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进化 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进化 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进化 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进化 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进化 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进化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知识导图

第三部分考点清单(四大考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四大易错点)

第五部分真题赏析

PART.01°高考考情速递

常考考点真题举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

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2023.海南.高考真题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

协同进化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

基因库、适应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

现代进化理论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生物进化的证据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自然选择学说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

生物进化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

物种多样性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PART.oP知识导图

■j进化的基本单囱~T种群|

进化的实质卜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拉马克■III

学说

进化原材料|~,突变和基因童药一|

化石

证~~U

、共同由现代生物物种形成的

方决定进化方向|—T自然选建~~|

来学说进化理论基本环节4

自然选择学说--4必要条件I----4隔离

适者生

存,不不同物种之间

适者被•I协同进化|—

淘汰-A|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T遗传多样性]

•I生物多样性卜■I物种多样性|

-F生态系统多样性I

PART.oP考篇鼓机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i.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P100)

2.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P100)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P100)

4.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

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P101)

5.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

到进化的蛛丝马迹。(P103)

考点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daptation)o同枯叶蝶一样,

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P106)

2.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

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坯境中生存和繁殖。(P106)

3.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提出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P107)

4.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认为

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

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P107、108)

考点三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i.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包括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和重组是随

机的、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112)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5.物种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PH6)

6.新物种的形成途径

(1)渐变:长期的地理隔离中阻断基因交流一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一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一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一差异加大一生殖隔离一新物种形成。

(2)有时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8.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形成。

考点四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i.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实际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

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P119)

2.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

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P119“小字内容”)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厌氧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

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P122)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P121)

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12D

PART.0尸易错易混

易错点1能产生后代w同一物种

点拨:两个个体虽然能够交配产生后代,但子代有可能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

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易错点2种群W物种

点拨:

⑴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

的种群。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

“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

(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

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易错点3混淆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点拨:

⑴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且杂合

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

⑵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若没有基因突变且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能力相同时,后代的基因频率不

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

达到遗传平衡;如果已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易错点4不能准确运用男性的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的基因频率

点拨: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对男性(XY)

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若

某地区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13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色盲率则为

PART.oP真题赏比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

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

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答案】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

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认为生物变异在前,选择在

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详解】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非转基因作物的存在不会对害虫生存产生压力,A

不符合题意;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抗性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因为能生存的大

多数都具有抗性基因,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也会减少转基因作物的数量,减少对害虫的杀伤力,C不符合

题意;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会使一部分害虫体内的非抗性基因保留下来,不至于抗性基因

越来越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

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

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IT均值

表型特征的分布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答案】A

【分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变异是不定项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

的方向是确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变异的类型不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但被选择的个体都

是适应环境的个体。

【详解】A、三种类型的选择都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固定的,都使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的改变,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B正确;

C、根据图示信息,定向选择是在一个方向上改变了种群某些表现性特征的频率曲线,使个体偏离平均值,

c正确;

D、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D正确。

故选A。

3.(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

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红蛋白分解的其他产物会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研

究表明,疟原虫Kelchl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生长变缓。同时血红蛋

白的分解产物减少,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

B.疟原虫体内的Kelchl3基因发生突变是青蒿素选择作用的结果

C.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l3蛋白活性降低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

D.在耐药性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l3蛋白可以恢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

【答案】B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基因碱基序列)

的改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耐药

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后,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而不能充分激活青

蒿素,故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A正确;

B、疟原虫体内的Kelchl3基因发生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选择并

保存适应性变异,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l3蛋白活性降低后,疟原虫能通过一系列变化对青蒿素产

生耐药性,适应青蒿素的环境,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C正确;

D、Kelchl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若在

耐药性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l3蛋白,疟原虫恢复正常吞食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增加,能恢复

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D正确。

故选B。

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

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答案】C

【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详解】A、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

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

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

D、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

正确。

故选C。

5.(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

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

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

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

类的吸引增强",可知吸引蛾类或蜂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是花冠颜色。

【详解】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

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

误;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

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

D、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

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

误。

故选A。

6.(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

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

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

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答案】D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

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

B、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

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

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7.(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

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大猩猩黑猩猩人

猩猩96.61%96.58%96.70%

大猩猩98.18%98.31%

黑猩猩98.44%

下列叙述簿误的是()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

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

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A、表中数据研究的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属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分子水平证据,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因而

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

C、表中结果显示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该结果说明人类、

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表中数据显示黑猩猩和大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因而说明黑猩猩

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故选D。

8.(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第氓的是()

A.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B.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

C.RNA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具催化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

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

修正和补充,A正确;

B、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

机制,揭示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共同由来学说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基础,B错误;

C、中心法则最初的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随

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RNA的复制)以及从RNA

流向DNA(逆转录),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