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准确的是A.统计途径与数据不同导致了趋势相悖B.“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福建近代化C.民国的成立推动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选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 B.《汉穆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3.“现在的进化论已经有了左右思想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宗教之精神、政治之设施,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1922年,陈兼善《进化论发达略史》。至作者评论时,进化论已在中国传播约A.15年 B.25年 C.35年 D.45年4.上海地区在三国并立时期处于哪一政权的辖地?A.魏 B.蜀 C.吴 D.北魏5.19世纪60年代前期,英国人赫德向清政府提出创办一个仿效西方的全国邮政系统,清政府没有接受。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了国立邮政——大清邮政,后设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这一变化反映出A.英国在侵华中占主体地位 B.近代化的趋势和时代要求C.中国近代通讯业开始起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6.《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7.下图是不同时期日军军帽形制与材质。据此推测,较为合理的是日军A.军官日益腐败,克扣军饷 B.制帽技术进步,纸质轻盈C.经济困乏,战争难以为继 D.遭盟军反攻,畜牧业毁灭8.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外贸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中国年份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百分比)鸦片和工业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百分比)18732.6%91.9%189315.6%%91.6%191039.8%85%193049.7%70%以上A.鸦片贸易受到了限制 B.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C.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 D.近代工业结构日益合理9.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D.“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10.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这一体制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11.《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上海五国机制”1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订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A.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帝 B.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3.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C.关贸总协定签署 D.多极化趋势加强14.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15.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吴郡(今苏州)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这说明A.牛耕技术没有传播到苏州 B.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落后C.牛耕的生产效率低于人力 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响其推广16.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17.某同学在考察了江南制造总局和大新公司原址,并查阅轮船招商局文献后,思考与之相关的课题。最为恰当的是A.近代上海经济的转型 B.近代上海市政的发展C.近代上海文化的交融 D.近代上海都市的变化18.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19.以国家大法的方式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是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C.《反分裂国家法》 D.中美《联合公报》20.《孟子》一书中,共引用历史事例132个,其中用以议论““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张的有43个,议论“义”“礼”、修养等思想的有63个,两项合并共引用事例106个,占总引用事例的80.3%。这反映出A.先秦诸子具有民本思想 B.孟子注重历史传承C.儒家更加强调道德修养 D.春秋战国社会变革21.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B.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C.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D.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2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3.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商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24.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性C.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25.“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万隆会议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A.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 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C.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流派 D.使诸子百家的学说完全消失27.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28.有学者认为,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捐输助饷;购置土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窖藏;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奢侈消费。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B.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29.有学者说:“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该学者意在说明光荣革命A.清除了政治体制中的君主残余 B.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C.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迅速发展 D.完成了国家权力中心成功转移30.观察下图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A.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C.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东西方的“分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极为长期的观点提醒我们考虑怎样把东亚和西欧之间19世纪的分流放到全球历史的背景中。……然而,对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世界史学家告诉我们的历史是,一个单一的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的发动机,世界其余部分以不同方式作出“反应”。……而沃勒斯坦学派认为:外围区域(北大西洋沿岸以外地区)一旦落后,就会陷入使它们永远也无法赶上来的不利境地。材料二东亚与欧洲的差距是一种巨大但暂时的分离……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西方人能够用一只比较自由的手留下印迹的地方的前西方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以上均摘自《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19世纪东亚与西欧之间的“分流”指什么?19世纪至20世纪以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变革”指什么?以日本为例说明世界其余部分以不同方式作出怎样的“反应”?(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在关于东西方差异的认识上有哪些不同之处?32.英国崛起“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大国衰落之鉴》262请回答:(1)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表现在哪里?(3)19世纪英国主要创造了哪些辉煌的成就?(4)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你认为验证着怎样的历史规律性?33.治国理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人口真多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材料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管子治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04年期,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了福建的近代化,故选B;表中不同的统计途径表现出的数据趋势大致相当,并不相悖,排除A;民国成立于1912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都不是对表格内容的准确理解,排除CD。故选B。2、B【解析】

《汉穆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研究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重要素材,故B正确;金字塔位于埃及,是研究埃及历史的素材,排除A;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C;《论语》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的素材,排除D。故选B。3、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进化论是通过维新派的严复传入中国的,大约是19世纪末,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可推算出大约是25年,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4、C【解析】

上海地区在三国并立时期处于“东吴”政权的辖地,C正确;曹魏是统治黄河流域的政权,A错误;蜀汉位于成都地区,B错误;北魏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D错误。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96年清政府创办了近代化的邮政系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趋势明显加强,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早在1881年中国就已经引进了电话,C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D排除。故选B。6、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7、C【解析】

二战后期日本军帽材质由纯皮改为硬纸,说明随着战争推进,日本经济水平下降,反映了日本经济困乏,战争难以为继,C正确;军饷与军帽形制和材质无关,排除A;军帽更注重实用性,而且纯皮材质制作工艺更加复杂,排除B;日本属于岛国,畜牧业并不发达,排除D。8、B【解析】

