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训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训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训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训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训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2024•新乡市高三二模]戊戌变法前,康有为高度认可董仲舒将孔子托古改制在内的微言大义寓于《春

秋繁露》的做法,认为如此一来,《孟子》《荀子》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轻视董仲舒,便无法窥见孔子大

道,他还特意以《春秋》为依据论证董仲舒的作用。康有为此举旨在()

A.减少变法阻力B.认可托古改制思想

C.传承儒家思想D.否定孟子历史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前中国人的思想仍被束缚,需要通过改革来解放思想,康有为

之所以肯定董仲舒的托古改制思想,主要是借助这一思想为变法寻求理论支撑,以减少变法阻力,A项正

确;认可托古改制思想属于表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而且材料信息

仅体现出康有为对托古改制思想的认可,重视传承儒家思想表述不当,排除C项;康有为认为《孟子》《荀

子》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并非否定孟子的历史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临沂市高三一模]《天演论》出版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很快成了报纸文章的

热语,风行全国。谭嗣同在看到有关进化论的文章后,向人推荐“好极、好极”,革命党人也承认:“自严

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这反映了()

A.挽救民族危亡刻不容缓

B.清政府已成为众矢之的

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进化论成为全社会共识

答案:A

解析:甲午战争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热语,革命党人也认同,可知当时民族危机非常严

重,救亡图存刻不容缓,A项正确;谭嗣同是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资产阶级登上历史

舞台的标志是公车上书,排除C项;D项“共识”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3J2024.昆明市高三二模]在维新运动兴起时,洋务派官僚曾表示支持,李鸿章要捐三千元加入强学会,

却被康有为拒绝,把他推到了对立面。曾支持过维新派的张之洞,也因与康有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而最终

决裂。这主要说明()

A.改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

B.改革需要一定的同盟军

C.顽固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D.改革要有充分舆论动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李鸿章要捐三千元加入强学会,却被康有为拒绝,把他推到了对立面。曾支持过维新

派的张之洞,也因与康有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而最终决裂”可知,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不善于团结同盟

者,迷信自己的能力,这告诉我们改革需要一定的同盟军,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不善于团结同

盟者,而非不善于团结群众,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张之洞等对康有为的支持,而非守旧势力

对维新运动的抵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康有为不善于团结同盟者,而非不善于舆论动员,排除D项。

故选B项。

4.[2024•邢台市高三一模]1898年,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士绅认为西方的强盛是西方人“得吾教之

分数”“其心朴厚”“重信义”“贵廉耻”“上下一心”。因此,“欲救中国之敝,必自正人心始,欲正

人心,必自明教化始,此自然之理也”。这可用来说明该维新人士()

A.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B.对东西方国情缺乏理性认识

C.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D.认识到开发民智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该维新人士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是“得吾教之分数”“其心朴

厚”“重信义”“贵廉耻”“上下一心”,这还是儒家所倡导的那一套,即伦理纲常,而西方强大的原因是资

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而不是其纲常伦理,因此看出这位维新人士对西方并没有理性清醒

的认识,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纲常教化,并没有反对学西方制度

的信息,排除C项;该人士强调纲常伦理教化,说明其思想仍然保守,并没有认识到要开发民智,排除D

项。故选B项。

5.[2024•蚌埠市高三一模]1898年9月24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致国务卿的信函中说,戊戌政变尽

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

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这从侧面表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封建地主阶级阻碍了社会变革

C.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

D.知识分子深刻关注民智的启迪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戊戌政变尽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

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可知,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

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康格认为戊戌政变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普遍觉醒,没有强调封建

地主阶级阻碍社会变革的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找借口,

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知识分子关注民智的启迪,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济宁市高三一模]据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所载,1900年6月,慈禧太后决定“招抚”义和团,

对各国宣战。此时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宣战诏书以后,当即以为:“此乱命也,粤不奉诏。”随后授意邮政

大臣盛宣怀与东南各省的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策划同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条款》。据此分析,李鸿

章等人的举动()

A.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B.避免了中国东南各省遭列强侵略

C.反映了东南各省督抚的卖国行径

D.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大力支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条约,与中央意图相悖,表明

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已经侵略东南各省,排除B项;东南各省督抚与

各国领事互相保护,不属于卖国行径,排除C项;东南各省督抚反对义和团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4.吕梁市高三一模]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尊王

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些反

思通过当时的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说明义和团运

动()

A.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B.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已基本完成

C.使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疑、批判、反思等,通过宣

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这成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义和团运动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

新的发展契机,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中国民主革命转型的信息,且义和团运动本身也没有涉及民主革

命转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相关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的信息,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没有

改变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8J2024•黄石市高三二模]长期任职于中国海关的美国人马士说:“中国的地位历经1842、1858、1860、

1885、1895年已经逐步地降低到这样的一个地步,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寥寥几

个属性”。这表明当时()

A.中国完全陷入殖民地深渊

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

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寥寥几个属性”可知,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当时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地深渊,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并不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洋人的朝廷”,未涉及列强

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大连市高三一模]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己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

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

决非过论。”此报道可佐证()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时间和“入京之联军”可知,该报道记述的是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掠夺情况,因而可佐证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材料信息不涉及义和团,

排除B项;清政府完全屈从列强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英法联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攻占北京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4.丽水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

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各项所摘条款内容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