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学军、镇海等名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进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推动了智者运动的兴起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2.有学者评论:“其(太平天国)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文中的宗教是指A.儒家学说 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3.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矣。”并叮嘱盂要效法祖先,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反映了西周A.与殷商相比粮食生产落后 B.注重总结治国理政经验C.青铜器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分封制度已经开始瓦解4.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90在位)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逐渐发展 B.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C.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 D.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5.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6.“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该政策需要与哪一制度配套执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7.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9.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D.废除私有制10.《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11.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12.“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面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材料体现出A.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B.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D.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美国总统约翰逊执政后,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但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公开交战。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继续向白宫施压,1965年,他派蒋经国前往美国,提出了美蒋协同反攻大陆的计划——GT-5号计划。1966年1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台大使馆”发出电报,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摘编自张治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GT-5号计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T-5号计划的结局及其影响。14.(20分)一个国家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体上是从近代开始的。随着营口开埠,封闭已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叩开,中国东北地区很快就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特有的农产品迅速商品化,并深受世界供求市场控制,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特征愈发明显。然而,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却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初步腾飞。——摘编自郎元智《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管窥》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偏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全国工业产值77%以上几乎在国土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后来国家对具有资源和战略位置优势的东北和西部地区采取了大量优惠政策,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立了国防科技为重点,重工业为基础,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79年,国家又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后又在沿海设立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及沿海开放区,使区际间差距拉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摘编自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口传以及口头辩论在雅典的社会生活中意义重大,这种对辩论术重视的现象促进了专门教授类似知识群体的兴起,即智者运动兴起,B正确;重视辩论并不会削弱雅典的政治理性,反而更加追求逻辑、理性,排除A;题干与雅典法律无关,排除C;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素养较高,排除D。2、C【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贡献C。A项是传统文化,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是反对儒家信条的;B项错误,黄老思想在西汉初年曾经实行过,往往是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实行;D项错误,单纯的基督教在中国并未有多大的市场,不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3、B【解析】

大盂鼎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吸取商内外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于亡国的教训,告诉他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故选B;AC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排除;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4、A【解析】

女真人从自称“夷”到自称为“中国”,反映出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逐渐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女真才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的淡化,而不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矛盾的缓和,“在攻辽中京时”反映出矛盾尖锐,排除D项。5、C【解析】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6、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枢密”与“三帅”之间在兵权上的互相牵制,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得到重用,故C正确;分封制与材料中的发兵与调兵的现象无关,A错误;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B与材料无关;内阁制开始于明朝,D与材料无关。7、A【解析】

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8、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神山沦没”事件指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正确。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排除。C项,甲午战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叙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阐述,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对民生主义的进一步阐述,“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更加直接体现了他希望节制资本,使人民生活达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围;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0、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1、D【解析】

“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本身就是错误的,该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并没有材料印证“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没有提及“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根据材料“王祯的《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说明这段材料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该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点睛】中国科技16C以后滞后的原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12、D【解析】

据材料“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面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表明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D正确;A错在“消除”;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的影响,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抗战胜利的原因,C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蒋介石败退后,一直梦想“光复大陆”,恢复其独裁统治;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借GT-5号计划拉拢美国,壮大其反攻中国大陆的力量。(2)结局:被美国拒绝。影响:打击了蒋介石反攻中国大陆的气焰,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避免了中美两国在越南战场上的公开交战,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解析】

(1)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可以得出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这些种种困难,蒋介石认为有可乘之机;根据材料“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在蒋介石败退后,一直都梦想着“光复大陆”,恢复统治;根据材料“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可知蒋介石想要拉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