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是法国考古队发掘的一座黑色玄武岩石碑(局部图),石碑上方雕刻的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的情景,下方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法典条文。该石碑位于()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爱琴海区域 D.恒河流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汉谟拉比”、“楔形文字”和所学推断可知,这应该是古代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古代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爱琴海区域和恒河流域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亚历山大在远征中,身先士卒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强行把自己代人当地的文化中,同时还把古希腊的文明因子嫁接到被他征服的各个地区。亚历山大此举旨在()A.提高自身涵养 B.促进文化交融 C.强化帝国统治 D.推广希腊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亚洲扩张时,宣称自己是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崇尚东方宫廷礼节服饰,要当地人对他敬若神明等举措,旨在强化帝国统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亚历山大此举旨在提高自身涵养,排除A项;亚历山大促进促进文化交融只是材料的现象,并非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讲述亚历山大推广古希腊文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11世纪末,西欧一些城市建立了独立自治的市议会,颁布了许多法律文件,官员任期和选拔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再是过去的独裁和专断形式,民众的意见得到重视。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城市自治()A.瓦解了封君封臣制 B.促使民族国家形成 C.实现了社会公平 D.蕴含宪政民主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1世纪末的西欧。根据材料“11世纪末,西欧一些城市建立了独立自治的市议会,颁布了许多法律文件,官员任期和选拔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再是过去的独裁和专断形式,民众的意见得到重视。”及所学可知,11至12世纪,西欧一些城市建立了独立自治的市议会,制定了官员任期和选拔的相关法律文件,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体现了西欧城市自治具有宪政民主思想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无法得出封君封臣制度走向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民族国家指的是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要求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民族性根本性地要求民族与国家在本质上保持,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西欧城市自治并不能完全实现社会的公平,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4.10世纪,日本庄园产生后土地纷争愈演愈烈,庄园主们为了捍卫庄园土地,纷纷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士,并雇佣武士成为其打手,帮助其对内保卫庄园,镇压庄民,对外扩大庄园和对抗其他大庄园。这主要说明,当时的日本()A.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 B.土地制度变更推动武士发展C.幕府成为武士的坚强后盾 D.庄园经济加速日本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0世纪的日本。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日本庄园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农业资源及保护庄园利益,庄园与庄园之间经常产生摩擦和纠纷,甚至发生武斗。在初始阶段,参与武斗的往往是庄园里的农民,但由于常常耽误农活和农时,且战斗力低下,于是庄园主便选拔勇敢强壮的农民专门负责保护庄园,这些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专门进行军事训练和战斗,他们就成为日本最早的武士。由此可见,中古时期日本土地制度的变更推动了武士发展,B项正确;日本庄园的发展壮大了庄园主的力量,效忠与庄园主的武士集团不但担当着保卫庄园的任务,同时还是地方的重要武装力量,这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排除A项;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层掌管实权的“幕府时代”,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庄园经济壮大了庄园主的势力,加剧了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15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学者托斯堪内里告诉哥伦布说:“我把发现香料的那些地区叫‘西方’,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东方’。”并在附上的地图中标明,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约11000公里,在这中间横躺着日本和安蒂利亚(传说中大西洋上的岛屿)。材料可以用于说明()A.好望角被发现的原因 B.大帆船贸易的路线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期(欧洲)。托斯堪内里向哥伦布提供的关于西方和东方的称呼,以及地图中标明的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的距离和中间可能存在的岛屿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哥伦布等航海家提供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探索新航线的欲望和勇气,可以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D项正确;好望角是向东的航线,与材料中航线的方向不符,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主要是指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材料中未涉及大帆船贸易的路线,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材料主要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的条件和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6.1501年,西班牙国王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厂工作。西班牙国王还宣布,“由于国王对殖民地的正当的合法的拥有权,他要求享有那里全部珍贵金属产品的五分之一”。此举()A.推动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B.巩固了西班牙的殖民霸权C.旨在维护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D.维护了美洲地区的独立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西班牙。据材料可知,西班牙王室垄断新大陆矿业,要求享有美洲珍贵金属产品的五分之一收入。西班牙这些做法旨在维护西班牙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西班牙对殖民地的掠夺,未涉及对掠夺金银的用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掠夺而来的资金并未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未能巩固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排除B项;这些举措损害了美洲地区的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C项。7.15世纪开始,欧洲一些女性艺术家努力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下图所示为丰塔纳的《在琴旁的自画像》,是送给她未来的公公的礼物。在某种意义上,这幅绘画作品可以被看作她的征婚形象照。这反映出当时欧洲()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婚姻自主成为潮流 C.人文主义影响扩大 D.绘画摆脱宗教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开始,欧洲一些女性艺术家努力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下图所示为丰塔纳的《在琴旁的自画像》,是送给她未来的公公的礼物。”及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画家在绘画中留下自己的肖像,反映了画家对自我价值的注重,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艺术家们对自我关注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新艺术观念的形成与提高女性政治社会无关,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此时欧洲的婚姻制度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婚姻自主成为潮流”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而是反对教会的黑暗统治。此时的绘画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8.1765年前后,英国纺织行业的发明数量呈井喷式增长。1765-1769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就有30项。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发明的涌现()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不断壮大C.得益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折射出科学革命的持续推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根据材料“1765年前后,英国纺织行业的发明数量呈井喷式增长。1765-1769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就有30项。”及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发明的涌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发展,排除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科学革命持续推进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门罗主义”提出的“反对欧洲在拉美的殖民统治”的口号,在此后二十余年却未真正地得到贯彻。如1824年年初,面对法国的侵略,哥伦比亚希望按照《门罗宣言》的精神与美国结盟,美国却坐视不管。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A.国家实力较弱 B.霸权思想消弭C.殖民目标改变 D.战略重心转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3年“门罗主义”提出后的世界。结合所学,“门罗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反对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和干涉,要将整个美洲大陆划入美国势力范围。