候)”.后常接具体时间,•.截止”意为.,到•定期限停止为不及物动词,•般放在时间名词之

后。穷兵臧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

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18.t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诃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不仅”之前;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

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介词”与'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

应位JR不仅”之前;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7支载

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I)项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

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

少介词“与L

19.1答案】A

【解析】?项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该”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说”一词不

恰当;“变为”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处不恰当。C项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小物质文化遗产二

D项为推断句.与上文意思不吻合。

2".【答案】①获取新知识的过程②学习和记忆是适应外在环境的过程③并找到更有效的击败猛忤的方法。

(句意对即可)

21.【答案】①格式不对.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请柬不需要问候语•删掉”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③开

会地点没有说明,应具体交代.删掠“移步就教'或将“移步就教”改为“提出建议”“指导工作”等.“移

步”与前句重复,“就教”意为向人请教,谦敬不当。⑤落款格式不对•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解析】本题考古应川文写作.格式要正确,语言要简明得体题中①⑤属于格式的问题.③属于请柬的内

容.交代要清楚,②④属于语言应简明得体。

22.【评分标准】参照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