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时代下的“答案”与“问题”作文讲评关注材料,把握重点真题回顾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作文分析:

这道作文题与往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的风格有点类似

——材料简洁,指向现实,富于思辨。

本次高考作文题“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真题回顾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次作文由三部分组成: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一)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呈现出当今社会的一个客观现象,要求考生的写作必须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科技背景下。要明确情境: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或者科技的应用(具体包括各种搜索工具百度搜狗等,AI智能操作、ChapGPT,外卖等小程序、无人驾驶萝卜快跑等等)。

概念1“互联网”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

概念2“人工智能”模仿人类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随着”表伴随,用在句首或动词前面,表示主句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所依赖的条件。(二)第二句是“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①核心概念“问题”的内涵:弊端、困境、困惑、麻烦等通过互联网能很快得到答案,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困惑、疑问、未知等通过人工智能能很快得到解决,这里的“问题”指的是麻烦、困境、难题等②这是一个问句,要求考生有明确地回答问题的意识,必须明确回答题干之问: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答案可以是:A直接回答越来越少、没有变少、越来越多、没有变少或变多(能量守恒);也可暗扣问题,回答不局限于直接表述的“多、少”,还可以委婉表达,如“问题更加复杂、隐秘”“潜藏着危机、会带来新的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暗答问题实际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可能是思路不清晰、观点不鲜明)B正面肯定:问题会越来越少,我们要勇敢地拥抱科技。反面批判: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何面对新问题。辩证持中:科技能够解决问题,也会不断带来新的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回答,正面还是反面,都需要第一时间回答,并以此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③要建立概念1“互联网”、概念2“人工智能”与核心概念“问题”之间关系:可以是条件、因果等。快速审题

很显然,这则材料有三层意思:

①大背景: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②现实情况: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③从而思考: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作文就是一道问答题。人家问什么,你就答什么,然后去引经据典加上今例古例反例,其间别忘了充分结合材料,给自己的文字加上文采,来论证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审题指导

思考的着力点可以有三层:

一是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当下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与答案”“多与少”等充满思辨性的思考。这是最基础的思考层面,需要厘清: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解决了哪些问题?给出的是什么样的答案?什么样的问题减少了?什么样的问题增多了?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有序的思考,不难得出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处理知识、技术相关问题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可能会产生“人脑是否退化”“AI产生的作品是否有艺术价值”“是否违反道德或者法制”等价值、伦理、法制以及人类发展等隐形层面的问题。

二是透过这一情景联想到更多发展带来的思辨性的更深层的问题。随着科技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逐渐涉入人类生活、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众多领域,科技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发挥正效应之外,是否还激发出新的问题,甚至危机?比如“得与失”“便捷与伦理”“进与退”“快与慢”“价值与虚无”,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是对发展的哲学层面上的审视。新科技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在解决上一阶段问题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何理性看待和运用新事物,以及产生的新问题,需要青年学生认真思考。(三)写作任务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想”: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要求由此及彼,在作文时要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现实关照的关联转换。“思考”:是动词,指进触动领悟后观照自我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思考可以很广泛,但必须紧扣“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科技背景下,人们问题变多还是变少的思考”这个中心论题展开。在作文时要完成两步:一是对写作对象进行精准定性(理清核心概念内涵+辨析概念之间关系),一是反观青年自我对时代现状的深刻认识,析因。(这一步是写作重点)。本次作文中的问题:1.不能第一时间明确回答问题,①写到一半甚至到文章最后才回答问题;②开篇有情境有紧扣“问题”,但300字左右就转到如何利用科技;③有情境有紧扣“问题”,但观点表达薄弱(不清晰,含糊),只是罗列现象,没有展开分析本质,侧重列举科技的利弊等,以上42-46给分。全文有照应网络人工智能,但没有回答“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42上下。2.不直接回答,提出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后,含糊回答青年要怎么做。3.没有基于材料建立互联网等与“问题”间的合理关系,脱离情境谈“问题”,没有把重点放在使问题变少或变多的原因分析上,而是偏离命题指向,分析“问题”的意义价值。如:怀问题意识,为科技赋能;4.对“问题”概念理解的不当,材料中的问题可以是弊端、困境、困惑、麻烦等,更多的应该是客观的结果,而有一部分将“问题”理解为人类主动的质疑、提问、思考与发现,谈发现“问题”对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举出袁隆平的发问精神,5.对当下社会生活缺乏关注与思考,不能准确地运用相关社会现象作为论据,只有生搬硬套事例。参考立意1.问题越来越少

