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诸暨中学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建构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或技术。下列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或技术不相同的一组是()A.T2噬菌体侵染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2.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直接利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B.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途径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其上连接的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D.利用摇床振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3.某同学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和d,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单位时间内该植物某叶肉细胞中CO2与O2量的变化,其中M代表叶绿体中O2的产生总量,N代表叶肉细胞的CO2释放量)。已知光照强度不影响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光照强度为c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供给线粒体利用C.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外界环境中吸收2个相对单位的CO24.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5.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6.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7.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8.(10分)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B.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剪切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D.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二、非选择题9.(10分)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链于适宜沮度和充足的14CO2条件下,先给予一段时间光照,然后再停止光照,检测整个过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放射性C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肉细胞以14CO2为原料,生成C3的场所是____。图中a~b段放射性C3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2)图示结果显示,停止光照后的b~c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放射性C3的浓度并没有上升,原因是____。(3)某实验小组对叶肉细胞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先光照后黑暗,每次光照与黑暗处理的时间相同;各组光照强度和处理的总时间也相同),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推测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总量最可能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10.(14分)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图中的某种细胞器,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但是功能不完全相同,该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4)若图示细胞表示乳腺细胞,用同位素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__A.c和fB.c和dC.a和eD.a和d(5)若图示细胞表示口腔上皮细胞,现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填“>”,“=”或“<”)____________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度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___。(7)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写图中1-5数字)11.(14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有关甲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和乙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部分人员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四种条带各代表基因A、a、B、b中的一种。1号2号5号6号7号8号条带1————————?条带2——————条带3——————————条带4————————请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a基因的是条带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8号的基因检测结果与7号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2)7号再次怀孕,若B超检查显示是女性,医生建议还需要进一步做两种病的基因检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乙病致病基因在某地的基因频率可直接由_________(填“男性”“女性”或“整个”)群体中的发病率得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该方法,A符合题意;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不符合题意;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都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都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D【解析】

1、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可以明确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2、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先在低倍镜下调清物像,然后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如果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调整,若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整细准焦螺旋。3、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即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即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流,兴奋就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详解】A、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B、细胞内物质代谢途径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追踪研究,但不能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B错误;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其上连接的电流计指针会偏转二次,C错误;D、利用摇床震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D正确。故选D。3、A【解析】

据图分析:a无O2的产生,只有CO2释放,故可表示整个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b点表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表示整个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整个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d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有有机物的积累。【详解】A、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CO2释放>0,故此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A错误;

B、c点表示整个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整个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该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供给线粒体利用,B正确;

C、a表示整个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强度为0,C正确;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释放到外界环境的氧气量为2个单位,即从外界环境中吸收2个相对单位的CO2,D正确。

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并能结合柱状图建立起两者的关系,进而分析作答。4、D【解析】

根据图文分析: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详解】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错误;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正在进行件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而四分体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D、若a代表8条染色体单体,则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故D正确。故选D。【点睛】基因重组的两种情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C【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在水通道蛋白参与下完成的”,说明水分子的重吸收属于协助扩散。K+借助K+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通过左侧的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正确;B、通过中间图示和右侧图示可知,K+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通过K+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通道蛋白运输时具有选择性,C错误;D、由图可知,水分子和K+的运输需要借助通道蛋白来实现,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C。6、C【解析】

A.甲处噬菌体是利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正确;B.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正确;C.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图2实验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由于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每个噬菌体复制n代,含32P的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正确。故选C。7、D【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详解】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2/4×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点睛】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马毛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然后再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得出准确答案。8、D【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A正确;B、图甲中BamHⅠ同时切坏两种抗性基因,不能选用,故图乙中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BclⅠ,而质粒上没有目的基因右侧Sau3A的切点,两者都有HindⅢ的切点,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随意连接,故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剪切,B正确;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时,需用钙离子等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C正确;D、在受体细胞中,插入目的基因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叶绿体基质固定生成的速率与还原的速率相等叶绿体基质中还有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能维持较短时间的还原反应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能及时利用和再生【解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详解】(1)14CO2与C5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C3。图中a~b段放射性C3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固定生成的速率与还原的速率相等。(2)图示结果显示,停止光照后的b~c时间段内,叶绿体基质中还有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能维持较短时间的还原反应,因此叶肉细胞中放射性C3的浓度并没有上升。(3)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能及时利用和再生,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总量最可能增加。【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从图形信息中判断交替使用光照的结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10、糖蛋白

(或蛋白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核糖体)1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4A小于增大2、3、5【解析】

分析图示:1表示内质网,2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3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线粒体。图中①~⑤表示LDL-受体复合物通过胞吞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的过程,并且有用的养分被细胞吸收,没用的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图中⑥-⑨,衰老的线粒体进入内质网并与溶酶体结合,衰老的线粒体被水解,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细胞器功能。【详解】(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因此囊泡膜表面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合成)→1(内质网加工和运输)→4(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溶酶体。(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因为高尔基体还参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4)分泌蛋白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因此b和d相同,c和f相同。(5)口腔上皮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占据面积为S,由于细胞中含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则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口腔上皮细胞表面积的值小于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7)图1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包括附着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和线粒体。【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识记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从而判断图甲中字母表示的细胞结构,并且推测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膜面积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1、K+外流Na+内流特异性受体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解析】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