表格信息显示1873—1930年中国原料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品进口占比重一直很大,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可知,近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鸦片贸易的状况,A排除;材料只显示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不能看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C排除;据所学可知,近代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发展不协调,D排除。故选B。9、C【解析】

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讲的主要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与所有制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上急躁冒进“左”倾思想,排除D。10、B【解析】

根据材料“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这种宗庙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大宗的地位,最终是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宗和小宗作为宗庙主的地位,没有强调贵族在政治上特权身份,A项错误;材料通过大宗小宗作为各自范围内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体现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与嫡长子的合法继承无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宗对祖先的祭祀具有优先权力,但不能表述为“独享”,D项错误。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万隆会议为切入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此题只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亚非人民”就可轻易得出结论:万隆会议,因为其他几个选项中涉及到的国家都不止亚非国家的范围,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12、C【解析】

由“华南山区”、“毛泽东”等信息可判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故选C项;彼时国民革命已然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排除A项;武装反抗国民党是斗争手段,而非革命策略,排除B项;彼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13、B【解析】

根据“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而7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B;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判断出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然后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答。14、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15、D【解析】

题干分析了吴郡农户在耕作时不使用牛力的原因是“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即牛耕成本较高,因此农户使用人力,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汉代牛耕技术就已经传播到这一地区,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明代江浙地区经济发达,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牛耕效率高于人力,排除。16、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可知是清末新政,故D正确;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宣布破产,排除A;百日维新是1899年,排除B;义和团运动是1899-1900年,排除C。故选D。17、A【解析】

根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和大新公司原址”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因此可研究近代上海经济的转型,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与近代上海市政的发展、近代上海文化的交融和近代上海都市的变化无关,故BCD三项错误。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制衡原则,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材料反映了总统和议会权力的制衡关系,故答案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强调的是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材料也未体现;D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也未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制衡原则【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9、C【解析】

根据“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应该是《反分裂国家法》,该法旨在打击分裂国家的行为,故选C项;ABD中的“声明”和“公报”都不属于国家大法,排除。故选C。20、B【解析】

《孟子》一书引用的历史事例达132个之多,这反映出孟子注重历史传承,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错误;“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张体现不出道德修养,故C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不出社会变革,故D错误。21、C【解析】

从题干“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到“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可知,工商业者和学生都属于普通社会阶层,大多卷入到抵抗洋货运动,成为民众表达爱国热情的重要形式,体现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正确选项为C;材料并未表现出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的形成,排除A;材料中的斗争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本国工商业者,没有信息说明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排除B;普通民众的抵制洋货运动并非政府的外交行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视。22、C【解析】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年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23、A【解析】

根据材料“文学认为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可知文学认为的解决措施是罢行盐铁官营,故答案为A选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未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重利而非重仁义,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勤俭节约,D选项排除。24、B【解析】

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B;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且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解答。25、A【解析】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①符合题意;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②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是在1972年,③不符合题意,BC排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④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A。26、B【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接受了独尊儒术的建议,通过全国的学校教育、置五经博士等,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正确;地方设置郡国县学不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A排除;这是儒家思想新的发展,不是新的思想流派,C排除;‘完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B。27、B【解析】由材料“合意缔结契约之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可见,罗马法的此项规定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故选B。材料仅反映交易双方的意愿,不同于居民的意愿,故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28、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导致商人群体普遍不愿意将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更多地将资本用于购置土地、发展高利贷等,最终这导致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故选D;材料中晋商并未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将其封建化,排除A;奢侈消费和捐输助饷等行为显然不会帮助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商帮,排除B;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材料中晋商的行为也是无奈之举,其不可能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排除C。29、C【解析】

据材料“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可知,“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正常的统治秩序确立,为代议制民主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C正确;据所学可知英国政体中保留了“君主”,A说法与史实不符;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应该是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开始,B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D说法错误。30、A【解析】

据表格信息1949—1955年由国家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占私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持续上升,说明国家把私有企业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正确;“一五”计划是工业化为主体,提前超额完成是1957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不能体现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C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的,与材料不符,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东西间的分流”指东、西方在社会发展中出现巨大的差异。“以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变革”指:北大西洋地区的西欧和美国率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加强对世界的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外围区域”的反应: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来居上,跟上工业革命的浪潮,“脱亚入欧”,从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2)不同之处:材料一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是以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世界的发动机”,而且“外围区域一旦落后,将永远赶不上来”;材料二认为“东亚与西欧的差距只是暂时的分离”,而且“1945年以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会发生在西方以外的地区。【解析】

(1)“东西间的分流”:根据材料“一个单一的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的发动机,世界其余部分以不同方式作出‘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流指东、西方在社会发展中出现巨大的差异。“以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北大西洋指的是西欧和美国在20世纪的发展,其具体表现是西欧和美国在政治上率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上述地区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在对外方面,上述地区加强对世界的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外围区域”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围地区主要指的是除西欧和美国外,19世纪后期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社会转型,由从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一个单一的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的发动机……外围区域(北大西洋沿岸以外地区)一旦落后,就会陷入使它们永远也无法赶上来的不利境地”可知,材料一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是以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