标题示例:《万物互联换“芯脑”,科技进步问题少》2.问题越来越多(强烈推荐)

标题示例:科技发展解万疑,愈多问题须慎对

3.问题无所谓多少,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标题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山不同山自同》精美标题①四四型标题《答案虽快,问题更多》《智涌答案,问无疆界》《以问载道,无远弗届》《“问”不止步,“答”更智能》②五五型标题《答案虽快捷,问题不停息》《与问题共舞,与答案共赢》《与问题共舞,与答案同行》《问题接答案,浩气展虹霓》《以答案为题,以问题登顶》《以问题为风,以答案做帆》《问题不会少,答案总会有》《探索无终点学问无止境》《我思故我在,问题不会少》《问题不会少,“善假”答案生》精美标题③三二三型标题《寻答案,追问题,致远方》《驭AI,冷思考,探问题》《新时代,新问题,新思考》④六六及以上型标题《问题不会减少,思考不能缺失》《问题不会变少,而你才是答案》《善用科技解惑,善加思考启智》《问题速出答案,探索永不止步》《善假人工智能,勇闯知识边界》《走出答案茧房,做问题的主人》《科技让问题“更多”,智慧让答案“更速”》《AI解“答”正当时,青年追“问”展新篇》名句素材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孙中山3.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管子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7.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8.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亚里士多德9.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名句素材10.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11.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格物1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马能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电影《封神榜》15.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16.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17.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仿佛是在召唤一个恶魔。……………【美国】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CEO)18.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余秋雨事例素材1.中国科学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的时评。据调查数据,“985工程”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2.《南方周末》2024年新年献词:ChatG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算法会控制你还是解放你?人类的未来是不是马斯克的星辰大海?新技术带来的是元宇宙的美梦还是潘多拉的魔咒?惑与不惑永远在刷新边界,行动是穿越的唯一途径。越是目眩神迷,越要抱朴守一,在沧海桑田中守护方寸安宁殊为珍贵。事例素材3.ChatGPT横空出世,思维敏捷,对答如流,替人捉刀;百度“文心一言”等接踵而至,有问必答,无所不能……遇事不决问百度,万事万物皆可AI……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便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于是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问题越来越少,甚至没有问题。4.回望当年,大唐才子,济济可观。可是唐玄宗依然沉迷于“野无遗贤”的虚幻答案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终落得个马嵬坡下泪洒巾的凄惨结局。是他身边没有治国安民的贤臣吗?是大唐没有治国理政的答案吗?当然不是!可是他只沉浸在李林甫的答案里,主动忽视了如杜甫那样忧国忧民的答案。事例素材5.时代在发展,人类在前进,被动解决问题,也不是我们时代青年该走的路。“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这要求我们,要有前瞻思维,未雨绸缪,不要等问题找来了,再匆忙应对,从别处讨要答案;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在不断的提问和探索中,在不断地开拓和进取中,解决当下问题,主动追寻新的问题。6.林希逸感叹:“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自参、亲炼,才是真正的获取。小猿搜题作业帮等app知识海量解答丰富不等于真正思考。旅游攻略一篇比一篇精彩,均不如行千里路,一入真乡,一睹真容。庄子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再多,只需要明白——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因为人而服务。个人不应迷失于其中,社会更应恰当引导科技发展方向。事例素材7.Chat

