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一四月份月考历史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一四月份月考历史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一四月份月考历史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一四月份月考历史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一四月份月考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72018学年四月份月考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分卷I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1.同清末中国人开办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一样,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开办的工厂(和矿场)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出现该现象的根源在于()A.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经济发达地区盛行“实业救国”C.国共十年对峙的政治现状的影响D.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地理优势【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工厂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的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思潮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的政治现状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这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条件、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2.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商业战争”的失利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析】长期以来,意大利商人把东方商品通过地中海转运到西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商业战争”的失利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6世纪英国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3.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通过英国政论家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英国吸收世界各地的原料,把这些原料制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自由贸易政策属于贸易政策,在题干中没有强调,故A项错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即“世界工厂”的地位,故B项正确;顺差与逆差需要以进出口货物的数量来衡量,在题中未提及,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4.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A.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B.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C.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归来的哥伦布D.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答案】D【解析】桑丘老年的时候,新航路已经开辟出来,胡椒的价格会下降。根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价格变化的影响(价格革命)就会得出结论。5.下表依据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相关内容编制。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②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③一人户的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④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是其变化的原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表格中“五人及五人以上户”的比例逐渐缩小,说明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故①正确;表格中“二人户”和“三人户”比例在21世纪时期稳定在28%和37%,说明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故②正确;表格中“一人户”在1990年下降然后上升,故③错误;表中人口比例变化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A.农商并重B.农本商末C.重商主义D.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可知我国古代倡导重农抑商政策,农商并重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农本商末的思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实行抑商政策而非重商主义,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7.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A.①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符合这两个限定条件的是①②,故选B。8.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答案】B【解析】表格中通过信贷方式成交的汽车销售额远远高于现金销售额。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B正确。A、C项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最主要的因素,D项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是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与题干“1928年”不符。9.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A.“近日洋布大行”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D.“近闻已无纱可纺”【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小农经济解体是指受外国商品的冲击,沿海地区出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现象,“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故A、B、D项错误;C项只是对农村的经营方式的表述,体现不出小农经济解体的特征,故C项正确。10.洪武元年春,明太祖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并在松江编制鱼鳞图册。洪武二年,明太祖又派国子生武淳等分别巡行州县,全面清丈土地,查实田亩,编造土地清册,即鱼鳞图册。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保证赋税征收C.打击富民经济D.防止官员贪污【答案】B【解析】材料中“清丈土地、查实田亩”的目的是“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故A、C项错误;从“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判断出目的是保证政府正常的赋税收入,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官员贪污问题,故D项错误。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AB.BC.CD.D【答案】B【解析】“集体农业的痕迹”指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推行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出现了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A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反映的是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D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正确答案为B。12.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答案】D【解析】“听卖永业田,并听卖口分(田)”并不能说明均田制趋向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生活贫困可以出卖永业田,不是农民生活日趋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农户的永业田可以因为家庭情况的变化而出卖,说明封建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故D项正确。13.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A.最早提出者是商鞅B.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C.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D.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最早由商鞅提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端正民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说明雍正帝反对用法律手段推进,主张劝导的方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下列是欧洲某项贸易的大略资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目()A.黑奴B.棉花C.香料D.钢铁【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该项贸易在17、18世纪时数量大增,而到19世纪急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年代,推测为奴隶贸易,19世纪工业革命开展奴隶贸易减少,故A项正确;棉花和香料是长期贸易物品,贸易应当保持相对平衡,故B、C项错误;钢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5.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胡佛之所以被罗斯福击败,其主要原因是()A.胡佛总统没有对经济采取任何应对措施B.胡佛总统的经济管理政策混乱,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C.胡佛总统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D.胡佛总统过于干涉经济自由,损害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C【解析】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仍然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的加剧,这是他在后来的大选中被选民抛弃的最主要原因。A项不符合史实,B、D说法错误。16.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老农民”、“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的信息可知,这虽与农业生产有关,但与合作化运动的宗旨相违背,故A项错误;材料中“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上面检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表明这是大炼钢铁运动,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大炼钢铁是两回事,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中不会出现“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的特殊现象,概念错误,故D项错误。17.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掠夺对殖民地的破坏和严重灾难,没有涉及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黑奴贸易对非洲的破坏,没有涉及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殖民扩张为殖民地带来的灾难,但是其落脚点在于“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故C项错误;“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是指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18.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B.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D.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措施是美元贬值,刺激出口。选A。19.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A【解析】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20.“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在()A.1588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答案】C【解析】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两国的矛盾激化,不久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故选C项。21.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A.高炉冶铁B.炒钢技术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答案】C【解析】高炉冶铁和炒钢技术出现于两汉时期,故A、B项错误;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故C项正确;水力鼓风冶铁出现于东汉,故D项错误。22.读下表: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当时处于清朝专制统治下,不可能实现出版自由,故A项错误;报刊业的出现反映了百姓生活出现变化,不是根本性变化,故B项错误;报刊业出现与近代化进程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故D项错误。23.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①国有企业改革②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④国家加强管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它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公有制为多元化所有制,故①正确;允许私有成分的存在与发展不等于私有化,故②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自十四大明确之后不断完善,十五大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③正确;国家加强管理与国家投资增加与否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4.《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A.AB.BC.CD.D【答案】D【解析】从题干“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可以看出其描述的是曲辕犁。A项为翻车,B项为耧车,C项为筒车,D项为曲辕犁,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25.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这就是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这就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出现、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26.下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分【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27.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A.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反对垄断D.追求社会和谐【答案】A【解析】“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可知西奥多·罗斯福讲的主题是财产与公共福利的问题,本题强调福利和人权应该相适应的问题,A符合题意。28.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C.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D.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答案】D【解析】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资源配置上用市场配置为主的方式取代行政计划配置为主的方式,“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票证、粮票是5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缺乏的产物,由“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粮票全部取消”可知,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有关,故D项正确。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分,共44分)29.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主题清晚民初的社会时尚材料据材料,说明清朝晚期民国初年时尚的内容。请选一幅图,说明其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答案】内容:女性穿旗袍,剪短发,出行坐汽车,阅读(出版)报纸。图一趋势:从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图二趋势:从人力向机械力方向发展图三特征:重视政治宣传,反对专制统治,宣传民主共和。【解析】第一问抓住图片信息即可,注意从穿着发式、交通工具和传媒三方面说明内容。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图片一和二侧重于发展趋势,图片三侧重于时代特征,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相结合。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答案】(1)海外市场的拓展;科技革命的推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经济停滞,通货膨胀。(3)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解析】本题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第(1)问考查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强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读懂图表;第(3)问意在考查“新经济”的相关知识,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31.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材料二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1)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2)材料二对改行阳历持何种态度?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答案】(1)背景: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