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御史何元烺曾上奏建议“酌改军机处名目”,嘉庆帝批驳他说:自军机处创设以来,“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由此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A.负责监察百官 B.承办全国军务 C.办理军国机要 D.封驳审议诏令2.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C.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3.恩格斯曾在1862年写道“……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文中省略的是A.伦敦 B.上海 C.东京 D.纽约4.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A.结束文革动乱 B.开始改革开放C.重建社会公正 D.完成拨乱反正5.罗马法规定,“在婚姻中出生或者被家父收养的‘家子’要服从于父权,其财产权也被家父吸收……”甚至家父仍然可以对已经担任行政官并行使公共权力的“家子”行使父权。这表明,罗马法A.家庭事务影响立法原则 B.明确界定夫妇家庭地位C.注重维护公共行政权力 D.家庭伦理秩序色彩浓厚6.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1938年1953年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7.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定为宗旨和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B.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主要趋势C.经济发展是政治独立的先决条件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8.如表是清朝中期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乾隆1761—1780934350乾隆1781庆1801—1820283107176如表可以说明清朝中期A.社会腐败逐渐严重 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刑事犯罪特别猖獗 D.农村雇工日益增加9.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0.1951年,日本漫画《未来世界》描述了两个敌对国家分别进行多年核试验,许多动植物都因核辐射而引发突变,一种叫做“FuMu”的新人类打算建造诺亚方舟,带着地球生物离开。由此可知A.人民反对核技术的应用 B.美苏冷战影响艺术创作C.在冷战中日本寻求突破 D.新技术给环境带来破坏11.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12.《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第一份画报。如图是该报曾刊登的一副宣传画《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画面上是一列行进中的火车,车头或车厢分布写着“支部”和“游击队”,意味着党支部建在连队上。该宣传画反映了《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A.中共在敌后战场艰苦抗战 B.中共注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C.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广泛建立13.历史学者李传斌说: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标志性意义,在那一年,“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不平等条约时代开始走向崩溃,中国真正展开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奋斗,废约运动全面兴起,政府交涉和民众斗争交相呼应。作者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发生C.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14.1992年2月7日,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这一时刻”是指A.欧共体的成立B.欧盟的成立C.《欧洲联盟条约》签订D.欧元诞生15.198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裁军大会上,中国就裁军问题提出了基本原则,包括反对军备竞赛;各国均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讨论和解决裁军问题,而不应由少数大国包办垄断;制止侵略,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等。1985年6月和1997年9月,中国主动宣布单方面裁减100万和50万军队员额。此举表明,中国A.打破美国遏制所形成外交僵局 B.外交主导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 D.将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16.1987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这一决定A.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C.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 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17.要获取西周时期贵族活动信息,下列材料中可信度较高的是①甲骨文②神话传说③青铜器铭文④《诗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二战期间,德国将侵略波兰的战役拍成故事片,取名为《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1947年~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的电影,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东西方存在着严重文化差异 B.电影的政治功能凸显C.电影的制作受意识形态影响 D.“冷战”兴起与发展19.苏联历史上某时期,苏共中央在三年内先后通过了以下决定:《关于改善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社会主义国有生产企业条例》《关于进一步改进国民经济贷款和核算的措施以及提高贷款在生产中的刺激作用的决定》《关于国营农场和其他国有农业企业转入完全的经济核算制的决定》这些决定的通过旨在A.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奠定工业化的经济基础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20.西周宗法制规定,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这些规定A.有利于维护西周王权 B.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C.确保了贵族特权垄断 D.确保了嫡长子的权力21.下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A.日本 B.中国 C.英国 D.美国22.《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23.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深化基层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提升官员素养 D.确立依法治国方略24.有材料显示: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对此现象,符合历史的解读是①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②清朝推行闭关政策,这是一则杜撰的材料③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5.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2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4)指出“来自戴尔波伊并使他们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没有打动、雅典人离开希腊,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面,鼓起勇气来等候侵略他们国土的人们。”这说明希罗多德A.具有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B.极力反对希腊的宗教信仰C.赞扬发达的雅典民主政治D.害怕神权的力量影响雅典27.(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28.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29.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B.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C.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 D.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3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中写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四年不上朝,从宪亲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从侧面反映了A.明朝皇帝的权力逐渐旁落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弊断日益凸显C.明朝皇帝越来越懒于朝政 D.内阁制有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从老牌统治阶级的观点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动乱,莫过于英国、法国等帝国的灭亡。”(E.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四卷)(1)所谓“英国、法国等帝国的灭亡”是指什么?(2)概述二战后的史实来证明此人的观点。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以前的地方监察系统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中央朝廷派驻地方监察官员或者中央朝廷直接在地方设立单一的监察机构,很难对地方官员形成有效监督。宋朝立国以后,吸取了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权力过大而割据地方的历史教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统治方式,使地方“分而察之,相互牵制”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首先赵宋王朝上承袭汉代刺史和唐代道区制度,采取分权的方式,让路级监察权分别由转运使、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等四个机构掌领。其次通过法令与诏令规定,地方监察机构不仅要接受御史台、谏院、尚书省等中央监察机关的监督与指导,而且地方监察机构之间以及地方官员与监察官员之间也要互察。最后为了有效制约知州的权力,赵宋王朝创制了通判制度,任何事情都要通过知州与通判官批准,才可以实施,这样有效加强对州府官吏的监察。最终形成了路级与州级监察系统,这样紧密、完备、多层的地方监察体系,有效的维护了大宋王朝国家的统一与政局稳定。——张利兵《宋朝地方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地方监察制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材料,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承办事务“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办理军国机要,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供军机处负责监察事务和封驳审议诏令的相关信息,AD两项不符合题意;嘉庆帝认为,军机处“非专职运筹决胜”,所以对其定位并不是承办全国军务,B选项错误。2、B【解析】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考察,目的是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找寻适合中国发展的方法,预示对外开放政策即将出台。故答案为B。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就有体现,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C项;这些频繁的考察并不能推动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排除D项。故选B。3、A【解析】