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踵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无法取代;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事例素材8.发展和安全,从来不必然是矛盾的、对立的。当前,全球不少科学家、企业家都呼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慢下来”,这不是为了停滞技术进步,而是希望与之相关的隐私保护、科学伦理、法律制度等能够尽快“赶上来”。在我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一直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个基本遵循。无论是监管者还是从业者,更好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法,平衡好各方面利益,才能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人类智慧的把控下,我们一定能用好技术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让“甘蔗”实现“两头甜”。等级分数区间具体要求一类文54-60完全符合题意——①有鲜明问题意识,第一时间回答问题(A正面肯定:问题会越来越少,我们要勇敢地拥抱科技。B反面批判性: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何面对新问题。C辩证持中:科技能够解决问题,也会不断带来新的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②能层层深入分析问题(如:我们的问题没有变少+提炼概括互联网背景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应对措施);③有科技背景,关注、思考时代生活,不是罗列一个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问题得到答案的速度与问题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互联网使人们对身边的人事失去兴趣,导致“附近的消失”,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④逻辑缜密,论证合理,思想深刻,语言流畅。二类文48-53较好符合题意——有问题意识,能直接回答问题并进行论证;有科技背景,有时代生活的融入,在逻辑、论证、思想、语言方面和一类文相比都略显逊色一些。三类文42-47基本符合题意——科技背景笼统,问题意识薄弱,穿靴戴帽类(开头结尾有科技背景和问题意识,但中间的论证偏题,如写科技的力量46分、善用智能工具44分、网络是把双刃剑42分。)四类文36-41基本偏离题意——几乎无科技背景和问题意识,或只有开头草草两句,如写临难解问题38分、科教兴国36分、以精神之伟力36分。五类文0-35完全偏离题意——坚持的重要性25分、我要成为我自己12分。二、广东评分概况整体平均分45.15,50分以上有10%,36分以下有10%。三、其他扣分1.字数:满400字算完篇,按照字数扣分,每50字扣1分。200-400字,20以下给分。100-200字,10以下给分。2.没有题目扣2分。3.错别字1个1分,不重复扣。4.文章中若有抄袭试卷中其他试题的部分,则不算此部分的字数。

五、几点思考:1.主体的角度应该是“为什么科技发展不会(会)让问题越来越少”。“怎么做”不是最优的角度,如果将其作为全文的主体角度难得高分。可以将“怎么做”放在倒数第二段作为升华部分,对于“怎么做”的回答要贴切,如“提高媒体素养、独立思考、提高辨别能力”等等比较好,像“坚持、脚踏实地、实践、坚定信念、不断学习”等等不好,容易游离。2.好的作文:①第一段结合背景清晰地回答问题;②切入角度有层次(对问题内涵可由浅到深:我们的未知困惑----我们的难题与困境-----科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等):③科技的便利性略写(不超过150字),“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背景下,问题不会越来越少”详写(主体部分,不少于600字);应该怎么应对新问题略写(位置放在倒数第2段升华,不超过150字);例证丰富可视为亮点(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如AI技术、附近的消失、信息茧房等等);语言追求准确的高级,而非空洞的华丽。题干的表述是“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如回答不会,理由可以是“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艺术、情感等等”;“科技在一方面在解决问题,一方面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伦理问题、思维惰性等等”。“会不会”应该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很多同学同样回答不会,但主体段都在谈论提问的价值,如“问题能够推动人类进步”“问题能够激发人类思考”等等,这其实回答的不是“问题会不会减少”,而是“问题该不该减少”。这种将问题理解成提问,通篇讨论问题的价值的作文,一般不超过47分。

科技发展解万疑,愈多问题须慎对

当我们借助发达的互联网,轻点页面就能解决生活学习中许多问题;当人工智能面对人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对答如流,甚至帮助人们写文章、作报告……我们惊喜地发现,科技力量使得许多问题的答案更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我们的问题却不会因此而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明白:科技发展解万疑,愈多问题须慎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原本或许需要人们耗费时间亲自考证的问题能借助互联网迅速搜集到答案。烹饪一道菜,我们不必再经历千百次失败的尝试来获得正确的配方,只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