据材料“在此后二十余年却未真正地得到贯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就国家综合实力而言,门罗时期的美国与整体欧洲列强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弱势国家”可知,美国对于欧洲列强侵略美洲其他国家的事情坐视不管,根本上是因为国家实力较弱,实力不允许,A项正确;当时美国霸权思想并未消弭,排除B项;“美国在1823年后的二十余年里,“先控制好美洲,稳定好自己的地盘,最后称霸全球”的根本上的殖民目标并未改变,排除C项;不管当时美国战略重心转不转移,先稳定本国周边环境肯定是特别重要的,为什么美国对法国入侵哥伦比亚事件坐视不管,归根到底是当时国家实力较弱,无力正面较量,只能先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应对,排除D项。故选A项。10.凡尔赛体系建立初期,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中国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土耳其人民拒绝接受屈辱的《色佛尔条约》。这些史实反映了凡尔赛体系()A.未能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B.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C.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 D.存在着严重的内生性缺陷〖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从美国、中国和土耳其对待《凡尔赛条约》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一条约存在严重的内生性弊端,一方面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另一方面被殖民国家利益没有得到保障,战败国也不承认这一条约,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背景下组建的国联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仅仅涉及到战胜国,还涉及到了战败国,排除B项;强权政治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土耳其方面,美国方面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1.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A.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B.苏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 D.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中允许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给予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和经济的形式,这都是放松了对社会经济的管控,给了农民更大的自由,从而有利于苏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苏俄没有能够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排除A项;1922年是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以后,排除C项;这一举措是为了发展苏俄的农业,并不是为了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单方面宣布埃及为保护国,战后迫不得已同意埃及独立。但是“既有英国军队和许多英国顾问驻在埃及,而且有一个英国人来做埃及军队西尔达尔(总司令)”。对此解释合理的是,一战后()A.埃及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B.埃及仍是英帝国殖民地C.英国仍在埃及享有特权 D.埃及尚未建立革命政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埃及、英国)。据材料“但是‘既有英国军队和许多英国顾问驻在埃及,而且有一个英国人来做埃及军队的西尔达尔(总司令)’。”得出一战后,英国仍在埃及享有特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一战后埃及成为君主立宪国家,排除A项;一战后,埃及仍是英帝国殖民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一战后,埃及尚未建立革命政党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出版的一幅漫画,画面中刻画了被美元锁住嘴巴的自由女神像,以及一手举大棒一手拿镣铐的美国警察。这幅漫画()A.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B.反映了冷战中的意识形态斗争C.表明了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 D.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画面中刻画了被美元锁住嘴巴的自由女神像,以及一手举大棒一手拿镣铐的美国警察”概括得出结论是:这幅漫画是苏联在讽刺美国所谓的自由主义精神,反映了冷战中的意识形态斗争,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是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材料无法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排除A项;只是苏联的一幅漫画不能反映出美苏在冷战中态势,排除C项;漫画意在嘲讽美国的自由主义而不是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为1973—1980年美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线图。图示表明,当时的美国()A.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C.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3至198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1973—1980年美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线图”及所学可知,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飞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与题意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了经济干预,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排除B项;“物价水平持续走高”与图示信息不符,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21世纪以来,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这些国家普遍要求增加国际规则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制定权,同欧美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反映了()A.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崛起 D.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移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世界)。据本题材料“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这些国家普遍要求增加国际规则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制定权,同欧美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概括得出结论是: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却并没有提到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的内容,排除A项;只是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却不能证明所有的发展中国全面崛起,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了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并没有提到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移位,排除D项。故选B项。16.二战后,国际组织广泛建立。据统计,1956年全球各类国际组织有1117个,1990年猛增到26656个,2020年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总数已超过73000个,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二战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获认同C.全球治理机制得到了发展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据统计,1956年全球各类国际组织有1117个,1990年猛增到26656个,2020年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总数已超过73000个,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更多的国际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因此,全球治理机制的发展是国际组织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虽然二战后的确是和平与发展的时期,但这个选项并没有直接关联到国际组织数量的增长现象,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获认同”虽然涉及到国际合作的理念,但并没有直接解释国际组织数量增长的空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中,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罗马帝国时代,拉丁语成为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语言。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6世纪20—30年代编纂的《民法大全》,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摘编自张箭《论古代中世纪的世界通用语》(1)根据材料,概括公元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2)原因: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变化:据材料“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可知,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据材料“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原因:据材料“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可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据材料“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可知,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据材料“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摘编自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在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摘编自柳仕超《法国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8年英国“政变”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与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及历史启示。