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4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课标明·要点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注意“一条主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把握“两个发展历程”: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实行“以华治华”;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3.掌握“五次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干知识•精要排查一、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背景(1)世界:欧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中国:①政治上: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②经济上: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③科技上:科技落后;④社会方面: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市场和原料君主专制2.鸦片战争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概况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9日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__________》,中国被迫割让________、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其他条约条约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__》;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结果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香港岛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概念·拓视野领事裁判权与最惠国待遇(1)领事裁判权: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2)最惠国待遇:①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②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缔约的外国一方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3.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历史遗留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未达到根本原因列强想要进一步打开_________直接原因列强想要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借口“亚罗号”事件中国市场(2)进程(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①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②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将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4)影响:①主权: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②性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列强侵略加剧1.西北——边疆危机俄英侵略英国支持阿古柏趁机入侵,俄国出兵占领______地区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伊犁18842.西南——中法战争爆发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进程(1)1884年,法军偷袭__________,炮毁福州造船厂,进攻台湾。(2)1885年,冯子材取得___________结果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马尾军港镇南关大捷3.东南——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日本蓄谋已久,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3)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进程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在__________中,北洋舰队官兵重创日本舰队→1895年2月,日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黄海海战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影响(1)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易混·曝光台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鸦片战争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指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和办厂权等。《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资本输出。4.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____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但日本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瓜分中国:①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②强租租借地:其中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______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③争夺路矿权: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俄、德、法德国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过程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罪行(1)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2.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教材·再开发结合必修教材思考:从“克林德碑”到“保卫和平碑”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提示:反映了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到民族自强的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爱好和平的坚强意志。3.《辛丑条约》(1)内容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2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_”,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____________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使馆区北京至大沽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外务部(2)影响: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②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史识·巧图解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主题探究•精准突破主题一“天朝”与“帝国”的碰撞——两次鸦片战争【勾·线索】【探·史料】1.读图明史——鸦片战争的爆发史料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经济形态有何不同?提示: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机器化、工厂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史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镑涨到8436072镑,几乎翻了一番。年份184018421845185018511853输华商品总值52.496.6239140216100【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美提出修约的原因。提示:鸦片战争后对华商品倾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工业革命扩展,英国等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史料证史——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后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清廷外交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评价。提示: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阐·史论】1.唯物史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1)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表现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主要矛盾(1)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革命任务由原先的单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维度阐释政治中国社会性质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被严重破坏经济(1)开始了近代化进程;(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思想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对外关系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的国门被迫开放社会生活引起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唯物史观——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1)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所具有的扩张性决定的。(2)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3)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鸦片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这就造成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4)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导火线。2.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的转变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而转向面对现实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主题二从边疆危机到八国联军侵华【勾·线索】【探·史料】1.问题探史——晚清的边疆危机史料1883年至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内部出现两种不同观点,一派主张同法国作战,认为国家通过洋务运动,自身经济、军事实力都比鸦片战争时期有所提高,不应再屈辱求和;另一派主张同法国讲和,认为中国同资本主义列强相比,还十分落后,同法国作战不可能取胜,不可力战。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清政府左右不定,难于决策,于是决定进行两方面准备,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摘编自兰淼《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内的和战之争》【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提示:清政府采取“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但因政策摇摆不定,影响对法战争的决心。2.史家评史——甲午中日战争史料我想甲午中日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提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巨大;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开始寻求政治变革;“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封贡体系瓦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阐·史论】唯物史观——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①它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改变了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远东以及国际格局发生变化。(3)促使中华民族觉醒: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予中国沉重一击,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维新与革命这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力量。1.唯物史观——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1)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逐渐走上了以华治华的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会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角度表现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1)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清政府政策调整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的行列2.历史解释——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高考聚焦•命题动向考题视角考情播报(1)2022·北京等级考·T7·瓜分狂潮(2)2021·广东选择考·T6·近代列强的经济入侵(3)2021·湖南选择考·T7·近代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特征(4)2020·北京等级考·T7·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国1.考点分布:(1)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对条约影响的理解(2)面对战争,各方态度变化2.题型及命题形式:(1)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史料形式上多以文字、图片或表格为主(2)命题形式:·选择题考查特定时空下唯物史观应用与历史解释能力,试题难度较大·主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特定时空下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3.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注意对条约内容的理解,认识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加强文字、图片或表格方面史料的针对性训练(2)复习备考时,注意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不同阶段的抗争精神【典题悟法】(2022·全国甲卷·T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命题立意】情境创设本题以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进口货值创设学术情境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进口货值变化的分析,认识列强侵华的本质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关键能力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阐述历史事物,得出正确结论必备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解题思维】【真题集训】类型一新情境·新设问1.(2022·北京等级考·T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解析】选B。据材料“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防止其他列强染指长江流域,英国发出照会,清政府的答复实际上承认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故选B;殖民地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没有成为列强的殖民地,排除A;“门户开放”政策指1899年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与材料不符,排除C;“成功”说法错误,排除D。【加固训练】
(2018·全国Ⅰ卷·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选C。A“左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题意不符,排除;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对日本的舆论宣传策略认识不足以致无所作为,反映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不够谙熟,故C正确。类型二聚主干·迁移考2.(2020·江苏高考·T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倭人”指的是日本人,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提出了割占辽东半岛等地的要求,故选C;鸦片战争的交战对象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交战对象是英法,都和日本无关,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排除D。【新题预测】·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1.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北华捷报》在对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评论中,强调中国官员的傲慢,以此证明中国人长期侮辱外国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创办,因此是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进行评论,185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可知该报刊的言论旨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制造舆论,遮盖战争的侵略本质,故选C;《北华捷报》是对英国领事和两广总督的书信进行评论,并没有介绍中国时局的进展,排除A;指责中国傲慢是表面现象,而非《北华捷报》的根本目的,排除B;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856年,排除D。·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2.图一是《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二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解析】选D。《点石斋画报》和《日清战争画报》对牙山战役均有关注,这为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提供了大众报刊观察中日战争这种视角,故选D;画报是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存在的,其绘制的图画属于二手史料,不是两国前线派驻记者绘制的,所以不能据此说明中日均在前线派驻了记者,排除A;两个画报本身对牙山战役有不同的描绘,是由于两个画报分属不同的国家,受到本国舆论影响的程度很高,所以带有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报告 2023
- 2024年数控高精度内外圆磨床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xx村10月驻村工作总结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
- 2024年度影视制作费用协议范本
- 第七届进博会隆重开幕感悟心得
- 2024年商业广告承揽协议规范格式
- 2024年产蜜蜂购买协议
- 2024年零星建筑施工项目协议范本
- 牵引及石膏病人的护理
- 铁路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演示
- 2023年现行施工规范大全
- 竞争性磋商评分办法综合评分法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导读
- 创新高质量发展理念 打造“一院多区”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
- (5.3.1)-5.3奥斯本检核表法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第6章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技术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含答案
- m301标杆车freed动力学kc对标分析报告
- GB/T 9724-2007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