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分期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至今空间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范围内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第八单元中国现代史

第九单元——第十一单元

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教材目录,试找出单元标题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与世界其他三大原生文明基本同步。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四大文明是各自独立产生、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各有其明显的特征。中华文明因与其他文明发源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民族等的不同,所以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古文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中华上下究竟几千年?除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还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应从甲骨文发现即商代算起,只有3500年的历史;但一些考古学家却认为中华文明应从夏王朝开始,距今4000年;也有学者指出,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甚至更早。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何时起源?如何起源?如何证实?一、

石器时代:文明的序幕▲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代表遗存▲

分布特点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采集和渔猎群居、用火元谋人、北京人被动适应自然,生产力低下沿河流分布;分布广泛由于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各地区的文化各有特点,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1.旧石器时代:时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相比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遗址时间代表分布特征距今7000至5000年前(早期)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陶,栽培粟长江下游水稻,养蚕缫丝黄河下游养猪较为普遍距今5000年前-2070前(晚期)黄河流域黑陶(蛋壳陶)辽河上游精美玉器、祭坛、神庙长江下游多元一体,中原核心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2.新石器时代:时间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多元

文化遗址众多区域分布广泛文化特征差异

一体

社会生活有共性核心集中在中原共同的文化观念

动各地区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为“

多元”各地区互动形成文化共同体为“

一体”古人类/文化遗存时间生产力水平生产生活状况社会组织及特点元谋人(长江)北京人1万多处仰韶文化(黄河)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龙山文化(陶寺)(黄河)红山文化(牛梁河)(辽河)良渚文化(长江)阅读教材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完成下表,从中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采集、用火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彩陶、种粟种水稻、养蚕缫丝“蛋壳陶”、玉器、宫殿、天文建筑与大墓玉器、祭坛、积石冢玉器、古城墙等母系氏族社会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原始人群结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发生深刻的变化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至20万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7千至5千年距今约5千年左右陶器制作磨制石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早期农具饲养家畜“农业革命”“新石器革命”一、中华文明的起源聚焦概念何谓“文明”?思考:视频中哪些信息或者关键词可以被视为文明的要素?母系氏族社会拥有氏族公共墓地——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各墓葬随葬品差别不大——尚未贫富分化父系氏族社会大

小墓葬分别占不到1%、近10%和90%丧葬差异: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继承权的变更生产力的发展◎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祭坛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成了“国家”的标准。

——科林·伦福儒良渚古城遗址城墙分布大型祭坛:原始神权崇拜城墙:大型城市出现社会动员能力良渚反山王陵玉器出土情况良渚玉琮玉器:公共权力的象征手工业技艺高超:出现社会分工一、中华文明的起源聚焦概念何谓“文明”?良渚文化农业、手工业发达阶级分化明显公共权力出现宗教信仰大型都邑(城市)一是农业、手工业技术显著发展,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二是阶级分化,……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社会存在着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即王权。“文明”的中国标准:二、

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碰撞◎黄帝二、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碰撞——万邦一统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

古史传说

这一邦国时代,与王国时代(夏、商、周三代)和后来的帝国时代(秦、汉以至明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三个大的阶段。——许宏《最早的中国》◎黄帝◎尧◎舜►华夏始祖:炎帝黄帝——炎黄部落联盟►尧舜时期: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时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邦国林立邦国王国帝国如何看待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

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ku)、尧、舜二、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碰撞——万邦一统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

军事

司法的机构与职官③地方: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二里头宫殿基址►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朝制度——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二里头遗址极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科学:碳14测年结果在夏朝纪年内文献:周代文献记载河南西部陕西南部是夏人活动区但尚无文字出土,缺乏自证性材料证明三、

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考古发现:①甲骨文——神权色彩②青铜器——阶级分化管理制度: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王”字是斧钺之形,代表军事统率权,暗示君主是由军事首领演化而来►商汤灭夏,定都于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利簋铭文和《尚书》文献相印证二重证据法外服:周边的独立或半独立的诸侯国内服:天子的直辖领土特点:通过武力维系统治(较为松散);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外服既臣服又独立,一旦国力下降便会脱离►内外服制度

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一)分封制——天下归周目的:对象:内容:诸侯国权力与义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以藩屏周,巩固统治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土地和人口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商周观察地图,商到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封制有何影响?天下共主疆域扩大广建诸侯商朝内外服

西周分封制探究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分封制的影响1.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2.开发边远地区,扩展疆土3.民族文化交融;周文化的认同4.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的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二)宗法制——天下归宗核心:历史解释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意义: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血缘纽带(里)政治表现(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宗法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你支持哪一种权力继承的方式?如何理解、评价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选贤与能王位世袭VS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史记·夏本记》商朝: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权力的传承逐渐规范化、制度化。主题探究一:最高权力的继承不同阶级对“死”的称谓(三)礼乐制——天下归心“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实质:意义:等级制度礼乐制

"八佾"

“六佾""四佾""二佾"礼乐制血缘关系维护政治关系等级秩序社会有序、文化认同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1)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特点:土地国家公有,不得随意买卖经营方式:耕种私田,同养公田(2)农业生产工具:木、石等,青铜农具极少耕种方式:集体劳动(3)手工业:青铜铸造,养蚕缫丝经济思想“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早期民本思想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主题探究二:商与西周的政治理念备注:目前出土的商朝甲骨数量有十几万片,上百万字,几乎全部是占卜的记录。

信史时代主题探究二:商与西周的政治理念“乙卯卜,争,贞沚再册,王比伐土方,受有佑。”

——《甲骨文合集》6087正翻译:乙卯日占卜,(遇到了)战事,商王想任命沚候为大将,作为商王先锋去征伐土方,会受上天保佑吗?“甲子卜,争,贞乍王宗,乍邑于麓。”——《甲骨文合集》13505正、13542翻译:甲子日商王卜问神明:我在山脚下新建一个宫殿可以吗?“乙巳卜,贞石疾首不延。”“……王疾首,日中慧。”——《甲骨文合集》22092、13613翻译:乙巳日问卜神明,我这持续性偏头痛怎么一直不好?大王头疼,中午好了。“贞隹帝害我年。二月。”——《甲骨文合集》10124翻译:二月,庄稼长得不好,是不是帝的惩罚?问题1:这些占卜的卜辞说明商朝的统治有何特点?商朝的统治具有浓厚的神权迷信色彩。主题探究二:商与西周的政治理念材料:

事实上,鬼神意志需要占卜获知,而判定吉凶的“占辞”大都由商王发布,……事实上获得了“最高宗教解释权”,有力地维护了商王的统治权力。

商王的权力都来源于神权政治,因为只有商王“一人”能够祈求祖先的祝福和保佑,……也只有商王才有可能通过奉献牺牲、举行祭祀和进行占卜使商民们获得丰硕的收成,取得战争的胜利。——摘编自张光直《商代的占卜与祭祀》问题:商朝的神权统治仅仅是出于迷信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商朝敬畏鬼神,倚重天命,商王借助神权神化统治合法性,强化王权。主题探究二:商与西周的政治理念“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章》翻译: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