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茶的冲泡艺术》教学课件_第1页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茶的冲泡艺术》教学课件_第2页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茶的冲泡艺术》教学课件_第3页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茶的冲泡艺术》教学课件_第4页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茶的冲泡艺术》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的冲泡艺术品饮要义影响冲泡质量的因素精茶真水美器妙艺品饮一、精茶

选茶即选好茶叶,但是什么是好茶却因个人口味偏好和季节的不同,难以下个绝对的定义。不过好茶还是有个客观标准:从茶叶外形看。达到整齐。茶叶色泽、大小、长短一致。具有清香宜人的香气,或淡雅、或浓烈,闻之使人神闲意远。好茶香气要求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有高雅脱俗的气质,有深厚实质的内涵,有和谐协调的层次。二、真水1.泡茶用水的重要性:水为茶之母

泡茶之水极为讲究,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品茗用水所遵循的定律。2.品茗用水的要求:软清冽甘活三、美器1.泡茶器具的重要性:器为茶之父

茶具是为泡茶服务的,首先讲究实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观。茶具或典雅、或古朴、或现代,各有韵味,不需追求奢华高贵,更不要红红绿绿,奇形怪状。每一款茶具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匠人的匠心,延续着时代的文脉。2.饮茶时选择茶具要“三看”

一看场合;二看人数;三看茶叶。三、美器招待客人用精美、配套的茶具一看场合在家自饮,可随爱好(三)美器四人以上则要选用较大的茶具二看人数四人以下用标准茶具冲泡人数很多,客人分桌品饮三、美器紫砂壶:适合冲泡红茶、乌龙茶、老白茶、普洱茶三看茶叶盖碗:所有的茶类玻璃杯:名优绿茶、黄芽茶(便于观赏茶芽优美的形态、晶莹剔透的茶汤)水温越高,溶解度越大,茶汤越浓;反之,水温越低,茶汤就越淡。但有需要说明,无论用什么温度的水泡茶,都应将水烧开之后(蒸馏水除外),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按照水温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高温泡茶(95~100℃)、中温泡茶(85~95℃)、低温泡茶(低于85℃)。四、妙艺泡茶要素之水温茶类水温(原常识)水温(建议值)安吉白茶、太平猴魁60~65℃80~85℃一般名优茶80~85℃85~90℃黄茶85~90℃85~95℃花茶、红茶95℃95℃老白茶、普洱茶100℃100℃轻发酵乌龙茶85~90℃90~95℃重发酵乌龙茶90~95℃95~100℃注:温度增加5℃,泡茶时间适当减少四、妙艺泡茶要素之冲泡时间研究表明,在冲泡开始1分钟之内多酚类与咖啡碱二者在茶汤中浸出含量比出现一次3:1,大约在25~45秒范围;在冲泡1至2分钟之间茶汤中二者含量浓度比也出现一次3:1,大约在1分钟15~35秒范围;另外一个适宜浓度比就是在5分钟左右,也就是往常茶叶审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茶类品质特性和该比例值考虑茶叶沏泡时间。四、妙艺泡茶要素之茶水比

据研究,茶水比为1∶18、1∶35、1:50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8%、31%、32%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不同茶类、不同泡法,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及饮茶习惯不同,对香、味要求各异,对茶水比要求也不同。茶水比例比较茶类茶水比备注名优茶(绿茶、红茶、黄茶、花茶)1:50

茶水比在遵循常规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客人的数量和品饮时间,通过冲泡时间调整满足茶汤质量需要;另外,茶叶是否耐泡除了冲泡次数,还要考虑茶水比多酚类含量较低名优茶(安吉白茶、太平猴魁)1:30大宗茶类(绿茶、红茶、黄茶、花茶)1:75白茶1:20-1:25普洱茶1:30-1:50乌龙茶1:12-1:15四、妙艺冲泡程序备器煮水备茶温壶置茶冲泡奉茶品尝收具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泡茶程序,即使是同类茶叶,由于原料老嫩程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泡茶程序。不同的泡茶程序的礼仪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众多的茶叶品种中,由于每种茶的特点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色、或兼而有之,这就要求泡茶时有不同的侧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发挥茶叶本身的特色。五、品饮品饮与喝茶不同。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几口就喝完一碗茶,没什么讲究。品饮则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在意境,从茶汤美妙的色、香、味、形得到审美的愉悦,引发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情感。五、品饮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五、品饮茶汤在手,应该如何品尝、欣赏呢?一般来说至少三个方面去欣赏: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品饮应该掌握茶叶知识,更需要勤加实践。小结精茶真水美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