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其位于进入良渚古国腹地的必经通道。出土遗迹可见大量的螺壳、鱼骨和菱角等水生动植物,较少的猪、鹿和牛、水稻等陆生动植物。玉器具备周边文化特征。据此可推测当时()A.食物结构比较单一 B.社会分工还不明显C.阶级分化较为严重 D.存在一定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良渚古国腹地的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遗迹可见大量的与陆地生物不相匹配的螺壳、鱼骨和菱角等水生动植物,说明当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换,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食物较多,而非单一,排除A项;玉器具备周边文化特征,说明分工已经出现,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阶级分化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夏小正》记载:正月时有俊风,农纬厥耒(整理农具),囿有见韭;三月越有小旱,始蚕,祈麦实;四月囿见有杏;五月种黍。这说明当时历法()A.适应精耕细作模式 B.小农思想蕴含其中C.受生产生活的影响 D.促使节气观念产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夏小正》主要对农具、农时作了记载。由此可见材料体现夏代历法与农业生产相关,C项正确;夏朝的农业还没有实现精耕细作,排除A项;夏朝还未出现小农经济,排除B项;节气观念只体现材料记载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3.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据此可知先秦的劳动思想()A.蕴含天人合一理念 B.反映对财富的追求C.反对君主剥削人民 D.立足于农民的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明要按照农时劳作,体现出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理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与人民的关系,排除C项;孟子代表着是地主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4.秦简所见《为吏之道》和《为吏以治黔首》等篇对基层文吏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秦吏需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要成为民众的道德表率。这一要求()A.提高了官员素质 B.服务于国家意志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稳定了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吏需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要成为民众的道德表率”及所学可知,秦朝规定了官吏应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明确了官吏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且要以身示范成为民众的表率,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说明该做法服务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员的道德修养,并不一定能提高官员的素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排除C项;秦朝加强对官吏的道德修养,并不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四川省彭州市出土的一方汉代画像砖,左侧为一酒肆,酒肆内一人右手持一量器,左手伸出,作售卖状,酒肆前一人伸手作接物状,当为沽酒者。其右侧又有一人肩荷二壶,作奔走状。这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地区()A.酿酒行业高度发达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C.农耕经济较繁荣 D.商品经济全国领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画像石中描绘的专门卖酒的酒肆和售酒、沽酒的场面,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较为繁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项正确;“高度发达”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进行比较,故“全国领先”不能从图片信息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6.唐代《卢士琼墓志》记载:“(卢士琼)尝职同州(今陕西渭南),当征官税钱,时民竞出粟易钱以归官,斗至十八九。君白刺史言状,请倍估纳粟,下以泽民,上可以与官取利……刺史乃悬榜晓民,使请余价,因以绢布高给之,民亦欢受,州获羡钱六百万。”这反映了()A.两税法的施行困难 B.统治阶层注重仁政C.租庸调制负担过重 D.赋税政策实用灵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君白刺史言状,请倍估纳粟,下以泽民,上可以与官取利……刺史乃悬榜晓民,使请余价,因以绢布高给之,民亦欢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士琼做收税钱的官员时,认为粟的价格较低,请求此时提高粟的价格,反映出赋税政策实用灵活,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税法实施困难,排除A项;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理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此时租庸调制已被废除,排除C项。故选D项。7.重庆制瓷业勃发于北宋晚期的民窑——涂山窑,窑址遍布于南岸、巴南、荣昌等,器型多样。窑炉为北方常见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窑具中漏斗形匣钵以及茶盏、窑变纹、花瓣装饰可能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据此可知()A.商品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 B.区域交流影响手工业生产C.宋代重庆制瓷业特色鲜明 D.宋代私营手工业繁荣兴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窑炉为北方常见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窑具中漏斗形匣钵以及茶盏、窑变纹、花瓣装饰可能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可知,重庆制瓷业窑炉、窑具、装饰等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说明区域交流影响手工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强调宋代重庆制瓷业特色,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强调宋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8.嘉庆年间《浙江会馆碑文》中记载:浙江人在重庆贸易以瓷器为最,杂货次之,为保本籍商人之利,于是“齐集公所,从长酌议”,并刻碑以“守前人创业维艰之意”,规定了议公信、议别帮、议过江等条文。这反映了会馆形成()A.推动了商帮群体出现 B.实现了地区商贸繁荣C.阻碍当地自由贸易 D.