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单元测试(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对原始社会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发展阶段B.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C.其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部落阶段D.当时的人们没有贵贱高低,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是人类产生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A项正确;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产生,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B项正确;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是群居生活,后来形成了氏族社会,形成部落,逐渐发展壮大,C项正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差距分化出现,D项说法不正确。2.远古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们,从此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获得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夏、商周设立的秩宗、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4.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C.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王及各级贵族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具有较大自主权,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周王所有),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在夏,故D项错误;宗法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B项正确。5.一位同学在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时候发现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出周景王对祖先历史非常熟悉B.反映出周景王时代诸侯争霸C.反映出周景王时代天子权威下降D.反映出晋国大夫的无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而周景王时期,晋大夫没有给周王室交纳贡品,并且指责周王室没有给赏赐,反映了诸侯的强势,周天子权势下降,C项符合题意。A项曲解了材料本意,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诸侯争霸,B项不合题意;材料“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反映出晋大夫态度比较强硬,D项错误。6.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公元前340年”“咸阳”可知,李有为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其中,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当时的人们提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故②③④正确。①在当时并不能提高社会地位。故选C项。7.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答案A解析从文字材料和文物“铁锄范”可知,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从戴鼻圈的牛尊推测,牛耕较普遍,故A项正确。B、D两项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争霸战争本身不能推动工具改革,C项说法错误。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顺应了秦始皇集权的需要B.汉高帝吸取秦亡的教训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国情D.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需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用的是法家学说,且与材料时间也不符,排除A项;汉高帝采用的是黄老之术,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皇权、中央集权都面临危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为巩固统治,故D项错误。9.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并确定“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玉玺上的文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此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包括()①皇帝至高无上②皇帝掌控中央③人治色彩浓厚④中央控制地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出“中央控制地方”的相关信息,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①②③都是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的充分体现。故A项正确。10.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沉重打击了当朝统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起义的原因都是朝政腐败,统治黑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起义具有偶然性,而东汉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所以B项关于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失败,黄巾起义在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后失败,因此C项共同点的说法正确;从作用上看,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对各自当时的政府统治以沉重打击,D项相同点的说法正确。11.《战国时期形势图》与《西汉疆域图》相比,主要的变化是()①少数民族势力壮大②西汉实行中央集权③中华民族版图扩大④多民族国家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形势图》突出的是战国七雄,少数民族势力是否壮大,没有可比性,排除①;图中不能体现西汉是否实行中央集权,排除②;战国时期,七雄分裂割据,西汉国家统一,故③正确;战国时期南端到长江流域,西部到黄河河套地区,西汉南到南海,西至西域地区,④正确。故选D项。12.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A.确保了皇权至上 B.避免了地方割据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秦朝皇帝制度建立起皇权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郡县制不能避免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时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13.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下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C.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学说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可以看出西汉时期讲授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经。故选A项。14.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B.周朝时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C.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东汉以后书籍的主要材料为纸张,开始用卷、册作为计数单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已有文字符号,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故A项错误;有文字的信史从甲骨文开始,故B项错误;全国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我国早期书写材料是竹木简,为避免散乱难找,便用绳子穿起来,形成册,保存整理时打成卷,纸作书写材料后,仍以卷、册作计数单位,故D项错误。15.下列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②党锢之祸③绿林赤眉起义④《黄帝内经》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发生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发生于王莽新朝末年,党锢之祸发生于东汉,其排序为①④③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5分)16.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材料四地方权力到中央权力的集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管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集权组织机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为进一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监视州内部的地方官吏和豪强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8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能照抄材料)(5分)答案(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3分)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3分)(2)秦始皇。(2分)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任写两个)(4分)(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措施:实施“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4分)制度:刺史制度。(2分)(4)原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社会发展。(3分)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巩固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可知,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之处是实行了分封制。他们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是由秦始皇创立的。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具有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特点。第(3)问,根据“汉承秦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实施“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