根据题干“1862年……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首都伦敦成为繁华的工业城市,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C【解析】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社会公正的重建,故选C;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拔乱反正,排除ABD。5、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强调家父的财产权力和利益,说明罗马法家庭伦理秩序色彩浓厚,故选D;材料体现罗马法的规定内容,没有证据证明是家庭事务影响立法原则,A错误;材料没有界定妻子的家庭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公共行政权力,C错误。6、A【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38-1953年间,正是冷战期间。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出口数额比例明显增加,对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应该是在冷战之后出现的状况,因此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A项正确;考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详解】7、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将运动的重心由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任务,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可知在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已经纷纷独立,故C项说法错误。8、D【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雍正年间到嘉庆年间,农村雇工案件数量增多,说明这时期农村雇工日益增加,D项正确;农村雇工案件的增多与社会腐败和阶级矛盾尖锐无关,A、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农村雇工案件以民事纠纷为主,而不是刑事犯罪,C项错误。9、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10、B【解析】

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状态,美苏之间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1年、敌对国家核试验、新人类打算建造诺亚方舟离开地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出是美苏冷战影响艺术创作,B正确;人类反对的是核战争,并非是核技术的应用,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错误,新技术的出现具有双面性,排除。故选B。11、B【解析】

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B正确;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排除A;“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不符合材料中变化的主旨,排除C;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是新航路的结果,排除D。故选B。12、B【解析】

“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意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故选B;《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画报,可确定时间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AC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3、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中国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政权并未与西方签订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倡导西方民主科学,与废约运动的兴起无关,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C。14、C【解析】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大大扩大了一体化的范围,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所以被称为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共体的成立是在1967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盟的成立是在1993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欧元诞生于1999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于1992年。15、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反对进行军备竞赛,要求各国要有平等的讨论权,并率先做出了裁军的表率,反映出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故C正确;A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D项。16、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87年中央做出完善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国民教育体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职业教育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兴起;C选项错误,高等教育质量与职业教育的普及没有必然的联系;D选项错误,职业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C【解析】

第一手史料指亲历者直按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等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是间接史料。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比较可信,故①③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可能包含有一些历史的影子,而《诗经》作为文学作品,里面的信息也要仔细甄别,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8、B【解析】

德国通过电影打击挪威的斗志,英国使用同一部电影激发反法西斯意识,美国通过电影打击苏联和共产党,说明凸显了电影的政治功能,故选B;德、英、美都属于西方国家,不能体现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排除AC;《火的洗礼》(或《苦难的一幕》)出现在二战期间,此时冷战尚未兴起,D项仅反映了部分题意,排除。故选B。19、C【解析】综合材料中的决定可知,此时的苏联已经不是斯大林时期致力于发展重工业的时代,更不是苏俄刚刚建立的时期,而是处于斯大林之后调整和改革时期,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故C项正确;“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故A项排除;“奠定工业化的经济基础”“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故BD排除。20、A【解析】

小宗服从大宗,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这些规定明确了大小宗的地位关系,而且大宗地位保持不变,有助于维护西周王权,A正确;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题干涉及制度是宗法制,排除B;题干描述的是大小宗关系,而非继承关系,排除C;D涉及的是继承制度,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21、D【解析】

依据图片的内容可知,美国军舰在海面,水下是日本,日本脚踩中国,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必胜的立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2、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23、A【解析】

由材料“农民……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这说明基层民主存在一些乱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官员素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B【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是“清朝”,此时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故①符合史实,②说是杜撰的材料,表述错误;此时正好是新航路开辟后,材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世界商品广泛交流的“商业革命”,③符合史实;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④不符合材料史实。据以上分析,①③表述符合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有部分错误,排除。故选B。2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26、A【解析】依据“来自戴尔波伊并使他们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没有打动、雅典人离开希腊”可知其强调人的伟大和对神的怀疑,故A项正确;怀疑神不等于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错在“害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7、C【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8、C【解析】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西欧,神学盛行,中世纪指的是476年到1453年,故C正确;A项伊斯兰教创立时间为公元622年,因此前2世纪的麦加不存在伊斯兰教神学,故排除;B项印度神学的论述在课本的知识点中未涉及,故排除。D项19世界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神学失去独霸地位,故排除。29、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针对不同爱好者各种竞技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公民在城邦中的主体地位,B符合题意;A是在梭伦改革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C、D违背史实,排除。30、D【解析】

据材料“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四年不上朝,从宪亲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可知,皇帝既不召见大臣,也不去内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这从侧面说明了内阁制有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权力逐渐旁落”,只是强调皇帝既不召见大臣,也不去内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废除宰相制度的弊端”,反而看到皇帝更清闲自在了,B错误;“明朝皇帝越来越懒于朝政”这是现象,而材料强调的是“从侧面反映了什么”,C不符题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实力丧失,殖民体系崩溃。(2)二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美国战后实力增长,获得霸权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解析】

(1)根据“从老牌统治阶级的观点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动乱,莫过于英国、法国等帝国的灭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英国、法国等帝国的灭亡指的是英法世界霸权的丧失,原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法国受到沉重打击,削弱了英法两国的实力,而美国则实力大涨,和苏联共同确立了两极格局,取代了英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而且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这些都证明了英国、法国等帝国的灭亡。32、(1)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增长;降低了通货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