助推工商业规范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守前人创业维艰之意”“规定了议公信、议别帮、议过江等条文”及所学可知,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浙江会馆碑文》记载了浙商创业的艰辛历程,并且制定了成员经商的章程及协调工商业务的做法,这有助于促进工商业的规范发展,D项正确;商帮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材料未强调会馆与商帮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会馆实现了地区商贸繁荣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相互结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交换的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清朝学者赵翼认为:“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義、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作者()A.认为中外发明家是圣人 B.旨在宣扬西学中源观点C.具有开明进步的文化观 D.传承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赵翼高度评价西洋自鸣钟和时辰表,认为其“更胜”中国传统方法,肯定中国以外其它文明的先进之处,反映了该学者具有开明进步的文化观,C项正确;认为中外发明家是圣人与材料信息说法错误,排除A项;钟表本就是西方发明,与宣传西学中源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赵翼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肯定,未涉及到经世致用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0.道光年间,袁景晖在《建始县志》描绘道:“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这反映了该地区()A.经济发展水平欠佳 B.土地利用效率提升C.有效解决粮食问题 D.人地矛盾开始凸显〖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晚清建始县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大量开垦山地种植包谷、洋芋等作物,这反映了这一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B项正确;人地矛盾突出,开发山地,这不能反映出当地经济水平发展落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供粮食产量信息,因此无法反映出粮食问题是否解决,排除C项;材料现象是人地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之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材料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可能为()

祖源成分占比省份北方汉族南方汉族四川38.81%40.44%重庆39.02%42.23%湖南35.45%48.94%江西39.70%47.19%A.中国历史时期人口迁徙的路线 B.中国南北界线划分的重新推究C.中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研究 D.中国多元民族交融的情况分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省份基本都在南方,且描述的是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的占比对比情况,据此可判断,研究主题为中国多元民族交融的情况分析,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口迁徙的路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南北方划界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北方人口分布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上世纪30年代现代上海方言基本定型。当时四种语系对上海话影响最大:一是苏州语系,占75%;二是宁波系,占10%;三是粤系,占0.5%;四是江北话为代表的其他语系,占14.5%。这说明了上海()A.经济辐射程度较为有限 B.社会管理存在较大压力C.处于全国经济发展中心 D.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包容〖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近代上海话的语系结构表明上海人口来源的多元性,说明上海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包容,D项正确;从上海话的构成成分上无法推知近代上海经济辐射程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上海文化的多元性,与社会管理无关,排除B项;从上海话的构成成分上无法推知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13.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是为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下图为《草案》全部实施所需经费概算一览图(图中括号内数据为该类项目所需经费总和占全部经费之比),据此可知该《草案》()A.有利于城市发展现代化 B.笼络人心便于发动内战C.市政建设资金保障充足 D.开启了重庆城市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46年中国。《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中,大量经费用于交通系统和卫生设施,这对于重庆的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城市发展现代化,A项正确;《草案》中用于军事的经费并不多,因此并不能认为这一《草案》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于发动内战,排除B项;《草案》所列的经费是预估经费,而非重庆政府实际上有这么多经费,排除C项;《草案》的落实情况在材料中并未提及,因此不能认为这一《草案》开启了重庆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14.宣传画往往反映一个时代需求与面貌。以下是建国初期流行的三幅关于医疗卫生的宣传画,解读正确的是()A.群众性的特征较为明显 B.卫生医疗体系得以构建C.服务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D.民众卫生观念得到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片配文可知,三幅图片都是围绕人民的卫生健康这一主题,而宣传画的中心人物是群众,说明当时的卫生健康运动有较为明显的群众性,A项正确;宣传画宣传内容中没有体现出卫生医疗体系的构建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排除C项;宣传画的宣传效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不能得出民众卫生观念得到改变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3年8月19日,来自中国、英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重庆大足,参加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论坛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并发表重要宣言。这()A.说明气候变化已严重危及文物 B.旨在强调气候研究工作的重要C.体现了国际社会重视文化遗产 D.亟需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23年8月多国学者聚集中国重庆,商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问题并发表宣言,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重视,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各国学者讨论的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但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只是表达了环境跟过去不同了,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谈论的是如何保护石窟寺,而不是在强调气候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世界各地的文化遗迹都是不同的,其形成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自然不能用统一的方式来保护传承,因此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是不科学的,排除D项。