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口恒大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A.反映了各国的农业改革势在必行 B.对世界食品安全形成威胁C.表明我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依赖 D.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2.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黩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宣扬国际主义精神 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旨推翻临时政府 D.力求得到各个阶层支持3.1895年,德国政府开通了基尔运河(如下图),此后德国军舰不必再绕道丹麦半岛航行,德国人寻找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捷径的梦想也得以实现。这说明,该运河的修建(

)A.推动德国成为国际商贸中心 B.导致内河运输日益走向衰落C.适应了德国海外扩张的需要 D.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4.有人称自古中国有着学术从属于政治的传统,其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包括①庄周“齐物”的思想②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③科举制确立与完善④李贽“万物皆生于两”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1928~1937年间,苏联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增长了14倍,苏联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这表明苏联()A.人民积极性得到提高 B.新经济政策取得胜利C.社会生产力整体提升 D.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6.成书于1406年的《克拉维约东使记》记载,当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宫廷大臣、使节克拉维约来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时,打听到一支由800匹骆驼组成的商队不久之前从中国来到此地,他也因此得知撒马尔罕距离中国首都的路程是6个月。克拉维约在这次外出游历的旅程中,不可能()A.遇到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商人 B.了解明与帖木儿帝国的交往C.比马可·波罗更晚前往东方 D.见证当时丝路上的贸易往来7.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古代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C.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8.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各项中属于古罗马民居的是A. B.C. D.9.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 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 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10.中国古代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A.骚体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11.有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9年前后提出二进制数学方法,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读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这促使他将二进制的论文送交巴黎科学院要求公开发表。由此可见()A.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B.《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产生C.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D.传教士西学东渐中发挥主导作用12.1806年,在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后,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激起有识之士进行改革。1809年,威廉•洪堡出任普鲁士文化和教育大臣,提倡“民族教育”,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兴建大量工业学校,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因素有()①维也纳体系建立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普法战争的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3.《新唐书•食货四》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飞钱”的出现()A.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B.标志着纸币在中国诞生C.推动国际贸易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D.体现资本性借贷的发展14.印欧人被看做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 B.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C.铁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 D.驯化马、使用马拉战车15.下表是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民族工业的发展C.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16.有学者评论说,“从那天起,在国际市场做生意,都用美元标价、结账,还因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负责放贷,让大家有钱搞建设、做买卖。”这些现象反映出()A.雅尔塔体系为美国长期操控 B.布雷顿森林体系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C.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世界资源 D.战后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正式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四大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连种制、复种制出现秦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铁铧、犁壁东汉出现一牛耕……隋唐五代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经常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在十六国时代,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服饰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是因为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摘编自李学勤等《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材料二从公元元年开始,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的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移由此而生。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民族大迁徙结束时,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19.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古时期是东西方古代文明融汇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阿拉伯人的经贸活动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而这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者迫切汲取先进文化,出现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翻译活动,逐渐形成“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的局面。——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材料三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论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及代表人物,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革新运动,简析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20.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及其时代特征。材料二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城市人口(%)21%27%52%农村人口(%)79%73%48%——董思思《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三面对大量在圈地运动中失地进城“打工”的农民,英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住房方面,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取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3)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举措。材料四("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