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1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2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3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4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主讲:慧灵课前新知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书文体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工整,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对偶句为主,两两相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文体常识『骈文

特点』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吴均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记》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所“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背景介绍疏通文意与朱元思书缥碧急湍互相轩邈泠

鸢飞戾天经纶

窥谷

横柯

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lìlúnkuīkē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都同样的颜色跟、随向东或向西表示约数绝好的,独一无二的。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和对桐庐一带山水总体的印象。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静静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

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脉络分明。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译文: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青白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能看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话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水之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清澈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描绘在一场形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沿江两岸。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互相和鸣。鸟鸣。译文: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写出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树木的枝干。互相掩映译文: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第三段写山,突出“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有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在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如形容水“泠泠”,鸟鸣“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课文精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视觉听觉息心忘反蔑视功名劝友归隐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梳理课文课文精讲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课文精讲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间接静态: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对偶动态:壮观湍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课文精讲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课文精讲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试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几句话,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山水以情感、生命∶水在争流不息,山在竞争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文章表现作者高雅的志趣,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相比,更加反映出桐庐山水惊人之美,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鄙视退隐的高洁志趣。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避世,它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种常人心态,也更容易使人感到亲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总分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关系?深入探究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什么关系?作者写景时的立足点在何处?本文第一段概括介绍富阳至桐庐的景物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别描写异水奇山。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作者是乘船游览富春江,立足点是在江中船上,所以采取了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先写近处的“异水”,再写远处的“奇山”。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竞上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梳条林之密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急湍甚箭水之急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分别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总分的结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摈弃名利,向往自然异水奇山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所见:色、形所闻:声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摈弃名利向往自然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本文主旨字词理解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返回)一词多义绝上直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无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形容词,极言其多)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古今异义许戾经纶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一百许里今:应允,或者,可能古:至例句:鸢飞戾天者今:罪过,乖张古:筹划例句:经纶世务者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