故选C项。16.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其用以供奉罗马诸神,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与一体;609年以后变成供奉圣母的教堂;原来可能放置神像的祭龛,现在埋葬了拉斐尔等多位意大利名人。这可以用于说明()A.古希腊罗马建筑技艺高超 B.宗教思想已丧失社会支持C.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万神殿由作为供奉罗马诸神的地方,逐渐转变为埋葬知名名人的坟墓,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有关,否定神肯定人的价值,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艺复兴的影响,而非建筑技艺,排除A项;宗教思想已丧失社会支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17.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该学者旨在()A.指出世界各国文明相互渗透 B.强调古代世界文明多元并存C.宣扬多元文明推动人类发展 D.揭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古代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项正确;该学者认为,有些文明相互渗透,而非全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促进人类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8.17世纪英国的玻璃制造业,煤炭取代木材作为燃料,获得政府的专利许可;以意大利鹅卵石为原料,面向欧美市场供应产品;采取“三班倒”的生产方式,即工人6小时劳动,6小时休息后轮换生产。这反映了()A.生产程序趋向规范 B.能源改革成效显著C.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D.生产利于资本积累〖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英国。17世纪的英国比例制造业得到了政府支持,面向欧美市场,实行“三班倒”生产方式,增加产品供应,这种生产有助于资本积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生产程序的规范,排除A项;以煤炭取代木材,这属于能源改革,但是这种能源转换与生产产出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因此不能说明能源改革成效显著,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9.英国殖民者于1803年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到1830年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300人,1867年最后一名原住去世。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原住民医疗水平落后 B.欧洲殖民扩张的罪恶C.世界人口结构的重构 D.英国对劳动力的掠夺〖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英国、澳大利亚)。英国殖民者向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外来移民带来的传染病以及屠杀,使得岛上的原住民数量锐减,这说明欧洲殖民扩张的罪恶,B项正确;原住民死亡和医疗水平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到澳大利亚地区的人口结构,并不能说明世界人口结构的重构,排除C项;塔斯马尼亚岛的原住民并不是英国殖民者的主要劳动力,因此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对劳动力的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2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道:“像伦敦这样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经常布满泰晤士河成千的船只”这反映了当时()A.工业发展增加社会流动性 B.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C.自由主义推动了城市发展 D.英国伦敦成为世界中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反映了伦敦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聚,而且工商业发达,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增加社会流动性,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发展,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国伦敦是否成为世界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21.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人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神的关系,中国人不再强调饮食中人与人的宗法关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食物生产技术突破 B.饮食结构发生变化C.传统思想已被否定 D.科学思想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西方人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神的关系,中国人不再强调饮食中人与人的宗法关系”和所学可知,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食品工业的出现为现代饮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前提,西方的“宗教文化”与中国的“宗法文化”相继衰落,人们不再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看得比人自身更为重要,A项正确;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不是人们饮食思想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已被否定”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们在饮食活动思想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2.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认为种姓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过,“把社会划分为种姓的办法并未引起像其他情形之下所可能引起的那样大的影响”,但也认为“在今天社会的组织中,种姓制度是反动的。”这一认识()A.说明种姓制度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指出种姓制度有历史普遍性和合理性C.基于历史分析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D.一定程度上阻碍印度民众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种姓制度在印度现在社会是不合理是反动的,说明尼赫鲁在评价该制度时是基于历史分析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C项正确;“普遍存在”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种姓制度的合理性,排除B项;种姓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印度民众的思想解放,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感慨到:“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反映了()A.