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阶段特征: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01020304目录扁平风演示模板三国与西晋十六国与北朝东晋与南朝巩固练习01三国与西晋
一、从群雄割据到局部统一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得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鼎立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国力较强,略占上风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三国实力比较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西晋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三国演义〉结尾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自永熙以来(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唐)房玄龄等《晋书》西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形势图五胡内迁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八王之乱后,中原汉族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中原大乱。八王之乱,耗竭国力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五胡内迁(1)原因:①汉族先进文明吸引。②西晋诸王展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八王之乱”),内迁少数民族卷入。③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2)影响:①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②北方动乱,经济破坏,社会倒退。③汉民南迁,南北分立,经济政治格局开始变迁。
晋一天下(280)后三十一年(311),刘曜(匈奴贵族)、石勒(羯族贵族)入洛阳,怀帝被虏,诸王公、百官、士民死者三万余人。
怀帝被虏后五年(316),刘曜入长安,愍帝被虏,晋室遂亡。——《国史大纲》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02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的统治(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2)东晋的士族政治:“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士人接受教育,就可以入仕居官;获得官场权势,反过来又能强化财富的占有;雄厚的家族财力,又足以保障子孙继续接受教育,成为士人。东汉以来,这种“教育——权势——财富”的循环占有,越来越多地国绕“族”而展开了。东汉士族,大多同时具有学门、官族、豪门的特征,可以视为三者的三位一体。士人官僚在汉晋间发展为士族门间,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士族是一种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现象。若干士族在几个世纪以来长盛不衰、垄断权势,成为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阎步克《波峰与波谷》思考士族有哪些特点?士族具有家族特征;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享有特权,拥有强大势力;士族阶级特权和权力世代相传,垄断国家权力。
一、东晋的统治(2)东晋的士族政治:“王与马,共天下”演变:萌芽(东汉)→形成(魏晋)→发展(东晋)→渐衰(南朝)→消亡(隋唐)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③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通婚,甚至座不同席。④思想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二、南朝的更迭(1)宋: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2)齐:479年,萧道成代宋自立,国号齐。(3)梁:502年,齐和帝将统治权转交给萧衍,萧衍称帝,国号梁。(4)陈:557年,梁敬帝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建康(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沈约《宋书·卷五十四》(1)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安定。②北方人民南迁(“衣冠南渡”),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方的经济地位发展概念图江南重要手工业区的分布(2)表现: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等行业有明显进步。(3)影响:①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缩小南北经济差距——为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②促进民族交融。③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03十六国与北朝
一、十六国▲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各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一、十六国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二十多万的前秦军。淝水之战(1)前秦的兴起: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交战双方:前秦(苻坚)VS东晋(谢安)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前秦在肥水之战中战败、最终导致政权崩溃的原因是什么?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结果:前秦战败,政权迅速崩溃。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五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作为征服者,拓跋部将野蛮的烧杀抢掠之风也带进了中原。建国后,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和欺压屡见不鲜,这也是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内,先后达八十多次。——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37集《孝文帝改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锐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迁洛阳,改籍贯平成(大同)洛阳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地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便于统治中原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推动改革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便于学习汉族政治文化;有利于摆脱保守势力的干扰,便于推动改革靠近边疆地区,不利于防卫远离边疆地区,相对安全经济落后,物资供应困难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基础较好,物资供应便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2)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策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3)提倡与汉族通婚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5)改汉姓(4)说汉语北朝文官俑(6)穿汉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原因内容主要影响土地抛荒和兼并严重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租调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和赋税徭役的征收;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宗主督护制不利于北魏的统治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有利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一定改善,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7)其他措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刘知几《史通》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1)积极方面:①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②奠定了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的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魏宗室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阳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童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值钱数万。——《资治通鉴》
进贤求才,百王之所先也。前代取士,必先正名,故有贤良方正之称。今之州郡贡察,徒有秀、孝之名;而无秀、孝之实。而朝廷但检其门望,不复弹坐。——(唐)李延寿《北史·韩麒麟传》附《韩显宗传》(2)消极方面:①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化,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②移植门阀制度,不利于选拔人才。总的来讲,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即封建化,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上:由渔猎、游牧到农耕、定居政治上:仿效汉族官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制定典章制度文化上:吸收汉族文化,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三、北朝政权的更迭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三十余年之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589年,隋灭陈,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04巩固练习解析:材料中“吴人不能越淮、河(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说明三国鼎立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关,吴人不能越淮、河(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馋,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 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C.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 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D解析:根据材料“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天下幸甚”可知,曹魏取代东汉,犹如尧舜禅让,以此彰显曹魏的正统性,故B项正确;曹魏不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曹魏政权仍然实行王位世袭制,排除D项。2.《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
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B3.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在去世前指定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之臣,主持蜀汉大小政务,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兼录尚书事、司隶校尉、益州牧,李严以尚书令兼中都护。这一官职任命体现了(
)A.行政效率提高 B.丞相地位上升 C.君主专制强化 D.权力制衡加强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诸葛亮已是丞相,但主持政务仍需兼任录尚书事,李严作为另一位重臣,其职务不是三公,而是尚书令,可见相权已从三公等外朝手中转入尚书省这样的内侍机构,这标志着相权下降,皇权上升,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诸葛亮等人的职务,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相权已经从外朝转移到内朝,说明丞相地位下降,排除B项;材料说明尚书等内侍机构掌握实权,无法体现权力制衡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但在分裂的过程中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只说明了国家分裂的状况,未指出民族融合的趋势,说法片面,排除;C项只说明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未指出北方的社会状况,说法片面,排除;D项只涉及了思想文化上的特征,未指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说法片面,排除。解析:通过阅读李白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动乱,引发了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民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B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魏晋时期,北民南迁和门阀政治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有利于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B6.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者都认为其是华夏祖先的后裔(继承人),这反映了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以其是华夏祖先的后裔来塑造政权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思想文化多元性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表述错误,此时各民族隔阂还广泛存在,很多民族政权没有完成封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民族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没有文化传承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材料一: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于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材料二: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上运输技能培训课件
- 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报告:从全球案例看虚拟电厂商业模式
- 2024年快速汽车配送协议3篇
- 医生个人2024年劳动合同
- 财务年度决算报告(6篇)
- 初中运动会加油稿300字7篇
- 基于大数据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优化服务合同20243篇
- 2024版室内装修墙地砖铺装协议2篇
- 市场推广攻略:提高知名度
- 制药工程分包施工协议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音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医院外来医疗器械首次接收测试流程图(最新可粘贴修改)
- 年晋升司机理论考试HXD1专业知识题库
- 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设计二设计正文
- 焊缝焊条用量的计算公式
- 浆砌块石施工方法
- 中耳炎病历(共6页)
- (推荐)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