〖答案〗(1)意义: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2)不同: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启示:政体的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88年(英国)。意义:据所学知识得出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据材料“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可得出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小问2】本题第以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不同:据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和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可得出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据材料“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可得出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据材料“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结合所学可得出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本题第二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答案〗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示:政体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都曾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20世纪60年代,非洲一些供出口的农产品生产增长较快,茶叶糖、咖啡等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9.2%和5.2%,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为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20世纪60年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部门在非洲发展较快,其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据统计,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1960年为323.96亿美元,1970年增至787.59亿美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对非洲来说,它推动了非洲国家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政策,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非洲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提供了条件。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外资的增多和技术垄断威胁到非洲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影响到非洲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可能会削弱非洲国家抵御世界经济风险的能力。——摘编自贺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非洲经济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济全球化对非洲的影响。〖答案〗(1)原因:非洲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传统经济作物的出口提供资金支持;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影响: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有利于非洲经济的转型;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加深了非洲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依附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都曾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可知原因是非洲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根据材料“非洲一些供出口的农产品生产增长较快,茶叶糖、咖啡等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9.2%和5.2%,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为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可知原因是传统经济作物的出口提供资金支持;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部门在非洲发展较快,其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可知原因是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国际环境角度分析原因是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非洲。根据材料“对非洲来说,它推动了非洲国家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政策”可知影响是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外资的增多和技术垄断威胁到非洲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知影响是有利于非洲经济的转型;根据材料“为非洲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提供了条件”可知影响是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根据材料“也影响到非洲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可知影响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根据材料“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可能会削弱非洲国家抵御世界经济风险的能力”可知影响是加深了非洲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依附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在美国举行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签字仪式。之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共同防御援助法》,该法案确定了美国对北约的军事援助和销售政策,与马歇尔计划共同组成了美对欧政策的两个轮子,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1949年1月29日,苏联发布了关于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声明,谴责北约实质是为了准备发动新的战争,镇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革命和工人运动而成立起来的。沃伊泰克·马斯特尼认为,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苏联用尽外交和其他手段也没有转变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事实。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等八国在华沙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同北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势。美国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环境反而推动了美国资本的全球化,在原子弹的约束下,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两极对立格局。——摘编自胡亚航《论美国资本全球化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论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基于复杂的历史背景。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传统强国如英、法等受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和苏联则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崛起。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其企图凭借自身实力主导世界秩序。苏联在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韧的民族精神,且在东欧等地扩大了影响力,其社会主义理念和制度模式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和竞争。意识形态的对立在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与以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根本理念的差异和冲突,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和对抗。苏联在欧洲和亚洲的影响力扩张,与美国对全球战略要地的掌控欲望产生碰撞,双方都试图在关键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外,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两极格局在战后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并得以确立。示例二论题: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略均势。阐述:在两极格局下,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双方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核武器等战略威慑力量。这种力量的制衡使得双方在行动上都较为谨慎,不敢轻易打破平衡引发全面冲突。一方面,美苏都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在武器装备、军事部署等方面不断投入,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态势。任何一方试图打破这种均势的行动,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5篇
- 消防演练活动总结
- 音乐组教研工作计划(锦集5篇)
- 幼儿园班级计划撰写培训心得
- 暑假学生学习计划模板合集八篇
- 竖笛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 我的青春梦想演讲稿合集15篇
- 餐饮简单辞职报告(9篇)
-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
- QCDSM目标管理五大要素
- OA协同办公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 某小区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册背诵课文默写
- 外市电引入工程实施管理要求(重要)
-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人员任职资质达标要求
- 公务员录用体检表模板
- 光缆测试单芯光纤模版(自动生成曲线图144芯)
- 电光调制实验报告
- 外研版二年级上册英语试卷
- STATA多组计量比较的非参数检验命令与输出结果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