非殖民化是历史发展趋势 B.非洲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C.英国践行民族自决的原则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可知非洲的民族觉醒已经是大势所趋,使得英国在制定国家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非洲国家的民族意识,因此非殖民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非洲的民族独立意识在1960年前就已经觉醒了,排除B项;英国不得不接受非洲国家的民族意识,并非是在践行民族自决原则,排除C项;1960年世界殖民体系尚未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24.随着大量惯于使用西班牙语的拉美裔进入美国,使得白人占比不断降低;英语使用的减少也会对美国文化统一性造成冲击。部分白人认为其应有的利益无法保障,开始支持“白人至上”主义。这反映了()A.美国政治文化极端化 B.族群矛盾引发信任危机C.文化多样性受到挑战 D.民众支持限制移民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拉美裔进入到美国,冲击了美国的固有文化,引起白人的不满,开始支持“白人至上”主义,反映出美国文化多样性受到挑战,C项正确;“极端化”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族群矛盾,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民众对移民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川盐销黔的四条盐路中,只有乌江水运伸入到贵州腹地。明孝宗弘治年间,四川叛酋酉阳宣抚司在龚滩对“过往盐船只抽取税银,每年获利数万”,可见当时乌江盐运规模相当可观……乌江下游的涪陵、彭水一带均有盐场,历代有所发展……乌江流域龚滩、新滩、潮砥滩最为险要……无论枯水、洪水季节,盐船都可能因水险停航……乌江盐船一般都是八只船结成一帮航行,以便过滩时集中人力拉纤,一只一只地过滩,仍不时有盐船失事,所谓“失吉”。遇水运不及,往往需要依靠人力背、挑,由陆路赶运,仍始终不能改变运不济销的局面。——根据汤光旭《清至民国时期川盐入黔研究》整理材料二四川从战国末就开始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富顺一县,本是“地接夷徼,居多岩谷”的经济落后地区,但因其产盐,“掘地及泉,咸源遂涌,邦赋弥崇,百姓得其富饶。”……明末战乱,导致井盐业萧条。清初,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如“恩诏免四川商民盐课”“任民自由开凿”“听民自领自卖”,使得四川井盐开始复苏并发展……川盐总产量在雍正九年已经超过了历代最高产量……“川省产盐州县三十有四,经陆路或水路,销盐州、县、土司六十有四,迩年生齿日繁,流寓辏集……富顺一地人口,则从雍正六年的15732户增加到嘉庆十五年的40609户,但这远不是盐产地的实际人口数,外来劳作的灶户、佣作、商贩尚未计算在内……清代川盐济楚,西沱镇位于川盐往湖北的盐运大道,西沱成了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乾隆《石柱厅志》:“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們然一都邑也。”——根据涂庆红《清代川盐对四川地方社会的影响》整理材料三中英《烟台条约》将川江通航作为重庆开埠的前提,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后,赴四川考察的西人人数增加……英国汉学家庄延龄于1880—1881年对四川井盐进行了考察,并将制盐工艺整体流程及四川盐业经营状况报告给英国政府……庄延龄的基本观点包括:四川井盐产量大,在各省中位居前列;市场广阔,运销范围广,远销两淮、云南、贵州、湖广等地;盐税利润丰厚,占四川税收的三分之一,是四川财政收入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四川盐业是一个“机器和外国管理将在其中发挥最大的经济和改革作用”的产业,而当地有足够的能源和劳动力,因此通过引入经济型机器、改变分配方式等办法,可以使四川的盐业收入翻一倍。——根据潘文甲、吴燕《庄延龄对四川井盐工艺及盐业的考察》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乌江水路盐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四川盐业发展的因素并分析盐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庄延龄考察四川盐业目的。〖答案〗(1)特点:深入贵州腹地;规模大,获利多;沿途盐源供给充足;受制于地理环境,运销艰难;与陆运配合。(2)因素:自然因素:四川盐泉资源丰富;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水陆交通、人口增长及流动、市场开拓。影响:促进四川产盐地及周边商品经济发展;利于人口增加,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四川工商业市镇兴起并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巩固统治。(3)目的:控制川江航运,抢占并垄断四川盐业资源及市场;攫取利润,满足经济侵略需要;控制四川盐税,把控四川经济命脉;加大对四川盐业的资本输出,获取丰厚收益。〖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川盐销黔的四条盐路中,只有乌江水运伸入到贵州腹地。”可知,深入贵州腹地;根据材料“当时乌江盐运规模相当可观”可知,规模大,获利多;根据材料“乌江下游的涪陵、彭水一带均有盐场,历代有所发展”可知,沿途盐源供给充足;根据材料“乌江流域龚滩、新滩、潮砥滩最为险要……无论枯水、洪水季节,盐船都可能因水险停航”可知,受制于地理环境,运销艰难;根据材料“遇水运不及,往往需要依靠人力背、挑,由陆路赶运,仍始终不能改变运不济销的局面。”可知,与陆运配合。【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因素:根据材料“四川从战国末就开始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富顺一县,本是‘地接夷徼,居多岩谷’的经济落后地区,但因其产盐,‘掘地及泉,咸源遂涌,邦赋弥崇,百姓得其富饶。’”可知,自然因素,四川盐泉资源丰富;根据材料“明末战乱,导致井盐业萧条。清初,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外来劳作的灶户、佣作、商贩尚未计算在内……清代川盐济楚,西沱镇位于川盐往湖北的盐运大道,西沱成了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可知,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水陆交通、人口增长及流动、市场开拓。影响:根据材料“使得四川井盐开始复苏并发展……川盐总产量在雍正九年已经超过了历代最高产量”可知,促进四川产盐地及周边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富顺一地人口,则从雍正六年的15732户增加到嘉庆十五年的40609户,但这远不是盐产地的实际人口数,外来劳作的灶户、佣作、商贩尚未计算在内”可知,利于人口增加,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根据材料“清代川盐济楚,西沱镇位于川盐往湖北的盐运大道,西沱成了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可知,推动四川工商业市镇兴起并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巩固统治。【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目的:根据材料“四川井盐产量大,在各省中位居前列;市场广阔,运销范围广,远销两淮、云南、贵州、湖广等地;”可知,控制川江航运,抢占并垄断四川盐业资源及市场;根据材料“盐税利润丰厚,占四川税收的三分之一,是四川财政收入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可知,攫取利润,满足经济侵略需要,控制四川盐税,把控四川经济命脉;根据材料“通过引入经济型机器、改变分配方式等办法,可以使四川的盐业收入翻一倍。”可知,加大对四川盐业的资本输出,获取丰厚收益。