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A级——学考水平达标练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A.ATP B.H2O和CO2C.H2O和丙酮酸 D.乳酸和ATP解析:选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的产物是CO2、[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的产物是H2O、大量的ATP,故三个阶段的相同产物为ATP。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①与[H]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3.(2018·海门期末)人体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的去向是()A.以热能形式散失 B.储存在ATP中C.存在于线粒体内 D.供生命活动利用解析:选A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是2870kJ,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只有997.28kJ,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4.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少量ATPD.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解析:选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释放少量能量,并产生少量ATP;葡萄糖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选D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6.(2019·德州期末)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短时间内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检测CO2产生量的多少B.根据酸性条件下乙醇使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可检测有无酒精产生C.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检测是否产生CO2D.本实验的结论是:酵母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C由于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可根据单位时间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来检测CO2的产生量;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所以根据酸性条件下乙醇使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可检测有无酒精产生;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检测CO2产生量的多少而不是检测是否产生CO2;本实验的结论是:酵母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生物。7.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解析:选A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8.如图是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4、6分别是水和氧气B.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该过程解析:选C4、6分别是水和氧气,分别参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3是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8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植物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过程。9.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④、⑤、⑥中合成ATP最多的是____________。(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_,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_。(4)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________供应不足,肌肉细胞内的C6H12O6分解产生的________积累所致。解析:(1)根据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①是丙酮酸、②是H2O、③是二氧化碳。(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产生的ATP最多。(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4)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O2供应不足,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即C6H12O6分解产生的乳酸积累所致。答案:(1)丙酮酸H2O二氧化碳(2)⑥(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O2乳酸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C、E瓶为澄清石灰水,请据图分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__________。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解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水,即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的水。(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4)由B瓶通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则不能很好地检测实验结果。答案:(1)NaOH溶液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细胞质基质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水(3)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4)如图B级——选考水平高分练11.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解析:选C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产生;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第①②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能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12.如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D.图示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解析:选B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其中过程③生成的ATP最多。甲代表的是丙酮酸,乙代表的是[H],丙和丁代表的都是水。①、②过程均有乙([H])的生成,但过程①是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是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位体基质中,所以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原核生物缺乏线粒体,但醋酸菌、蓝藻等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图示的有氧呼吸过程。13.如图为某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a不能发生在硝化细菌中B.阶段b等同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C.阶段c中的能量均贮存于ATP中,最终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物质①为CO2,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解析:选D阶段a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发生在硝化细菌中;阶段b是柠檬酸循环,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阶段c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物质①为CO2,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1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B.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属于对照组C.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D.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解析:选B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甲和乙相互对比,因此不能说甲是对照组;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两个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都是检测CO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也能检测CO2,因此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15.(2018·西城区期末)如图为人体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A]_______________协助进入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中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________________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成[B]_________________。(3)正常细胞中的P53蛋白可以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途径。癌细胞中的P53蛋白功能异常,使细胞呼吸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产生大量B,据此推测癌细胞中________(填写序号,多选)。a.无氧呼吸速率增强 B.积累了大量的丙酮酸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大 D.有氧呼吸速率增强(4)根据癌细胞代谢过程变化,提出可能的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