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原因(1)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③群众基础: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④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交融,民族凝聚力增强。⑤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关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2)主观条件⑥地理位置: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⑦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⑧个人作用: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揽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方针。

2.统一的过程(顺序:中原→南方→北方)(1)东灭六国:

时间: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3)北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筑直道(4)“西南夷”辟“五尺道”,任免官吏(2)南征岭南、凿灵渠、置三郡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夫余乌桓氐(1)民族分部:(2)中央机构:(3)地方政策:夫余、乌桓;匈奴;羌氐;夷、越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①管理: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②军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东北:北方:西北:南方:西到陇西东至东海北抵长城南濒南海〖名词解析〗

驰道

秦统一后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

直道

自咸阳林光宫直通九原郡的大道,称为直道。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五尺道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3.秦统一的意义(1)疆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2)政治: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经济: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4)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郡县制、官僚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特点:①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②分工、制约,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运行体制)③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廷议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④家天下(家国同治)注:三公互不统属,相互牵制;三公、九卿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共同对皇帝负责。郡郡守(行政)(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县令/长(地方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县尉(军事、治安)乡三老(教化)

有秩(司法)

游徼(治安)

啬夫(赋税)

里3、地方官制: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亭(1)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已形成、秦朝推广全国。(2)内容:郡、县两级地方政权机构;乡、里基层机构。(3)特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4)作用: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③历代沿用,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3、地方官制:郡县制关于郡县制的几点认识(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2)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传承制度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独立性强历史作用易出现割据皇帝任命俸禄绝对服从中央性质:目的:地域划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三个变化: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都是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贵族政治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官僚政治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1)积极①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②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生产活动,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③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及以后朝代)(2)消极(1)政治:君主个人品质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容易造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极易出现暴政、腐败现象。(2)经济:在明清时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社会进步。(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控制日趋严厉。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压抑了人性及其创造力,阻碍了中国民主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专制主义: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中央与地方)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重点概念阐释

1、大一统国家大一统: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观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地域上真正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真正形成。

材料一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问:与先秦“大一统”相比,秦朝实现了哪些发展?原因(1)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2)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巩固统治。(3)思想上,法家思想的中央集权理论奠定了基础。(4)社会根源:吸取分封制的教训,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发展历程:萌芽战国确立、巩固秦朝西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顶峰)明清结束辛亥革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2)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有利于社会有序管理,有利于政府对民众的管理(也利于确定征税依据)。(3)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目的。(4)统一两越,开通灵渠;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加强了对西南的管理;道路修建利于与巴蜀人民交流;3.巩固统治的其他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二)文书制度: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三)选官: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四)考核: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五)监察: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六)法律:颁行法律,秦律细密、严苛;律令皆法。(七)基层治理:县下设乡和里;什伍组织(八)户籍制度:编制户籍,分类登记制度(九)交通:1.统一车轨;2.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3.运河: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链接•选择性必修一(十)经济: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和度量衡;2.赋役: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3.重农抑商(十一)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整顿社会风俗。(十二)民族关系:1.周边少数民族: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2.民族政策: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链接•选择性必修一“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2)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睡虎地秦墓竹简(1)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内容:县郡中央县或侯国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植、钱谷收入、社会安定等状况,上报郡国郡国汇编,制成计簿,上报中央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负责核实政绩的虚实御史秦汉:上计制官员选拔考核制度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大兴土木求仙问药外出巡游封禅修建秦长城秦朝肉刑修建陵墓1.秦朝暴政的表现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一队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律误期要被处死。2.过程(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2)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3.楚汉战争(1)时间:秦灭亡后至公元前202年。(2)刘邦胜利的原因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3)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秦末农民起义[归纳升华]比较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战争目的反抗秦的暴政争夺最高统治权代表阶级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战争性质农民战争封建地主阶级争权夺利的战争1.秦朝灭亡的原因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暴政: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徭役繁重、刑罚严苛、摧残文化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三、苛政猛虎,溃如决堤崩溃——暴秦二世而亡

自主学习:2分钟★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过: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材料

(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变化:从“天下共主”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分封制间接管理到郡县制下直接管理;从血缘政治到地缘政治的转变。影响: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强化了专制统治,易于造成暴政。

二、重要结论的历史理解

(一)周秦之变从西周到秦的政治文明的变化1、政治体制:从封邦建国体制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2、最高统治者:从“天下共主”,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到皇帝制度下专制独裁,皇权至上。3、地方管理:从层层分封,权力分散,独立性强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控制,高度集权。4、官僚机构:从贵族政治下世袭贵族把持政权到官僚政治下皇帝选拔任命职业官僚。5、大一统: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观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地域上真正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真正形成。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统一条件统一进程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官僚制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的暴政政治危机焚书坑儒始皇之死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秦的速亡楚汉战争本课小结1.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统治者死后,朝廷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