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元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兴融合儒、道、佛于一炉的“理学”,理论研究之风日盛,逐渐影响到中医学界;加之金元时期,各民族医药学交流融合,以及战争频繁导致疾疫流行,向医药学提出了许许多多新课题,促进了医学家们从不同侧面,探索人体奥秘和疾病防治问题。同时,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思潮影响下,更多知识分子或自觉改儒学医,或有因仕途不通而从事医学研究。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或由于地域、气候、岁时、民族之差异,或因疾病疫病等因素,他们对前人的医学理论提出评论,倡导各自的学术思想,形成学术争鸣。——根据徐永红《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整理材料二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根据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整理材料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申报工作。2008年10月,在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众多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再进行讨论和评审”的必选项。——根据蒲玉娇《中医药重要论述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中医药学发展与传播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认识的不同并分析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重视中医药“申遗”的认识。〖答案〗(1)理学发展、学术争鸣引导人们探究自身,为中医药学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许多知识分子的参与与推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各民族医药学的交流融合,推动了中医药学的进步;战争荒乱、疾病流行的社会现实,迫使人们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应用与传播;造纸、印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中医学著作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和普及的可能。(2)不同:日本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医德与医疗实践。欧洲人:扩展视野,用于科学及理论研究,属于博物学范畴。原因:文化背景角度: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更容易接受中医药,能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医学价值。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与习惯,与东方存在差异。历史渊源角度: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和学者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建立了深厚的学术联系。而欧洲则主要通过传教士等人员来华搜集资料,交流方式相对较为间接和有限,导致欧洲人对中医药的理解有限。医学认识角度:日本的医学体系受中医的影响深,中医药在日本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欧洲的医学体系则主要基于古希腊医学和罗马医学,与中医药存在较大的差异。(3)认识:角度一:我国重视中医药“申遗”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医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医学理念,通过“申遗”,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技术,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同时,激发国人对中医药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角度二:中医药“申遗”有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医药“申遗”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兴融合儒、道、佛于一炉的‘理学’,理论研究之风日盛,逐渐影响到中医学界”,可得出理学发展、学术争鸣引导人们探究自身,为中医药学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根据材料“同时,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思潮影响下,更多知识分子或自觉改儒学医,或有因仕途不通而从事医学研究”,可得出许多知识分子的参与与推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根据材料“加之金元时期,各民族医药学交流融合,以及战争频繁导致疾疫流行,向医药学提出了许许多多新课题,促进了医学家们从不同侧面,探索人体奥秘和疾病防治问题”,可得出各民族医药学的交流融合,推动了中医药学的进步;根据材料“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或由于地域、气候、岁时、民族之差异,或因疾病疫病等因素,他们对前人的医学理论提出评论,倡导各自的学术思想,形成学术争鸣”,可得出战争荒乱、疾病流行的社会现实,迫使人们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应用与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印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中医学著作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和普及的可能。【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后的世界。不同:日本人:根据材料“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可得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医德与医疗实践。欧洲人:根据材料“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可得出扩展视野,用于科学及理论研究,属于博物学范畴。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医学认识等角度分析,如:文化背景角度: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更容易接受中医药,能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医学价值。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与习惯,与东方存在差异。历史渊源角度: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和学者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建立了深厚的学术联系。而欧洲则主要通过传教士等人员来华搜集资料,交流方式相对较为间接和有限,导致欧洲人对中医药的理解有限。医学认识角度:日本的医学体系受中医的影响深,中医药在日本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欧洲的医学体系则主要基于古希腊医学和罗马医学,与中医药存在较大的差异。【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申报工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角度一:我国重视中医药“申遗”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医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